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孟子名言及含义小学学过

小学1至6年级所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

“者事”。

这句话阐“有志”与“事成”之辩证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须“有志”;若无“志”则“事”不成。

(针对论点,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这句话很有道理,颇能道出“事成”的真谛。

不是吗

请看: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道出“事成”的真谛)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由初中未毕业到数学巨人的巨大变化再次强调成功之真谛:立志在前)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

也不尽然。

因为“有志”和“事成”之间还有某些条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无这些条件,即使是“有志”,事也是难成的。

这些条件中的关键条件当属如下两条: 一是有志者的“志”要符合客观实际。

(提出立志的先决条件之一)这就是说:一个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空想或幻想;“志”与客观的科学规律相抵触、相脱离时,则“事”是永远无法有“成”的。

例如,曾有人立志要研制成永动机,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始终没能研制出来。

这是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其志不符合客观规律。

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当机器运行时,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而其间能量的损耗是不可能避免的。

因此,研制永动机这个“志”也就永远无法成为现实之事。

可见,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是“有志者”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

(从一个方面论述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是“有志者”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从侧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二是有志者的“志”必须是永不改变的“恒志”,(提出立志的先决条件之二)而且必须付诸于执着不懈的勤奋努力。

这就是说:不能今天立志当科学家,明天立志当文学家,过不了多久又立志当政治家,如此常常立志,其“事”一定难成;其志向必须是始终指向一个目标,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痴心不改”。

这更是在强调:有了永不改变的“恒志”,还要有永不改变的行动。

为了实现自己之志,要不怕困难,不怕讽刺挖苦,不怕挫折失败;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始终如一地迈开勤奋的双脚,在通向成功的曲折山路上不断地艰难跋涉。

只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志者事竟成”。

(论述“恒志”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又一前提条件,从另一侧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我国古代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史马迁,青年时代就立志编写出一部有别于他人的史学著作。

为此,他不仅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残章断简,奔波与民间,收集丰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狱惨遭宫刑之后,也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志向,愈挫愈奋,在“撰史”的崇高理想鼓舞下,勤奋写作,到了晚年终于写成了上自轩辕、下迄汉武的中国三千多年的鸿篇巨作——《史记》这部“千古之绝唱”(鲁迅语),由此可见,有“恒志”,而且有不懈的勤奋努力,是“事竟成”最重要的条件。

(由司马迁不懈努力最终完成《史记》这一事实,再次有力阐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 总之,“有志者事竟成”,并不是说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是说明“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无志者则事必定无成,有志而脱离实际则事不成,有符合实际之志而无“恒志”则事难成,有符合实际的“恒志”而无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则事也难成。

只有把上述条件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事竟成”。

年轻的朋友们,成功的鲜花正准备献给每一位有志者,但是,你能得到它吗

这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结尾通过分析有志与事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中心论点) 评析 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有志者事竟成”。

全文的论述中充分注意了论述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先阐述“有志”与“事成”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比的分析,让读者感到“有志”则“事成”,“无志”则“事不成”的道理,自然引起下文。

又列举了越王勾践和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证实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接着又分析了“立志”的两个先决条件。

最后结合现实生活,强调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观点。

精彩片段欣赏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

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

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

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

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

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

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写作指导 2.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

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便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谈骨气》。

要做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就需要我们在下笔前构思好论点提纲,注意论点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确周密,这样才能使全篇立论更加鲜明。

例文三 失败是成功之母

现在,有些人失败了,或是遇到挫折就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来自勉。

这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果因此认为失败了也无所谓,仿佛失败后总会成功,也不对失败进行认真的总结,结果一败、再败、三败……终不见成功,这就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如出一辙,完全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了。

(文章开始即摆出明确的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竟与鲁迅笔下的阿Q如出一辙,完全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 失败后应该不灰心,不丧气,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但尽管如此,失败仍然是失败,它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成功的母亲了呢

我看这句话似乎没有一点哲学含义。

失败表示你不行,在这方面你还是个弱者,或者赢家比你强,应该自己感到羞愧(当然,也不能像日本武士一样,一失败就剖腹自杀),而不应该大言不惭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自居。

