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生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
没有人文关怀就没有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学会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一、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人文”是什么
按照东方传统哲学,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性,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用什么办法(或通过什么方式)来达致理想的人性与理想的人生。
什么是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其核心思想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强调人首先是目的,其次才是手段的理念。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 从“三个案例”说起 案例一:这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案例二: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刘老师情绪饱满地步入教室上数学课,却发现黑板未擦。
追问值日生,值日生却理直气壮地说:“黑板擦被人弄散了架,没法擦。
” 刘老师看看桌上那四分五裂的黑板擦,没有简单地责怪值日生不尽职还强词夺理,也没有立即追查弄坏黑板擦的“凶手”。
当时他灵机一动,掏出自己的手绢转身擦出正中央一小块黑板,用红粉笔端正地写上“特别追悼会”,便放低音调讲起话来:“同学们,我们最最要好的朋友,朝夕相处的一位好伙伴,今天不幸与世长辞了。
本节数学课,我们借用一点时间,为他举行个简短的追悼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待同学们好奇地环顾教室,未发现座位空缺,大惑不解之际,刘老师这才指了指讲桌,切入正题:“该伙伴的尸体已经停放在桌上,他的名字叫‘黑板擦’。
下面请全体同学集体讨论,为黑板擦起草一篇悼词。
” 经刘老师与同学们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写成了这样一篇趣味盎然的短文:“黑板擦,性别不详,生于今年3 月1 日,同年6 月30 日不幸遇难,享年0.33 岁。
黑板擦生前一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上课时,它不动声色地呆在讲桌,当我们走出教室,他又跳上黑板,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如此默默无闻,我们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
他待我们如朋友。
而今,我们失去了他,我们多么悲痛。
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好好爱护接替工作的新黑板擦,做一个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孩子。
尊敬的黑板擦,安息吧
” 一篇声情并茂的悼文写成了,班主任趁热打铁,招呼全体肃立,读罢悼词,默哀三分钟。
一次庄严、肃穆的特别追悼会结束了,一次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的活动完成了。
那位损坏黑板擦的同学会不会“投案自首”呢
这点已经不很重要了。
案例三:初二英语课上,班主任老师发现一个女同学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埋头在写什么。
老师走过去将她写的东西收起来一看,原来是写给一位男生的纸条子。
看着上面情意朦胧而又稚气未脱的话,老师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老师,念出来。
”写纸条的女同学低埋着头,满脸涨得通红,而全班同学却好奇地期待着。
老师说:“你们真想知道
”学生一致点头,“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老师随即打开纸条,大声念道:“听英语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班里轰的一片笑声。
那位女同学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课后,她给老师一张纸条,很快跑开了。
纸条上写着: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您对我的期望: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热加工”往往使偶发事件及时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印象,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了震慑作用。
但“热加工”往往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甚而变更原有的教学计划,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从正反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师德建设必须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
(二) 从“新课标”说起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注。
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质。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教书育人,与人为本。
所以, 以“人文关怀”为引领的师德建设,其内涵包括三个新的时代性价值取向,即:关怀发展全体学生、关怀发展学生的整全性生命、关怀发展学生的终生持续性发展。
(三) 从“教育现状”说起 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师德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广大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变化,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教育方式上还存在缺乏人性化的倾向。
比如: 居高临下 ——权威型教育 简单粗暴 ——体罚型教育 随心所欲 ——主观型教育 形式主义 ——任务型教育 千篇一律 ——切菜式教育 放任自流 ——牧羊式教育 (四) 从“新师德”说起 新师德充满理性的人文关怀。
推行11 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2008 年重新修订。
对规范熟悉的人们会发现,与以往不同,新师德增加的系列条款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灵魂。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08 年9 月1 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全文如下: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比如其中第三、第四条,把“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写入新修订的《规范》中。
在当下保护学生的安全应当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和教师都要有强烈的意识。
一要加强安全教育,教会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们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求救、如何自救、如何逃生;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如经常检查教室、学生寝室防火防盗等存在的问题,放学前对中小学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多嘱咐几句。
总之,保护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新师德还明确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伤害很大。
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和分数排名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论学习成绩好坏,分数排名对学生的心理都会造成伤害。
所以,这一条款的出台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建立多元发展的自信。
我认为,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成为一个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对生命体的扭曲和亵渎,是最严重的非人道的表现。
现在,《新师德规范》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可以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大进步,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最大体现。
在“关爱学生”条目中,旧条款是“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师德要求教师不仅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重要的是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想象的智慧。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等条款也成为新师德重要内容。
