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朱元璋 练兵备战的名言

朱元璋的事迹或资料

明太祖(1328-1398),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

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

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

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

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遂不受。

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

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

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

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

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

」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

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

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

二十七年俘张士诚。

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

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

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

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

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

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

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

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

十四年平云南。

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

又创立了卫所制。

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

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

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

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

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

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五日病逝,葬南京钟山孝陵。

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

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嘉靖十七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

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

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

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

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允炆曾经忧虑,一旦祖父架崩,自己如何来制约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

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成为一群只拿钱不干活的寄生虫,明史上说这些藩王们“一旦盗起,无以御侮,徒手就戮”。

这是朱元璋封建之初所未能料到的。

朱元璋的家庭背景

明太祖明太祖(1328-1398),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

即明太祖。

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

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

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诚,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

年号洪武。

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

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

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

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

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

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

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

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

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

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

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遂不受。

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

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

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

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

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观,因此不得不往救。

」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

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

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

二十七年俘张士诚。

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

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

此后,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

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

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

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

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

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

十四年平云南。

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

又创立了卫所制。

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

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

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

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

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

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但他的第四子朱棣(见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见靖难之役)。

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五日病逝,葬南京钟山孝陵。

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

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嘉靖十七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

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朱元璋为了使江山永固,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并且统领军队,以北方的九个边塞藩王统兵最多,朱棣即为其一。

由于藩王的权力过大,明太祖在世时,曾有言官上书,以晋八王之乱为例,指责太祖分封的隐患。

但是明太祖没有表态。

至太祖暮年,诸王的兵权日盛,尤以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为最,皇太孙朱允炆曾经忧虑,一旦祖父架崩,自己如何来制约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

明太祖死后只有四年,朱允炆政权就被四叔朱棣推翻,而且朱棣一上台,就消除了藩王的兵权,至明中叶之后,藩王只有虚号,而无实权.

朱元璋一生简介及功过评论

朱元璋,即明太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义领。

著名家、政治家。

字国瑞。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

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历三年复返寺。

十一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

次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初为亲兵,后升九夫长。

英勇善战,才能出众,被郭招为婿。

十三年,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

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

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 。

十五年春 ,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奉命总领诸将。

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

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

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

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

十六年三月,挥军进克集庆(今南京),迫元水军元帅康茂才等降。

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基地,命将士四出,徐达东取镇江(今属江苏),邓愈南克广德(今属安徽)。

设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被拥为吴国公。

随后,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机,采取固守东、西战线,出击东南元朝统治地区的方略,逐次消灭孤立无援的江南元军。

十七年,亲至宁国(今属安徽)督战,俘元兵十余万,遂取南陵、泾县、徽州(今歙县)、长兴(今属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向西扩张。

次年,命邓愈率军取建德,俘元兵3万。

于应天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有事则战。

主张兵不贵多而贵精。

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的建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

率将士10万克婺州(今金华),俘元将帖木烈思等,设浙东行省,以巩固新占地区。

十九年,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诸暨(今属浙江)、处州(今丽水)等地,遂西与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辖区相邻。

二十年,招纳刘基、宋濂等人为谋臣。

采纳刘基建议,确定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置主力于西线。

乘陈友谅率舟师10万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东下占太平 、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直逼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 、伏兵围歼之策,大败陈友谅军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俘7000余人,获巨舰百余艘,乘胜复太平,克元安庆(今属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

次年,亲率舟师西克江州,迫陈友谅遁武昌。

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蕲州(今属湖北蕲春西南) 、黄州 ,迫陈友谅所辖之龙兴(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将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县及今湖北东北部。

二十三年三月,闻小明王和刘福通在安丰(今安徽寿县)遭张士诚军围攻,率军救小明王和刘福通至滁州。

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日。

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

次年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

不久,率军西征武昌,迫汉帝陈理(陈友谅子)降。

继分兵克庐州、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襄阳(今属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占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后,按预定方略转兵东向。

同年十月,针对张士诚辖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等弱点,采取先取淮东,再占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之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出征。

交战近两年,大量歼灭张军主力。

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张士诚。

不久,迫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

十月,决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军为重点。

采纳诸将建策,制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

……然后进兵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征。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洪武元年(1368)正月,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

设大都督府(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

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

从是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

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

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

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

继而多次发兵征漠北。

四年,遣军入川,灭夏国。

十五年,发兵取云南。

二十年,平辽东。

至二十二年,基本统一全国。

在此期间,颁行军律,整顿屯田,筑城备倭,并在全国建立都司、卫所制度。

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终年71岁。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

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评明太祖朱元璋

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

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朱元璋 练兵备战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