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苏轼名言人的弱

苏轼的名人名言

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字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林语堂《苏东坡传》:“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王国宪《重修儋县志叙》:“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钱穆:“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

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

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

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黄庭坚《跋东坡》: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却扫篇》:(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

晁以道《老学庵笔记》: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陈洵《海绡说词》: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朱依真: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柯亭词论》: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胡仔《笤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元好问《遗山文集》: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胡寅《向子諲酒边词序》: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赵翼《瓯北诗话》:才思横溢,触处生春。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

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求苏轼的有代表性的名言,越多越好,解释一定要有,我看答案给分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表面是这样的意思: 墙里佳人的笑声慢慢越变越小,墙外的行人再也听不见了。

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延伸: 多情还是无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笑容绽开的时候,似乎总有泪隐隐相伴。

只是伤了自己的,总是无情的人和事。

爱没有谁对谁错的是非标准答案。

我们只同情那些笑渐不闻声渐消的无望者,却在很多的时候,并没有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所在,却会在胡思乱想中,考虑一些莫名的东西。

有一些是实际的,有一些是虚无的,空到虚无,各种怪异的念头便会丛生,像疯狂的野草一样四处蔓延,而这样的放纵,时常让自己的思维放肆而行,在无边无际的空间及时间里,悲天悯人,横眉冷对。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翻译:古代成大事的人,不仅仅有超世之才,还要有坚韧不拔之志 。

这里的“惟”是副词,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这里的“亦”是副词,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翻译:养生必先养心,陶冶情操,追求美好。

佛心一次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象什么

”佛印禅师说:“你象佛。

”苏东坡心中欢喜,又问禅师:“禅师怎么不问我看你象什么

”禅师不答。

苏东坡说:“禅师你问我你象什么。

”佛印禅师满其愿,说道:“你看我象什么

”苏东坡说:“我看你象狗屎。

”回到家中,苏东坡洋洋自得,对苏小妹说:“小妹,今天我把佛印禅师赢了,你想不想听听

”苏小妹问到“你怎么赢佛印禅师的

”苏东坡说“你想听听吗

听我讲给你。

……”苏小妹听后,说道:“佛印禅师没输,你输了。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佛印禅师以佛心看人,看你象佛;你以狗屎心看人,所以……”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一盏明灯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

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

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

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

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

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

一笑。

敷衍豪门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门书香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

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

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

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

”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绝妙好骂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

”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难兄难妹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

”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

”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

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

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

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而今想起,更觉人天永隔,备感痛楚。

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

适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触动心弦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动。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词的下片才真正真正进入“梦境”。

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在那里,与自己的爱侣相聚、重逢。

这里作者描绘了一个朴实、感人而又美好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但东坡笔力的奇崛之处还在下边两句――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妙绝千古。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

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

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

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

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如何用苏轼的一句名言表达人老也能焕发青春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关于苏东坡的励志名言警句(注明出处

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潮州韩文公庙碑》见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

《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贵),无所不至矣。

”伪:伪诈,欺骗。

这两句大意是:一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上天是不容许他们这样伪诈的。

这两句可借以说明:有些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但天理难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上神宗皇帝书》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寿:长命。

元气z精神。

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

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

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

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

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

若民风浮靡。

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

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调教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 苏轼经典语录见宋·苏轼《后赤壁赋》。

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

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

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策别十六》见宋·苏轼《策别十六》。

养:养护,调养。

逸:安闲,休养。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

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

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

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

赤子:幼子。

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

”~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

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思量:思念,记挂。

这几句大意是:十年来生死阻隔,谁也不知道谁的景况。

不必有意识地思念,心中自然难忘。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写的。

当时,苏轼因政治失意而离开京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作知州,王弗辞世已有十年。

二十一年前,十九岁的苏轼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夫妇之间十分恩爱。

可是,王弗二十七岁时便在汴京去世,次年归葬于四川祖茔,这对苏轼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创伤。

十年以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又梦见了念念不忘的爱妻,醒来后写下了这首记梦词。

~几句是词的开头。

“十年”写诀别时间之久;“生死”从妻、我两方着笔,一在人间,一在黄泉,生死阻隔;“两茫茫”写音信渺茫永无相见之日;“不思量,白难忘”用寻常之语,道深长之情。

“不思量”是自我宽慰的话,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节哀,好自为之吧

但感情却不肯听命于理智的指挥,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记忆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谈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亡妻,却偏从“不思量”着笔,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力量,笔势也显得摇曳跌宕。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贺新郎》 —— 苏轼名言见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蹙(cù促):收敛,折皱成团。

