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有关重情重意的名言

作文题 读书让我成长 500字左右

书是打开知库的钥每一本好书就你是一位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它告我做人的准则,让我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人生哲理,使我的思想得以更加完善。

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给我增添了幻想的翅膀。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读书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又在伴我共度多彩的美好青春时光。

我爱读书,阅读伴我成长。

读书让我的知识得以充实,打开书本,我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在书的海洋里我尽情遨游,渴望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位大师谈话,从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读书,我的心灵变得澄澈,当我沉浸在书中的文学伦理时,犹如漂浮在空中,四周没有一点儿声音,只有白云飘走,蝴蝶飞舞,溪水歌唱,心中的郁闷烦恼突然全都随风而逝了,顿时才真正的感受到了那种极其的轻松和高大。

记得,小时候常常会对《安徒生童话》等书感兴趣,觉得里面充满了神话和幻想,自己也渴望会变成里面的公主。

上学后,又对《爱的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像太阳一样耀眼的光芒——关爱、帮助顿时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精神境界,那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体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在《爱的教育》中,我懂得关爱和宽容,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同无限的挫折对抗,他的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让我为之震撼。

在阅读中,我体验了不同的成长经历。

读书如吟唱一首生命之歌,如欣赏一幅生命写意画。

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里,我看到了一个站在历史潮头的豪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读出了一个重情重意的情郎。

多少个日夜,多少个春秋,对书的欲求是不会断绝,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是给心灵保养,阅读伴我成长,书香时刻点缀着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表达对友人思念的诗句有哪些

论《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分析德保初中 黄一鸣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作,它思想复杂深邃,艺术魅力四射,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翻开这部书,好像进入了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之宫:扑朔迷离、跌宕幽曲的故事情节,五彩缤纷、奇特真实的生活画面,奇幻生动、旖旎新颖的艺术境界,令人流连忘返。

在一些优秀篇章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典型性,而且生动个性化。

特别是蒲松龄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的许多幻化为狐妖鬼魅的艺术形象,更是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

本文拟就《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试加以分析。

在《聊斋志异》的近五百篇作品中,写狐或牵连到狐的,就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

单从题目上标明写狐的就有《丑狐》、《毛狐》、《狐妾》、《汾州狐》、《捉鬼射狐》等一大批作品,而题目上没有标明写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其中《青凤》、《莲香》、《婴宁》、《娇娜》、《红玉》、《鸦头》、《小翠》、《辛十四娘》等均是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

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

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说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聊斋志异》笔下的异类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概括:“《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①]这一论断也被研究者所引用来说明狐女形象的特征。

《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异常饱满而且形象鲜明。

一、外表美丽,心地善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大批美如仙人的狐女:娇娜,“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正面描写还嫌不够,又用了侧面描写:“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

”写婴宁:“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 写小翠则是以王太常之口赞为“嫣照展笑,真仙品也”。

再看青凤:“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胡四姐:“年方及笄,荷粉香露,嫣然而笑,媚丽欲绝。

”莲香:“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禅袖垂髫,风流香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

”鸦头:“秋波频传,眉目含情,仪容娴婉,实神仙也。

”长亭:“丽若仙人。

” 黄小妹:“娥眉秀曼,诚仙人也”;就连无名姓的狐女们都是“翠风明铛,容华绝世”、“态度娴婉,旷世无匹”。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大批美如仙人的狐女。

她们或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或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之美,或有坊间妓女的风流曼妙之美,往往使男子一见倾心。

使更难得的是,这些狐女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兼内心纯洁、善良机智。

《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为宗生牵线搭桥,使之娶了纯洁的荷仙,并生下了儿子,哺育后便毅然离去。

《莲香》中的狐女是个贤妻的典型。

桑生由于迷恋鬼魅,身体日渐衰弱,以至于气息全绝,是莲香不畏路途遥远,为之采摘草药,救桑生之命于倒悬。

在《婴宁》中,婴宁虽为妖异,却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忧怒,女到一笑即解”。

她怀念相依为命十多年的鬼母,于荒烟错草中找到“媪尸”,妥善安葬了岑寂山阿的养母。

《小翠》则写的是一个狐精报恩的故事。

小翠为报恩而主动委身痴呆王元丰,不仅屡次救王家于灾厄,还治好了元丰痴病。

在《娇娜》中,狐女娇娜与孔生,彼此以诚相待,互相在患难中鼎力救助,从而战胜了人生旅途中一个又一个难关。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

