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现代结合古代的情话诗句

求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乔夕的古代短篇很好看,例如《绝色》《凉姜》《倾城笑.圆曲》《微笑的荷姬》《风华记》《谁曾靠近童话》《长门怨》《胭脂凉》.....很多,都很好看(在贴吧里有)建议你如果喜欢乔夕的文笔的话,可以去买她的短篇集《谁借走了笙歌》乔夕刚刚出的长篇《楼兰塔顶的歌声》也不错语笑嫣然写的也很不错,例如《离歌》《薄雪》....《爱如指间沙》(短篇集)希望你会喜欢…………^.^!!!

赏析《边城》里的句子,要详细的

(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

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赏析示例: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关注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句式简短,语言平实,语调平和舒缓,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赏析:在平和的叙述语调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

作者运用了多个比喻句、排比句将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我们还可以发现作者很巧妙地将现代白话与古代语言结合起来,如“故”“皆”“举步入深山”等词语的运用得体,句式虽不整齐,但节奏感较强,有一种流动着的韵律感。

(1)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鲤鱼吃去了。

”赏析示例:这段对话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对祖父没有兑现自己诺言的嗔怪,也发泄了自己内心因跟傩送的争吵带来的不快。

翠翠的答语有很浓厚的小孩子气,写出了她的单纯可爱。

②祖父说:“顺顺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这是翠翠和爷爷在看龙船趁夜色回家时的对话,爷爷在称赞大老,希望翠翠能够对大老有好感,但是爷爷并没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却在想二老,言语中透露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爷爷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烦,烦的是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大老的排斥,对傩送的暗恋。

(2)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写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近家的岸边。

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这段文字出现在小说的开始,翠翠正值豆蔻年华,对新娘子特别好奇,感觉特别新鲜,由此引发了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句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有致,增强了抒情性。

小说中第6节也写到了新娘子过河,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她要爷爷给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对爱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

但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门边,就装着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选自小说的第十一节头。

顺顺派人到碧溪�认亲戚来了,翠翠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慌乱

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羞涩与慌乱之情,只好假装去赶菜地的鸡,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园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憧憧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

――这个细节描写很传神,写出了翠翠内心里仍然没有决定时的矛盾心理,但是读者知道她的心里是爱着傩送的。

(3)以景和物来侧面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他们在水中从从容容的流走,自己俨然从容了许多。

教师赏析:本段写到了翠翠将空豆荚抛入河中,看豆荚从从容容地流走,作者以这个情景来暗示出翠翠对大老的不满意,让自己别把大老提亲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轻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点儿力量。

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野性的生气。

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皆习习作声。

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

两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鸣叫。

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这段文字选自小说的第11节后几段,作者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翠翠的复杂心理。

句中写到日头火辣辣的,令人烦躁;杨柳树、菜蔬的繁荣滋茂且带有野性,蚱蜢飞,新蝉叫,黄鸟与竹雀鸣,嘈杂、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是翠翠复杂与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写出了翠翠面对来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团总几个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出的复杂的心理;她很烦闷,但又不知所措。

例③:天夜了,有一匹大的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多远

”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光明追去。

――表面上写的是萤火虫,其实是翠翠内心想法的外化,心里想离开爷爷飞到远处去,但又不能飞走,或者也飞不了多远,正如这萤火虫一样,这正是她的苦闷之处。

这样写除了具有含蓄美外,还给人一种心驰神往的美感,增加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

(4)以双关语来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双关语的运用,一是嘲笑傩送因得意忘形而落水的狼狈样,二是表达了对傩送要碾坊不要她的嗔怪(尽管是误解),三是表现翠翠对傩送暗恋。

教师小结:平实、简明的语言,多种技巧的运用,体现含蓄美。

3、《边城》语言中还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同学们试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加以体会。

(1)运用了很多方言俗语。

学生加以评述。

示例: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

”――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学生搜集整理及评述:①老船夫称赞傩送:“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

