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转型格言

偶要格言,并且每一句都要有意思

一.有趣的1.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成就归于祖先;在现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挫败归于祖先。

???2.才干,是我们给自己成功所作的解释;运气,是我们给对手成功所作的解释。

???3.孩童时代的好强、好奇、好动,哪怕我们仅只保存其中一项,到头来,我们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5.真理从不发愁没人讲出来,它只发愁没人听进去。

???7.当我们属于少数时,考验我们的信念和勇气;当我们属于多数时,考验我们的公正和度量。

???10.教育的独立是教育救国的前提。

???13.艺术是个性化的,科学是非个性化的。

政治既是两者又两者都不是。

???15.非基督徒不要礼拜,但要礼拜天。

???16.思考,不是无声的独白,而是无声的对话。

因此,在那些缺少真正对话的地方,人们的思考能力常常是很弱的。

???17.母爱始于自觉怀胎,父爱始于婴儿出世。

感情的基础是感觉。

???18.猫忠于房子,狗忠于主子。

你可以要求一个人既是房子又是主子;但你不能要求一个人既是狗又是猫。

???19.出版事业的进步导致写作艺术的退步。

???20.高明的宣传不是要撒谎,它只不过是不说出另一部分真实。

???21.什么是诗人

就是那些过了四十岁还写诗的人。

???22.一个人精神衰老的标志是:你觉得一切都不再新鲜。

???23.有两种政敌:一种是因为反对你的观点而反对你,一种是因为反对你而反对你的观点。

???24.历史给人的最大教训是:人很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25.在一个机构中,讲究资历无疑是很糟糕的。

当然,不讲究资历就更糟糕。

???27.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做成好饭菜而在于养成好胃口。

???29.许多自称为现实主义者的人是对世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少人之成为理想主义者是因为他们两只眼都闭着。

???30.设计一种良好的制度无非是以毒攻毒利用小恶防止大恶。

???31.知名度,乃是知道你的名字的人的多寡程度,这和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你并不相干。

内行的人评论你做的事情,外行的人谈论你的名字。

知名度,就是你的名字在外行人中间的流传程度。

???32.音象技术的发达强化了耳和眼,却弱化了脑和心???33.侨民的一般特点是:有圈子,无社会。

???34.传统社会有一套道德标准。

现代社会有另一套道德标准。

也许,没有哪一套标准是绝对的坏。

最坏的是从纯粹的利己出发采取双重标准。

这就是社会在转型期间往往出现道德沦丧的基本原因。

???35.写自传应是最难之事:第一,你要使你做的事值得写;第二,你要使你写的书值得读???37.对每一个人而言,最理想的事业应当是下述三者的结合:从道义上,你相信它是你应该做的;从才力上,你认为它是你适宜做的;从兴趣上,你觉得它是你乐意做的。

???39.权力并不能使一个人变恶,它只不过提供方便,使一个人原有的恶念变成恶行。

???40.当你发现在你经常打交道的人群中,四周都是更年轻的面孔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年长而感伤,因为那至少证明你的心理还很年轻。

???42.永恒的人生之谜,就是每代人都要苦思苦索、而最终不了了之的那些问题。

???43.印刷机的发明,开始了文人写历史的历史。

电视机的发明结束了它。

???44.强盗只是想抢东西并不是想杀人。

强盗只是因为害怕别人告发才杀死目击者。

人世间一切大的过错,几乎都是为了掩饰先前的一件过错、一件较小的过错而犯下的。

???45.为什么在中国古代,能成为政治领袖者,除去世袭的帝王外,不是贵族,就是流氓,因为贵族有现成的声望,流氓有自己的朋党,知识分子偏偏对知识分子最不买账。

???47.时髦向来是由不赶时髦的人创造出来的。

???50.当极权统治存在时,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可能垮台

当极权统治垮台后,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还能存在

二.解释的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诗经 卫风 洪奥)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 鹤鸣)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诗经 大雅 云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大序)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左传)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

“辅”指车轮外的直木。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

“傅”通“附”附着,靠近。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做人要守信用。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

(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罔,迷惘。

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 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论语)19.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

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

(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

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2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 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

(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雕:同“凋”,凋落。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

时:时常。

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注:自, 从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欲, 想要 施, 给予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

知, 同”智” 乐,喜欢40.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是,这个 孰:哪个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

