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几条关于企业文化的格言 。
管理格言或者安全环保格言,有影响团队的口号或者理念。
50字内 ,,谢谢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
2、众人拾柴火焰高。
3、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4、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人生。
5、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个人愿景一句话
安全,高效,和谐,精准与个人愿景编成一句话,有点难度。
员工的个人愿景=让企业成为一个安全且高效生产的场所,让企业员工达到精准快的工作水平,并享有一种和谐的文化。
很牵强地帮你做出来。
个人愿景口号都有那些
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半途而废。
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
取得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聪明的人,但一定是为了理想,甘得住寂寞的坚强的人。
心怀天下,悲悯苍生。
后悔,是对精力最大的消耗。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羡慕别人拥有的,不如珍惜属于自己的。
要相信奇迹,同时也要付出努力,因为努力能够创造奇迹。
锲而不舍,败而不妥,百折不回
即使摔倒一百次,也一定要爬起第一百零一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另一种积极的角度看,则自己期望幸福,所以是别人幸福
幸福的真谛在于给予。
人生道路上,对目标的追求要高就,但实现目标的心态要低就。
如何利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措施
企业文化是广大员工在组织活动中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核心理念、经营哲学和组织精神,具有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进取精神的效应,它通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组织合力。
对于理顺员工情绪,凝聚员工力量,实现组织目标有重要作用。
通俗地理解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1.2激励理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一.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2.1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主要体现功能(1)导向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反映组织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
这种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把全体员工引导到组织的总体目标上来,使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规范和辐射功能规范功能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一旦被领导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认识中,进而规范和约束其行为,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也即辐射功能。
(3)深层次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中心精神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通过倡导人本管理,以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激励手段,形成全方位的深层次激励,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2.2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 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文化营造不同的企业精神和团体意识,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组织氛围,员工受其感染,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系在一起,而且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激励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员工需要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迥然,实现的途径也不尽相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根据企业的类型、特点,结合员工最迫切的需要来制订激励计划,从而使得员工激励更具有现实性、适用性。
2.3员工激励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激励机制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选择不当甚至可能引发企业文化危机。
一方面,员工需要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是不的,因此激励措施也是有所侧重的,激励措施的选择代表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因此员工激励能够塑造并强化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的变迁。
另一方面,激励机制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功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判的标准。
员工可以依据这个评判标准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个人的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
因此,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使员工形成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实现行为转化,并通过行为的强化方式使已发生转化的行为方式趋于稳定化、持久化,直至形成一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
2.4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过程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是一个过程,这一影响过程以需要这一激励源头为起点,最终反映在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变化上。
(1)需要是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作用支点。
需要是激发人们行为的基础,文化对需要的影响关键在于对需要评价的影响。
有了评价,就有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概念。
(2)满足需要的方式受企业文化影响。
企业文化不仅影响需要的形成,也决定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满足需要的方式。
例如,在物质财富和成就是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激励因素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感,人们拼命工作,甚至不惜占用私人的时间加班;而在工作生活质量更被人们看重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人们甚至愿意放弃工作而去享受生活。
(3)企业文化影响激励决策的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管理者对激励措施有不同的偏好。
比如在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侧重的是基于集体的激励措施,会实施诸如团队绩效、利润分享、收益分享等激励方式;而在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的激励措施是基于个体的,因此会选择以个体绩效为基础的计件奖励、个人佣金和奖金等激励方式。
