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父与子漫画优美的句子

《父与子全集》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父与子读后感这本书讲的着刺猬头、调皮、可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

长胡子、和蔼、善良、又经常被人嘲笑的父亲,他们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看后使我们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比如说,爸爸会把梦与现实搞混,爸爸梦见儿子在拔小天使的羽毛,等他醒来后,发现儿子真的在玩羽毛,就打了他,其实儿子是在玩普通的羽毛。

儿子呢,也很有趣。

一天儿子回家,发现家里窗户不停地冒烟,以为着火了。

于是二话不说就冲了一桶水进去,结果,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

其实,是爸爸在抽烟。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讲的是儿子和父亲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父亲的船模,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生气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得把儿子的船模放进水里的时候,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林成了落汤鸡,爸爸灰心丧气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兴高采烈的把爸爸的船模一个又一个的扔进水里,由此可见儿子是多么聪明、顽皮、可爱!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了他们的书,图画中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我也想起了我跟爸爸一些有趣的事。

虽然他们两个都有缺点,但他们两个父子感情深厚,心地善良,纯真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

这几天,我看了漫画《父与子》。

漫画非常有趣,处处蕴含着父亲与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父与子》中使我很有感受的是《圣诞礼物》这则漫画。

圣诞节到了,父亲给儿子买了小帽子、枪和围棋当做圣诞礼物送给了的儿子。

儿子也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手套、拐杖和领带送给了父亲。

他们俩看到了对方给自己买的礼物时,都感动得流泪了。

父亲抱着儿子哭了起来。

他们都为对方对自己的爱感到幸福。

他们坐到钢琴前弹着优美的乐曲,还一边唱着歌。

弹完了琴,儿子骑着单车,绕着圣诞树一圈一圈的骑着,父亲和儿子都高兴极了。

晚上,父亲带着领带,穿着手套,拿着拐杖,站在镜子前摆威风,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多么威风!”他心想:儿子睡觉了吗?便走到儿子房间,看见儿子戴着帽子,拿着枪,睡着了。

父亲开心的笑了。

这边漫画让我感受到了父亲的爱。

有些人看完这篇漫画并没有想法。

可是,想一想,父亲和儿子都给对方买了圣诞礼物,这不就是爱吗?不要以为体现爱需要做一件很大的事,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

只不过常常不去细细的想,认真的观察而已。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回家,路上我眼睛里进了很多沙子,很不舒服。

妈妈赶快安慰我说:“没事吧?没事吧?我给你吹吹。

”说完,就轻轻的对着我的眼睛里吹气,过了一会,流了眼泪,好了一点。

妈妈一路上牵着我回家的。

这就是母爱。

想一想,不是因为爱我,为什么要给我吹沙子呢?生活中的母爱非常非常多,只有细细体会才能理解和感受到!【扩展阅读篇】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格式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

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读后感可以吧

sorry顺便教育你了一下。

求采纳

急需俄国小说《父与子》的内容简介和背景简介各600字。

《父与子》描写的是父子辈冲突的主题。

这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代的色彩。

巴扎罗夫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

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

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

巴威尔则固执已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

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翻译大家,他们有哪些关于翻译的著作

(不要太专业,漫谈式的就好)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人。

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译著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920年8月),《马克思底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1920),日本岛村抱月著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苏俄十年间文学理论研究》(日本岗泽秀虎著)等。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胡洪,字适之,汉族,安徽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中国现代哲学家、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郭沫若译著有:《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

林语堂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

有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九部翻译作品,数百篇散文小品。

朱光潜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美学家。

译著有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歌德谈话录》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博学多能, 丰子恺著译甚丰,在漫画、文学、美术理论、音乐理论、翻译、书法及艺术教育诸方面有突出成就。

尤以富有朴素、细腻、深沉和哲学味的散文和漫画著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董秋斯原名董绍明,笔名秋斯、求思等。

河北静海人。

三十年代初,出版与蔡泳裳合译的苏联小说《士敏士》。

抗战期间,译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译著有《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印度童话集》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吉檀迦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

著名文学家、学者。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翻译家。

从20年代到80年代,他以优美的文字翻译了俄、法、英、美、日、德、意、匈牙利、波兰等国作家作品。

他的作品曾先后被译成日、苏、英、法、德、匈牙利、波兰、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瑞典等国文字。

译著有《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1927)、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1943)、屠格涅夫的《处女地》(1944)、《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1948)、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1950)、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1950)…戴望舒浙江抗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6年发表魏尔伦的诗。