寡,指人口少 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

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预,预先 立,成就 废,败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琢,雕琢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注:困,困惑,理解不透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

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审,详尽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49.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

礼,原是礼节礼貌。

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规”是圆规,“矩”是直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

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

(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

(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

(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老百姓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

(这句话是老子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所提出的。

)6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即美者不真,真者不美。

(这里老子把美与真看成是对立的、不相容的。

这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善用漂亮的言词掩盖虚假本质的欺诈、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

有着重要的批判意义和价值。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

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

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成。

)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生:生命。

涯:边际,极限,知:知识。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醴,此处意为甜酒。

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小人交朋友以利为先,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爽。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只有国家储存粮食的仓库充足,人民才会懂得繁文礼节,只有丰衣足食,百姓才会懂得光荣和耻辱。

(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是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

)7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

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玛雅人的经典格言是什么

1、一个记者,最怕的事情,是你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你是在为你的制片人,奖金,虚荣心,甚至为你的恐惧…而工作。

而丢失了最简单的东西。

2、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D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3、自卑情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鞭策你成为前行的动力,或者拖住你成为前行的累赘,让你黯然失色,最终迷失自己。

4、切不可教条主义的按本宣科。

5、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

6、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7、凡人立于天地间,遇事必当之以“诚”,而后人始信其为人,乃得有为人之价值。

尚诈术者,何能立名建业。

8、诚信过了头,就成了迂腐;机敏过了头,就成了圆滑;勇敢过了头,就成了鲁莽;持重过了头,就成了呆板;施舍过了头,就成了乞丐;贪婪过了头,就成了腐败;执着过了头,就缺少心眼;善良过了头,就成了软弱;专横过了头,就成了霸道;做事过了头,就走上绝路。

9、说大话,说假话,一害自己,二害国家。

10、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

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11、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12、治国无法则必乱。

13、生命第一,做事为本。

沉溺于琐事或感情纠葛的人,一事无成。

14、人类是不能违背历史的,如果勉强去改变,是会有报应的。

15、轻率的玩弄恋爱正如玩火一样,随时有的危险。

如果说恋爱是甜美的酒浆,但随便乱喝,也会变成烈性的毒汁。

16、艺人不要随便转型,很容易转“歪”掉,如果觉得已经没有发展,那就直接退出演艺圈,因为观众已经对你厌烦了。

歌颂祖国的名人名言或者诗词格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其设计与运行的近60年间逐步发展与完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作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内部结构设置与其功能要求上不协调。

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

按照结构功能主义观点,社会行为的主观取向是作为建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点,“功能先决条件“,有什么样的功能要求就应建构起相对应的结构。

以美国为例,其国会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两院的委员会,包括常设委员会、非凡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三类,涉及外交、军事、财经等各个方面,其数量在1885年时只有60个左右,1990年时已发展到300个。

而美国的行政部分,包括总统办事机构、政府各部、军事机构等仅有34个。

因此,几乎提出的每个议案都可按其主题先提交给一个或几个有管辖权的委员会审议后再付诸表决。

可见,这些委员会真正实现了与政府各部间的一一对应,从而无论是议案提出时的研究审核,还是审核通过后的实施监督都真正实现了国会的功能。

相对于中国,1997年经改革后的国务院机构设置为:组成部门25个、直属机构17个、办事机构6个、部位归口治理的国家局机构19个、再加上直属事业单位9个,共77个之多。

而从相应专门委员会的设立来看,以第九届全国人大为例,仅设置了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内务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农业与农村共9个专门委员会,但就在此次人大会上共收到各种议案达830件之多。

很显然,这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协调关系,全国人大也很难有效的对此进行审议与监督,也既无法实现其设置的功能要求。

第二、1979年中国宪法规定,县级以下单位的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

根据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同级人民政府由同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这意味着目前县级以下政府由直接选举产生。

而与之相对应,目前县级以上政府的组成则由间接选举产生。

这就产生了如何协调基层直接民主与高层间接民主之间的合法性程度问题。

人民主权学说的集大成者卢梭主张主权属于人民,政府权利来自人民,政府不过是人民的代理人。

目前无论东西方什么类型的国家,在政治制度设计上均采纳这一思想。

但由于当时科技、人民民主习惯等原因,在大国主要采用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方式。

