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的赏析,200-300字之间。
葛不律罕——蒙古部首领,成吉思汗曾祖父。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铁木真,元太祖。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
哲别——名将。
速不台——名将,追封河南王。
兀良合台——速不台之子,名将。
阿术——兀良合台之子,名将。
木华黎——名将,诏封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
孛鲁——木华黎之子,大元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
安童——中书右丞相。
术赤——成吉思汗长子。
察合台——成吉思汗次子。
窝阔台——元太宗,成吉思汗第三子。
在位期间灭金。
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元朝谥睿宗景襄皇帝。
拔都——术赤次子,建立钦察汗国。
蒙哥——元宪宗,拖雷长子。
忽必烈——元世祖,拖雷第四子,建立元朝,统一中国。
伯颜——名将,灭亡南宋。
玉昔帖木儿——名将。
旭烈兀——拖雷第五子,建立伊利汗国。
海都——窝阔台汗国可汗。
真金——忽必烈子,太子。
海山——元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硕德八剌——元英宗,元仁宗子。
合赞汗——伊利汗国可汗。
脱脱——中书右丞相。
把匝剌瓦尔密——梁王。
阿鲁台——鞑靼枢密知院。
马哈木——瓦剌首领。
也先——瓦剌太师,自立为大元田盛大可汗。
达延汗——鞑靼可汗。
俺答汗——鞑靼可汗。
三娘子——明朝封为忠顺夫人。
固始汗——蒙古和硕特部首领。
孝庄太后——清太宗皇太极妃子,博尔济吉特氏。
阿玉奇汗——土尔扈特部首领。
渥巴锡——土尔扈特部首领,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
僧格林沁——名将。
巴布尔——印度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
阿克巴——莫卧儿王朝皇帝,巴布尔之孙。
查罕杰——莫卧儿王朝皇帝。
乔巴山——蒙古国领导人,革命家。
嘎达梅林——起义领袖。
梁漱溟——哲学家。
乌兰夫——革命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席慕容——台湾诗人。
白岩松——著名主持人。
德德玛——歌唱家。
斯琴高娃——表演艺术家。
萨日娜 ——演员保剑锋——演员杨晶——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韩磊——著名歌手腾格尔——著名歌唱家杨魏玲花——著名歌唱家格格——著名歌手科尔沁夫——著名音乐人、词曲作家、乐评人、跨媒体策划人常石磊——著名音乐人、歌手编辑本段民族历史元帝国全世界蒙古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1271年蒙古大汗国改名为元国,或称“拖雷汗国”是为元帝国的正式开始,蒙古大汗忽必烈成为皇帝,蒙古人后尊称元世祖。
在元国时,蒙古人实现了亚欧大陆历史上最大范围的统一,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版图空前辽阔。
蒙古人开创的元帝国创设了“行省”制度,从800年前一直用,“省”的名称也一直用。
现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自治区的管辖之下。
把云南、四川、华北、东北广大地区纳入到蒙元帝国中央政府的有力管辖下,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蒙古大汗对边疆地区统辖。
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的统一,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清帝国统一的政治局面,尤其是蒙古在元帝国实现了最大范围的统一,把吐蕃纳入版图。
多民族统一的元帝国形成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清帝国时期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大部(外蒙古)、漠西蒙古部分纳入清帝国版图。
外蒙古喀尔喀受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进攻,外蒙三部落溃败,外蒙古哲布丹尊巴活佛(藏传佛教,与清王帝国信仰相同)归附清帝国,而不是投向沙皇俄国。
他说“俄国不信佛教,衣服奇形怪状。
满清帝国一片繁荣景象,又信佛教,有用不完的财宝,绫罗稠缎,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
哲布丹尊巴活佛与玄晔私交实笃,外蒙最终主动归附清,清出钱出力,派精锐协防,1696年,葛尔丹在清军三路大军围剿下失败,次年葛尔丹兵败自杀。
自此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纳入清帝国版图。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18世纪中期后冲破沙俄阻挠回归清。
世界上一半的蒙古人住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让蒙古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中国民族大家庭与其他民族共同繁荣,体现了开明的其他民族关系。
文献13世纪初,蒙古人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人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元秘史》,蒙古语为《忙豁它纽察脱卜察安》,作者不详。
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具体年代有戊子(1228年)、庚子(1240年)、壬子(1252年)、甲子(1264年)之说尚无定论。
是蒙古民族第一部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和文学巨著。
全书共282节,有12卷和15卷两种分法。
这部编年体史书。
根据古代蒙古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故事,生动地记述了十二世纪以前发生在蒙古草原,包括成纪司汗【成吉思汗】先世的动人传说在内的种种事件,同时如实地叙述了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关系,以及成纪司汗【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窝阔台时期的史实等。
该书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成纪司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业绩,歌颂了新兴的蒙古汗国。
是研究蒙古人早期历史、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的宝贵资料,一直深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蒙古黄金史》亦译称《蒙古黄金史纲》、《阿勒坦·托卜赤》。
为别于无名氏的《黄金史纲》,俗称《大黄金史》。
蒙古族编年史,蒙古族学者罗卜藏丹津著,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承上启下较为完整的古代蒙古史,书中记述了蒙古族从古代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书的前半部转录了《蒙古秘史》全书282节中的233节,补充了蒙古族兴起前后的一些历史和其他内容。
后半部主要利用了无名氏的《黄金史纲》等书,对窝阔台之后至明末清初的蒙古史作了较为完备的记述和补充。
由于作者笃信佛教,书中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但仍不失为研究蒙古史,特别是明代蒙古史的重要著作。
《蒙古源流》原名《哈敦·温教苏努·额尔德尼·托卜赤》,蒙古编年史。
清康熙元年(1662年)鄂尔多斯部蒙古族学者萨囊彻辰用蒙文著成,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喀尔喀亲王成兖扎布把家传手抄本进献清高宗,次年奉敕译成满文,后又由满文译成汉文,定名为《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
全书共分8卷,第一二卷叙述印度、西藏佛教概况,第三至第八卷按时代顺序和蒙古世系记述蒙古的历史。
