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名言对联颜语书读百遍后面是什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对联吗?

不是,是谚语

小学语文课本接触过的对联以及名言警句等

资料——名句142条名句集锦1、欲加之罪辞

(《左传·僖公十年》)2、圣贤,孰能无过

(《左传》)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11、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

(范晔《后汉书》)2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曹操《龟虽寿》)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新五代史·晋书》)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膝王阁序》)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4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僧云览诗中之句)4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4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宋·苏试《水调歌头》)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47、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4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4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5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岳飞《满江红》)51、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5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5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李开先《宝剑记》)5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5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56、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5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5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对联)5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60、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61、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6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6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昔时贤文》)64、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施耐庵《水浒传》)6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浒传》)66、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施耐庵《水浒传》)6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吴承恩《西游记》)6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6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70、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

(清·秋瑾《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71、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清魏子安《花月痕》)72、鲁迅名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名句集锦(二)7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4、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7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7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7、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78、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7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8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8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3、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8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8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90、既来之,则安之。

91、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92、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9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94、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9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6、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9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9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9、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100、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01、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

102、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

103、孔小不补,孔大受苦。

104、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10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8、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09、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10、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1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1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13、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15、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16、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17、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18、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119、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12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2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23、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124、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125、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12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28、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12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0、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13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32、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133、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134、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135、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排篱笆三个桩。

13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13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3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39、小不忍则乱大谋。

140、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41、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142、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

高中语文作文平时上学早自习背万能题目,开头结尾,素材,好句,名言,范文能提高作文分数吗,背多少,高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关于读书名言对联诗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论青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

1.下面是一些经常见到的格言、谚语、对联,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

. (速度

良言一冬暖,恶语伤人寒(22)仙丹妙药灵芝草,不如天天跑(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4)一粥一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下列常见的谚语补充完整。

(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3)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5)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比不上近邻(6)笑口常开,青春常在(7)名誉来自努力,风采源于自信(8)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9)书读百遍,其义自现(1 O)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1)一不做,二不休(1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 3)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1 4)行不更名,坐不改姓(1 5)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1 6)刀子嘴,豆腐心(1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1 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1 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2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2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3.请写出下列谚语的深刻含义。

(1)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要防微杜渐,小处不注意,最后会酿成苦果(2)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成功是由勤俭造就的,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3)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加倍的尊重你。

(4)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

人应当自食其力依靠自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获取用不完的宝藏财富.(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虽然是苦的,但能治病.忠实的劝告都不顺耳,但却对我们的行动有所指正.

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古人名句

格言、谚语、名言和警句 (一)关于四个词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四个词的解释是通俗易懂的。

现在摘录如下—— 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话。

如至理名言。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警句: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二)四者之间的关系 1. 四者都是有一定涵义的话,四者都是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可并相对固定下来的话。

2. 四者不同点在于,各有表达上的侧重点和特点。

谚语主要强调它的出处来自名间,出自百姓之口,经过广泛流传而固定的语句;警句着重表达含义深刻生动,使人特别注意而告诫的句子,强调“警”就是使人特别注意;名言是着重从言论的知晓度来说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说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仅言论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是谁说的;格言是含有教育意义的话,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连起来合称“格言警句”。

(三)关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谚语”吗

严格说来,这句是名言不是谚语,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先由三国时董迂所说(见《三国志 魏志》)。

虽然这句话引用很广泛,但是非常奇怪,人们引用说明道理往往忽视了它的出处,所以许多人以为它来自民间,故许多人常在引用此语时灌之以“古语曰”、“有俗语曰”、“人们常说”之类的说法,连宋代大学者朱熹也没有提及此语之出处,只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朱子读书法》)看来,董迁之名不“著”,已经为后人所忘记,于是才把它当做了谚语。


名言对联颜语书读百遍后面是什么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