(4)企业文化影响人们对激励措施的反应。
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对同一种激励措施的反应是不同的。
比如在高集体主义文化中,员工对组织抱有很高的忠诚度,所以负激励措施不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消极的想法;而在高个人主义文化中,负激励措施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导致离职,因为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不高。
三.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激励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管理者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目的都是为了 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就企业而言,激励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企业采取了某种激励手段而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我们说这种激励政策是失败的,或者说是低效的和无效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激励政策失效的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1.没有真正理解什么事企业文化的激励有的企业将企业行为文化误认为是一般的文艺活动,认为成立了阅览室,组织了郊游,进行了文体比赛,就断定这个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好。
还有一些企业墙上醒目地写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等标准的口号,认为这就是企业行为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导向,但实际上却没有配套的措施将这些行为理念贯彻到员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比如,员工即使有新的想法,但想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却难上加难。
我们知道,企业员工能否积极地工作,要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量化、是否具有挑战性,否则就会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迷失了方向。
然而不少企业的目标却是一些笼统、空泛的要求。
这种目标的不明确,造成员工不知最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由于没有树立足以催人奋进的目标,集体中往往充斥着沉闷的气氛,难以形成员工为集体积极工作的自觉行为。
把报酬和绩效联系起来是行为文化激励最有效的手段。
2.误以为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 一些企业将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激励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工资、奖金为主,其它的激励形式(如培训、工作本身等较少。
薪酬总额中,固定工资所占比例较大,奖金的比例较少,而且是按职位偿付,而不是与工作业绩进行挂钩。
奖金的差距较小,有时奖金的分配甚至被平摊,这种“大锅饭”式的奖金分配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还有一些企业比较注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工作环境的完善,而对普通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却关心不多。
实际上,薪酬只是作为员工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一种过渡手段,是一种最基本的需求。
另外,如厂区布局、厂容厂貌、建筑设施、机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装备、操作手段、工作环境、产品品质、防护设施、环境保护、居住条件、环境美化等“硬件”构成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是物质文化激励非常重要的一面。
除了上述“硬件”构成外,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学到的本领等“软件”,无疑也是物质文化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果员工置身优美的工作环境中,而长年累月地干着同一种既缺乏挑战、又缺乏兴趣的乏味工作,即使颇丰的薪酬和优美的工作环境所能带给员工的激励作用也会是非常有限的。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不适配向员工提供的报酬框架越清晰、越具体,员工就越能建立起信念和进取心。
可是企业的管理者也许都会有这种经历:当你给员工太少的报酬时,他们会牢骚满腹;你多给了,他们没牢骚了,但却并不领情,认为本该如此,并不因此就工作积极些。
比如某国有垄断企业奖酬不错,大家挺满意,气象升平,心宽体胖,但干活却懒懒散散,工作绩效平平。
这种情况是说,工资高并不能引发干劲。
这里的干劲就 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酬待遇的真正价值,简明易懂地解释各种收人。
现在许多企业仍采用秘密薪酬制,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这样自然会削弱薪酬的激励功能。
第五,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员工需要和更符合实际的薪酬体系的形成,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员工激励更加有效。
薪酬问题既与组织发展相联系,又与员工利益直接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吸纳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中来,不仅有利于薪酬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在情感方面也会拉近与员工的距离,通过此举可向员工清楚地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企业心中时刻装着员工,正在并且将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
2.以人为本,让员工乐在其中1)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要依赖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
如果没有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也无从产生,社会更无从发展。
所以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吸引人才更是留住人才的竞争与较量。
“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无疑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以人为本”是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以保护和实现人的权利为中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在工作中对员工授权,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感到自己能对工作控制与支配时,会在工作中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将工作的责权利统一在员工个人身上,可以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中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通过制度文化的渗透作用,来提倡和传达企业精神文化,表达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提倡,又会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实施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凸显企业人文精神,创造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地实现尊重、关心和爱护员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从事工作和创造活动的力量源泉,自觉地认同和维护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制度有效的发挥。