我认为,有偿家教不光是钱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恶劣,把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丑化成为了一种弥漫铜钱臭的雇佣关系,玷污了教师神圣的称号。
总之,“新师德”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属性,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凸显和张扬理性的人文关怀。
(五) 从“重要意义”说起 1、牢固树立和有效实践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2、体现和预示着中国师德建设理论和思路的根本转型。
过去更多地从社会职业的角度考虑师德建设,现在转向从教师的自主成长和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考虑师德建设,有利于克服和匡正原有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盲从性、单向性和外在约束性等弊端,走向一个更为健康的建设轨道。
3、“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师德在核心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和开拓,使师德建设提升到理论建设的高度。
4、在实践上将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相信按照具有人文关怀的思路建构师德,对师德教育的思路,模式的转换与调整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定能建成一个温暖的师德,一个能作为教师生命课程的师德。
结论: 师德建设应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团结人、发展人”等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努力营造以“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并贯穿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全覆盖。
第二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上)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一)一个核心: 转变学生观,尊重生命体 以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为本,就是把建立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作为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这方面要重视以往忽略的方面。
1、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尊重。
让女生管男生对吗
2、对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尊重。
“违纪单”的作用在哪里
3、对学生具有客观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尊重。
4、对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上的一些时代新质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尊重。
(二)三个关键: 1、教学设计要凸显“人”。
(显示“四张表格”) 2、教学实施要凸显“人”。
由于缺少人文关怀,青少年“工具化”的倾向日趋严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存在丧失的危机。
比如: ★ 学习的主人还是挣分的“工具”
★ 独立的主体还是实现家庭未来功利的“工具”
★ 心灵健全的生命还是用于“载物挣钱”的“工具”
示例: (1)这种冲突说明什么
(2)这种现象该由谁管
(3)为什么会没有想到
3、教学评价要凸显“人”。
示例:该写这样的评语吗
总之,这三个“关键”都贯穿了一条红线,即:人文关怀。
第三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中)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三)五个重点 提升人格魅力: 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塑造理想形象: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和谐师生关系: 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弘扬崇高师爱: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增强育德素质: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1、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学校的一切要以教师的人格为主;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两句教育箴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不难看出,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和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纯正的教育力量。
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其人格塑造的要求,这首先源自于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教师的人格影响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诸多制约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种。
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道德教育的巨大资源,是直接参与教书育人过程的重要元素。
再次,道德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的道德生活过程,教师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过程,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人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格魅力才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内容,提升人格魅力才会成为教师人文关怀的力量源泉。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笔者认为:健康的价值观,加上高尚的道德情操,再加上站在时代前头的学术水平,其总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
具体可以分解为: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
2、塑造理想形象:教师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 体现崇高师德的人文关怀绝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标识。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良师”,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师”的和谐统一,即具有道德感召力量的人师、具有知识摄取力量的经师和具有综合素质力量的技师。
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友”的和谐统一,即道义相规的诤友、值得信赖的挚友和受益终生的益友。
只有当教师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学生“良师益友”的理想形象时,他才具备了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才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据一项调查显示,“良师益友”型的教师形象最受学生欢迎,比例高达97.7%。
在学生眼里,这种类型的教师身上具有下列品质:尊重与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言教与身教结合,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喜欢、热爱教师工作,乐观宽容公正、 思想开放,讲课精彩、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激情,不吝赞美、是畅所欲言的朋友等。
调查同时也显示,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师是:容不得学生提意见、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抱有偏见 、和学生无话可说等。
教师做学生朋友要特别注意“教育性”。
可见,形象问题绝不是形式问题,它是锻铸师魂,强化教师精神境界的“灵魂”问题;是涵养师德,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锤炼师能,提高教师专业化技能的“基础”问题。
3、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调查显示,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妨碍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大障碍之一。