其内容广泛,从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到蒙古族的起源、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等等均有涉猎,其中对达延汗和俺答汗的活动记述尤详。
书中关于蒙古族的起源等内容虽有牵强附会之处,史事和纪年也有错乱,但仍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学、宗教,特别是明清蒙古族历史的重要贡献。
史料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贬称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
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澜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包塔赤罕。
这里所说的包【巴】塔赤罕就是蒙古人的始迁祖。
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包侕帖赤狼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人出自东胡一支。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
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
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
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包【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推论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
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
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
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
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
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
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
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洪【弘】吉剌,吴【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
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
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
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1206年,铁钼真【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纪司皇汗【成吉思合罕】,建立了大蒙古国。
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
从此,大漠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
蒙古人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人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金帐【钦察】、伊利四大汗国。
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击败了金国与南宋,建立元帝国。
元帝国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黑龙江下游、跨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缅甸北部、中部、东部;泰国北部、老挝、越南西北部,都纳入元帝国的行省建置。
元帝国对确立现代亚欧版图的确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人的分布散及全国。
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率领汉族独立,成立明王朝,元帝国退居漠北,力量退回蒙古草原。
后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
明末清初。
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
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
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帝国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
加强了对蒙古人的统治,保证了蒙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蒙禁”。
给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女子名赵雅,是孝成王的妹妹,丈夫是赵括,想知道她的详细资料
崔氏源流 一、崔姓来源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
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
姜太公有一子名(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述为:“姜姓本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姓。
”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
羌字从羊从人,表示族名;姜字从羊从女,表示族姓,他们都生活在我国西部地区。
《说文》云:“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风俗通》谓:“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
”而姜姓部族原来也居住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水经注·渭水》说:“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
”这里所记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动的地区。
由于姜、羌同源,故《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近代人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于西羌”,追其祖先都应是以牧羊为主或以羊为图腾的部族。
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从羌人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居住地在羌人的东部,其经济生活也由游牧转变为以农业为主。
据传姜姓部族的始祖为神农氏,或称炎帝。
《说文》释“姜”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
”《帝王世纪》述:“炎帝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因以氏焉。
”关于神农氏开始从事农业的故事在古代流传极广,可知以炎帝神农氏为始祖的姜姓部族,实为羌人中最先进入农业经济阶段的一支。
在中国古史传说中,最早、最显赫的氏族即姜姓炎帝族与姬姓黄帝族。
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黄帝族的姬姓部落原来十分接近,两族还有亲属关系。
《国语·晋语》曰:“昔少典氏娶于有(足乔)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姜、姬两姓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不但世为婚姻之族,而且不断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与黄帝之战,或曰炎黄之战,战争的结局以炎帝族失败与黄帝族胜利而告终。
在史前时代,姜姓部族辗转四迁之地甚多。
在历史的进程中,炎帝的许多子孙分为很多支系,变易为其他姓氏。