”②吊脚楼上的闲言碎语:“牛肉炒韭菜,只看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

”③老船夫担心着翠翠的婚事:“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鹊儿得有个窠。

”④傩送与天保求取爱情的方式:“车有车路,马有马路。

”⑤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⑥老船夫的话:“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

”⑦翠翠话中引用的:“风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不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教师小结:这些方言俗语凸显了小说浓厚的地方特色,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2)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喻和象征之物。

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①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学生找出这几段文字,加以评述。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一层薄雾。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法,她想:“假若爷爷死了呢

”●他(老船夫)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

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

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

――这几段文字分别来自小说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爷爷死了,流星落了,应了翠翠的想法。

这样的设置一是反映了湘西人迷信的思想,二是增加了小说抒情的意味。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死去,白塔也在那个风雨之夜坍塌。

作者说白塔“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塔圮坍了,不重新作一个自然不成”。

为了建白塔,城中营管、税局以及各商号平民百姓,还有个大寨子的人都出了钱。

可见白塔在湘西人心中是多么神圣啊

难道不是湘西美好人性与淳朴民风的象征吗

②作者在叙述中爱用动物、植物来做比喻(学生整理)。

●傩送兄弟的结实――小公牛。

●翠翠的胆小、警惕――黄麂子。

●赞美傩送的漂亮――豹子、锦鸡。

●老船夫――老鸦、楠木。

●傩送在外地碰到的唱山歌野性十足的女人――狼。

●为翠翠唱山歌的傩送――山中的竹雀。

●一个女人的归宿――窠儿、码头。

●飞动的萤火虫――想离开爷爷的翠翠。

●黄葵花、虎耳草、歌唱的黄鸟――爱情的象征。

教师小结:这些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增强了小说语言形象性与生动性,也体现了地方特色。

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

从意象上古是“画”,现代诗是“话”。

古诗词文字简洁、饱满在以意象来表现诗内涵,通篇写景,情在景内。

优美的古诗词是一幅画,文字犹如画笔,为我们徐徐呈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风情画。

而现代诗却是“话”,由于少了结构和音韵上的限制,自由诗体现了真正的自由,无论怎么写都行,你的废话情话官话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话皆可入诗。

你还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话拆成几行来写,断断续续,或前后倒置,状如结巴,但在诗歌里或许看上去很优美。

从技巧上看,古诗词讲究“推敲”,现代诗只需要“敲”。

“推敲”一词的来源,我们很熟悉。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骑驴时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是“推”好还是“敲”好,他一路做着手势,正难以定夺。

恰好遇到的官员是韩愈,他建议用“敲”更为形象。

“推敲”一词就此而来。

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

而现代诗创作的技巧就是“敲”。

习惯了电脑写作的现代人,只要善于分行,猛敲回车键,一篇篇长短句就新鲜出炉了。

这就是现代诗作者如此之多,产量如此之丰厚,而质量却长期低下的原因。

虽有一些夺人眼球、激发口水的当下名作,却难保长远流传。

从音韵上看,古诗词可入曲,现代诗可入剧。

古诗词言简意赅,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就如一段流畅的音乐,可以翩翩起舞。

如果给其谱上古乐,用琴、筝等古乐器演奏,点上一盘檀香,泡上一杯清茶,手中置一闲书,悠悠地读,悠悠地听,真可谓意境高远、古朴风雅。

且古诗词虽有艰涩之字,但通篇却能一看就懂,多读几次,似有所悟。

现代诗语言浅白,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也不怎么讲究韵律和结构。

正因为限制少了,一些诗人惟恐别人说其浅薄,就在文字、结构上大辟蹊径,故意折腾得弯曲冗长,朦胧婉转,晦涩难懂。

少有现代诗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将一大堆文字编成剧本。

现代诗的朗诵也很有意思,朗诵者需要不断地摇头晃脑,在个别字句上加重、拖长或飘忽,来体现诗歌的意境。

这种依赖朗诵者的技巧来营造的诗味,犹如一部有趣的话剧,早已将诗歌娱乐化。

赞美中医的句子

1. 中医文化历史,独具特色。

药汤,一根银针,常常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

”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

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

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

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

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

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

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

”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

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

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

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

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

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

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

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

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

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

怎么治病

就是调和阴阳。

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

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

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

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7.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其沉静、智慧的目光,纯净入定,全神贯注,病人宛如接受长者的爱抚,药理与哲理潜移而至,心灵欣然感应。