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应该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应该多了些许温馨色彩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真诚、相容、悦纳,互相尊重,互信相知,互为老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其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养,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人文关怀是核心。
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 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属性,其中的核心是你如何对待学生。
举例: 网易新疆克拉玛依网友说:作为一个老师应该: 1、不要由于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说非常刻薄的贬低学生的话,他会记住你的话一辈子的。
2、不要对学生的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任何方面的不足,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好,家长会认为你对他的孩子有偏见。
3、当学生向你提问题时,一定不要说这个问题多么简单,既然学生问你了,对他来说这个问题肯定不简单。
4、不要只布置作业,而不对作业进行批改,你这样的行为将使你尊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
5、你可以以事实表扬那些优秀的学生,但不要表现出对某个或者某部分学生异常的喜欢,同样,你这样的行为将使你尊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大打折扣,即使这些学生是你异常喜欢的学生。
6、不要对学生的礼物过分的表示喜爱,这会使学生认为给你送礼是必需的。
而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他们一辈子都难以改变。
7、不要看重家长的权力和财富而特别照顾他们的孩子,这些被照顾的孩子会去炫耀的,你的这些行为只能使你的学生们认识卑鄙无耻的含义。
8、不要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做任何有损尊严的下流的事情,他们会为你免费宣传的。
我觉得这位朋友讲得很有道理,值得参考。
这里还要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师生交往上要坚守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底线,坚决抵制和拒绝“铜钱气”的污染和侵蚀。
第四讲 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下) 二、如何坚持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引领的师德建设
(三)五个重点 4、弘扬崇高师爱:教师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师爱”是一种无痕、无疆、无价的大爱和至爱,是教师人文关怀永恒的主旋律。
它是一种理智的、高尚的情感,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因素;同时,它更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他们情感生活中能引起创造活动倾向的重要基础。
“师爱”的表现形式是千姿万态的,富有很强的艺术性。
教师要把“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的格言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并注意努力淡化“师爱”的功利性,浓化“师爱”的亲情感,在师生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他们以不同的“师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一个教师出自肺腑的“爱之温馨”。
★ 偏爱后进生:在现实生活中,后进学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歧视,甚至嘲讽,他们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更真挚的师爱。
挽救或转变一个后进生往往与培养和造就一个尖子生具有同等的社会价值。
因此,对这样的学生常常要倾注更多的师爱,让他们从师爱中获取信心和勇气,增强自尊意识,提高进取心,“知耻者而后进”。
★ 厚爱特殊生:这里的“特殊生”是指那些破损家庭的学生、回沪知青子女以及“下岗”家庭的孩子等,这些学生往往经历过一个坎坷的生活历程,心灵遭受过程度不等的创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比一般学生对生活、对同伴、对师长更敏感,性格也比较消沉,心理、行为更容易出现偏差。
他们失去了其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天伦亲情,因此,比一般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被爱”的补偿心理。
对这些学生,往往要施以更深厚的师爱,用师爱的温馨熨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师爱的力量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 博爱中间生: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具有动态性强的特征,他们属于随时都有可能向两极方向(好与坏)发展变化的群体,他们的趋向往往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 “施爱”的程度。
因此,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平时同样要给予其以同等的师爱,使师爱成为他们朝正极流向发展的推动力。
★ 严爱高材生:“高材生”都是教师喜欢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在赞扬声中成长,在人生的河道里常常是撑顺风船的;而我们的教师又容易受主观好恶和认知偏见驱使,对这些学生更多地是采取“响鼓不用重棰敲”或“一俊遮百丑”的态度。
因此,为这些学生负责,教师要对他们采取“严爱”,使他们在“严爱”中构建健全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和社会耐挫力。
如果说师德是一首歌的话,那么“师爱”就是它动人的主旋律。
这种“师爱”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也同时表现在对自己教师工作的热爱上。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教师教师都应该对他(她)的学生和工作充满真诚的“爱”。
这就构成了人文关怀的永恒主题。
5、增强育德素质:教师人文关怀的关键所在 育德素质:即育人素质,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是教师履职行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指标。
一般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维度——专业理念:主要包括牢固树立德育核心、学生发展为本、德育整体性和有效性以及教育是服务等基本观念,科学理解德育的本质,德育的价值、德育的过程、德育的原则等基本原理。
第二维度——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以敬业、兴趣、毅力等为支撑的对本职工作的持久而旺盛的热情;以真诚、同情、理解、关心、公平、尊重等为主题词的亲童性以及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第三维度——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德育实践能力,如计划、交流、激发、组织、评估;德育临床技能,如信任、注意和倾听、信息化、开发和鼓励、挑战和支持;德育研究能力,如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维度——专业智慧:主要包括各种技能的综合及其运用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把握各种教机的机智,能够及时作出有效决断的魄力和具有极强亲附力和凝聚作用的魅力。
总之,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崇高的师德。
因此,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掘教师人文关怀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
结束语:师德的核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人文关怀,铸就他们的人文精神,让“人文阳光”朗照他们的一生。
学校应该成为充满人文阳光的伊甸园,教师应该成为播洒人文阳光的天使。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呢
挫折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有目的活动程中,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个人动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所有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定的挫折,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而个人心理素质的水平不同,其感受程度也就不同。