2)员工需要类型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模式与之匹配,因此,确定员工需要类型并予以满足是构建激励模式的重要因素。
3)共同愿景的激励企业的共同愿景必须构筑在个人愿景之上,同时共同愿景又不同于个人愿景,它应该高于个人愿景,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个人愿景的实现过程。
组织在建立共同愿景时应该容纳那些与组织共同愿景无利害冲突的个人愿景,并能够给予一定的实现空间;创造鼓励个人愿景形成的气候,因为成员们具有个人愿景比不具个人愿景行为 效率更高。
在鼓励形成个人愿景时把组织共同愿景容纳于其中,使共同愿景成为个人愿景的一部分,这是从个人愿景到共同愿景的根本所在。
4)使命宣言与使命感所谓使命宣言是指把组织与员工们拥有的使命用一些简练、明了、带有激动性的文字加以表达,形成格言、座右铭等。
使命宣言是同愿景实现的要求或一种必然性选择。
使命宣言本身应该具有这么一种魅力,即每当员工在想起或读起这一使命宣言时,就能产生一种神圣使命感、自豪感,产生一种努力工作,积极创造的强烈欲望。
使命宣言与一般的口号不同。
使命宣言不应该是组织领导的一种说教。
3、情感激励 1)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思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共同拥有集体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变化作出反应,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
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凝聚力,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引导到问一个方向,并使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相互合作,从而使企业兴旺发达。
2)建立双赢的群体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企业价值观。
这种企业价值观应该以双赢的信念,以信任、诚实和开放的观念来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
双赢的信念强调协同而不是一味的竞争,使道德与功利能相容或 相辅。
为了实现这套企业价值体系,需要改变一些员工的不良心态,如将自私、自满、冷漠、好逸恶劳及急功近利的心态,改变为自律、热忱、有同情心、务实及有团队意识的心态。
需要抛弃许多现在公认的“真理”,其中包括:与他人合作不如自己干、相信别人容易吃亏等等。
3)倡导尊重他人和相互学习的文化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一种贬低他人价值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总是在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来赢得自己的一些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要在企业中建立尊重他人价值、相互学习的文化,要求员工相互之间了解对方的实力、才干、能力和渴望。
在企业内部,引导员工注重工作联系的纽带,注重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和集体激励,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别人。
4)提倡宽松和自由的文化,鼓励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承认并十分强调个人在知识开发创新中的独创性与主动性,把企业的每位员工视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家,给企业员工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如惠普公司第一台激光打印机的问世,就是公司的外设部在未征得公司总部批准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出来的。
惠普公司还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利用其15%以内的工作时间和相应的企业资源,自由从事与创新有关的活动,事前无需获得主管同意。
五.小结良好的企业文化既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又可以振奋员工士气,凝聚 员工的力量,激励员工。
在企业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爱惜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让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才会发挥其最大的力量为建设企业。
急
需要写一篇”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的文章,3000字
别全抄 作考吧:这些是别参考材料 还需要你自己加工 加油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2003年4月突如其来发生的非典疫情,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至于城市拆迁和农村大量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应引起中央的重视。
这就促使我们第一次提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使社会能够全面进步。
”李君如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来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迫切要求,也是总结“十五”经验、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脉分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支护,同时开展好和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又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将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企业文化创建的实效。
坚持倡导先进安全文化,增强安全发展的软实力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安全发展的软实力需要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灵魂。
国网公司的安全文化为:理念是“相互关爱、共保平安”;基本要求是抓“三基”,用“三铁”反“三违”,杜绝“三高”现象,坚持“四全”,实现“三控”。
建设先进的具有金电特色的安全文化要高起点,高标准,要以构建“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为目标,要以国网公司安全文化为指导,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灵魂,把“以人为本”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准则,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实现建设“和谐金电”、“一强三优”企业的安全愿景。
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唯有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年安全月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结合这一主题,我们浅谈一下安全生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占有怎样的地位,首先,我们举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远的不说,就拿我省自去年年底以来,发生的几起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2008年11月26日下午15:00左右,镇海炼化重油催化分馏塔检修过程中,承建单位上海金申公司两名人员进分馏塔作业时因中毒一名当场死亡,另一名经抢救无效死亡,2008年12月18日,位于台州仙居的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管道泄露事故,造成多人中毒,714人体检27人留院观察。
2009年1月14日13时20分左右,位于宁波化工区的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检修过程中发生液氯泄露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在拆卸作业过程中,检修人员张某、吴某误将挂有禁动标志牌上的禁止阀拆开,导致液氯储槽(60M3)氯气泄漏。