”[②]换言之,凡是“善的”,就是美的。

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以她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的美的力量。

二、性情率真狐是生活在山野间,居无定所的。

狐一般都没有固定的住处,幻化成人的狐狸一般都租用或占用人类的房子,这种特征表现在狐女身上,更是如此。

三娘寄居在鬼女巧娘坟墓中;婴宁也是狐母生,鬼母养,这也决定了狐女少有人间女子以及鬼女和仙女的束缚,具有天真无邪的真率美。

这种率真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和对爱情的坚贞。

《莲香》中,“倾国之姝”的莲香在一个晚上敲开了书生的门,书生“启门延入”,惊艳之下结为情好,后书生为鬼李所伤,是莲香十日夜相傍榻旁,为其疗伤。

书生不纳莲香忠言,及至羸卧空斋,又是莲香施仙术为其治愈使其“精神焕发”。

《红玉》中红玉与冯生初次相会,“自墙上相窥”,“近之,微笑”,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主动,“招以手,不来亦不去”,似乎显得有些羞涩,最终是“梯而过,遂共寝处”。

红玉向往人间的幸福生活,主动找穷书生,与定永好。

红玉的爱情还带有侠气。

她后来救冯生于牢狱,并为冯生抚孤重振家业,实为冯家功臣,而她自己也实现初愿,与冯生永结欢好。

红玉可谓有情有义之狐女。

王渔洋把红玉比作是《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誉为“巾帼英雄”。

《鸦头》中狐妓鸦头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性。

鸦头原是一个待“缠头”的雏妓。

山东诸生王生得朋友相助,倾囊以博一宵之欢。

深有心计的鸦头,见王生诚笃可托,便与他深夜私逃,到异地卖了脚驴,沽酒为生。

可是好景不长,鸦头为老鸨“揪发提去”,仍逼为娼。

她矢志不从,生一子也被弃之曲巷。

几年后王生过育婴堂,因此儿酷肖自己,爱而赎之,天使父子团圆。

而鸦头却每月在横施暴掠中生活,而她“至百折千磨,之死靡他”,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在18年后为夫、子救出,脱离苦海,全家团圆,终于赢得爱情的胜利。

这是蒲松龄从滚滚红尘中提炼出的一贞狐的形象。

《青梅》中的青梅慧眼识贤,一眼看中贫士张生的纯孝笃学。

她先劝王家小姐阿喜嫁之,事不谐后她上门自托,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主动性。

在阿喜的帮助下,青梅和王生结为夫妇,入门后,她孝顺公婆,勤俭持家,佐夫功读,终使张生取得功名富贵,俨然一个贤内助。

后来,她又促使落难的阿喜成为张生的正妻,而自己却宁肯“执婢妾礼”,以侧室自处。

蒲松龄称赞青梅“能识英雄于尘埃,誓嫁之志,期以必死。

”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对于爱的要求是主动的,不受礼教的约束,从不计较名份,和男子交接比较自由,但是她们并非淫荡,而是多数表现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坚贞。

[③]再有,蒲松龄笔下的狐女敢爱也敢恨,她们爱起人来热情似火,同样恨起来时,也不择手段,这也是狐性在狐女身上的一种体现。

当发现自己所爱的人不值得去爱时,她们会义无返顾地严惩或捉弄辜负自己的负心人。

在《丑狐》中的狐女以金钱引诱男子,而男子嫌弃他,她取走自己的全部财物转投他人;《武孝廉》中,狐女不仅取走自己的财物,同时取回自己的丹丸,使虚伪的孝廉命丧黄泉,这些负心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三、言谈机警聪慧《狐谐》中的狐娘子,口齿伶俐,才华横溢,诙谐有趣孙得言、陈所见、陈所闻等一辈轻薄书生偏偏要与之较量结果被狐女屡次揶揄,弄得狼狈不堪。

如说红毛国王听说“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乃细问其状,使臣答曰:“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乃臣所闻。

”巧妙地骂了陈所见、陈所闻二人。

孙得言出对子戏弄万福(狐女的丈夫),曰:“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狐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孙得言反遭嘲骂。

