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食品安全励志语录

歪歌社团有哪些作品

歪歌社团成立于2022年4月份,团长为山东呼保义(原名杨建富,山东临沂人。

笔名“山东呼保义”,微电影编剧,小说作家,歪歌社团团长,罗庄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作品多次登上视频网站首页,本人也被山东齐鲁电视台、鲁南商报、临沂电视台、安徽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作品:歪唱类山东呼保义首部歪歌作品《新闻大杂烩》(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歪歌社团主题曲《惊人的事迹》(原曲《粉红色的回忆》 歌手:韩宝仪)歪歌戏说大笑江湖《再笑江湖》 (原曲《大笑江湖》歌手:小沈阳)调侃当今生态环境乱象《新编卖报歌》(原曲《卖报歌》 儿歌)调侃狗仔队以及农场偷菜疯《狗仔很忙》 (原曲《牛仔很忙》 歌手:周杰伦)调侃网络炒作以及众多明星身陷“吸毒门”《大笑江湖(吸毒版)》 (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初中物理知识大盘点《青花瓷(物理版)》(原曲《青花瓷》 歌手:周杰伦》学习歪唱《做题先分析》 (原曲《北京欢迎你》 歌手:群星)环保歪唱《地球环境保护》 (原曲《朋友》 歌手:周华健)歪批食品安全危机《有毒的地沟油》 (原曲《童年》 歌手:刘文正)上技校的孩纸伤不起《无耻的技术学院》 (原曲《童年》 歌手:刘文正)80后 90后必听之歌《那时的我们》 (原曲《同桌的你》 歌手:老狼)象棋爱好者深情歪唱《象棋论》 (原曲《精忠报国》 歌手:屠洪刚)歪歌戏说人在囧途《囧途风光》 (原曲《两只蝴蝶》 歌手:庞龙)临沂方言搞笑歪唱《大笑江湖》 (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一曲甩尽2022年网络热点词汇《甩词歌》 (原曲《甩葱歌》 歌手:初音未来)歪批2022年长春《马六警服男事件》 (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歪批调侃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现象《三百六十五个穿帮》 (原曲《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歌手:蔡国庆)歪唱盗墓笔记《戏说盗墓》 (原曲《甩葱歌》 歌手:初音未来)歪歌社团DNF玩家吐槽【第一部】《大笑DNF》 (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屌丝歪唱《没钱也要过国庆》 (原曲《恭喜发财》 歌手:刘德华)歪歌社团《国足欢迎你》【第一季】 (原曲《北京欢迎你》 歌手:群星)歪唱中国历史知识版《青花瓷》 (原曲《青花瓷》 歌手:周杰伦)歪批宁波“路虎男”事件《老子英雄儿好汉》 (原曲:《歌唱祖国》 歌手:红色歌曲)歪歌社团《国足欢迎你》【第二季】《青花瓷(国足版)》 (原曲:《青花瓷》 歌手:周杰伦)歪歌社团DNF玩家吐槽【第二部】《爆魔剑》 (原曲:《十一年》 歌手:邱永传)唱尽世间百态《笑侃物价上涨》 (原曲:《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 歌手:高安)歪歌社团DNF玩家吐槽【第三部】《DNF无所谓》 (原曲:《我不配》 歌手:周杰伦)歪歌社团《国足欢迎你》【第三季】网友怒批国足无缘世界杯《最炫国足疯》(原曲:《最炫民族风》歌手:凤凰传奇)山东呼保义首部网络小说《水浒新传》MV (原曲:《爱情买卖》 歌手:慕容晓晓)歪歌社团DNF玩家吐槽【第四部】《DNF伤不起》 (原曲:《伤不起》 歌手:王麟)歌颂友情《与你相伴永不悔》 (原曲:《与你相伴永不悔》歌手:丛林奇遇)歌颂护士《护士之歌》 (原曲:《当》 歌手:动力火车)2022杯具事件大盘点《网事如歌2022》【温柔版】 (原曲:《狱中十二月》 歌手:迟志强)2022杯具事件大盘点《网事如歌2022》【声琴相拥版】 (原曲:《狱中十二月》 歌手:迟志强)歪歌社团2022年元旦特制《三宝之歌》 (原曲:《狱中十二月》歌手:迟志强)网友恶搞王菲调侃周董《大便歌》 (原曲:《菊花台》 歌手:周杰伦)歌颂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国颂》 (原曲:《荷塘月色》 歌手:凤凰传奇)歪歌社团打工仔吐槽系列【第一部】打工版《错错错》 (原曲:《错错错》 歌手:六哲VS陈娟儿)歪唱盘点2022年网络热点事件《热点江湖》 (原曲:《大笑江湖》 歌手:小沈阳)歪批2022年春运《没票的孩子》 (原曲:《离家的孩子》 歌手:陈星)歪唱盘点2022年央视春晚《春晚欢迎你》 (原曲:《北京欢迎你》 歌手:群星)网友歪批国产动漫《现在动漫智商低》 (原曲:《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歌手:高安)【爆笑2022愚人节】《中国最搞笑地名排行榜》 (原曲:《粉红色的回忆》 歌手:韩宝仪)更多作品详情百度一下歪唱社团百度百科,因为字数限制出不来了