翻译书目:《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他本人对翻译理论也有独道的见解,提出化境说。

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季羡林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是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戴望舒浙江抗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6年发表魏尔伦的诗。

翻译书目:《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一周间》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孙大雨原名铭传,笔名子潜。

浙江诸暨人。

对美国文学的中译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有卓著的成绩。

译著有(意大利)契利尼《自传》,(英)罗伯特·勃朗宁《安特利亚·特尔沙多》,弥尔顿《欢愉》,莎士比亚的《黎琊王》、《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斯》;用英文古韵文译了屈原的《离骚》及宋玉、潘岳、刘伶、陶潜、韩愈、苏轼的诗歌和散文。

傅雷字恕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

文学翻译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六十年代“文革初期”,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不堪凌辱而自杀身亡。

田德望河北顺平县人,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他翻译的瑞士作家凯勒的作品《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小说堪称德语文学翻译作品中的范本。

田德望毕生研究但丁,是国内最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

1986年退休以后,他集中精力翻译但丁的《神曲》,并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历时十八年译出了但丁用15年写成的《神曲》,堪称但丁的知音。

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是一部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杰出中文译本,而且也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正因为此,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获得了我国的“彩虹”翻译奖,而且获得了意大利文学遗产部的国家翻译奖。

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意大利总统于1999年接见了田德望,并授予他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

2000年10月6日病逝于北京。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他本人对翻译理论也有独道的见解,提出化境说。

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季羡林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是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杨宪益著名翻译家。

1940年与英国姑娘戴乃迭订婚后,同返中国。

1952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从事翻译工作几十年,与夫人共同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鲁迅选集》、《离骚》、《九歌》、《招魂》、《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等中国古今名著100多种,很多已被公认为翻译作品的经典。

杨宪益、戴乃迭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五十年,自1951年创刊以来,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

其妻戴乃迭(1919—1999),原名Gladys B.Tayler, 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

七岁时返回英国,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

1937年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

自40年代起定居中国,1999年11月18日于北京逝世。

英语翻译名家

杨宪益与夫人共同翻译 唐宋诗歌散文选许渊冲 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周作人(1885—1967):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有多种译作,多为与其兄鲁迅合译之作。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单名融,字任重,笔名有佛突、雪帆、晓风、张华等。

浙江省义乌人。

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译著有《***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920年8月),《马克思底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1920),日本岛村抱月著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苏俄十年间文学理论研究》(日本岗泽秀虎著)等。

1977年10月29日逝世于上海。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沙湾人。

译著有:《菌梦湖》(小说)德国 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 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 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 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 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 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 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

赵元任(1892—1982):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中国语言学家、作曲家。

1982年2月24日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逝世。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笔名语堂。

福建龙溪人。

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

有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九部翻译作品,数百篇散文小品。

1976年病逝于香港。

宗白华(1897—1986):江苏常熟人。

中国现代美学家、哲学家、诗人。

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

他还翻译了温克尔曼、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罗丹等美学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很多论著。

译著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等。

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五里川路沟口村人。

中国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苏俄文学翻译。

第一部译作是契柯夫的独幕剧《蠢货》,代表译作为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由鲁迅出资出版于1931年。

翻译近30种苏联文学作品。

主要译著有《三姐妹》、《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城与年》、《苏联作家七人集》、《一月九日》等。

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灏,湖南新化人。

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

早期从事过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晚年主要从事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校译工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美学家。

译著有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歌德谈话录》等。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仁。

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博学多能,著译甚丰,在漫画、文学、美术理论、音乐理论、翻译、书法及艺术教育诸方面有突出成就。

尤以富有朴素、细腻、深沉和哲学味的散文和漫画著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1975年9月15日卒于上海。

董秋斯(1899—1969):原名董绍明,笔名秋斯、求思等。

河北静海人。

三十年代初,出版与蔡泳裳合译的苏联小说《士敏士》。

抗战期间,译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福州人。

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译著有《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徐永煐(1902~1968),江西赣州人。

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5年赴美留学,1927年加入美国 共 产 党,曾任美共中央中国局委员、书记,1945年任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

在美21年,长期领导华侨运动,曾主编《先锋》周报、纽约《华侨日报》等报刊。

“二战”期间,任太平洋学会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前后,任职于天津外事研究组、上海外事处、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

旋进京出任中宣部毛选英译委员会主任,主持完成毛选前三卷英译。

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长、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等。