狐女对孙得言等开的玩笑显示了高超的见识和从容的风度。

温柔勤俭而又洒脱机智的辛十四娘是狐,她有狐的聪慧机智,但表现为很正派、懂事,善于处理事情,帮助丈夫。

冯生生性轻脱,看不清利害关系。

辛十四娘便告诫他,“君诚乡曲之儇子也

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君祸不远矣

我不忍见君流落,请从此辞。

”冯生告悔,辛十四娘便与其约法三章,“从今闭户绝交游,勿浪饮。

” 辛十四娘劝导冯生省身行事,处事老练,可谓圣贤名言。

《狐联》篇中也刻画了两位聪明、机智的狐女。

“女知不可动,乃云:‘君名下士,妾有一联,请为属对。

能对我自去:戊戍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焦凝思而不就。

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

我代之对可矣:已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一笑而去。

”这里要说明的是,“已巳连踪”的“巳”字是指过去手写的笔法,即末笔不挑上去。

因为这样,才说“足下何不双挑”,表面说二字的脚下为什么不都挑上去呢

暗喻足下(指焦)何不同时挑逗一下我们两个

说完“足下何不双挑”则“一笑而去”。

现实中哪有如此聪明,多智,爽利而开放的女子

对于这种既无才能品行,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所谓“名士”,狐女们给予了轻视和嘲笑。

有的狐女颇有见地,言辞精深,思想独到。

封三娘就是一位独具慧眼,颇有见地的狐女。

她私下底告诫待字闺中的范十一娘:“以才色门第论,何患无贵介婿,然纨绔儿敖不足数,如欲得佳偶,请无以贫富论。

”当范十一娘对贫寒孟生不以为可时,封曰:“娘子何堕世情哉

此人苟长贫贱者,予当抉眸子,不复相天下士矣。

”后孟生果真官至翰林。

可见,在狐女看来,婚姻是不以贫富和等级论的,而是要“郎才女貌,两情相悦。

”在《小翠》篇中,更是清楚表达了狐类社会的婚姻观。

狐母领狐女小翠到王太常家“自请为妇”,王家“欲议聘金”。

狐母说:“彼意适,我愿慰矣。

岂卖菜也而索值乎

”狐类认为婚姻是纯洁的爱情关系,不需要“问名”,更不必“纳采”,否则,只会玷污纯洁的情感。

如此开放的婚姻观念,可以和21世纪的婚姻思想相媲美。

四、品格高贵狐女是未经俗世沾染的精灵,所以在她们身上体现出高贵的品格美。

这种品格的美表现在多个方面,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对待情感的无私与豁达情怀上。

狐女主动来到人间与男子结合,但是在相处过程中,狐女均表现出了重情重意的品格。

小翠为报恩而嫁给痴儿,治好其疾病,临走还不忘给他找一个与自己相貌接近的人;舜华不因自己的私心而留住张鸿渐,反而赞赏他对待妻子的情意,帮助他与妻子团聚;阿绣变幻莫测,无私帮助刘子固找到真的阿秀;辛十四娘虽不满冯生的轻薄而离去,但依然费尽心思帮他逃脱危难,同时还长期给冯生夫妻存钱,解决了他们后来生活的窘境;娇娜对孔生的两次贴身相救更是感人至深。

蒲松龄对这些狐女的无私举动是赞叹不已的。

他在《小翠》中借异史氏之口来称赞她们:“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月缺重荣,从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在《红玉》中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

非特人侠,狐亦侠也。

”同时这些狐女还体现了一种成全之德,她们尽管为爱而痛苦,但是却为爱而成全相爱的人,阿秀、颠当、舜华等均帮助自己的爱人找到所爱。

狐女中不乏知恩图报的行为。

狐女小翠,为替母报恩,不惜下嫁痴少年王元丰,她体贴丈夫、孝敬公婆、照顾家庭、忍辱负重,并治愈了元丰的痴傻症;娇娜用自炼的金丹救活孔生以报答其救命之恩;狐祖母报王家前世之恩,资助王成立家致富;狐小梅“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恩所报”的行为令人感动不已。