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讲,挫折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状况,就可能产生焦虑,若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会使人一蹶不振,影响人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在此过程中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现在的学生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
但是,如果我们从完美人格塑造的角度,从坚强意志品格锻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中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它既与学生追求的目的以及需要的特点和性质分不开;又与实现目的、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加上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明辨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等原因,就容易使他们在物欲膨胀时,很难超然物外;在攀比竞争中,也难得六根清静,他们也有自己的发展要求,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能力的局限,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又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巨大的心理负荷,让他们觉得生活有压力。
如果这时学生不能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不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赏识,就会使主观要求与客观可能之间产生不调和,日益升级,从而形成挫折感,加之没有充分的抗挫经验和心理准备,就会觉得生活不精彩,人生无意义。
因此,主观要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心理受挫的基本原因。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挫折情绪是很难避免的,但挫折对人的一生也有弊有利,毛泽东同志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的聪明起来了”,挫折还可以培养人才,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另一方面,挫折给人造成的痛苦亦可以成为一种精神创伤,关键在于如何把消极因素变成激励自己前进的积极因素,如何对待挫折情绪,如何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分步实施。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对待挫折的可忍耐程度,可接受程度就会不同。
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特征,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抗挫能力差的学生,一是没有经历过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二是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抗挫方法。
因此,教师要给予耐心教育与心理指导,给钥匙,教方法,让学生掌握对待挫折的积极有效的处理方法,变挫折为激励力量。
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班主任在接触学生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家庭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这样,当考试、入团、竞赛、评比、升学等事情出现和结束时,就能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出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反应和心理状态,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抗挫教育工作。
从调查中发现,重点中学的相当部分高中生,学习压力过大,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原来初中校学习成绩一直领先,在老师的“偏爱”中成长。
进入高中后群英汇聚,原来没有尝到失败的滋味的学生感到不安,常有挫折感。
另外,目前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保护,唯恐孩子吃苦。
他们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由于家庭提供的种种优越条件,致使孩子缺乏锻炼,养成依赖心理,形成养尊处优的不良性格。
其次,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这种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
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
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
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
另外,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
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 提高认识,增强抗挫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认识世界,是从认识人开始,而人又是以父母、老师的面貌出现的。
”孩子与老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是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的两倍。
教师要积极从理论上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苦的。
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如此。
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为此可组织“珍惜时间,把握自我”、“战胜自我,梦想成真”等主题班会,组织讨论会、演讲活动等,同时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
如果条件允许,还要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例如适度批评,增加劳累,设置困难等,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正如柳斌同志所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普遍加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热心周到的教育。
父母和老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事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
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另外,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必须要注重用教师的个性去影响学生的个性。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心理适应性及自制能力强等方面。
教师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们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 实践锻炼,氛围激励。
组织活动,进行实践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
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
班集体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活动还能够形成一系列令学生感奋的刺激,能触及和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从而引起其心理活动的变化,激励他们全面开发智能,全面提高能力,其中当然包括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要充分发挥宣传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
重视舆论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外部环境氛围。
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案头、床边、墙上等比较显眼的地方贴上有针对性的警句、格言,以约束自己控制过激的情绪,并激励自己上进。
产生强烈的自尊自强的心理和奋发向上的动机,力争早日迎接“胜利的曙光”。
四、 调整目标,赏识进取精神。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脱离实际,超越实际的目标,只能给人以挫折和失败。
当一种动机和行为由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经过再三尝试仍不能达到目标时,就要调整目标或降低要求并改变行为方向,以减缓心理压力,增强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
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学生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