1960年,又主持毛选第四卷英译。

1957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翻译重要文件的英文审订组组长。

[感谢网友绥之供稿]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程淑等为笔名。

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著名文学家、学者。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译著有《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英国密尔顿著,1928,新月;《结婚集》(短篇小说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华;《潘彼得》(小说)英国巴利著,1930,商务;《西塞罗文录》罗马西塞罗著,1933,商务;《职工马南传》(长篇小说)英国哀里奥特著,1932,商务;《威尼斯商人》(剧本)英国莎土比亚著,1936,商务;《奥赛罗》(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哈盂雷特》(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6,商务;《暴风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37,商务;《吉尔菲先生之情史》1944,黄河书局;《情史》英国乔治.艾略特著,1945,重庆黄河出版社;《咆哮山庄》(长篇小说)英国E.勃朗特著,1955,台.商务;《百兽图》英国奥威尔著,1956,台.正中;《莎士比亚戏剧集20种》1967,文星;《雅舍译丛》(诗文集)1985,皇冠;《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1986,远东。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

浙江义乌人。

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优秀***员,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冯雪峰主要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先后出版的译著有12本。

1976年患肺癌去世。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晚祷》,词集《芦笛风》、文论《诗与真》等。

精通法文、英文、德文和意大利文,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曾将王维和陶渊明的诗作译成法文,并翻译有《浮士德》上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作品,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译作有《 水仙辞》、《 一切的峰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浮士德》、《蒙田试笔》、《罗丹论》、《交错集》、《歌德与悲多》、《汶集外》等。

柯伯年(1904—1985):主要翻译社会科学论著、马列主义著作等。

罗念生(1904—1990):学名罗懋德。

四川威远人。

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

1933年开始翻译希腊古典文学。

此后几十年间,译出许多希腊重要名著。

翻译书目:《儿子的抗议》(中篇小说)英国哈代著,与卢大野合译,1929,远东图书公司;《醇酒.妇人.诗歌》1930,光华;《傀儡师保尔》希腊施笃谟著,与陈林等合译,1931,光华;《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悲剧)希腊欧里庇得斯著,1936,商务;《俄狄浦斯王》(悲剧)希腊索福克勒斯著,1936,商务;《特罗亚妇女》(悲剧)希腊欧里庇得斯著,1944,商务;《阿里斯托芬喜剧集》1954,人文;《欧里庇得斯悲剧集》1957,人文;《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1961,人文;《索福克罗斯悲剧二种》1961,人文;《蛙》(剧本)希腊阿里斯托芬著,1961,人文;《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1962,人文;《诗学诗艺》(理论)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与杨周翰合译,1962,人文;《诗学》(理论)希腊亚里斯多德著,1962,人文;《意大利简史》英国赫德、韦利合著,与朱海观合译,1975,商务;《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1980,湖南人民;《琉善哲学文选》(政论)古罗马琉善著,1980,商务;《伊索寓言》1981,商务;《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1983,湖南人民;《希腊罗马散文选》1985,湖南人民;《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1988,北京;《伊索寓言选》1988,人文。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

四川成都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翻译家。

从20年代到80年代,他以优美的文字翻译了俄、法、英、美、日、德、意、匈牙利、波兰等国作家作品。

他的作品曾先后被译成日、苏、英、法、德、匈牙利、波兰、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瑞典等国文字。

译著有《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1927)、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1943)、屠格涅夫的《处女地》(1944)、《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1948)、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1950)、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1950)、巴甫罗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1950)、《草原集》(1950)、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1950)、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1951)、迦尔洵的《癞虾蟆和玫瑰花》(1951)、屠格涅夫的《木木》(1952)、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1954)、与肖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1959)、《往事与随想》(赫尔岑著)(1979)、等等。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丹阳县人。

中国语言学家。

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

《中国文法要略》上卷出版于1942年,下卷出版于1944年。

《中国文法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

《语法修辞讲话》是普及性著作,1951年6月开始在《人民日报》连载,1952 年出版单行本。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出版于1979年。

吕叔湘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人,并在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语文知识的普及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吕叔湘还翻译过一些人类学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译文以明白晓畅见称。

《文明与野蛮》(1984年商务印书馆版)。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浙江抗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50年在北京病逝。