知恩图报的行为体现了狐类仁厚、朴实的品质。

狐女还有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的侠义心肠。

封三娘与范十一娘相悦结成好友,便一心一意为其操办了一门好姻缘;美狐女同情误食毒酒而死的秦生,使他死而复;华姑得知傅廉性无能的隐情后,立即为他诊断治疗,使他极快地恢复了性功能,又暗中使三娘和巧娘先后与他交欢,让他获得人生愉快。

《荷花三娘子》中的狐女,为宗生牵线搭桥,使之娶了纯洁的荷仙,并生下了儿子,哺育后便毅然离去。

《红玉》篇中,狐女红玉变为虬髯丈夫,除掉了作恶多端的地方恶霸宋乡绅,又以大刀示警教训那昏庸无能、草菅人命的县官,使无辜受罪的冯生得以释放,父子团圆。

《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狐女世界里,狐女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讲人情,因情而相爱、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

虽然也有沿用狐女为蛊惑这种传统题材,狐类社会也不乏蛊蠹魅惑、作祟殃人的狐女。

但《聊斋志异》中表现此类狐事的作品不多见,而且其意并不在于表现狐女的妖异幻化,可怖可憎,而是另有寄托。

五、神通能干狐女多能干且兼具神通,可与丈夫共同撑起一个家来。

《鸦头》中,狐女鸦头与王生私奔,但王生却不过一穷书生,家徒四壁,他担心养不活鸦头,没想到鸦头却自有主意:“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淡薄亦可自给。

可鬻驴子作资本。

”非特见识卓远,而行动亦不让:“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

”《小翠》中,小翠不但治好了痴丈夫的呆病,更几次以机智和神通力保全家转危为安。

《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有察人之明,力劝丈夫远恶友避祸,丈夫不听劝告终陷囹圄也是辛十四娘从中周旋,使丈夫化险为夷。

蒲松龄以狐写人,把狐女作为他理想中的人物,从而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

他让她们充当落魄书生的救世主,让她们惩恶扬善,这都离不开狐女广大的神通。

主要体现在她们对未来事情的预知上,她们能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与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而先进行预防。

《小翠》中的小翠能预知钟氏之姻,先化其貌。

《狐妾》中的狐妾在预知刘洞九的死期后离开,《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在冯生死前再见他与他诀别,而小梅预知了主人家的祸事,先行带孩子离开,保全其血脉。

狐女的神通还体现在其处世的方法上,婴宁嘻笑之间用木头惩戒邻家子,使其丧命;红玉在冯生遭祸事后,突然出现,并抚养了他的孩子;小翠为元丰将妻子调弄成她的模样,颠当帮助宗子美找到嫦娥;娇娜为孔生治病。

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却体现了狐女的灵性,体现其作为异类的特征。

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

蒲松龄笔下描述的这些狐女的形象,一反传统狐狸形象的丑恶属性,而是赋予她们以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和个性,使她们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尤其成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

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

他借助“狐狸”的聪明、机智、狡黯和超自然无所不能的灵性,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机敏和智慧.这种观点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天下钟毓灵秀之气都集于女人身上”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赞美之情。

这一切,都是《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作品没有触及到的一个世界,蒲松龄以神奇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第一次描绘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独特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之所在。

《聊斋志异》中众多狐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

她们大多个性鲜明,人情味十足,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这与此前和同时代有关作品中那些淫欲魅人的狐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那么蒲松龄何以如此热衷于描画狐女

在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的诸多因素中,到底有哪些对蒲松龄刻画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影响

经过对此的研究探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一、传统狐仙题材的启示纵观中国文学史,狐狸题材的作品由来已久。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载着:“青邱之国,有狐九尾,德至乃来。

”九尾狐啼声如婴,天生具有幻化能力:当它头戴骷髅,对月拜足七七四十九拜,就会立地变成人形。

人们往往受其蛊惑,神魂颠倒而不自知。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也曾写下九尾白狐造于大禹而取涂山女的传说。