事故发生后,该公司迅速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封闭式液氯储槽事故处理系统立即启动,储槽封闭室卷帘门自动关闭,泄漏点与外界隔离,自动抽风系统将泄漏氯气抽入事故氯吸收塔,封闭室内自动喷淋系统洒碱幕吸收氯气。
由于处置得当,此事故幸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从这些鲜活的案例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引以为鉴不要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设备天天运转正常,人员年年教育培训就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能随着人们的意向所发展,最终难免出问题,导致事故发生,这方面血的教训很多很多已经太多了。
分析各种事故,不难发现,许多事故都是违章、违规操作、违章指挥引起的。
工作人员明明知道操作规程,参加工作时也都经过安全培训,能熟练操作,很多人从事本职工作已经多年,而事故就偏偏发生在他身上。
所以事故处理报告上的结论往往是工作疏忽,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责任心不强等等……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生产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们心中要常有这样一种思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只有安全才有幸福,只有安全才能完成各项任务,只有安全才能保障家庭美满。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工作中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出现险情或异常情况能够采取应急措施,做到不伤害自己。
公司有50多年的历史,也是经历了风雨的老厂子,它的各项制度都比较完善,并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08年通过的清洁生产中,公司对工艺进行调整和设备改造,使企业在安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随着现实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各种安全标准的出台。
公司规定进入工作区域,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
比如手套、工作鞋、工作帽、工作衣、工作裤,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防护措施。
这既是公司的规章制度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更是对家人的负责。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从98年公司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啤酒产量创造了由原来的45万吨跳跃到2003年的产量85万吨,销量88万吨,利税总额7.13亿元,利润2.67亿元的辉煌成绩。
五年时间,产销量翻了一番,在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力带动下,创利税和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在没有新增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珠啤集团是怎样达到安全生产及经济持续增长呢
一、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珠啤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珠啤人高举“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创新,审时度势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抓发展来带动和落实员工的利益,把员工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从对职工生产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思想出发,以求实的态度,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重安全,惜生命,保稳定,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务使安全警钟长鸣,安全工作有序可控,认真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
质量效益年、节能降耗年、增收节支年、四创活动年······通过年年开展的“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调生产,使安全、生产两不误。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珠啤集团公司切实把职工的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保证和监督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创造规范有序的现场作业环境,形成了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局面,通过广泛开展的实操演练、技术练兵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超前控制能力,提升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整体素质,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记录,企业效益亦同步增长。
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纠正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抓严管,决不松懈,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像军人执行命令一样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促进职工理念和行为的统一。
通过对安全合同、安全责任书、安全协议书等有形约定的精心操作来促使物、人达到永恒的“自律”,把安全考核激励机制的落实贯穿于各项机制运作的全过程,使各个层面达到有岗必有责,有责必有标,有标必量化,量化必考核,考核必奖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围绕“人”和“物”做文章,提高人的安全技能,消除物的事故隐患,从而纠正了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对人的安全管理上,一是发现干部职工有“三违”现象及时纠正和教育,对严重违规人员要采取严厉的行政或处罚手段。
如珠啤集团下属单位以生产啤酒外包装材料为主的荣森包装实业公司为一级防火单位,厂区内严禁吸烟。
有一项规定发现厂区范围内抽烟的,扣除当事人500元/次(外来车辆人员由厂保卫部挂钩考核),即进入厂区大门内的整个生产区域范围都不能吸烟,且不设吸烟室。
开始实施时,一些“老烟民”或躲在某角落或躲进厕所偷偷地抽烟,加大了检查的难度。
2003年该企业规定凡在哪个部门卫生责任区被检查发现有烟头的,则按烟头数量的多少扣责任部门奖金50元/个,这样就促使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检查,甚至连草地水沟也不放过。
现今无发现违规吸烟者,真正实现了“无烟工厂”。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岂不知违背安全操作规则,忽视安全生产是一剂慢性毒药,总会在人们翘翘然,麻痹大意时不期发作,让人们跌进苦难的深渊。
因此教育职工端正态度,把安全生产的意识深深地锁入脑海里,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防患于未燃,让事故在荫芽状态中消弥无形,在操作方式、方法和过程中不断提高技能,纠正物的不安全状况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使遵章守法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为避免人身伤害提供了保证。
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珠啤集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明确的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制,即在你的地盘内,就要管理安全,公司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爱岗敬业”的特别能战斗的安全监管队伍,目前该队伍已获得注册安全主任资格的有18人(按《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二十一条规定,我公司配备注册安全主任仅需8名)。