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奋斗目标。
“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
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有些学生会把学习最好的同学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超过他们,就是胜利。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最重要的是,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标层次。
学校经常在期中或考试前召开家长会,其中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和家长重新审查、调整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变挫折前的压力为动力,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战胜挫折获取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渴望被人赏识的心理尤为强烈,耐挫能力较差的学生,赏识效应更能唤起这种心理,使他们潜在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驱除自卑心理,体验愉悦。
教师应首先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教育思想,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和潜在能动性,善于夸奖、赏识学生,肯定他们的成绩,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缓解紧张心理,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产生巨大的勤学上进的内驱力。
五、 指导合理宣泄,提高心理素质。
在产生受挫心理后,不少人往往情绪紧张,非常苦闷,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成绩。
只有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使人恢复理智状态。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环境,倾听学生诉说,使受挫者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要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开口,或启发他们通过书面的形式与教师沟通。
校团委会、学生会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针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众多充满激情或有趣的文体活动。
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进行自我调节,产生“共生效应”。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深厚的感情、完美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充实的思想—这些都是集体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缺少这些东西,就不可能有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
” 挫折对任何人都是难以避免的。
关键在于能否用理智从别人的角度试一试、想一想,你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脱
一个有理智的人,不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面对现实,而且更要了解并接受自己。
树立信心,激我能行之情。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相信自己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一味苛求自己,会给自己加大精神压力,以至抵销耐挫力,造成自责、自罚的内疾心理,无论你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事情感到如何惭愧,内疚本身将不会改变任何情况,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逝者如斯”,你的内疚,都无济于事。
所以学会忘却,合理的宽容是自我修养艺术,是心理调试的艺术。
六、 鼓励积极竞争,强化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竞争是他们人生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学生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力求树长久竞争力。
当今,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不断加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
我们必须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精神。
使学生在竞争中增强耐挫和抗挫能力,有意识地让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之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认真把握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关键时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其一,要经常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现状及生活背景,构成参与竞争的基础; 其二,班级内多举行一些竞争性强的比赛活动; 其三,老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展示舞台,公开、公平地竞争; 其四,让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伙伴,见贤思齐; 其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从公益活动中找差距,获取更新、更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增强竞争力。
一阶段下来,学生的心态变好了,求知欲强了,竞争性也就强了。
如果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学生将受益终生。
由原来的自卑、胆怯变成大胆、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让他们充分展现一个青春靓丽的自我,做一个适应高速发展需要的、新世纪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
大部分学生面对挫折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教育工作者,要加以科学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抗挫能力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注意渗透教育,把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正如****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能否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胜利。
”学校工作任重道远,抗挫教育不容忽视。
教师应自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挫折忍受力,它将使学生在不断的求索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直奔成功的彼岸。
怎样调节学习带来的压力大神们帮帮忙
如果将英文字母A到Z分别编上1—26的分数,(A=1,B=2...Z=26)那么:知识(knowledge)----得到96分,努力(hardwork)----也只得98分,态度(attitude)---才是左右生命的全部(1+20+20+9+20+21+4+5=100)。
我很喜欢这个算式:态度决定一切
关于为国争光,吃苦耐劳的名言警句
一切都靠一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德谟克利特 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 赫尔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 赫尔岑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
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
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
—— 斯米尔诺夫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 歌德 从科学园地采收的果实,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与幸运和有利的情势的共同产物。
—— 贝齐里乌斯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 列宾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 恩格斯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 爱迪生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