写一篇关于雷锋精神的征文,要求内容有创意,题目新颖,最好是一些身边的事 要有内涵

你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做过统计,在《雷锋日记》等各种相关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00多次。

正是在这些被反复引用的话语中,雷锋不断提醒自己要“热爱人民”、“尊敬人民”,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要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朴素的话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丽。

一名普通的售票员,用真诚的笑脸、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如沐春风,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动摇,杨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称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楷模。

照片上的他满头白发、朴素慈祥,工作35年,这位原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植树造林。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全党全社会争相学习的榜样。

“对军人而言,雷锋精神是一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火炬。

” “独臂英雄”丁晓兵说,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精神高地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

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把学雷锋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做好事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雷锋精神大众化,而且有益于引领社会风尚,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面是民间涌动的强大道德力量。

雷锋精神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应时而起、发扬光大的契机。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女孩,18个路人的冷漠,极大刺痛了国人的道德神经;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在问责监督体系的同时,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当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两位平民英雄的义举而让这个社会暖意融融。

李国喜,这位58岁的河南农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后救出3人后,终因体力不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还在为“最美妈妈”杭州吴菊萍的义举感动时,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叫谢尚威的年轻人再次用几乎一样的姿势,托起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一南一北,两次托举,托起的是闪耀的人性之美,彰显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欲望横行的风险,除了法治与秩序规制外,道德的调节也不可或缺。

而如何让蕴含在民间的道德力量喷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书房里,静静摆放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他一生荣誉无数一向淡然,却唯独因与雷锋并称为“优秀共产党人”而“心情激动极了”。

他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20多年跋涉在大凉山深处、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在路上累了,就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

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

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好人与榜样,给社会带来力量。

感动背后,传递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道德底色,凝结成人间的大爱,与时空永在。

告别狂热和盲从,超越程式化的活动形式,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

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

当针对雷锋的怀疑、解构、恶搞接踵而来时,雷锋精神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新思维也在人们的思考中产生。

“雷锋是个时尚青年!”2022年3月,跟学雷锋活动一起到来的,是一本名为《雷锋1940——1962》的传记。

在这本带些“颠覆”色彩的书里,雷锋是那个时代的时髦青年——他穿皮夹克,戴瑞士手表,爱留长发,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照相,甚至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一时舆论哗然。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锋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坍塌。

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叫好声——人们欢迎这个有血有肉、生动而平凡的雷锋。

文化观念多元,个人价值凸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特定语境下“高大全”式的说教。

学雷锋实践活动也开始讲究时尚化,年轻人找到了学习雷锋的新角度。

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既是学雷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雷锋精神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对接的产物。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单一的学雷锋活动形式,被扶贫、赈灾、助学、助老、植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所取代,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彰显与弘扬。

雷锋还是一个青年励志的典型。

今天通读《雷锋日记》,我们不难找到这些热词:爱、忠诚、坚强、乐观、奉献、敬业……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品质中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无疑是今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下,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人人都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努力成为“身边的感动”。

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弘扬雷锋精神”,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满意请采纳

防损口号

:明德,矢志报国,磨砺青升华自我。

2;军纪如铁,意志如钢,勇挑,力创一3;志存高远、学业精深、体魄强健,个个如此.4;认真学习 ,刻苦训练, 文武兼备 ,百炼成钢.5: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 团结互助 争创佳绩. 6: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刻苦训练,为校争光7;吃苦耐劳,磨练意志,弘扬军威,保家卫国 8:认真学习 ,刻苦锻炼, 文武兼备 ,百炼成钢. 9:精英班班,勇争第一,团结互助,重志诚橙 10猛龙十一,新闻骄子,青春无悔,强身立志11尖刀七连,勇往直前,冲锋险阵,用我必胜 12精英九连,豪情满天:重志诚橙,勇往直前 13军中骄子,校园精英,神勇5连,谁与争锋 14风云十五 军中骄子 校园精英 谁与争风 15军鹰十连,翱翔九天,搏风抗雨,共创辉煌 16看我十七,文武双全,经邦济世,一往无前 17飞豹17,律韵风流,气有浩然,奋勇向前 18硬骨六连,势必争先,英勇顽强,一往无前

19铁血八连 精诚团结 众志成城 奋勇向前 20精英十四,威武之师,艰苦训练,奋勇争先 21巾帼三连,绿装红颜,骄阳无惧,奋勇向前 22烽火十三,冲锋在先,追求卓越,勇夺人前 23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里面有你心意的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年会三句半台词大全