为履行职责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司安委会有权监督、考核各部门,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并据考核结果,提出奖励或处罚的建议,同时也明确规定每一级的安全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力具体管到哪个位置,管到哪个范围,管到哪一层级,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部室、车间、班组),层层签约,促使各层级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反违章的良好风气。
对在安全生产中涌现的标兵、追兵,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晋升、重奖。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各种安全制度和法规都是在一幕幕惨痛的教训和血淋淋的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珠啤集团要求职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要进行反思,如果违反了规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层层把关,使安全工作始终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不走过场的安全监督检查,杜绝事故隐患安全检查必须要细,只有细才能查出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和专项督查活动,按层级管理原则落实各级安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平衡,真正做到了岗位自检、班组日检、车间周检、公司月检、季检、年检,同时还有不定期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珠啤公司规定作为现场作业人员,上岗前一定要按规定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否则三次被查违规者,予以解除劳动用工合同。
树立消除隐患也是生产力的安全意识,从人们的生产实践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终的衡量价值是经济效益,把隐患消除了,不发生伤亡事故了,生产顺利进行着,不用赔偿事故造成的一切费用,这岂不就是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大了生产力吗
据报道,我国一年的各类事故大约造成2000亿元的损失,如果花去1000亿元消除隐患,还可赚回1000多亿元(《广州安全生产》2003第5期)。
五、高质量的安全技改投入,确保企业效益持续增长企业要发展,安全是保障,安全出最大效益,事故产出大浪费。
珠啤集团始终将安全生产贯穿在集团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对照《安全生产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减少安全投入,确保安全技改资金的到位。
如定期检修机械设备和电器线路,严禁带病和超负运载,重点是定期更换设备的防护网罩,对法定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应坚决停用;确保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到位,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化品的车间加强抽排风和清理除尘将安全隐患压到为零;宽畅的安全通道,醒目的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等高质量的安全投入,在啤酒作业现场随处可见。
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些防护措施,确保了自98年到现今珠啤集团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效益却持续增长。
特别是2003年ERP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在关键作业岗位安装录像设备,安全督导员通过荧屏就能监督工人的安全操作情况,并定期让工人们观看自己或他人存在的危险动作,使安全教育更为直观深刻了。
首先是安全,安全是伴随人类生产活动始终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永恒的价值追求之一。
一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对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政策,特别是党的16届五中全会以后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党的17大又重申了要坚持安全发展这一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必然要求,安全发展的理念将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赋予了发展这一客观历史过程当中更多的人为关怀意义和社会价值追求,标志着发展理念的深化,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的关注民生、以保民、富民、惠民作为谋求发展的落脚点,以及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个执法理念。
同时安全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密切相关,安全没有保障也就不可能有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安全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进一步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发展这两个方面,促进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在保障安全生产这个基础上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保障安全发展。
这是我对前面两个题目,“安全”这两个字的理解。
第二,谈一下法制。
这一次论坛把“安全、法制、和谐”作为主题,法制是作为一个中间的连接两个连接,非常恰当,也抓住了根本和规律。
安全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谐需要法制的促进,法制建设必须为保障安全、促进和谐服务,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经济的手段多方面的措施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的持续增强。
在这当中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处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靠行之有效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这既是实现安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对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立法工作机关始终把安全生产立法作为重中之重,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近30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也包括适用于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还出台了一大批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也颁布和发布了大量有关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批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上述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总体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要求,也明确了市场准入、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经营过程、事故应急处理和调查处理等各个环节具体的管理制度,既