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中外战斗名言录

哪里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录 要求不仅要有正面的而且也要有反面的

在教育教学的生涯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令你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时候,你也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慨与困惑。

碰到此类情况,我建议你让浮躁之心宁静下来,品一杯香茗,细心聆听古今中外哲人有关教育方面的一些絮语,庶可增长你的教育智慧,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眼前豁然开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潘志敏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名言录●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

——(唐)马总《意林·文》●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

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美)爱因斯坦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前苏联)马卡连柯●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英)罗素《教育目的》●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前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爱弥儿》●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法)卢梭《爱弥儿》●学校是个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

——(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教育漫话》●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法)卢梭《爱弥儿》——(美)爱德华兹

古今中外经典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敏而好学,下问——孔子 2、业勤,荒于嬉;行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古今中外经典名言不少于50则

简单.●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大学》)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立信,乃会计之本。

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潘序伦)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

(潘序伦)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朱镕基) ●独立、客观、公正执业是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天职,我们既然选择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郭晋龙,深圳注协)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诚信成语 抱诚守真 抱柱之信 达诚申信 表里如一 诚心诚意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开诚布公 一诺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烂 讲信修睦 竭诚相待 开诚相见开心见诚 传守不渝 口血未干披肝沥胆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歃血为盟 推诚相见 推诚不饰 物微志信 心虔志诚 信誓旦旦 信以为本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诚相见 忠信乐易 曾子杀豪 言必信,行必果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诚信警句格言 ⒈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出自《礼记•儒行》。

⒉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意思是: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 ⒊ 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意思是:没有真诚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诚提高自己以养就能规范,从真诚去处理事情就能完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4.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

出自《孟子。

离娄上》 5.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出自《弟子规》。

6. 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 华而不实,耻也。

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实,令人感到羞耻。

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内容。

出自《国语•晋语》 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9. 君子诚以为贵。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出自《礼记•中庸》10. 君子一百,快马一鞭。

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11.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意思是: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2.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意思是:既然接受别人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

(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

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静以修身,检以养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经多世事心长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孝敬父母的名言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 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 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 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 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 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 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孝敬名言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 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 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 为政第二》。

中国古代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名言名句

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头。

█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第六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军争第七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变第八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

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军第九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旁有险阻、潢井、蒹葭、小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甀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①□①,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注】①:〔讠翕〕。

地形第十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用间第十三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

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

五间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古令中外许多名人写下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录四条)

我有一些你可以看一看、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比较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区别。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呐喊鼓舞了千百年来无数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向权利颠峰发起永不停歇的冲击,奴隶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最有资格对这个问题做否定回答。

3、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爱慕英雄和白马王子的美女们失望之余难免尖叫:“帅呆了,酷毕了

”4、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他给汉帝的汇报中的,随同汇报一起递向长安的是北匈奴直至单于的首级。

“911”后小布什在国会上罗嗦半天哪比的上这几个字有力,虽有古今中外之别,情形却是如此相似,拉登授首之日不远矣

今昔对比,何日华人方能重吐此豪言壮语

5、冉闵――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勇力堪比霸王,为阶下囚仍气势逼人,然为异姓夷狄将兼假子二十余年,期间所杀汉人非少,其后弑君篡位,尽屠羯族,反称夷狄为禽兽,若云卧薪尝胆,敌营二十年未免太长。

与吴三桂到是决配,其言不配其行。

6、王安石――“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真正的改革家需要的勇气并不比沙场上的猛士少,深渊地雷阵之语表明今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愿今人有王总之志之能,无王总之果。

7、完颜亮――“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是胡儿,偏爱风骚,联想到他爷爷爸爸还是文盲和后来的满族同化之快,女真对汉文化吸收之快是有遗传的。

评价是典型志大才疏8、成吉思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9、汪精卫――“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汪精卫在刺杀满清亲王被捕后说的,同样是“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的意思,但是有文化的人谈吐就是不同。

人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

类似的还有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因有人说这两句是康有为改过的,故不入选。

10、彭/德/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战胜易,守胜难。

《吴子·图国》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淮南子·道应训》 持:保持,坚守。

之:代指胜利。

要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胜利的成果。

●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十 拨乱:澄清混乱。

基:基业。

通:方法,办法。

谓开创天下之业固然难,守已成之业亦不易。

●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宋·苏过《土燮论》●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国语·晋语四》谓凡事均可转化,视立志如何。

●有以无难以失守,有因多难而兴邦。

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 无难以失守:国家并无灾难,但因不思振作而失守。

多难而兴邦:国家多难,但因有所作为而兴盛。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汉书·枚乘传》 舜:即虞舜。

古代传说中贤君圣人。

无立锥之地:没有插锥之地,喻地方很小。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庄子》 尧舜:即唐尧、虞舜,都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圣人。