浮花浪蕊:指春天轻浮、艳冶的桃、杏之类的花卉。

这几句大意是:含苞半开的石榴花像折皱收束的红巾,专等着轻浮艳冶的花儿朵儿都凋谢净尽,才吐露自己的秾艳和幽芳,来陪伴佳人度过寂寞的时光。

苏轼的《贺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远的写景咏物词。

词的上片写夏日深院,幽居着一位冰清玉洁,孤寂无依的佳人。

下片咏石榴花,把咏物和写人结合起来,亦花亦人,既写出了花之态,也写出了人之神。

~是过片三句,写榴花艳丽文静,自甘幽独,不肯与浮花浪蕊为伍,而情愿与孤寂的佳人作伴。

在这里咏花与写人已融为一体,是花是人,难以分辨。

读者从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从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

词人用比兴象征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失意迟暮之感,这在词史上是富于独创性的。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游金山寺》见宋·苏轼《游金山寺》。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

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

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

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

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

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

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

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

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水龙吟》见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这两句大意是:杨花像花又不像花,人们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飘零。

杨花没有美丽的形态,没有撩人的色香,故无人观赏,无人怜惜,自落自飘。

这两句一反常人对杨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笔触加以描绘,将杨花的坠落归于人们对它不珍惜,可谓别有新意。

文起八代之衰。

《潮洲韩文公庙碑》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

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

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

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广成子解》宋·苏轼《广成子解》。

瘠(jí急)土:贫瘠不肥的土地。

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温地中形似稻子的杂草。

这几句大意是:你种的是谷子,即使土地贫瘠,农人又懒得管理,它也不会变成稗子;你种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农人勤于耕作,也决不会长出谷子来。

作者原意是说,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其正直的天性;而行为奸邪之辈即使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也本性难移。

此名句对条件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估计不足,但对事物本性难改的取喻还是可取的。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志林十三首》宋·苏轼《志林十三首》其五。

腐:内部变质。

疑:对人对事有疑心。

谗:谗言,坏话。

入:听得进去。

这两句大意是:物体必定是内部先变质,然后才生虫;人必定是对人对事先有疑心,然后才听得进谗言。

物体内部不腐朽,虫子就没有孳生的环境和条件;而所以生虫,必然是物体内部先变质。

对人对事如果很信任,谗言就不会乘虚而入;而所以听信谗言,则必然是内心先有了怀疑。

这两句通过比喻,说明要想杜绝谗言,不为谗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答秦太虚书》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这两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会成渠,不必事先忧虑。

这两句在原文中是说:自己在黄州虽然经济拮据,但节俭度日,生活还过得去;到时真遇到困难,另想办法,~。

意即车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忧虑,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襟怀。

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将顺利完成。

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谢馆职启》 —— 苏轼名言宋·苏轼《谢馆职启》。

名重:名望过大。

于实:于事物的实际。

副:符合。

论:议论。

疏:疏远,不为所容。

这两句大意是:个人名望过大,难于与实际符合;非凡超俗的议论,常为世人所不容。

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宋仁宗在崇政殿亲自御试。

试前,苏轼上了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御试时又有《御试村科策》一篇。

他在这些文章中系统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言词激烈,击中时弊,很受仁宗赏识,仁宗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指苏轼、苏辙)矣!”苏轼文章遂擅天下。

但苏轼清醒认识到~,深盛危粟。

正是他的这些议论,后来成为政敌攻击的对象,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屡遭贬斥的根源。

一炬有燎原之忧,而滥觞有滔天之祸。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超然台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 苏轼经典语录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前赤壁赋》传神之难在目。

《传神记》 —— 苏轼名言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心正则笔正。

《书唐氏六家书后》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题蓝田烟雨图》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书(黄子思诗集)后》 —— 苏轼经典语录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与谢民师书》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 —— 苏轼名言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答乔舍人启》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文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送安淳落第诗》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 苏轼经典语录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杂说·进张琥》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应制举上两制书》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现书。

《李氏山房藏书记》 —— 苏轼名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李氏山房藏书记》服人以诚不以言。

《拟进士对御试策》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宋子仪大理寺丞》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 —— 苏轼经典语录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刑赏忠厚之至论》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策断二十四》丰凶相济,农末皆利。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 苏轼名言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

《续欧阳子朋党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赋》两句现在可借用来说明作官、为人都应清廉不贪,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拟进士对御试策》 —— 苏轼经典语录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议学校贡举状》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如何用苏轼的一句名言表达人老也能焕发青春

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的名言有哪些

答:苏轼言 1、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2、目有昧刚,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3、文章如精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5、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8、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临大事而不乱。

1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1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4、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5、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合则留,不合则去。

18、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19、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20、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名言人的弱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