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当中的主体责任,也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委,特别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的责任,以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了对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对于减少和防止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顾我们国家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历史,我们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的立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立法的步伐加快,特别是2002年安全生产法出台以后,安全生产立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每年都有几部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出台,仅2007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四部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
二是领域广泛。
安全生产涉及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目前在煤矿、黑煤矿山、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以及大型群众性活动等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行业领域,都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
三是社会的关注度高。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向来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安全生产立法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被给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
这三个特点是我们关于安全生产立法的特点,步伐快、领域广、社会关注度高。
在安全生产立法中我们在立法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精神,或者是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生产关系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突出一个“人”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二是安全第一的观念,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安全生产立法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三是综合治理的理念。
因为安全生产是个系统的工程,非常庞大,非常复杂,安全生产立法也必须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综合治理的制度。
党的17大报告中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发展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17大报告当中有两个重要的论断,第一个重要的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个重要论断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国立法工作的基本判断,也是对我们立法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立法工作的重点和要求不简单的是加快立法,不简单的是要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要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适用于上述的要求。
今后针对安全生产的追求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要继续研究制定实践当中迫切需要的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填补制度的空白,但是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去修订那些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更自觉、更有意识地考量审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之间相互之间是否和谐,是否顺畅,必要时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做到更系统、更完整、更和谐、更统一,来发挥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作用和合理作用。
在机制和制度的设计上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操作性,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是我讲的第二个。
第三个,和谐。
强调三点,第一,要进步强调突出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安全生产法制要严格处罚责任,严格法律责任,严格追究责任主体,但是追究和惩罚终究不是目的,通过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是立法工作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安全生产的制度设计和措施都应当围绕如何预防事故发生来设计,因此必须进一步突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在这些方面提出规范和要求使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
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关口要前移,要着重强调源头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和事故隐患,并依法做出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当中要继续严格事故责任追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事故原因的分析、责任的追究来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
所以预防为主应该成为今后立法工作中重点要研究的领域,也是促进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和谐建设的重要课题。
第二,要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必须将安全生产的根本和重心放在生产的经营单位来进一步的落实它的主体责任,在制度的设计上要进一步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要求,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生产的有关制度、措施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安全投入、建立内部的约束机制、事故隐患防范、排查机制、事故应急和处理机制,同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探索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国家对企业提出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并加强监督检查,企业自主决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承担达不到目标的责任,以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使其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把住安全生产第一关。
法制促进安全生产的和谐第三点,就是强调要加强执法,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在提高安全生产立法质量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由于安全生产执法具有涉及的行业领域多、管理部门多、执法环节多的特点,加强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效果尤为重要。