译著有《少女之誓》(小说)法国沙多勃易盎著,1928,开明、《鹅妈妈的故事》(童话)法国沙.贝洛尔著,1928,开明、《意大利的恋爱故事》与赵景深、黎锦明合译, l928,亚细亚、《天女玉丽》法国保尔.穆杭著,1929、尚志、《爱经》古罗马古沃维提乌思著,1929,水沫、《屋卡珊和尼各莱特》(法国古弹调)1929,光华、《唯物史观的文学论》法国伊可维支著,1930,水沫、《一周间》 苏联里别进斯基著,与苏汉合译,1930,水沫、《麦克倍斯》(话剧)英国莎士比亚著,1930,金马、《青色鸟》法国陀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译)1934,天马、《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25、中华书局、《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译》1935,商务、《西班牙短篇小说集选译》1936,商务、《比较文学论》法国提格亨著,1937,商务、《密友》意大利皮蓝德娄等著,与人合译,1941,三通、《恶之花掇英》(诗集)法国波德莱尔著,1947,怀正、《洛尔伽诗钞》西班牙洛尔伽著,1956,作家、《戴望舒译诗集》1983,湖南人民。

焦菊隐(1905—1975):原名焦承志。

天津人。

著名戏剧家、英文、法文翻译家。

所译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左拉等人的作品,影响较大。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县人。

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译作有《海涅诗选》(1956)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

周煦良(1905—1984):孙大雨(1905--1997):原名铭传,笔名子潜。

浙江诸暨人。

对美国文学的中译和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有卓著的成绩。

译著有(意大利)契利尼《自传》,(英)罗伯特·勃朗宁《安特利亚·特尔沙多》,弥尔顿《欢愉》,莎士比亚的《黎琊王》、《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雷特》、《麦克白斯》;用英文古韵文译了屈原的《离骚》及宋玉、潘岳、刘伶、陶潜、韩愈、苏轼的诗歌和散文。

1997年1月5日卒于上海。

施蜇存(1905—):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从事英语翻译。

主要编译作品有《荣誉》、《轭下》、《征服者贝莱》、《劫后英雄》、《妇心三部曲》、《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外国文人日记抄》等。

李健吾(1906—1982):山西运城人。

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

从1925年起开始发表译作,以小说、剧本为多,间有理论。

小说有《包法利夫人》、《圣安东的诱惑》、《司汤达尔小说集》等;剧本有《爱与死的搏斗》及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人的戏剧集。

其中莫里哀喜剧27部,是国内最完整的译本。

他的译文讲究诚和信,文笔流畅,通晓易懂,雅俗共赏。

他有《福楼拜评传》、《莫里哀的喜剧》、《莫里哀〈喜剧六种〉译本序》等专论。

傅雷(1908—1966):字恕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

文学翻译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六十年代“文革初期”,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不堪凌辱而自杀身亡。

王季愚(1908—1981),原名王尚清,笔名西冷、季子、及愚等,四川安岳人。

小学毕业入成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入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班预科学习,预科结业升入法学院经济系求学。

在校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参加平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2年(1933年)北平白色恐怖严重,各校被迫停学。

王季愚辗转来到上海,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为抗日将士筹措寒衣、举办救护训练班等。

民国25年,她翻译的高尔基名著《在人间》出版,同年加入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后担任《上海妇女》半月刊编委。

民国28年,王季愚加入中国***。

翌年奉命撤离上海,辗转抵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编译室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王季愚任吉林省海龙县县委宣传部长。

民国35年6月,被调至东北大学任文学系副主任、文学院和教育学院副院长。

11月,中共东北局决定原在延安的外国语学校在哈尔滨复校,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附设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王季愚先后任政治处主任、副校长、党委书记和校长。

1955年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改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王季愚出任院长。

1958年秋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黑龙江大学,王季愚任党委书记、副校长。

1964年5月,经国务院任命,她出任上海外国语学院第一任院长,直至逝世。

王季愚以外语为工具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51年,为国家培养造就俄语人才6000多名,再加上各类语种的学生人数,数以万计。

当今全国各外语学院和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教授、研究员以及外交官员、编译人员中,有很多都是她的学生。

建国初期,为培养适合于形势需要的外语人才,王季愚提倡多样化办学,外语学科应与其他人文学科相互渗透,以拓宽知识面,把单一的语言学院办成文科应用类大学。

她认为学外语最好从少年开始,决定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创了新中国正规学校招收少年预科班学习外语的先河。

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组成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资料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苏联问题研究社,为该校教学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主张中国的外语教育不能依赖于外籍教师,必须建立本国的有质量的师资队伍,因而开设研究生班,大力培养与选拔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梯队。