但是间接民主尽管由人民的代表代替人民进行选举,但并不能达到直接民主的效果,原因有:⑴代表本身是否都能忠实地代表人民进行选举尚值得怀疑,在此基础上,他们投票来选举代表是否反映民意自然也属可质疑的对象。

⑵更进一步地讲,就算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但由于人大代表的投票非此即彼,不可能反映他所代表的全体选民的真实意志。

正因为此,在当代,随着科技手段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现代民主国家主要以直接民主的方式来组成政府。

就中国目前的选举制度而言,可以设想,按照制度设计的渐进性特点,将来某一天直接选举会逐步扩大到市、省一级,而当时中心行政机关仍由间接选举产生,由于合法性程度与直接选举的程度成正比,那么一旦中心与地方产生矛盾并激化,中心政府获取的支持将有少于地方政府的可能,甚至有被架空的危险。

以前苏联1989年8·19事件为例,群众及士兵之所以关键时刻公然违反苏共中心的命令,反而支持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虽然与当时其他国内外复杂因素有关,但苏联本身选举制度设计上的内在缺陷也难辞其咎。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应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完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问题,尤其在“是否代表“与“能否代表“两个方面。

第三,法律制度方面,应急待解决人民爱法、尊法与崇法的习惯。

近些年,虽然中国在法制建设上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与目前转型期所出现的问题相比,仍显不够。

以2001年1至11月为例,该期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犯罪大案15877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案件1280件;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16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136件,其中重特大案件2146件;查办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行贿犯罪嫌疑人1704人,同比上升39。

2%。

由此可见,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在于其普遍性,而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中的自我规范的失效和法制的不健全。

中国古代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只是统治方法的分歧,并未涉及民主和专制问题。

以孔子名义提出“为政在人,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人治格言倡导“人治“,这与其后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情愿依靠于明镜高悬的“包公“为民作主的思想是一致的。

可见,中国古代并不存在有效的法制。

但是,中国古代尽管选择了“人治“,但同时也有强大的道德文化作为自我约束的工具,即通过反思而熟悉自我、评价自我,如孟子主张“自反“、“内省“来修养自己;荀子提出“治气养心之本“等;经验证实这是自我道德建构必要的过程,“文化规范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对那些试图转化为要求的愿望在数量和种类上构成某种外在的限制“,并且“文化规范代代相传,指导并调节着某一种愿望……“。

是这种内省文化发展的转折点。

新文化倡导者以民主和科学精神批判中国旧文化,重点是儒学孔道,并认为要革新新社会,“非得创造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不可“。

1949年后,则是近现代对文化更大的一次摧残,它用革命形式进行文化运动,将此前刚刚形成的文化体系再一次粉碎,彻底制造了第二次文化断裂。

非凡是它以文化的遭受摧残达到政治的控制目的,严重违反文化发展的潮流,从而彻底粉碎了人们的传统与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为目前的社会道德体系匮乏与严重缺少信仰现象埋下了祸根,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既然“内省“文化遭至破坏,那么只有依靠“法制“进行“外求“。

1949年后初期,司法体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步,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促进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后来随着政治运动加剧和浮夸风兴起,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中心决定废除和取消此前刚建立起来的人民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以及相应的律师组织、公证机构。

司法活动中的陪审、起诉、诉讼等程序和规定,以及公安、交通治理条理等也不同程度地被否定。

1959年第二届,甚至决定撤消全国司法行政机关,直至““结束,这种状况整整延续20年。

与此同时,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也被削弱。

这种情况之下,由于法制遭到空前破坏,中国在国家统治方法上又回到“人治“传统。

但由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传统道德文化体系中的内省部分又荡然无存。

这样,无论“内省“,还是“外求“都失去了支撑。

针对与此,根据绝大多数国外的经验,国内有学者提出建立国家元首的宣誓制度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一方面,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元首宣誓制度,有助于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即宪法至上,而这恰恰是宪政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元首宣誓制度,有利于带动其他国家机关共同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早日实现宪政蓝图。

第四,在民族制度方面,我们如何既要防止把民族间的差异“虚无化“,又不要走向的另一个极端“绝对化“,使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达至动态平衡,其中苏联与南联盟的教训值得借鉴。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以民族为特征建立起联邦制国家,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征服兼并的民族达120多个。

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

非俄罗斯地区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罗斯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

十月革命虽然打坏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但在民族与民族问题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1936年,中心治理企业的产值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89%,各加盟共和国治理的企业产值仅占11%。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各加盟共和国有权支配的工业产品占全苏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0%左右。