亲情语录1.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3.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4.所谓的幸福就是:吃饭有爹妈陪着,睡觉有爱人陪着,上班有朋友陪着。

人生的幸福并不是荣华富贵,无非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

有这三样,就很幸福,而恰恰这是最难得最奢侈的幸福。

5.用真诚浇灌友谊;用感激浇灌亲情。

6.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7.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8.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9.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10.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中国有名一点的励志人物,还有他们的事迹

励志人物——牛根生牛根生,从事乳业27年。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

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

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

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

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

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

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采访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

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

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

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

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

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

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

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

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

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

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

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

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

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

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

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

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

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

●1958年生 内蒙古人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2009年8月28日牛根生辞任内蒙古蒙牛董事长,改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出任,但牛根生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 语录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

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   “首先要把人做好。

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

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

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

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杨振宁的故事

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

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

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

她念过几年私塾。

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

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

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

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 12岁的“少年狂”: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

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大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

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

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

那个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

这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

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

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

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去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

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

那天清早的细节至今历历在目:“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

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没有流泪。

”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还镇定。

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

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

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

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

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

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

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

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 40年以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

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

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

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 无论如何,父亲与儿子的分别,是人生之中最顺理成章、最令人惆怅,最刻骨铭心的分别。

此一去,三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23岁的杨振宁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

与自己的学生——国民党战将杜聿明的女儿成夫妻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

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

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

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

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

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

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

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

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

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

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

”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

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

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

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

”曹秀清喜出望外。

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

”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

你的身体可好

”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

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

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

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

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

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

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

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

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

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入了美国籍让父亲难过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夺得诺贝尔物理奖,杨武之博士抱着虚弱之躯,飞往日内瓦。

杨武之是带着做父亲的使命感来的,觉得他应当劝杨振宁回国。

一方面这可能是统战部或明或暗的建议,另一方面也是杨武之自己灵魂深处的愿望。

他的心情真的十分矛盾,他非常想让儿子回去报效国家,但作为老一辈的留美博士,他又清楚地知道儿子留在美国在学术上的意义。

矛盾交织中的老人给儿子儿媳写了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和父亲、母亲在日内瓦三次见面,对杨振宁影响极大。

1957年12月10日晚,怀揣1945年赴美留学时发的中国护照的杨振宁在瑞典的诺贝尔奖贺宴上即席演讲,他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

”但是,到了1964年春,杨振宁还是加入了美国籍。

他说,“从1945年到1964年,我在美国生活了19年,然而,决定申请入美国籍并不容易。

对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成长的人,做这样的决定尤其不容易。

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文化根本就没有长期离开中国移民他国的观念。

迁居别国会被认为是彻底的背叛。

另一方面,中国有过辉煌灿烂的文化。

她近100多年来所蒙受的屈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中都留下了极深的烙印。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

” 从单身漂洋过海的闯荡到功成名就后的奔波,杨振宁目睹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悲喜剧,目睹了外国移民抑或“二等公民”在这里的境遇。

要知道,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还有排华法。

当杨振宁本人已经成为一位有影响的科学家之时,仍在租房时受到歧视。

最使杨振宁感到痛苦和困惑的是,他所钟爱的科研事业,每每因他不是美籍而多受掣肘(例如不能去美国国立实验室)。

当“有不少因素使我裹足不前,而美国这个社会又给了我发挥潜力的机会,……我在这儿的根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往深处扎了”的时候,杨振宁于1964年初最终作出了加入美籍的抉择。

杨武之在1973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

他对于儿子的决定没有抱怨,但杨振宁知道,直到临终前,父亲对于他放弃故国的举动,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他。

大科学家的美丽是思辨与理论的美丽 学贯中西、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认识,使杨振宁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大自然的美丽和思想的魅力,是促使他登上物理学象牙之塔的动力所在。

他特别欣赏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的一句话: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是刹那时光。

杨振宁用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向清华学子们道出了自然界中更高层次的美:“我想在座每一位,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大,会做实验了,你就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

如果你再进一步,你就懂为什么存在虹和霓呢

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

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

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缘故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头要有折射,把它的根源找出来,这就是更高层的美。

” 杨振宁甚至认为,连最美的诗句也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物理学的美。

他说,在牛顿去世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真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当我们知道一个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能够准确解释那么多的复杂的现象时,还有一些美的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

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

正如歌特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歌特式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当杨振宁试图结束这次面对2000人的采访时,早已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学生们蜂拥而上,要冲上去让大师与之签名或合影。

但没想到警察和保安比他们还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扒开人群,像绑架一样,拽着大师快步离去,如同一团自旋的电子。


食品安全励志语录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