[感谢黑大学生供稿] 田德望(1909—2000):河北顺平县人,我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他翻译的瑞士作家凯勒的作品《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小说堪称德语文学翻译作品中的范本。

田德望毕生研究但丁,是国内最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

1986年退休以后,他集中精力翻译但丁的《神曲》,并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历时十八年译出了但丁用15年写成的《神曲》,堪称但丁的知音。

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是一部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杰出中文译本,而且也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正因为此,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获得了我国的“彩虹”翻译奖,而且获得了意大利文学遗产部的国家翻译奖。

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意大利总统于1999年接见了田德望,并授予他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

2000年10月6日病逝于北京。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他本人对翻译理论也有独道的见解,提出化境说。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江苏海门人。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等;译著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 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西窗集》、《哈姆雷特》、英国现代文学传记作家斯特莱切的名作《维多利亚女王传》(1935)。

2000年12月2日因病在京去逝。

萧乾(1910—1999):萧乾,蒙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

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译有《好兵帅克》和《培尔·金特》等。

1990年,八十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应南京译林出版社之约,着手翻译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历时四年。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

主要从事马列主义著作及文艺作品的翻译。

与别人合译《新哲学大纲》,参与郭大力等人的《资本论》翻译工作。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冯亦代(1913—2005):原名冯贻德,浙江杭州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翻译家、作家和编辑出版家。

译作有匈牙利海依·尤利乌斯《生活的桥梁》,英国毛姆《毛姆短篇小说集》,美国霍华德·法斯特《萨科与樊塞蒂的受难》、海明威《第五纵队及其它》等近20本书。

素以选题严谨、译笔简洁准确著称。

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因翻译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而成为最早将海明威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之一。

2005年12月23日病逝于北京。

叶君健(1914—1999):笔名马耳,湖北红安县人。

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1933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留欧期间,习得丹麦、瑞典等多国语言。

1949年以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于中国大陆在文学翻译的文化交流工作上占重要地位。

主要译作有《安徒生故事全集》、《乔婉娜》、《总建筑师》、《幸福的家庭》、《卡尔曼》、《南斯拉夫当代童话选》等多部。

用了40余年的时间来翻译、编辑、整理、注释、评析安徒生童话。

1944年至1949年,叶君健在剑桥居住5年,利用业余时间直译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

20世纪50年代又重新将译文校订一遍,编成共16册,是中国第一部安徒生童话全集。

1978年,这部童话全集再次修订出版,合并为4卷本。

丹麦媒体称:“因为译者理解安徒生不单是一个为孩子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哲学家、诗人、民主主义者,崇尚进步,反对落后和不仁的权势人物。

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

” 他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引入中国,以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与美国译本同被评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好的译本」,而于1988年获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颁赠「丹麦国旗勋章」。

杨宪益(1915—):天津人。

著名翻译家。

1940年与英国姑娘戴乃迭订婚后,同返中国。

1952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工作,从事翻译工作几十年,与夫人共同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鲁迅选集》、《离骚》、《九歌》、《招魂》、《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等中国古今名著100多种,很多已被公认为翻译作品的经典。

杨宪益、戴乃迭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五十年,自1951年创刊以来,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

其妻戴乃迭(1919—1999),原名Gladys B.Tayler, 婚后更名为Gladys Yang,生于北京一个英国传教士家庭。

七岁时返回英国,在教会中学接受教育。

1937年考入牛津大学,最初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后转攻中国语言文学,是牛津大学首位中文学士。

自40年代起定居中国,1999年11月18日于北京逝世。

在她逝世后,杨宪益再无译作产生。

万紫(1915—):专业翻译家,从事英文、俄文翻译工作五十余年。

主要翻译作品有《我们的夏天》、《大伟人华尔德传》、《欧文短篇小说选》、《新东方夜谭》、《一块牛排》、《热爱生命》等。

汝龙(1916—1991):江苏苏州人。

1936年开始文学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契诃夫小说选》、《复活》、《阿尔塔莫诺大家的事业》等。

王佐良(1916-1995),现代诗人、英国文学专家。

会英语、精德文。

讲诗、评诗、译诗得心应手。

他的不少著述是讲诗的:《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苏格兰诗选》、《英诗的境界》、《英国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读穆旦的诗》等。

上中学时,他已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多首。

在西南联大写的两首诗被闻一多先生选入他的《现代诗钞》。

上世纪40年代是他写诗的旺盛时期,写了《春天,想起了莎士比亚》、《异体十四行诗八首》、《去国行,1947》、《伦敦夜景》、《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节》、《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英国小说史》、《英国诗史》等著作。