姜姓较主要的一支即吕氏,据《吕氏世系表》载:“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之始。
”《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吕氏出自姜姓。
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有地在弘农之间,从孙伯夷,佐尧掌礼,使偏(通遍)掌四岳,为诸侯伯(通霸),号太岳。
又佐禹治水,有功,赐氏曰吕,封为吕侯。
”可见,吕姓,源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国名、古邑名等而得姓。
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帝颛顼之师,帝尧时辅政,掌管礼仪,帝舜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并告诫他说:“伯夷啊,由你做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为玖清明才能正直。
”伯夷牢记帝舜教诲,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的“心吕之臣”(吕,据许慎《说文解字》:“吕,脊骨也,象形。
”《新唐书·宰相世系》:“吕者,膂也,谓能为股肱心膂也。
”心吕之臣意即心腹之臣)。
为嘉奖伯夷,帝舜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形成吕氏部族。
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
在尧、舜、夏禹时代,四岳成为部落联盟的山岳祭司,也是当时强大的部落之一。
吕与申,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主要分支。
《诗经·大雅·崧高》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这里的甫就是吕,《尚书·吕刑》在《礼记·表记》中引作《甫刑》,就是明证。
) 原始社会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亲族申部族由甘肃东部东迁。
在申人迁至今陕西甘泉县之北的上申川时,吕人同时迁至上申川之北的吕川,即今志丹县东北的杏子河。
杏子河发源于靖边县的白云山,东流注于延河,后流入黄河。
吕人正是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
今山西乡宁县东南4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吕进入山西的落脚点。
有人考证:“吕氏旧地,疑当在是”。
这里接近舜都蒲坂及夏都安邑,伯夷便在此接受帝舜的赐封,建立侯爵国吕国,世称吕侯。
吕人在夏、商时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今存古吕城遗址。
《元和郡县志》记载:“霍邑西南十里有吕乡。
”霍邑在今山西霍县西南。
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
西周中期,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
商周之际,吕侯支孙吕尚(据《竹书纪年·帝系名号归一图》,又称臧丈人、吕牙、吕望、吕消,后来人们又从其祖姓称他为姜尚、姜子牙、姜太公)在灭商建周的过程中建立了盖世功勋,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说他“东夷之士”,《战国策》又说他是“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而《竹书纪年》 (战国时魏国史臣纂录古书及其国典籍而成的史书)则说:吕尚为“魏之汲邑(今河南卫辉)人”,西晋《太公吕望表》、东魏《太公碑记》、宋《太公舟人》诸文,均称吕望为汲入。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太公钓鱼台管理处曾为研究吕尚的籍贯,从豫南吕姓封地《西周时吕国南迁至宛即今河南南阳),到古称东海郡的山东郯城,最后来到河南卫辉。
他们遍查各地,均未能查到说明吕尚籍贯的史实资料,更末发现任何历史遗迹,而关于吕尚为汲人,确有多方面的论证依据。
吕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 (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
他曾游说诸侯,却无人欣赏,失望之余,遂隐居下来,此即《孟子》所言“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
后来,吕尚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至今陕西。
这时的吕尚已届古稀之年,但他谙识典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
相传,吕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与姬昌出游狩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
姬昌听了吕尚侃侃而谈的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并高兴地对吕尚道:“我先君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到周,周因而能兴盛,此即指先生吧?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姬昌尊吕尚为“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吕尚辅佐西伯操练兵马,励精图治,西伯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黎(今山西黎城)、崇(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建丰邑(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多出自他的谋略。
西伯死后,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姬发继位后的第九年,在吕尚和周公的协助下,率军东征,进攻商朝,会盟孟津,当时有800多个大小不等诸侯背殷投周。
吕尚认为虽然灭亡殷商的条件基本成熟,但殷纣的实力还不可轻视,建议暂缓出兵伐纣。
又过了两年,殷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之后,招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于是周武王以吕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周军在吕尚指挥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纣王之军如堤溃岸崩,纷纷倒戈。
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
根据吕尚的建议,周武王悬纣王首级示众,到社庙前,祀告天地,宣布伐纣战争的最后胜利。
武王灭商之后,在各国拥戴下建立了周朝,他派人封比干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散发鹿台所藏钱财和巨桥国库所积粟米赈济贫民,又派人视察传国之宝——九鼎。
接着,吕尚又带兵东征商的亲族同盟军——淮夷、徐夷、莱夷以及奄、齐、郯、薄姑等17国。
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
吕尚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仍称齐国,他即是齐太公。
齐国为侯爵,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
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处近海,地处僻远,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受中原影响较小,东夷人的风俗习惯更为浓厚。
齐太公在打败了东夷人莱侯的进攻,安定了封国后,对于东夷人的风俗采取了保留与因袭的态度。
齐太公没有强制性也推行周朝的制度和礼仪文化,对于东夷人的传统习俗不是加以革除,而是加以因袭,只是对其君臣之礼略加简化。
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方面,重视发展经济,利用靠近大海的条件,因地制宜,在注意发展农业均同时,还注意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齐民争为渔盐之利,齐文化更多地表现出许多工商社会文化的特点。
齐国很快成为经济、军事强国。