这些都是后代小说中狐狸精变人的雏形。

早期的狐狸精故事,大多脱胎于先秦两汉的神话传说。

《玄中记》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好与天通,为天狐。

”《搜神记·陈羡》曰:“狐者,古之淫妇也。

”虽然笔法简练,形象描写不足,但其中所述,已与明清小说中的狐狸精相去不远。

并且其中隐约可见,狐狸精多是以女性形象出现,或美丽动人,或妖媚蛊惑。

到了唐宋时期,传统文化中的对狐的否定或贬低有所减弱,人们对狐的否定态度的也在动摇。

《太平广记》中的狐故事大部分都超越了狐妖媚人的说法,狐精逐渐向人性发展。

狐形象的演变给了蒲松龄以很大启示,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异、五彩缤纷的狐女形象。

吴组缃先生在一次讲学时说:“清初蒲松龄,他写了《聊斋志异》。

他成功的首先一条是取的‘志’的路,就是搜集民间的神话传说。

因为民间的神话传说里面有广阔的、丰富的社会内容,时代社会的血肉、老百姓生活的血肉都结晶在神话传说里面。

……把这些东西收集来了以后,他再加工创作。

”[④]二、作者理想和情感的寄托从其生平看,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早年“学而优则仕”的想成了泡影,他被无情地抛到了主流社会之外,生活的困顿、不第的苦闷使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在严重的困顿之中。

蒲松龄又缺乏其他的谋生手段,为了生计,了做过几年幕宾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做私塾教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可谓潦倒一生。

在这40年当中他远离故乡,虽然已有妻室,但是长期的分离,使他享受不到家庭生活的欢乐。

现实的遭遇,让他的梦想破灭了,然而作者却把更殷切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中。

正像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达成”。

在这个美妙的梦境中,他成了那一个个贫寒不遇的书生,却得到了狐女们的垂青,拥有了种种惊喜和艳遇。

这些狐女不但貌若天仙,美仑美奂,又有着迥绝世俗的清纯性情和聪颖机灵的智慧。

她们大胆热情,在书生抑郁苦闷之时逾墙而进,叩斋而至,投怀送抱,自荐枕席。

她们不计较书生的穷困低微,而是对他们格外尊重、赏识、仰慕,并能冲破凡世女子的一切闺范和男女交往的礼节大防,给予书生极大的精神抚慰,让书生们的心身都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实际上,这正是蒲松龄的理想与情感的寄托,在他构造的以狐女为具体形象的幻化世界里,狐女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物,而是具有着其独特的特征,成为了蒲松龄摆脱现实困境,调适他被压抑的自我和扭曲的自由,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价值,以达到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虚幻世界中可以实现的精神满足。

袁行霈先生1999年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袁世硕先生执笔有关《聊斋》章节,曾了这样的论断:“《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狐鬼花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

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苑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爱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

在这里面,除了作为现实的一种补偿、对照,其中还蕴含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

”这样的论断无疑较客观公允的。

[⑤]三、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影射和批判钱锺书先生说,蒲松龄的创作是“写忧而造艺”。

[⑥]这忧是个人之忧,更是时代之忧。

他写的狐女故事对生活的反映涉及到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犀利的批判锋芒,并借写狐惩戒人。

蒲松龄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

朝代交替,政权更迭,各种矛盾异常尖锐复杂。

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一方面密布文网、制造文祸以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又用恢复科举笼络仕子之心。

蒲松龄一生科场失意,为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去坐馆教书。

这种不得志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最下层,对黑暗的社会的现实有了深刻的体验和强烈的不满。

为了宣泄内心的“孤愤”、消解淤积的“磊块愁”,同时又能避开酷烈森严的文网,于是狐女形象便走上了现实人生的舞台。

这些形象固然可以看成是面对严酷现实无可奈何的“寄托”,但从另一方面看,正是这些非现实的形象,打破了时空、人神、生死的界限,让作品在反映现实上获得了另一种自由,如此才使蒲松龄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用超现实的形式书写真正的现实,说出现实中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于是人们从中看到了各级官吏的徇私枉法、恶霸豪绅的飞扬跋扈以及平民百姓的悲惨境遇。

《红玉》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宋御史见冯相如之妻卫氏貌美便起霸占之心先以重赂派人暗示,不能得手竟大打出手,强夺卫氏,冯翁被殴后气急而亡,卫氏亦不屈而死。