(语势铿锵,剖析失败者心理,论证自己的观点:“失败就是失败”,要正视现实)其实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主观的努力,客观的环境,偶然的机遇等等,却都与失败搭不上边儿。

失败后面就一定是成功吗

我看未必。

(设问,引人思考,接着予以否定)没有自身努力谈何成功。

所以在第一次做事的时候就应该认真一点,努力一点,要对自己做出的事情负责,决不能想“失败了不要紧,还可以再来”,孰不知玩游戏是有一定规则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失败了,就Game Over,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表演失败,降落伞没打开,你想“再来一遍”,恐怕要等下辈子喽

(用事实证明失败并不意味着下一次的成功,强有力地论证了失败后面不是成功)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想当年,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失败了一次,其结果是我们要付出上百年的代价才能恢复大清初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美国之所以可以自诩为世界警察,就是因为它在经济上的成功推动了各个方面。

成功就是成功,明摆着中国普及“凤凰”(自行车),美国普及奥迪。

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差距。

失败别说当母亲,连孙子都当不上

日本人办事效率之所以高,因为他们不准失败,只许成功,(事实论据)否则回家做“看门狗”。

所以他们做事认真、迅速、有质量,让你放心。

怪不得市场上日本彩电再贵也供不应求,而国产彩电只能是仓货堆积。

别人就是成功,你失败者在成功者面前会有母亲的威严吗

同样从60年代开始发展,为什么日本就发展得那么快呢

因为日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我们在成功之前还要走一段“母亲”的路。

(摆出事实,进行分析,以发达国家的强大国力证明不准失败才能成功) 或许“不许失败”这种想法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压力,但没有压力,随心所欲就能办好事吗

以前的“大锅饭”就是没有压力,大家得过且过;现在竞争上岗,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做事也“卖力”了。

老是给自己留点后路,没有豁出去的精神,就无法发挥自己的全力。

化压力为动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不许失败”的压力下,会将事情做得更好) 阿Q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要正视失败、承认失败、不许失败,认认真真去做每一件事情,力争成功,远离失败

(结尾再次深化观点) 评析 文章开篇即明确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观点新颖又鲜明;接下去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失败就是失败,与成功无关”、“失败之后未必会有成功”、“不准失败,才能成功”,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观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论述;最后作者在指出对待失败的种种错误态度及导致的后果之后,强调要正视失败,要在“不准失败”的压力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例文四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吴小河 一位地理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知道”以后并未就此了之,而是查找资料,请教同事,出差时又询问旅伴,终于得到了答案。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由一个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引出中心论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

(总括句,引起下文)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

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

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

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

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

”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

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

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

(用李时珍、罗蒙诺索夫虚心求教的故事,从中外两方面论证了他们的成功和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以此论证论点) 我国古代学者刘开说过:“(引用名人名言加以论证)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学与问相辅相成。

一个人智慧有限,知识无涯,学习中总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

我们提倡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就是碰到问题,实事求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请教,而且要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知识。

上海有位青年职工,只上过小学,靠自学考上了高校文科。

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遇到疑难问题随时向人请教,在路上、公园里、书店里都可以找到我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数以千计。

”学习无捷径。

这位青年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向别人请教,要有点勇气。

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他们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

那么,从上文所谈到的许多事例中,从那位地理老师身上,我们应该明白了吧:人家能够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我们有问题,不能向同学、向老师求教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吧

评析 文章开头从一段故事中引出中心论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论点明确而集中。

接着举了李时珍及罗蒙诺索夫的例子,证实论点的正确性。

又引用名言,从我们身边找出证据,再次证明论点。

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论证过程清晰而有说服力。

最后,以孔子话作结,令人信服

有关于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论语帮忙选经典的50句,庄子和孟子共30句(带翻译)

论语 字数超了 我把前面的13条删了 反正够50条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

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摘孔子(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

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孔子《论语》(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摘孔子《论语》(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

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

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

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

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孔子语录:诵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

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

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

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

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

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庄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1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孟子(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孟子名言及含义小学学过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