药物可以驱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疗心。

中医将哲理药理融汇贯通,既医形体更疗精神,可谓标本同治。

8. 据最新的一次调研表明,中医药在德国发展很快,54%的德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曾用过草药,95%的德国人听说过草药,50%年龄在20—30岁的人曾受其医生推荐而使用过草药。

10年前英国各地的中医诊所还在800家左右,今天这一数字至少达到2000家。

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都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机构。

从以上不难看出西方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认识到中医的疗效,在西医占据主流的发达国家,神奇的中医必将带来医学新的一场革命。

9. 据美国《侨报》报道,中国传统医术针灸正逐步受到美国军方的重视。

美国陆军医疗司令部高薪招聘中医针灸师为官兵解除病痛,同时针灸也被纳入了陆军跨学科疼痛研究的范畴。

此次招聘的针灸师共有4名,被录用的针灸师将在美军基地为官兵提供针灸治疗服务,同时参与军方有关跨学科疼痛治疗的研究工作。

军方公开招聘中医师进入联邦公务员体系尚属首次。

这则招聘启事刊出后,一时间引起了华人世界的极大关注。

10. 中医博大淳厚的情义常常令人感动。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

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

提出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每次诵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11.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

你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

你的仁爱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响彻四海诸地。

我们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异。

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不朽的神奇。

我们把青春献给了你,我们把热情献给了你。

厚德博学,继承创新。

杏林载誉沈水之阳,药院飘香辽东之滨。

一校三区四院,南药北医创神奇。

今日苦读为中医,明日必将悬壶济世,誉满杏林。

13.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

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

四气五味,各有所司。

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

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

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

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14. 读《诗经》、《离骚》常常折服于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读《老子》、《庄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慑。

及至接触中医学,读《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其文言精辟,哲理深奥,处处闪烁着医学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仁慈博爱,持重至诚;在语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东方国度,古老的东方传说,千年岁月的砥砺,万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国医。

让我来歌颂你,我的中医。

你用仁心仁术抚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医德带来了康复的福音。

你的精髓,广为传诵。

你的经典,终生铭记。

草长莺飞,奇葩绽放百草园。

鸢飞鱼跃,龙腾虎啸杏林院。

16.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重视病人个体差异。

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

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

”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17.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

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18. 认识中医学是从认识中医师开始。

说起中医师许多人会联想到神闲气定、鹤发童颜、道风仙骨,中医师大都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中医符合自然之道、养生之道。

中医的许多思想现在看来依然是前沿的,许多治疗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依然不能破解。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两千年前就形成的养生观与兴起于二十世纪末的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19. 中医学最初始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战国时代已很先进。

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中医四步诊脉法。

东汉末年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有胆量用外科手术治疗曹操的偏头痛,至于为关云长刮骨疗剑毒,那是众所周知的佳话。

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一批先贤将中医学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给中国灿烂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笔。

20. 两千年前的《八十一难经》明白写着,用针刺“俞”位,即可止痛。

古人还有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头顶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对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应部为的病痛即可针到病除。

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医扁鹊用针灸治好国太子的“尸厥”,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则几乎家喻户晓。

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针灸可以治疗300多种疾病,对100多种疾病疗效较好。

21. 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

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

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中医学是以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出发点,从望、闻、问、切等四诊信息的收集到临床疗效的评价无不基于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体现出祖国医学是把病人当作“人”而不是“病”来进行临床诊治的。

研究诗经的植物意象需要买哪些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诗经》中植物的意象组员:韦眷、邓宁、朱冬艳、李铭瑞、张孟、刘懿瑾、穆姮、余艳婷、李通丽、王娟、陈辉班级:文学院07级2班《诗经》的创作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

孔夫子有言:“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诗经》,可知这中国首部诗歌文学总集对古代读书人的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现代人,为什么也要阅读古言的《诗经》呢