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成王姬诵继位。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辅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
商王纣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郡,起兵反周。
周公率领大军东征,齐太公参与了平叛。
周成王策命齐太公对五侯九伯有征讨其罪的权利:“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在此范围之内的五等诸侯,九州方伯,若有罪,皆得以征讨他们。
”齐国从此代替天子征讨不服从者,成为东方大国。
姜太公有个儿子叫(亻及),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周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
齐丁公有个嫡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或许出自宽厚与世无争的秉性,或许厌倦了纷争的人世,看破了红尘;或许惧怕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担当兄弟反目为仇相互残杀,骨肉相残,杀庶逐弟的罪名,姜季把父亲传给他的齐国国君的位子拱手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甘愿要了一个名叫崔的地方为食邑,过一种田园生活,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
其后,姜季子就在这里定居并繁衍生息,他的子孙逐渐以邑为姓,改姜姓为崔姓。
据有关资料,现在彝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崔姓分布。
唐时新罗国有人姓崔,今朝鲜半岛崔姓是该地的主要姓氏之一。
清代高丽人崔姓共分四个支派,出易州、瓜克山、刚城府、得州等地,今为朝鲜族第一大姓。
清代满洲人有姓崔的,世居辽阳。
清代满洲八旗姓崔佳氏者后改为崔,如今满族仍有崔姓。
二、崔姓迁徒史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
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和、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
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唐朝846年,崔升奉唐武宗之命,去新罗平乱(因那里有饥荒),889年,又因哀奴之乱,去东征,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后来就定居在药城(现名忠州),汉族崔姓有12000多人。
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
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崔姓移居台湾,多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帝时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归顺后,清在台湾设府置县,招徕东南沿海居民到台湾垦殖,以开发、建设台湾的这一阶段。
现居台湾的崔姓居民大多是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而去的,现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
1949年,大陆解放,崔氏一些成员随蒋介石迁移至台湾,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崔书琴、崔垂言、崔百城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崔氏成员在中国近代时期移居香港和澳门,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澳门建筑置业商会会长、澳门基本法协会会长崔德祺。
自明末以来,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崔姓人士为谋生的需要,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海外崔姓主要聚居地在今朝鲜半岛。
三、崔姓家谱介绍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即用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物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
家谱大致包括13项内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30年左右续修一次。
一位对谱牒研究有素的学者认为:“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纂方志、家族修谱牒,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来说,当首推谱牒。
”前代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在治学中,也都重视使用家谱资料,以补正史之不足。
在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族人流亡或迁徙,首先要携带的就是家谱。
《盱南崔氏族谱》(建昌崔氏)为清雍正年间崔仁懋等编。
该支崔氏奉崔伦为始祖,崔伦自唐代乾符年间由抚州青泥徙居南城之北港(即今崔坊),是为建昌崔姓一世祖。
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各族支派皆其后裔。
此家谱共16卷,卷一为谱序,卷二至十六为世传。
安徽太平崔氏《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崔森编,该谱记唐代崔群之后世居宣州,至元代寿一公始由宣城洪林桥迁太平东乡黟山之阳,为始迁一世祖。
传至第四世,分为东分、西分两派。
传至第八世,东分有(火+汉-氵),生五子:琬、珊、武、文、曼,遂为五房,此谱载蟆下五房之世系,故称“五房支谱”。
卷首外纪统谱世系(自汉代崔篆至唐代崔篆至唐代崔群)、内纪统谱世系(崔群到寿一之父省五)、人物类志,卷一敦五堂世系总图考,卷二至九二房至五房世系图考,卷十艺文,卷终墓图。
民国十三年(1924年)崔铸编的《仟源崔氏悼叙堂支谱》(共10卷,首一卷,终一卷)为《仟源崔敦五堂支谱》中第九世崔滚一支,这支谱,属东分。
“悼叙堂”即滚公支堂名。
卷首新序,卷一旧序、簪缨考,卷二至九世系图及世传,卷九至十墓图、契据、艺文,卷终为本支祠产及历置公产及创修支谱跋。
安徽无为《濡须崔氏宗谱》(八卷),为崔筱云等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戟堂活字本。
该谱记载:南宋绍兴年间有舜民自铜陵迁无为,是为始迁祖。
但该支自舜民以后世系不详。
此谱以明宣德至嘉靖人崔彪为大房之祖,崔志清为二房之祖。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共25卷,末一卷,崔黼编,为民国二年(1913年)默荫堂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时崔比为始迁祖,崔比自江西迁来宁乡。
所存各卷为乐吾房、举臣房、赞明房、让吾房、爱台房、斗宇房、养心房、少州房、少溪房之系图,以及世传、墓图,卷末为存族编(辑名存而传阙者)、收族编(辑远徙各处者)。
宁乡《崔氏八修族谱》系民国二年谱之重修本。
宁乡崔氏支系又有崔荫樾等纂修的《博陵崔氏四修云岫支谱》(10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戟堂木活字本。
该谱以南宋人崔比第76代孙崔守曾为宗祖。
崔守曾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筑别墅于宁乡板石衡,题曰“云岫”。
卷一谱序,卷二系图,卷三至九行传,卷十墓图、字据等。
家谱可为研究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提供有力佐证。
如明朝初年的洪洞迁民,正史中虽然也有记载,但不甚详细,而家族谱 (尤其今河南、山东等地家谱)中记载得较为详备。
另据河南省孟津县大崔沟《崔氏家谱》记载:崔氏本居山西洪洞,迁于河南,相传;五门河北横岭,一居巩县白沙,一居孟津油坊街,一居洛阳太古庄,一居大崔沟,崔沟祖茔在村后北岭……今河南省巩义市《白沙崔氏源流》记载:白沙崔氏始祖崔思义,兄弟四人,原籍山西省潞安州等籍长子县:兴宁村。
元末战乱迭起,人民离散。
明太祖定鼎后,河南一带,地广人稀,官府组织移民。