苏联当局不承认当年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压迫,而把它说成是“解放“和“自愿归并“,还大力宣扬沙俄时代扩疆有功的统帅,而当少数民族赞扬本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人物时,则被谴责为“民族主义“;把民族分为主次,称俄罗斯族是“领导民族“、“最杰出的民族“,而把少数民族看成是“小兄弟“;以行政手段大力推广俄语,凡是反对者都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表现“而受到批判。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泛滥最终激起了其他民族主义的反弹,最终随着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变化走向分裂。

相比于苏联,南联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走的是另一个极端。

南联盟把民族间的差异绝对化,1968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使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两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自治省享有了准联邦单位的待遇,1974年又使其升格为联邦单位。

这样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通过法令时必须征得下属两个自治省的同意,而这两个自治省的议会通过法令时却无需征得上级行政单位的批准。

不仅如此,1974年宪法还规定,南斯拉夫联邦的各种机构普遍实行由共和国派同等数量的代表组成;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由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一致同意方可生效。

南称其为表现民族平等的对等原则,用事实上邦联的方式处理民族问题,以至于中心财政仅占全国财政的30%。

同时在国内外重大政策上,各个邦联国有一票否决的权利。

这种把民族间差异绝对化,而忽视其共性的做法,一旦面对国外入侵,只要内部邦联单位拒绝支持中心政府,甚至投降,那么国家在战争中的总体失败以及分裂也在所难免。

南联盟发展到今天的命运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经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分析比较,中国于1947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意味着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对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民族政策从法律上给予了确认。

但“反右“与1967年文革的爆发,使民族政策遭受到重大挫折。

1976年,随着文革结束,民族政策开始重新迈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但是作为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中国民族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不相同。

新中国的成立使以往民族问题中所存在的对抗因素基本消失,但因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落后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非凡是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深化,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又进一步拉大,这些就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同时,我国在陆路边境地区居住着34个跨界民族,再加上最近几年各种泛民族主义思潮也影响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如泛突厥主义、大哈萨克主义、大蒙古主义等,这些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借鉴与吸取相关国家的经验教训正确合理的解决民族问题。

最后,在军事制度上,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军队中班有中共党员,排建有党小组,在基层连队设立党支部,在团以上单位设立党委。

而为了从职务上保证党的绝对领导,在团以上单位设政委,营设政治教导员,连级设政治指导员。

政治委员和同级军事指挥员共同负责制定部队作战、练习后勤工作等。

事实上,由于近代历史上军队在导致我国分裂问题上所发挥的恶劣影响,因此当前党有指挥军队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就出现两种问题:其一,在机构设置上显得臃肿,机关编制上大下小,上粗下细,机构重叠,结构失调;其二,这样在从政治上保证党对部队绝对领导的同时,也存在一旦政治委员与军事指挥员两者意见不和,甚至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部队的作战效率,甚至胜败。

同时,由于我国正全面进入国际体系,在与国际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军队“国家化“的现实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官兵思维。

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军队、政党与国家三者间的关系,显然非常突出。

企业转型,公司搞了个“主动转型我快乐”佳言征集活动

冲锋我在前,全力为转型。

困难用命填,你先我后来。

帮我想个格言,关于加强部队战斗力的格言,三十字以内的一句话 急

1、“高扬的炮口,是我内心的姿态;滚滚的铁流,是我奔腾的步伐。

军人的梦想,就是让肩膀成为使命的担当,让胸膛成为祖国的屏障。

”2、“海不嫌滴水,故能成其大;兵不畏艰苦,方能炼成钢。

”3、忠诚于党一成不变,热爱人民一马当先,报效国家一生奉献,献身使命一往无前,崇尚荣誉一尘不染。

4、 离战场近一点,离功利远一点,让训练实一点。

5、一名真正的战士,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再接再厉。

6、好钢用在刀刃上,心思放在事业上,干劲使在岗位上。

7、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

8、履行使命没有旁观席,它需要我们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履行使命没有终点站,它需要我们在军旅之路上一直向前。

9、雄鹰只有在暴风雨中洗礼,才会无所畏惧;军人只有在训练场上磨砺,才能所向披靡。

希望对你有用。

求关于不能盲目效仿别人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东施效颦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

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

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

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

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转型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