近年来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执法有了很大推进,有了许多新的探索,但总的来看还不够深入,效果也不够理想。
一是对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执法的认识不到位,法制意识不到位,有一些地方把联合执法简单地理解为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政治,联合执法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体现落实的不够。
二是实际效果不显著,三是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执法中协作配合的不够,没有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因此强化安全生产领域的联合执法,要把加强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执法中的协作配合作为重心,是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法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协作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责任机制,使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成为安全生产执法的一个常态。
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联合执法的效果。
对于这个和谐里面我强调的是三条,就是要把预防犯罪,预防事故发生作为和谐的一个重要理念,把对生产经营者和对生产经营单位这个主体作为促进和谐的一个关键因素来抓,把创立各个部门联合执法作为一个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一个和谐机制才能够加大执法的效果在当前的安全管理体制下,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全必将成为企业决胜于全球“商海”的重要砝码。
珠啤集团未雨绸缪,已规划并正在实施珠啤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改大修工程,打造亚洲最大的啤酒酿造中心,向年产120万吨啤酒挺进。
愿安全生产这艘护卫舰,随珠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行。
俗话说的好,安全你我他,幸福千万家。
一切生产、生活都源于生命的存在,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了生命,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因此,安全已成为人们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安全,才能保证我们品尝生活的幸福和欢乐,只有安全,欢乐和幸福才能永远的伴随在我们身边。
如何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助推企业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推动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实现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安全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大力培养教育安全文化,就是塑造全员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理念,摆脱以“事和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强化以人为本,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真正营造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境界,使安全管理迈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一、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好的企业就是与人才做一种交换,以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待遇的提高以及成就感的满足来换取企业安全。
1、重视个体的重要性,实施人文关怀,控制人的“精神隐患”。
人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安全,而人的不良情绪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家庭压力、员工间的矛盾、对工作的厌倦等。
如何发现和处理这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相互沟通形成一条情感信息链,及早控制人的“精神隐患”。
首先领导心中要有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关心了解员工,并明确列入相关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中去;相关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信息管理,多到基层体会一线生活,重视他们的所需所想;班组内要发扬团结互爱的精神,共同解决难题。
2、注重员工培训。
首先要抓好“训”,即安全教育培训。
要把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强化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培育全员安全价值观,使职工都能熟记、领悟安全理念,掌握日常安全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要突出实效性,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使每名职工通过培训达到“两知、一会”,即知本岗位安全责任制,知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会对本岗位安全隐患进行辨识、排查整改,并不断提高安全技能。
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和首席技师、品牌员工、技术能手选树和考评活动,激励职工岗位成才。
二是要抓好“练”,即安全行为规范操练、演练。
要以规范班前礼仪为突破口。
通过班前礼仪活动,宣传、灌输、渗透安全理念,培育和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基层车间可结合自身不同的生产性质和工作实际,把日常安全行为规范的要求融入到职工着装、行走、岗位作业、设备管理等方方面面,逐步达到行为规范化。
要建立健全岗位行为标准,进一步明确职工行为禁忌,制定完善的可操作、可考核的惩戒办法,惩戒杜绝各类不文明、不安全行为。
力求做到把班前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成为职工接受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阵地。
二、创新载体,浓厚氛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愿景、安全理念的形成只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宣灌渗透到基层,真正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认识和行为指导。
(1)选树、宣传安全先进典型。
安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中,处处都闪烁着企业安全理念的思想光华,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先进典型,以人格化的具体形象来揭示企业安全理念的本质含义,促进员工生动地理解每一条企业安全理念,向先进人物学习,争做本质安全人。
(2)进行格言开发。
让每个职工把对每条安全理念的理解变成自己的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提炼出个人安全工作的格言、警语、座右铭。
实现安全理念延伸到人、拓展到人。
(3)提炼各种典型的安全实践案例,用以诠释企业安全理念。
企业的实践案例,是运用企业理念指导具体行动、处理具体问题的活教材,要使职工通过具体地了解分析具体的事件,领悟到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自觉地运用安全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
(4)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