其长兄思仁守祖业于山西,其三弟、四弟思礼、思智分别迁居河南温县南部驼坞村、遂平县沙河店。
二弟思义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迁居巩县白沙村,成为白沙崔氏始祖。
始祖下分五门,今已繁衍二十四世。
1995年统计,白沙计有崔氏后代 6000余人。
今河南省洛宁县、沈丘县、郸城县、宜阳县、洛阳市郊、偃师市、永城市、濮阳市区和山东省鄄城县等地的崔姓家谱,都记有明初洪洞迁民事,均将其支系自山西东迁之人奉为其始祖。
朝鲜半岛崔氏与李、朴同是大姓之一,朝鲜崔姓也修有家谱。
如朝鲜朔宁《崔氏世谱》,三编,总目一卷,崔鹤九编,1913年朝鲜铜活字本,4册。
该谱以崔天老为始祖,崔善甫为一世祖。
分甲乙丙三编,各编又分上下,皆世传。
末册版心刻“朔宁崔氏谱总目”,内载行状、墓志等。
求轻松搞笑的穿越小说
想要搞笑还不玛丽苏不白不阴谋算计的文找起来还比较困难啊……清空万里——清穿文,女主名叫夏春药……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风格了。
内容挺搞笑的,背景虽然逃不开清朝最著名的九龙夺嫡,男主也是清朝那些阿哥,但是女主只打擦边球,没有入宫廷,不会像步步惊心一样纠结,基本上没什么苦大仇深和阴谋算计,最后结局也不算坏。
月在回廊之新月如钩——穿越武侠文,男主很妖孽,女主对男主花痴,但是并不小白,语言风格还比较轻松,主要是混江湖的,不牵扯宫廷所以就不牵扯阴谋算计,中途的情节有些稍稍纠结的地方,但是男女主角必须得有点儿小矛盾才好看,不过是团圆结局。
文案简介:双十年华风华正茂——就嗝儿屁了。
她哭,还她的大好青春来
于是,青春过头。
七岁孩童,正是自己还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却要去给个更小的小屁孩当保姆……5~想起况复生那句话——找个心理年龄一样的怕人家嫌她太小,找个身体年龄一样的人家又嫌她太老……她不要这个七岁的身体,这要怎么谈恋爱~
极品家丁——年轻的销售经理,因为一次意外经历,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成为萧家大宅里一名光荣的——家丁! 这篇文也很搞笑,不过是男主穿越的,但是里面的人物性格都刻画得挺好的,情节安排不狗血,我觉得在穿越类的小说中还是值得一看的。
薄荷荼靡梨花白——女主角囫囵吞冰淇淋时被男友放下的求婚戒指卡的灵魂出壳,还魂到香泽国左相家中,得名云想容。
紧接在古代发生了一系列爱恨情仇。
文挺好看,里面还有许多女主的经典语录。
拔毛凤凰不如鸡——也叫狼骑竹马来,形容一下女主:很囧很猥琐。
形容一下男主:很受很女王。
文案:对付洁癖者,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肮脏。
对付伪善者,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直白。
对付文雅者,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下流。
而对付这样集三者于一身的腹黑者,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猥琐。
当猥琐女遭遇腹黑男,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人生何处不纠结啊……月出惊山鸟——挺高笑也挺恶搞的。
主要讲述了一名遛鸟遛到恶心的泌尿科医生穿越到了明朝,遇到了有“隐疾”的丈夫,在她和他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妙趣横生的故事呢
烂泥也能糊上墙——和一样,都是无袖拢香的作品,风格一如既往的恶搞,是的后续。
百变郡主——故事情节离奇、幽默,女主身份多变,撞墙而亡后穿越了,之后拜师学得绝世神功,百变身份闯天下。
皇上滚开本宫只劫财——女主爱财,性格抽风,和皇帝之间的互动很搞笑,文案简介:她发誓,如果知道他是皇帝,借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跟他抢茅房,还险些把丫一脚踹进茅坑,最后沦落到这里扫落叶
她,作为一个眼里只看得到钱的顶尖杀手,性格怪异让人望而生叹——不涉及钱的时候,她是冷静、睿智、杀人不眨眼的嗜血修罗
涉及钱的时候,瞬间变为抽风、暴走、癫狂的二货女
纷纷落在晨色里——又名:小红帽落在大色狼手里所以,故事大家可以想像——就是一顶小红帽不断反抗反抗,一只大色狼不断压迫压迫的故事。
男主老欺负女主,江湖的,对话笑死人。
内容简介:杜纷纷因为一顿霸王餐,叶晨伸出三个手指为期,杜纷纷自认为是三个月后,成为了叶晨的保镖。
叶晨本为剑神,因为埋了宝剑,且破案之前不得使用武功,在纷纷的眼中,实在是真假难辨。
为了破案,两人深入唐门,查明冤案,却原来是叶晨与青云上人打赌所致,后者为了拖住叶晨,故意制造唐门冤案;而叶晨则早已洞悉他的阴谋,派了锦绣侯爷挡住了南阳王的谋反。
而一直被叶晨“迫害”的杜纷纷,则成为了他的丫鬟、保镖、跑腿儿的、未婚妻,直至叶夫人。
以下是主角对本文的总结:小红帽:这是一个无辜少女的奋斗史。
大色狼:这是一个痴情青年的追求史。
多多益善——你会看到一个美丽狡黠的女主多多,你会看到一个傲慢自负的龙大将军,一个誓与爹爹做情敌的阿璧,一个温文尔雅的美人师父,一个柔情似水的悦悦宝贝,一个阴沉霸道的真龙天子,一个虎落平川的狐狸商融,一个正儿八经的东方掌门...........小强女主的被PIA飞史——这个故事将向大家展示一只小强女主穿越之后如何契而不舍,死缠烂打……秉着“得不到帅哥的心也要得到帅哥的身(像考拉熊一样挂在帅哥身上)”的顽强精神,在一次又一次被PIA飞之后,依然燃烧着小宇宙向帅哥爬去……穿越之第一夫君——该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作品中几个男主的塑造。
李游,文中的第一男主,第一闲人,看似多情风流,其实是非常专心的一个人,平时好像经常和女主斗嘴,也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有多么喜欢女主,可是经常在很小的细节中表现出对女主的关心。
尤其是不经意的吃醋更是让人喜欢这个角色,因此被众多读者认为是结婚第一好男人,超级好老公。
贼之法师——简介:我是一个世界著名盗贼,喜欢于流浪天下,由于偷了四件举世之宝而逃亡于各国之间,最终,被以卡琳娜为首的抓猪小组所抓捕。
等待我的是什幺
我被送上了奥斯曼帝国的神罚之惩
在巧合之下,我发现原神罚之惩的真正用途,从神罚之惩上得到超越魔导士的精神力后,我成功的使用时空传送逃走,不想被传送到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学院里,我打算在些躲藏,之后,全新的校园生活开始了……此文很搞笑~不完全变态——YD, 猥琐, 暴笑, 用科学的方法告诉你内力修真成神的可能性, 颠覆你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主角外星侵略背景下的地球人,很搞笑猛兽记——地下城网游类,也是极度爆笑。
游戏是有趣的,能装B能见人不顺眼就砍还能倒腾装备卖钱,但游戏有时候也是让人头痛的,特别是当你要靠这玩意生活的时候。
生活是无奈的,饭要吃妞要泡还有房租也要缴。
娘子爬墙记——贞女
烈女
豪放女
统统让开啦
别跟我说温柔装傻是王道,男人就爱上道。
敢跟小S比嚣张,敢跟赵敏比胡闹。
妖女时代,惊心动魄,迎面而来……君似云去今何处
爱哪哪去给我滚
鸡不同鸭讲,猫狗天生怨,魔教妖女怎能嫁正经男
她是个魔教妖女,过惯了来去潇洒(实为鸡飞狗跳)的日子,就该嫁个魔教中人逍遥一生(实为作乱一世)。
可是
为什么
偏偏让她嫁到富贵正经的大户生意人家
什么
他不乐意,竟然有人比她还不情愿
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
上了花轿拜了堂,她的新婚夫君竟然比她先出墙
好,你心有所属,我倒要清理门户
当咱们魔教中人是好欺负的么
哼哼
让他见识下什么叫做妖女当道,她要去江湖上找十个八个姘头
给他一记绿云罩顶。
没想到,不是冤家不聚头,不但爬个墙都能遇见这位夫君大人,他还渐渐对她流露出“欣赏”的眼神。
这是什么世道呀
娘子要爬墙啦
闲杂人等给我退散开来……神仙也有江湖——天下无敌的魔王+冥王爱上最低级的小剑仙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
问题是他的前世后世麻烦事一大堆,而且脾气发起来惊天动地。
她得辛苦地帮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麻烦,还得把钻了牛角尖的他拉回来。
她容易嘛她
实在好奇,这位姚虫虫一怕痛、二怕苦、三怕累,以假冒罗莉为乐,以骗吃骗喝为荣,“色”字当头,“怕”字垫底,法术低微、堪比“蚂蚁”。
天
这样一个女顽童,真不知能把那个正儿八经的仙界搅成什么样子
两只前夫一台戏——两只前夫鸣翠柳,一行媒婆上青天。
男人心,海底针,捞不上,猜不透。
都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不想,这根线牵得不牢靠,断了,绊得我好不惨烈。
再拴上一根,又断了,断得我只剩下一抹渣渣。
我不由深思,究竟是这红线太残次,还是这月老不靠谱
狐狸殿下——比穿越到古代重新做人更悲惨的是什么
是穿越成了一个……蛋。
比穿越成一个蛋更悲惨的是什么
是破蛋而出的时候,差点被一个漂亮妖怪吃、干、抹、尽
谁说狐狸精的魅惑无人能挡的