人们之所以看重这部历史久远的文学总集,除了欣赏古人文学艺术的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从中获取古人的智慧。

何况历代经典很多都是从《诗经》中吸取精华,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成语,如“投桃报李”、“甘棠遗爱”等。

因而要想读懂典,就一定要了解《诗经》。

《诗经》中收录了135种植物,要读懂诗的含义,必然要多识草木之名。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采芣苡,薄言采之”等。

“蒹葭”实际上就是芦苇,“芣苡”就是车前草,都是现代常见的植物,但因为时代变迁,使用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无法得知诗句中植物名称所指为何物,这在体会诗的意境时必然会出现一些盲点。

《诗经》中写到的植物种类及其丰富。

像《豳风?七月》中就出现了20种植物。

“桑”是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植物。

在此,我们收录了其中上百种植物,依照该植物在《诗经》中的顺序,将其分为衣用、食用、药用、杂草、花草五大类。

并标注难读之音,列出所有《诗经》中使用到主题植物的篇章名。

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主题植物的特性。

在了解这些植物不同的意象所指之后,读者就更能实实在在地领悟到古时人民结合了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智慧。

《诗经》植物意象研究之一1、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参差”两字,“寤寐”两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

其实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其中没说的话,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万物,然后顺着自然的情势而行。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

“高洁”二字,高到未必,洁却是当的上的。

《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

”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来是可以能吃的吧

2. 葛藤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周南·葛覃》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在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

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象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要管束好,让葛藤根煲上靓汤,葛藤粉拌着炒出清香的鸡蛋,酒桌上饮到“千杯不醉”的能解酒的葛藤花。

在不加管束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将当地的植物挤死挤光。

野马一样的葛藤,是需要人心理性缰绳约束的。

3. 卷耳(又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的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

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

从诗的美学意义来说,吟读这句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水的妇人,在爱的光影的诱导之下,如何由生活里的一个活泼情形化做柔情缭绕的一缕轻烟,飘飘渺渺的飘落到平凡自然的一个物件---苍耳身上。

而苍耳,则在静默时分,不再是个空间里单纯的自然形象,它被一种神秘之力开启了时间相连人心的通道,让一双痴迷的眼睛穿越地域阻隔,看到梦幻般的镜子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是如何行走在艰难的征途古道上。

就岁月所形成的席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极少将女子如水的形象看做是生命里可以绽放的艳丽花朵,女人们多是想要重新将水化成冰的坚固,挺着锋芒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是读这样的诗,内心里飘然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爱过妖媚果敢千倍。

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西方的社会发展特征之间在产生融合性的对抗力量了。

苍耳子上的短刺勾镰,体现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男女之间和谐关系所要体现的一种普遍联系,一种相互的不是外在利益形式上,而是在内在心理当中的的牵挂思念的柔和的共振情形。

就真正爱的久远形式,在这种如水柔情里,深藏着的,到不是一片弥散世界,而是有更深的力将结合在日常生活所要遭受的千转百回中间。

然而,我们的世界里,脚下和人心上的节奏太快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很少有人在去冒险进入舒缓的付出和角力,不知道这是人们智慧了,还是更脆弱,更愚蠢一些。

想着,在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上,看到一个神情忧伤的柔媚女子,正站在一珠苍耳旁,苍耳是弓,思念是箭,它们指向的不是一瞬,而是神秘的永远被时间所钟情的爱的永恒。

若有大师能做一国画成图,可取名《苍耳之思》,以寄托中国文化在一个女子,一分爱恋,一珠苍耳身上在千年时间里所积聚起来的人于自然之间看似相离,其实紧密相连的神秘关系。

4. 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的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象是天上蟠桃园里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的结果。

它默默的在香气缭绕的皇厅的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的裂岩粗沙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的神奇之物,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之外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的。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

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

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

在经久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5. 芣苡(又名车前子)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周南·芣苡》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