吴奚真(1917—1996):辽宁沈阳人。

翻译家。

主要从事英文名著中译工作。

译著有《孤军流亡记》、《人类的故事》、《教育心理学》、《英语散文集锦》、《希腊罗马英雄传》、《名人隽语》、《麦帅为子祈祷文》、《远离尘嚣》、《人类的故事》、《希腊罗马名人传》、《嘉德桥市长》等。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

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译著有《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 等。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孙家晋(1918—):主要编译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托尔斯泰《哥萨克》; 莱蒙特《农民》(春、夏、秋、冬),显维拉《旋涡》;《泰戈尔抒情诗选》、《纪伯伦散文诗选》、《心笛神韵》等。

侯浚吉(1919—):主要从事英、德文翻译,从事翻译工作五十余年。

主要翻译作品有《钢与渣》、《诱拐》、《库密阿克一家》、《绿地狱》、《歌德传》、《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包文棣(1920—2002):从事俄语翻译。

主要编译作品《杜勃罗留波夫选集》(1、2);《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中、下(1、2)];《别林斯基选集》(四)(合);《论外国文学》等。

吴兴华(1921—1966):天才诗人,同时也是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译入中国的第一人。

对中国

如何使读书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年级不要太强迫阅读,一般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漫画,童话之类的书,我觉得最好在这几类中挑选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

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都是一些带拼音的书籍,能让孩子更好的阅读整个故事,推荐几本我家的书。

一年级的啊,多看看《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 《一千零一夜》、《夏洛的网》、《父与子》、《爱的教育》还有《一年3班胡小闹》《一年3班小樱桃》都有拼音版本的,孩子都非常爱读。

从不同的文学作品里摘抄30个比喻句,30个拟人句,10个好排比句标出出自,谢谢

小学的暑假作业呀

自己慢慢找吧

别偷懒啊

推荐你从这些作品里面找1红楼梦故事 2三国演义故事 3西游记故事 4水浒传故事 5聊斋志异故事 6成语故事精选 7东周列国志故事 8 智慧故事精选 9 神话故事精选 10 思想家故事精选 11 政治家故事精选 12 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 13 探险家故事精选 14 体育明星故事精选 15 艺术家故事精选 16 文学家故事精选 17 企业家故事精选 18 军事家故事精选 19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20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 21 三寄小读者 22 稻草人 23 宝葫芦的秘密 24 小布头奇遇记 25 小兵张嘎 26 小英雄雨来 27 今年你七岁 28 荒漠奇踪 29 郑渊洁童话三部曲 30 在你和我之间 31 我要做好孩子 32 草房子 33 第三军团 34 巫师的沉船 35 飞翔的声音 36 一千零一夜 37 伊索寓言 38 克雷洛夫寓言 39 格林童话 40 安徒生童话 41 普希金童话诗集 42 王尔德童话 43 豪夫童话 44 埃梅童话 45 泽贤治童话 46 列那狐的故事 47 鲁滨逊漂流记 48 金银岛 49 月亮宝石 50 荒野的呼唤 51 丛林故事 52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幻小说选 53 魔法师的帽子 54 爱丽司漫游奇境 55 吹牛大王历险记 56 星王子 57 骑鹅旅行记(上下) 58 木偶奇偶记 59 汤姆索亚历险记 60 铁木尔和他的伙伴们 61 淘气包艾米尔 62 捣蛋鬼的日记 63 好兵帅克历险记 64 窗边的小豆豆 6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6 格列佛游 67 有趣的地图(郑平等编著) 68 生物趣话 马宗浩、顾永昌 69 人体探秘 70 宇宙寻踪 71 心理天地 72 中国资源 73 不知道的世界 卡毓麟 74 科学王国里的故事 75 元素的故事 76 明天的科学 77 昆虫记 (法)法布尔 78 走进自然 79 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 80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 路甬祥 81 科学的发现(套) 82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 83 奇妙的数学王国——数学童话故事 李毓佩 84 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 85 做人的故事 86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曹余章 87 世界五千年 段卫翰、陈必祥、顾汉松编 88 做人与做事 89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家诗 90 写给中国小学生 91 100个中国孩子的梦 92 名人的小学时代 93 中华经典诵读本 94 小学生100种必读书导读 95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96 希腊神话故事精选(上下) 赵霞编选 97 国际知识问答 98 童诗三百首 99 蔡志忠漫画集 100 父与子 (德)卜劳恩


父与子漫画优美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