冯生“大哭,抱子兴词。

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

”无奈,狐女红玉在官绅勾结、法不庇民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诛杀了宋御史五口。

官府却在查无实证的情况下把冯相如收监,抛儿荒野。

侠客无奈把短刀扎在县令度床头,县令才不得已释放冯相如。

蒲松龄以艺术的手法,一层层地揭开了封建政权的反动、腐败、虚伪和残酷,把它的狰狞面目大白于天下。

借写狐惩戒人,“劝善惩恶”是蒲松龄明确的创作意图。

《丑狐》中,穆生本厌狐丑,却见元宝心动,从此谐好。

随后穆生又见“女赂遗渐少”,便背德负心。

蒲自己在评论此文时说“邪物之来,杀之亦壮;而既受其德,即鬼物不可负也。

”他通过对丑狐与穆生的爱情故事来惩戒人,贪心之人必然没有好的下场。

在《董生》中,蒲松龄写了董生与王生因好色,而被狐狸精勾引而受害的故事。

他把狐一分为二,有善者,有恶者。

此篇用恶狐告诫人,“见色而动,死当其罪”。

总之,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

他写她们聪明、智慧、执着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写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

他以狐写人,赋予她们以灵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用超凡的手段去帮助别人达到目的。

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蒲松龄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

她们大都是他心中的理想人物,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歌颂和追求。

大概蒲松龄自己也不会想到,多少年过去了,他的书,以及他书中众多脱俗美貌的狐女居然还打动着世人,并让世人以前赴后继的精神去研究它、解读它。

他塑造的这些狐女的丰满而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将永远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描写“重情重义朋友”的诗句有哪些

字如其人,其实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

“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周星莲的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

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

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

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

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

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手有仙气。

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

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

对“字如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一)字,是人体生命的对应苏轼在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

他在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

怎么如人呢

“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

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如果说,苏轼和王澍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

他说:“书,如也。

”“如”什么呢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清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

”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

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

清刘熙载在中指出:“写字者,写志也。

”他并举出张旭教诲颜真卿的一句话:“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

”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

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

唐张怀在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

”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

宋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

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

”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三)字,是书者心境的表白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

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

明项穆在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

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

说明书法是无形的“心”和有形的“相”的辩证统一,颇有独到见解。

(四)字,是书者情绪的流露唐大文学家韩愈在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

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

唐孙过庭在中列举了王羲之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则情多怫郁,书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他说,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东方朔《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

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书者情绪同书法的关系讲的同样很精彩:“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怎么变呢

具体说就是:“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

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五)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

”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

苏轼对这个问题也有论述,他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

”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是君子或小人。

这话说的未必完全正确,但说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还是有道理的。

怎么从字看出作者的人品呢

一是人品高,书品自然高雅。

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

”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

二是品德清纯,书法就潇洒。

李白有一首诗叫《王右军》,其中有这样两句:“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赵孟又把它加以演绎,成了下面两句:“右军潇洒本清真,落笔奔腾势入神。

”都是一个意思,首先称赞王羲之品德清纯,风韵潇洒;接着赞扬他的书作如他的人品,清秀超逸,气势奔放,精妙绝伦。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品和他的人品的高度统一。

三是忠臣烈士,字则端正、刚毅、厚重。

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颜鲁公写出来的字,刚毅奇雄,结体严谨,法度完备,像是一个忠臣义士,满脸正气挺立在朝廷之上,大义凛然,威武不出。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同样对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一致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颜真卿刚正不阿,临危不惧,一生忠义;他的字也方正刚劲,像他的人品一样,挺然奇伟。

有的说得更明白,颜真卿的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颜字,一看就知道他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旧时的读书人,写字是人生的第一门功课。

乡试殿试,字写得差,考官有权将试卷作废。

漂亮的手写字不单自己瞧着顺眼,别人看了也悦目。

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

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

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

这就是字如其人的道理。

字如其人......有人写字当作技能,会写即可;有人视则写字为艺术,力求完美,甚至能从字里行间瞅出书写人的性格和品行。

写字如同造房子,要讲究布局、搭配、容让。

可现如今,就算是真的高楼大厦,造起来也是越快越好。

除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又有几个人能够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地练字写字呢

以我之愚见,值此信息社会、竞争社会、若有闲暇,不妨多多练习。

没工夫的,总可以写得认真一些。

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因为相貌平平,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美好的事物,永远都是值得向往、值得追求的。

有关重情重意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