叶深深说:我、踢、给、你、看
作为一只不小心掉进狐狸窝的小妖,叶深深只求别被莫名其妙当了祭品或者被拆了吞下肚去,威胁她不许跑
阿弥陀佛,不跑的才是神经病
一句话简介:穿越成个蛋,时时刻刻提防着被一群狐狸精吃干抹净的狗血生活。
一直挖不动——现代都市非穿越的故事的书,很搞笑。
简介:我叫胡不动。
十八岁,相貌一般,身材般,学历一般,只有样东西不一般:喜欢上谁,谁就倒霉。
心动动就有人头破血流,嘴碰碰居然天上掉菜刀。
喜欢的男生脚踩两船,倒霉到家业破产。
指腹为婚的未婚夫是不良少年,还男女关系混乱。
我爹这个装神弄鬼的假道士说我是天煞孤星搭配烂桃花的命数,鬼才信他看,这不就有个呆子找上我了么
你,对就是说你,你也不看看你自己。
虽然你是美男,而且美得不可方物,但是像你这样没房没车、占山为王的无良道士,设到法定婚龄却带着只读小学的拖油瓶也好意思来追我
撇开你对恋爱冷感,对女人不屑不说,你还是我老爹的师弟,我的亲师叔,简直是老牛吃嫩草,忘伦背德,人神共愤,天理不容唉唉唉你怎么真的走啦
谁说我不要你啦人家只是很诚恳地指出你的缺点啦
执子之手,将子拖走——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子说不走,很好,关门放狗。
小说作者极力打造“天下第一腹黑”男主,作者天下无病。
女主穿越后没有化身成一代女神玛丽苏,而是成功伪装成小傻子一枚,虽然女主清新脱俗的性格让她没能摆脱主角光环,引众多男神竞折腰,但整篇文章还是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氛围轻松又不失一点无伤大雅的阴谋诡计,小虐怡情,令人称赞。
祸国娘娘——护国娘娘:“讲些情话听听。
” 纯情道士:“我爱你,就像爱这秀丽河山一般!” 护国娘娘:“嗯,说得真好,可惜江山与我都不属于你。
” 纯情道士:“...” 护国娘娘:“师父,您命我勾引XX的任务失败了。
” 闷骚师父:“你也会失手?” 护国娘娘:“因为XX爱上了乔扮女装的您。
” 闷骚师父:“...” 杀手徒弟:“师父。
” 护国娘娘:“在呢在呢,怎了亲爱的徒弟?” 杀手徒弟:“裙子,脱了。
” 护国娘娘:“...” 万人追崇,统领三军的护国娘娘...不但是瘸子,还是个祸害。
女主个性:可以称之为淡定吧,不定时腹黑一下……最“盲”的穿越——和同一作者,在这场“残酷”的穿越里,没有宫廷的尔虞我诈,没有三妻四妾的阴谋陷害,只有一个贫嘴小瞎子遭受大灰狼不公平待遇的血泪史。
架空历史穿越小说,风格轻松,现已完结。
“疯”囚皇——作者同上,这是一段长达十年的孽缘,疯女人因为遇上在民间巡视的皇帝,从此开始了她“疯”行霸道的十年;十年后,为了证明自己不疯,这个女人做了更多疯狂的事...这其实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女刑警绑架当朝皇帝的故事。
【皇帝PK哥哥】 提示:“残”穿系列文,每一部都属于独立作品……二两娘子——安思源创作的一部小说。
盛唐扬州有个姑娘,人称“银不换”。
她爱财贪财,聪明伶俐,心直口快。
终于,十七岁的时候她初为人妇,却无奈错过了在青楼结下的关于“二两银子”的情缘;又终于,二十岁的时候她变成了寡妇。
坊间传言,这个寡妇肯定守不了寡,不出一年就会再嫁。
最终,她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确实再嫁了,确实投入了那个曾经为她抛出二两银子的男人的怀抱。
这一场因赌约而成就的婚姻,又一次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没人看好不要紧,有银子赚就好:相公闷骚不要紧,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印证:爱要棋逢对手才有激情,婚姻要风雨同舟才会长久。
大龙门客栈——拜堂礼未成,龙家大小姐就已经被贬为“下堂妻”——下到大龙门客栈当跑堂
红杏枝头俏,应是春来到
龙家的那朵小红杏,如今可还在大当家怀抱
临终托孤、负心汉、白马良人,黑衣大侠勇救霉女跑堂……融一切经典恶俗言情剧情为一体。
不要怀疑,某樱人品保证,这次绝对不是武侠,而是赤果果的古代言情剧……逐风流——小鱼大心的作品,简介:猫儿吃的第一口奶是狼奶,出口的第一个字是“打”
绿林山头一站,手中菜刀一横,圆滚滚猫眼一瞪,暗道:没事儿出来打打劫,也能提高知名度。
日月如梭,猫儿与失散的亲人重逢后,有人顶替了她的身份,却还以姐妹情深为由,哭哭啼啼地让她代嫁。
她说:“别嚎了
嫁就嫁
”新婚之夜,猫儿在身后别了一把瓦亮大菜刀,只想着一刀将新郎劈成两半,然后抢了自己惦念已久的白衣美男,回绿林山,自立为王
然而,神秘新郎到底是谁
是她幼年的青梅竹马,还是今生宿敌
身份迷离的妖冶新郎,隐含不露的白衣美男,金戈铁马的战衣将军,嗜血残暴的无行宫主……四个各具特色的男人,与猫儿有着怎样的纠缠
无良师父——无良酒仙vs炮灰小白女的神仙生活~他将衣服扯开露出胸肌,她的鼻血欢快的流淌下来。
他和起衣服,她的鼻血又嗖的一声缩了回去,在这鼻血来去之间,似乎一切都变了模样.当师傅的好处:1、可以不顾徒弟死活的流连于美酒之中-徒弟死了没关系,还可以再收。
2、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其诱骗利用,然后夺其功劳毁其名誉-当徒弟的一般都活不长。
3、可以一边泡妞一边色诱徒弟-以后实在没人敢嫁就拿徒弟顶,这叫有备无患。
-所以说,金钟罩铁布衫无敌金刚甲外加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见色不惑神功石作为土地必不可少的保命课程……乌龙女仵差——此文乃“古代四大美男”系列一:潘安一名顶着“月经”名号的女子,2岁灭狐狸精,9岁把天下第一美男潘安的初吻给吃了,10岁被送到尼姑庵去修心养性,说白了就是去戒色,“戒色,戒色”可这色能戒吗?13岁泡得一温柔美男(李尔帆),拿下人家的定情信物,却把信物当了换肉吃。
17岁正式当仵差,从此验尸破案、泡美男两手抓,最终谁能虏获乌龙小色女的芳心,抱得美人归?大家下注,买定离手,拭目以待...仵差仵作+捕快/乌龙色女的事业验尸+查案+泡帅哥。
搞笑文。
皇宫这档事儿——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大内秘史登场
以歪歪为宗旨,以恶搞为前提,成就KUSO界的奇迹
三千粉黛,吃喝拉撒,带你全方位接触皇帝妃子们的囧密生活
史实没有,笑话一筐
想看让你捶桌笑翻版的
就买本吧
此文虽然与爱情无关 但太搞笑了
苏染染追夫记——那个“冰山脸”说什么
“我是不会娶你的,还望苏小姐早早断了念想。
”她堂堂相府千金、公主的宝贝、皇上的外甥女、蜀山新一代女侠竟然被这个说话冻死人的木头连逃两次婚
完了,完了,淑女也疯狂了。
为报逃婚大仇,她只得踏上漫漫追夫路。
好不容易易容来到洛阳,哪成想还是躲不过蜀山里外的熟人们:逃跑的夫君秦浪、冤家路窄的楼暄、蜀山女神、臭嘴巴的苏南……什么什么,竟然还有销声匿迹几十年的魔教余孽逝水红颜
我的苍天哪,真是要人命啊
就在京城陷入一片惶恐之时,皇帝舅舅却还来乱点一下鸳鸯谱,更让人咂舌的是她自已在三年前竟然还有一次私定终身的情缘
这可真是乱了套了……
书字怎么组词
书 拼音: shū, 笔划: 4 部首: 乛 五笔输入法: nnhy 基本解释: --------------------------------------------------------------------------------书 (书)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
书刊。
书稿。
书香。
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
书札。
书简。
书函。
文件:证书。
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
书写。
书桌。
书案。
书画。
写文章:大书特书。
罄竹难书。
字体:草书。
隶书。
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
听书。
笔画数:4; 部首:乛; 笔顺编号:5524 详细解释: --------------------------------------------------------------------------------书 书 shū 【动】 (形声。
从聿,者声。
聿(yù),即笔。
隶书省“者”成“曰”。
《说文》:“书,箸也。
”箸(著)即显明。
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write;takenotes〗 书,著也。
——《说文》。
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 五曰六书。
——《周礼·保氏》 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
——《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
——《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画〖draw〗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 书 书 shū 【名】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book〗 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申子、韩子皆著书。