不管《周南·芣苡》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其中,都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对唱,有一种轻灵粗旷的人和自然紧密相和的音韵,和将自己从生的杂乱中淘洗出来的清新感觉,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走在静幽葱绿的自然里,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清澈和舒展,这不是属于哪个时代人们的专利,而应该是人的基因里,有藏着自身演进变化中得之自然的岁月源头。

和自然亲之养之,这应该算是农业时代里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今天,现代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发却将人与自然想要组成的面目涂抹的模糊难辩。

这中间既没有人的自以为主宰了多少的欢畅在,也没有因让清澈的自然变得狰狞的冷酷气息在,而仅仅是人这样一种动物,在展示自己欲望的过程中的结果。

生命演进,在动荡的节奏里,总有一种平衡的因子,其中孕育着要么和谐要么纷乱的历史场景,在我们上溯历史的时候,总能让我们清晰的看到。

如何平衡,古人,在田间采车前子时唱着欢歌,今人呢

在丢失了那种轻盈的传承后,我们所认为的绚烂是不是已经得到

6. 、荆棘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其中的“楚”,就是我们时常在山间荒地里见到的纠缠一丛的尖刺满身的荆棘。

荆棘在爱里,象个鉴证师,它在我们想要相互完全拥有的路途上,形成一些看起来难以逾越,实际上需要尽了智慧和心力才能冲破阻隔的屏障,以便让爱的深度和留在内心里的那份相互的珍惜持续的更为久长。

这荆棘不仅会出现在我们的手边脚下,也会时常显现在我们心上。

和所爱怜倾慕的人之间,阻隔着千山万水,去寻找的路上,又铺着荆棘,该怎么办呢

踏过这片荆棘林,游过眼前滔滔的江面,到游弋着她的影子,飘荡着她的声音的对岸去。

就世间真爱相遇的样子,上古的爱情故事和今朝的爱情故事里,拉开序幕的前奏,都是如此的雷同,可见,爱一字,其中琴瑟,动人处不在结果,而在爱时的恍惚、徘徊、思念、痛苦、幸福感、欢畅和相视时,见出舍我的深藏永恒的那一束不顾一切的激情荡漾的光里。

7.蘩(白蒿)白蒿。

生陂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8. 蕨菜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召南·草虫》 蕨,在这句诗里,代表着一个永恒美妙的季节,代表着一片生命繁衍生息的旺盛的土地,代表着为激情所搭建的自然里最美不过的一方舞台,代表着两情相悦的一种自始至终的沉默欢喜的见证。

从这种意义上,自然和人之间,在庇护和相互的认同里达成了一种不需言说的和谐。

蕨在植物世界的演化史当中,处在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边界上,从那些开遍四野的烂漫山花和果实的飘香入人肺腑的树木的基因里的上溯期中,有这种无主根的大部分都攀爬在山林灌木之下的旺盛植物的身影。

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餐桌上的大众菜。

被民间称做“吉祥菜”、“龙爪菜”的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是我常到深圳东北人餐馆吃饭时,常点的凉拌下酒菜。

几筷子山野蕨菜下肚,杯朋换盏之间,满桌子的嬉闹里,总会滋生一种油脂商业味之外粗糙山野的古朴气息来。

明人罗永恭写的关于蕨菜的诗:“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

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

”是赞颂这种普通植物的不多的好诗篇,从色泽精粹的文字里猜测,此公应该是个吃里的好手。

食色,性也,在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色之为何,食之怎样,偶尔读读《诗经》,在这样包含了自然音乐声的句子里,自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清澈感觉,由心里生发出来。

9. 苹 (大萍或白萍)于以采苹

南涧之滨;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

——《召南.采苹》 古人祭祀前,采萍,采藻,行走在水边,是什么原因呢

在远古的农业时代里,水边,也许正是祭祀的佳处,水边才是一切生命繁盛的开始。

而萍,正是水边繁盛水草里,被吟唱的祭祀者看到眼里的那种幸运的植物。

10. 梨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召南·甘棠》《诗经》里的甘棠,指的是山野梨,又叫棠梨,大概拇指和食指圈在一起,就是一个棠梨的大小了,长在山坡土凹里的棠梨,春天会开出美丽雪白的花,夏末时分,棠梨刚刚成熟时,挂在枝头一丛一丛的,土褐色,是一种成熟了诱人的样子,摘下来,放嘴里吃的时候,酸甜酸甜的,而且核大肉少,吃起来有很沙的感觉。