置锥之地:很小的土地。

谓先人打下江山,子孙却无法守成,以至无立足之地。

●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宋·欧阳修《读李翱文》 神尧:唐高祖的年号。

旅:古人部队编制。

五百人(一说二千人)为旅。

唐高祖以一旅之众竟取得天下。

可是他的子孙拥有天下之势,却无法收回河北之地。

●霸主孤身以二江,子孙多有百城降。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 谓开国之君只身打下江山,而子孙虽拥有天下却无法守成。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

唐·柳宗元《敌戒》 訑訑(yíyí):自满自傲的样子。

秦因为有六国为敌,小心谨慎,终于强大起来;六国被消灭之后,就骄傲自满,以至灭亡。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国策》 井以甘竭:井水因为甘凉而被全部喝尽。

李以苦存:李子因为味苦,无人想吃而幸存。

夫差:吴国的国王。

酣:酒喝得很畅快。

勾践:越国的国王。

●成立之难如登在,覆败之易如燎毛。

清·李绿园《歧路灯》 燎毛:火烧毛。

●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清·康有为《公车上书》 开创之势:开国创业时之态势。

守成之势:固守成规之态势。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清·李鸿章《奏稿·议复张家骧争止铁路折》 奇局:不平凡的局面、形势。

奇业:不平凡的事业。

●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汉·班固《西都赋》藉:凭借,依靠。

十世:这里指多年。

●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

《淮南子·说山训〉清正:澄明,端正。

失平:失掉平衡,即动乱。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唐·杜甫《赠别贺兰钴》 国步:国家的命运。

返正:恢复正常。

尚风尘:仍然没有澄清(局面)。

●拨乱世,反诸正。

《公羊传·哀十四年》 拨乱“世”:清除动乱的局面。

诸:之,之于。

《汉书·高帝记》:“拨乱世,反之正。

●端本澄源,涤瑕荡秽。

《旧唐书·五行志》 端本:端正根基。

澄源:清理源泉。

涤瑕荡秽:把瑕疵污秽清除干净,比喻破除旧的习俗。

●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宋书·礼志一》 涤秽荡瑕:比喻破除旧的恶习,拨乱反正:治理好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拨乱反正,不在天命之有无,而在人力之难易。

清·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矫当世,覆诸正,务在乎反本。

汉·桓宽《盐铁论·杂论》矫: 纠正。

诸:之于。

反本:恢复本来的面貌。

●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清·顾炎武《日知录·自序》 正:端正。

兴:振兴。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后汉书·顺帝记》 拨乱反正:治理好乱世,使之恢复正常。

●拨乱反正,经武也;制礼作乐,纬文也。

《艺文类聚·卷三十八·礼部上》 经:织物上的纵线。

纬:织物上的横线。

经武纬文:喻武功文事合成为一,实现至治,犹经纬纵横组成布帛。

●立国有文必有武--徒有文而无武,则威不立而国势弱。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徒:只,仅仅。

威:威严。

国势弱:国力软弱不振。

●文经武纬。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以文事为经,以武备为纬。

即从文武两个方面治理国家。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

《礼记·祭法》周文王用文德来治理天下,周武王用武功来治理天下。

●文德武功,经天纬地。

《太平广记》卷二四一 意指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

●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

汉·刘向《说苑·君道》 有文德而没有武功,不能威振天下。

●有武无文,民畏不亲。

汉·刘向《说苑·君道》 只有武功无文德,民众对你畏惧但不亲近。

●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汉·刘向《说苑·君道》 既有文德又要武功,才能既威严有德声。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吴子·图国》 修:改进,搞好。

文德:以礼乐教化进行统治。

武备:军备。

●文武殊途,勋烈同归。

《三国志·魏书·陈留王吴传》 殊途:不同途径。

勋烈同归:功业相同。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垂拱而治:垂着手拱着手便可以使国家得治。

比喻容易。

●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隋书·杨素传》 偃(yǎn):停息,停止。

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

晏(yàn):安,平静。

●偃文修武,民安国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修:整治。

泰:太平。

●文德武功,维持帝王万世之业。

宋·洪咨夔《贺启》 文德武功:一面施行文教,一面整治武备。

●文以赞治,武以凌敌。

北齐·刘昼《刘子·文武》 赞:帮助,辅助。

凌:进攻。

凌敌:防御敌人的侵犯。

●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术:方法。

●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

汉·王充《论衡·非韩》 任:承担。

直任:径直承担,单独承担。

御敌:防御、抵抗敌人。

●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司马法·天子之义》 表里也:内外为用,相互补充。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

《经法·论约》 卒:终。

道:规律。

治理国家开始时用文德,最后用武威,这是天地间的道理。

●自家刑国,纬武经文。

《晋书·齐王攸传赞》 刑国:治国。

纬武经文:以武为纬,以文为经。

指文治武功合成为一,文武兼备。

●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 威:威严。

德:恩惠。

济:补充。

●武以戡乱,文以守成。

元·姚燧《郭野斋诗集序》 戡乱:用武力平定纷乱。

守成:巩固已成功业。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时:时机。

不旋踵(zhǒng):不待一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机:变化。

●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顺时而动:顺应时势而进行活动。

因机而发:根据机会而兴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晋书·安重荣传》 说明时机难得,必须珍惜。