——《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
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
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
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信件,信函〖letter〗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资治通鉴》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
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奏章;文书,文件〖document〗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字体,字形〖formofawrittenorprintedcharacter;script〗。
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书法〖calligraphy〗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
——欧阳修《学书费纸》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尚书》的简称〖anancientgovernmentpostinchargeofsecretarialduties〗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清·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字〖characters〗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李贺《感讽》 S秩?书理(即文理。
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Six-Books〗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礼记》。
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古代皇帝的诏书〖imperialedict〗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汉书》 说书,曲艺的一种〖storytelling〗。
如:书寓;听书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letter〗,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姓 书案 shū'àn 〖writingdesk;longdesk〗长形写桌 红木书案 书包 shūbāo 〖schoolbag〗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 书报 shūbào 〖booksandnewspapers〗图书报刊的合称 书本 shūběn 〖book〗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本教育 书不尽言 shūbùjìnyán 〖thereismorewhatIwanttosaybutcannot〗书:信。
信中没有把要说的话写完。
多用于书信末尾 纸短情长,书不尽言 书册 shūcè 〖book〗装订成册的书;书籍 埋头书册 书痴 shūchī 〖bookworm〗读书成癖的人 书厨,书橱 shūchú,shūchú 〖bookcase〗 书柜 比喻博学的人,也比喻读书多而不会运用的人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宋史·吴时传》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书呆子 shūdāizi 〖bookworm;bookfulblockhead;gluttonofbooks;ignorantlyreadfellow〗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他是个书呆子,不善于应付人事关系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事事关心》 书丹 shūdān 〖writeanepitaph;writewithredinkforstoneinscription〗刻碑前用朱笔在碑上书写文字,泛指书写碑志等 乃自书丹于碑 书档 shūdàng 〖bookend〗放在一排书的后尾,使之直立的器具 书典 shūdiǎn 〖classics〗典籍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后汉书·张衡传》 书店 shūdiàn 〖bookshop〗经销书籍、杂志等的商店 新华书店 书牍 shūdú 〖letter〗书信 书牍盈案 书蠹 shūdù 〖bookworm〗 蛀书的蠹虫 指一味死读书的人 书法 shūfǎ 〖calligraphy〗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蔡元培《图画》 书房 shūfáng 〖study〗指藏有各种图书并专用于读书写字的房间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
——《祝福》 书扉 shūfēi 〖titlepage〗书的扉页 书肺 shūfèi 〖booklung〗许多蛛形类所具有的囊状呼吸器官,由许多排列成书页状的褶皱的薄膜组成,通过它实现气体交换 书稿 shūgǎo 〖manuscript〗著作的底稿 书馆儿 shūguǎnr 〖publicgatheringplacewherestorytellersentertaintheaudience〗旧时北京等地的评书演出场所 书函 shūhán 〖letter〗∶书信 书函往来 〖slipcover〗∶书套 书号 shūhào 〖booknumber〗 把某本书同其他有相同分类号的图书区分开来的字母和数字 编书号 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 书画 shūhuà 〖paintingandcalligraphy〗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和绘画 书画展览会 书籍 shūjí 〖books〗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军事书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书记 shūjì 〖secretary〗 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books〗∶指书籍 涉猎书记 〖letter〗∶书信 数通书记相报谢 〖tabellion〗∶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书简 shūjiǎn 〖letters;correspondence〗书信 旅欧书简 书具 shūjù 〖writingmaterials;stationary〗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宋·王安石《伤仲永》 书卷 shūjuàn 〖volume〗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书刊 shūkān 〖booksandperiodicals〗书籍和刊物 书刊目录 书口 shūkǒu 〖outermarginofabookpage〗书籍上跟书脊相对的一边,线装书在这地方标注书名、卷数、页数等 书库 shūkù 〖stackroom〗图书馆藏书的房间 书林 shūlín 〖library〗藏书多的地方 览书林,阅篇籍 书眉 shūméi 〖thetopofapage;topmargin〗书页的上端,又称“眉额” 在书眉上写了几句话 书迷 shūmí 〖bibliolatry〗爱看书、爱买书的人 书面 shūmiàn 〖written;inwrittenform〗用文字表达的方式 书面报告 书面通知 书面材料 书面语 shūmiànyǔ 〖writtenlanguage〗用文字表述的语言;区别于“口语” 书名号 shūmínghào 〖“booktitle”mark〗标点符号之一(《》或,后者用在横行文字的底下或竖行文字的旁边),用以表示书籍、篇章、歌曲之类的名称 书目 shūmù 〖booklist〗图书目录 新书书目 书脑 shūnǎo 〖outermarginofabookpage〗线装书打眼穿线部分;精装书串线订口处 书眼要细,打得正而小,又须少,多则伤书脑。