采取父母与子女签订安全公约,夫妻签订“安全幸福家庭协议”,车间设立与职工家庭互动的安全电话等形式筑牢安全生产的后方阵地。
(5)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编演各种安全文艺节目,开展安全演讲及书法、摄影、漫画等系列展览活动,举办安全警示教育等,寓教于乐,增强理念渗透的亲和力、感染力。
(6)消除母子公司文化冲突,通过宣讲、集中培训、座谈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集团公司的安全文化向子公司渗透,同时将来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期望和价值观的子公司的安全文化相互融合,实现安全文化优势互补的“跨文化管理”,巩固公司对外扩张的成果。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实施,涉及企业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和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建起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合力作用,对此,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成立以党政领导参加,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文化领导小组。
建立督查制度、工作月报制度、考核细则及奖惩激励机制,设立安全宣传教育专项奖。
要有效整合宣传、安监、组织、纪委、工会、团委、职教等部门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安全宣传教育作用。
完善安全文化监督检查考核体系,定期对各有关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奖罚兑现,并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以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同时,各基层单位、机关科室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BMW”的企业文化
宝马的企业文化 宝马公司立足于全球市场,公司以市场为中心开展一切活动,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特点。
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紧随市场”的经营哲学 宝马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遵从“生产紧随市场”的经营哲学。
公司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来建立生产网络,同时在生产管理方面紧随市场需求,采取柔性管理。
在宝马公司生产方面,同员工的团队方式相互合作一样,在宝马公司内,各厂都在一个共同的生产体系内进行大量协作。
同时,公司采取柔性管理方式,各厂都根据不同的生产车型对人员灵活调配,并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灵活的物流管理而见长。
据此,宝马公司的高度协调的生产网络不仅可以高效管理汽车生产中非常复杂的工艺流程,而且可以对某车型的需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二)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事理念 宝马公司把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视其为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重要保证,并把这一理念融入到公司的经营哲学中。
由于宝马公司着眼于未来的人事政策,使员工表现得以改善,在不缩减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公司效益。
宝马公司的人事政策的八条纲领将这一方针具体化并落实在每天的工作中: 1.相互尊重,以积极态度对待分歧; 2.超越国家和文化边界的思维方式; 3.工作表现是报酬的基础; 4.团队合作的成果高于个人工作之和; 5.保证为忠诚和有责任感的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职位; 6.尊重员工的人权不容置疑; 7.以社会标准对待供应商和商业伙伴是做生意的基本准则; 8.优厚的员工利益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角色定位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其成功与否已经不能仅仅以赢利水平和销售数字来衡量。
全球性企业必须切实承担起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其他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持续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多年以来,宝马公司始终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把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影响等因素予以同等重视。
宝马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核心要素是为员工提供高标准的社会待遇、生产环保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此外还包括道路交通管理等。
宝马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执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这体现在范围广阔的不同方面: 1.个人交通的未来 为了确保“可持续性交通发展”,宝马公司不懈努力并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比如,除了为交通繁忙的城区开发了智能和生态型交通管理系统外,宝马公司还致力于开发可替代动力系统。
在这方面,宝马公司的重点是“清洁能源”:即通过电解方式从其他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液氢,用做未来驱动汽车的清洁燃料。
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宝马公司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优化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所有努力中。
在评估产品的环境影响方面,宝马公司优先考虑和关注点在于降低汽车的油耗。
另外,还特别强调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产品开发,把环保和回收利用等因素在产品开发之初就予以充分考虑。
在生产过程方面,宝马公司的每个生产厂都通过了国际环境管理系统ISO 14001认证,并在适用地区经过了欧盟环保委员会(EMAS)的审核。
因此,BMW集团是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全球所有工厂都采用国际标准的环境管理系统、又符合当地环保要求的汽车制造商。
3.企业公民义务和对社会的承诺 宝马公司信守的格言是承担责任,因此,宝马公司特别关注一系列社会课题,包括交通安全、各国间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公共教育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资助等。
此外,宝马公司还致力于在各个生产厂所在地区,建立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社区关系。
宝马公司遵循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选定了上述内容。
这适用于所属宝马公司的所有子公司,因为一种内部员工赖以生存的企业文化,才可能影响公司外界。
4.与政界和社会团体的交流 与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工商协会和研究机构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是宝马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公司对由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的“小小寰球”计划的支持是这一领域的例证。
该项目正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工商界、政界和国际社团组织间的合作为目标的。
宝马公司还通过支持国际论坛促进对当前经济和政策问题的开放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