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木槿花花落的句子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夹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 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 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 园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是全性命,陪伴着 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 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 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 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 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
我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中 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 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拨开草丛 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象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 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 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 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 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 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 。
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 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 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 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中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 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 笑地俯看着我。
木槿花开寂寂然
【答案】【小题1】(1)颜色丰富,娇美艳丽。
(2)功用多样,可药用,可食用。
(3)坚韧倔强,安静坦然。
(每点1分,答全4分)【小题2】(1)先写傍晚雨后散步,发现美好纷繁的木槿花。
(2)再写童年时期有关母亲和木槿花的美好回忆。
(3)最后赞美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并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
以现实—回忆—现实为序组织材料 (每点1分,答全4分)【小题3】观点:(1)木槿花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安静坦然坚强倔强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人类借鉴学习。
(2)时光易逝,生命短促,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可以使人生更加美好。
(3)情感: 对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的喜爱和欣赏。
每点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章中找到描写木槿花相关段落,进而找到描写木槿花的语句:细密的绿叶间,粉的、白的木槿花纷繁而美好;那些白的、紫的、浅粉的木槿花便争先恐后地绽放,娇美妍丽,形成了一道姹紫嫣红的花墙;(这两句可归结为两个方面,颜色丰富,娇美妍丽。
)倘若谁不小心烫伤了,母亲便会摘几朵木槿花,和上香油捣烂,涂抹在伤处;木槿花可以食用;(这两句是写木槿花的功用,即可药用,亦可食用)那清雅素然的木槿花,如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美得蚀骨而寂静,温柔地坚持着,不遗余力地绽放着,坚韧倔强;或开,或谢,那木槿仿若素色的女子,不动声色,安静而坦然。
(写木槿花的坚韧倔强,安静坦然)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思路的回答,一般采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模式。
本篇文章简短地说就是:发现——回忆——赞美。
也就是先写傍晚雨后散步,发现美好纷繁的木槿花。
再写童年时期有关母亲和木槿花的美好回忆。
最后赞美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并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理解文章的思路,是理解作品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的考查中,虽然直接考查作品思路的题不太常见,但是间接考查作品思路的题目还是比较常见的。
直接考查作品思路的题目,它的答题模式通常是比较固定的,常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当然,对于作品思路的分析,还应注意文体的特点。
每一种文体,大体上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可看作句子含义的理解。
这样的理解从题干的要求来看,已经具体化:所表露出的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对此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上文的相关句子来理解。
比如,我们亦应如,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就是要向木槿花学习,学习它安静坦然等。
作者的情感倾向也很明显,那就是对木槿花赞美和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要求解读的句子,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夹路疏蓠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 此句出自诗经,求全文。
。
这句不是诗经中的句子,是杨万里《道旁槿篱》中的前两句。
诗经多是四言、五言。
这两句描写的是木槿花。
诗经中有写木槿花的《诗经‧郑风》:郑风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的舜华、舜英,指木槿花,描写了和那个脸儿美得如木槿花般温婉的女孩同行时的美好心情。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阅读答案急急急
1.仔细阅读文章,说一说文中对作者震撼力最大的细节是哪个
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当你在人生之旅中遭遇到一些不幸时,你该如何去应对。
【点拨】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让文章在立意上别具一格,就需要我们从普通的事物中去挖掘出它内在的思想。
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粒沙子也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做出了很多别致的咏叹,而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就是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
宗璞的散文往往能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炽烈的情感,将情感的投入与哲理的体悟紧紧地结合起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过得力于作者很好地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木槿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才留了下来。
而就是这留下来了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其实,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的。
花的生命之旅和人一样,也许并非一帆风顺,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
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
或许,作者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在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作者独到的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全文语言不加雕饰,就像是与人倾诉,娓娓到来,感情真挚自然,不知不觉间打动着读者的心。
这也告诉我们,写作不必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也不必盲目堆砌华丽的辞藻,一切文字让它自然地从心间流露出来就行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荒草没膝: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如蝉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阳已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先写园中其他一些花的情况,有何用意?(3分) 3.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⑦段中说木槿“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第⑩段又重复说“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作者这样重复的目的是什么?(4分) 5.请从文中找出表明记叙时间顺序的词语。
(3分) 6.作者对木槿花的感情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
(3分) 记叙文过关检测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1、淹没翅慢慢地到2、用来衬托,让读者对小园有个总的了解,进而引出木槿花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突出木槿朴实谦虚的高贵品质5、“又是一年秋天”、“前年秋至”、“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今年”6、“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看过”;“惊喜”;“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 14.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
(“衬托”2分,“坚强、勇敢、不娇气”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 答: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
“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每点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
(6分) 答: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 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
(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
(每点3分,答出两点以上给6分。
)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
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
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指什么
问题二:第十段画浪线的句子“透过砖块伸出几条绿枝..............................................花在颤颤的开放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伸字用的好么
问题三: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我的为何颤
问题四:文中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
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有三层含义: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 “伸”字用的好,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花顽强的生命力。
三、我的心“震撼”是被花顽强的生命力而打动。
在经历如此磨难,被土埋了大半截后,还能开花,作者被这种生机和活力所震撼。
四、最后一段的意思是,文革中遭摧残和逝去的亲人、朋友已经不能再回来了,需要用纪念碑来纪念这些人,同时也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使历史不再重演。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惊喜)——(悲壮)——(钦佩)——(不同凡响)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
答: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第(1)段文字中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
(3分) 15、文中与(16)段“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句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分) 16、第(9)段作者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都指什么
(3分) 17、请分别说出第(11)(12)段中“土埋大半截了,花还在开
”这句话的作用。
(3分) 18、作者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的理由是什么
(3分) <好一朵木槿花>答案 14、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顽强、自在的。
(意思对即可)(3分) 15、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
(2分) 16、三个点,每个点一分。
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我家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3分) 17、(11)段的是解说产生“震憾”的原因;(12)段突出强调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意思对即可)(3分) 18、木槿花奇特,不娇气,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
(意思对即可)(3分)
描写“花的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槿花》 风露凄凄秋景繁, 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 但保红颜莫保恩。
郑风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木槿花色彩丰富,花型秀美,枝叶繁茂,花期较长,开花时满树紫、红、白花,艳丽夺目,娇媚悦人。
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代文人常用以喻女子的美貌。
第一部古诗集《诗经·有女同车》中就写木槿:“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朝鲜也因喜爱木槿朝开暮落,不断开放称她为无穷花,并将其定为国花。
历史上赞咏木槿的诗词亦很多,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赞咏:“风露飒以冷,天色一黄昏。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