——《藏书纪要》 书皮 shūpí 〖bookcover〗 书刊的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绢、皮等制成 书外面包的一层保护用的纸 包书皮 书评 shūpíng 〖bookreview〗评价和介绍书籍的文章 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
——冰心《晚晴集》 书启 shūqǐ 〖letter〗信件 下吏以私自达于其属长,而有所候问请谢者,则曰笺记书启。
——欧阳修《与陈员外书》 书契 shūqì 〖characters〗∶指文字 始画八卦,造书契。
——《书序》 〖evidence〗∶指契约等书面凭证 掌稽市之书契。
——《地官》 书签 shūqiān 〖bookmark〗∶为标志阅读到什么地方而夹在书里的小片儿 用枫叶做的书签 〖atitlelabelpastedonthecoverofaChinese-stylethread-boundbook〗∶书皮上标有书名的纸或绢的条儿 书社 shūshè 〖readinggroup〗∶旧时文人组织的读书会 〖press〗∶出版书刊的机构,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 书生 shūshēng 〖intellectual;pedent;scholar〗∶读书人 白面书生 〖copier〗∶指抄写的人 书生气 shūshēngqì 〖bookishness〗 指只顾读书、脱离实际、看问题单纯、幼稚的习气 搞经济工作太书生气不行 书卷气 书生之见 shūshēngzhījiàn 〖impracticalviewofabookishperson〗书生:这里指不谙世情的书呆子。
谓不切合实际的迂阔的见解 书塾 shūshú 〖old-styleprivateschool〗私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书肆 shūsì 〖bookshop〗旧指书店 报摊书肆 书坛 shūtán 〖calligraphycircles〗书法界 书套 shūtào 〖slipcase;cardboardcasingforbooks〗套在书籍外面的有保护作用的壳儿 书亭 shūtíng 〖book-kiosk〗销售书刊的像亭子样的小房子 书童 shūtóng 〖boyattendantatschool〗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的未成年的仆人 书屋 shūwū 〖study〗供读书的房子 书香 shūxiāng 〖literaryfamily〗指有读书先辈的人家 书香人家 世代书香 书香门第 shūxiāng-méndì 〖literaryfamily〗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 书写 shūxiě 〖write〗写 书写工整 书写笔 shūxiěbǐ 〖letteringpen〗笔头可以写出粗细不同字母的钢笔尖 书信 shūxìn 〖letter〗信 常有书信往来 书信体 shūxìntǐ 〖epistolarystyle〗以书信形式写的作品 书院 shūyuàn 〖academyofclassicallearning〗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
——《事事关心》 书札 shūzhá 〖letter〗书信 见有书札托我回复 书斋 shūzhāi 〖study〗书房 编辑的书斋 书证 shūzhèng 〖documentedevidence〗能够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文字材料,也指词典中可以印证释义的语言材料 书桌 shūzhuō 〖desk〗供书写或阅读用的桌子,通常配有抽屉,分格和文件架 书桌上堆满了信件 含“书”的成语: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
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秉笔直书 秉:握。
书写史实不隐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博览群书 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大书特书 书:写。
大写特写。
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
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
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
指刻苦练习书法。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
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
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
比喻国家统一。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徒读父书 徒:只。
父书:父亲之言论。
白读父亲的兵书。
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
指学习一无所成。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
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读书刻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
形容有教养。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读书得间 间:间隙。
比喻窍门。
读书得了窍门。
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亦作“衡石程书”。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
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
磬,通“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
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
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
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后因以此为喻。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
家书很难寄回家中。
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
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
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
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咫尺之书 书信。
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
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左书右息 喻倒行逆施。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
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 【故事】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同“焚书坑儒”。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同“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
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
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同“摊书傲百城”。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
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黄耳寄书 书香铜臭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
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
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