●见机不遂者陨功。

汉·桓宽《盐铁论·击之》 机:时机。

遂:进。

陨(yǔn)功:功业就会受损。

●审势而行,因机而变。

明·《投笔肤谈》 审:观察。

势:形势。

因:根据。

机:时机。

●日中不熭,是谓失时;操刀不割,是谓失利之期。

言当及时也。

《资治通鉴·汉纪·文章六年》胡注 熭(wèi):晒干。

意为做事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因人制宜。

《老生常谈·以人为鉴》 因:按照,根据。

制:制定。

宜:合适的措施。

●临事应变,因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通:通达事理。

虑:考虑。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 时务:当时的客观形势。

机变:灵活适应事物的变化。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大丈夫相时而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回 相时而动:见机行事。

●专明无胆,则虽见不断;专胆无明,则违理失机。

三国·魏·稽康《明胆论》 专明无胆:只有明智而无胆色。

见:发见,见识。

断:决断。

违理失机:失却机会,背道而驰。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战国策·齐策》 谋泄:计谋泄露。

事无功:事情就不会成功。

计不决:决策犹豫不决。

●干将莫邪,贵其立断也。

汉·刘向《新序·杂事》 干将(jiàng)莫邪(yè):古之善铸利剑者,后借为古之利剑名。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霍光传》 断:决断。

乱:祸害。

●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决弗敢行:作出决定而不付诸实施。

●因时立政。

宋·苏辙《乞裁损浮费札子》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政令。

●因时施宜,无害于民。

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因时施宜:根据当时的形势施行适宜的措施。

●时不至不可强生也,事不究不可强成也。

汉·刘向《说苑·谈丛》 不可强(qiǎng)生:不能勉强出现。

究:彻底推求。

●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汉·陆贾《新语·术事》 仲尼:孔子。

扁鹊:战国时的名医。

权行:衡量是非轻重,因事制宜。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兴而禁不变者削。

《韩非子·心度》 时移:形势发展了。

治:治理的方法。

易:改变。

兴:兴起。

禁:禁令。

削:衰弱。

●因时制宜者,为政之上务也。

观人立教者,经国之长策也。

《北史》 上务:头等重要的事情。

经国:治理国家。

●不能循往以御变。

唐·刘禹锡《鉴药》 谓不能以过去的办法来应付已经变化了的形势。

●引旧法以治近世,是执旧方以医变症,药既不对,病必加危。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 引:引用。

法:法令。

执:持,拿。

●病无穷而方亦无穷。

清·康有为《礼运注序》穷:尽。

方:指药方。

以治病喻治国,弊病无穷尽,治理的方法也无穷尽。

●世变无穷,圣人御变之道亦无穷。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 世变:形势变化。

御变之道:应付变化的办法。

●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战国策·赵策》 御:驾车。

制:约束。

用书本上的方法来驾车的。

就不能完全合乎马的脾性;用古人的章法来约束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事物的变化。

●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

宋·李觏《易论第一》 救弊:纠正时弊。

通变:即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

●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

唐·马总《意林·昌言》 喜欢坚持古训而墨守成规的。

其祸患在于不知通变。

●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

《淮南子·汜论训》 拘礼:抱泥于旧礼。

●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 诚信之心:真诚不伪之心。

权变:随机应变。

道:路。

●圣人之言,因时而变。

清·唐甄《潜书·辨儒》 时:形势。

●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汉书·严安传》 守一:抱定一种成规。

睹:看见。

治之至:治之要理,治之关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近代·孙中山《题词》切·格瓦拉经典语录☆我想,革命是不朽的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军击伤并被捕。

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说。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1968年巴黎学生印在胸前的格瓦拉的一句名言☆我是切?格瓦拉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弹,包扎伤口时被捕,切平静的说☆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苏联人沉迷于女秘书的怀抱,放弃继续革命;切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和卡斯特罗诀别后出走☆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勿宁死。

1997年7月3日,切的遗骨在玻利维亚找到,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切一生反对官僚主义,热爱人民☆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当“切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的消息传开,无论悬赏多高,那些曾经因为害怕而告密的玻利维亚农民,再没有告发过游击队员,甚至主动保护他们。

☆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切是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人☆直到最后的胜利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各国歌手纪念☆足球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1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14、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16、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1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2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左拉2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

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

——杏林子2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美)莫尔兹30、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美)亨利·门肯31、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特莱斯 。

3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3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34、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35、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36、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37、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3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4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41、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42、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

——(清)陆陇其43、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 林宽4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45、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明)黄宗羲46、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47、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

——杏林子48、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

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49、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50、扭曲的身影,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

因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门将,他说:“但这[题足球]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做人。

”☆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使人产生最强烈的愤怒。

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古巴导弹危机时,切这么说,并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多了解点,再下结论吧

中外战斗名言录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