“甘棠”的甘,应该是指熟透之后,果肉松脆的味道。

11. 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诗经》里的梅,从收获的情形看,指的该是可以入药的梅果,梅在汉语里的发音为去声,轻声吟读,有温软含骨,刚柔相济的意味。

自然里属于蔷薇科的梅,喜沿长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现,粉白嫣红,是长冬渐暖时,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风韵。

12. 白茅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召南.野有死麋》猎人用白茅包起射杀的麋鹿,以表自己对自然馈赠的虔诚;怀春的女子,有男子来调着情事,两情相悦,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

很奇怪,读这样的文字,眼前就会有一个奇妙的图景,一个死生自灭,生机昂然的世界,四季的变化浓缩到很短的时间里,男欢女爱都让人无限的欢畅。

古代,白茅是洁白和柔顺的象征,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洁白、柔顺的女子,陪着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这是一种温暖。

13. 匏(匏瓜)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邶风·匏有苦叶》 匏瓜,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里,是一个站在河岸边上的年轻女子,等着迟迟未到的爱人,心里怅茫时,抒发情感的一个边饰。

“匏有苦叶”,其中之“苦”意,有伴随岁月,暂无着落,却又固执等待的那种神情。

这首诗里最后的那种望着空处的焦虑眼光,因为不是指向一个结果,而是让情感的抒发落在没有到来的空处,所以,让这首简短的诗弥漫出一种几千年都没有散去的耐人品位的失落气息。

有希望,但希望还没有到。

这或许也是人面对时空悲喜交加的一种共有感情。

不管心里已经拥有至爱,还是所爱还没有到来的人,品读出这首诗的滋味时,总会有一种深沉含实的悠扬共鸣,这也是匏在古时八音里发出的音色。

憨乎乎的匏瓜,随人的历史流转,身上没有落下什么骂名,它给予人的都是福至心灵的一些想象,不知道是人的好意,还是匏瓜的幸运。

14.茨(蒺藜)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鄘风·墙有茨》 “道傍布地而生, 或伏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的蒺藜,无艳姿,无柳影,是天地万物中间,属于民众型的植物。

但它随天候变换,在物尽天则的淘洗里,渐渐能果生暗刺,随着时间永生长存,这是它能够和人长久相处,并在相互间能够产生若有若无对话的原因。

春夏时长出不着眼的微草,秋来时,随吹落枝头枯叶的寒风,一分五裂,随意跌落在风使它走到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刺入那些闲歇的肉股,奔忙疾走的脚底,在草丛和绿叶间探究生活的手掌心里。

在这种完全没有料想,却突然到来的使人拧眉咬牙却又无法言说清明的刺激里,蒺藜便和跳动的经脉,暗流的血液,撕裂的筋肉,有了撕扯不断的联系。

蒺藜的影子里没有喜悦,它让人更深的看到被认识之幕层层遮蔽背后那个脆弱的自己,让人想到不洁之念,隐隐滴血的暗疼,生命里无时无刻不有的小伤口,在光洁如玉的幸福里见到隐忍内心苦心经营的瓷器上的细微裂纹,在这些不着之味里,懂得一点对生命艰辛的怜悯,并流露天然的反照万物入心的自省。

《诗经·鄘风·墙有茨》里的“茨”,是蒺藜在古老先民的文字里出现过的地方。

它说明了皇宫大院里,华美裘服和道貌岸然下面不可晾晒在阳光下面的丑态。

其实,漂浮在欲望之海的人的空间里,不管宫墙还是百姓泥盆瓦砾的院落,哪里有绝对干净的地方。

只不过,百姓之苦,是人世变换中,身心上承受苦中之最苦,记述喑哑的乐人和使人的历史得以传吟不熄的游吟诗人,在这些愤懑歌调和指斥文字里,为这些天下最苦之人内心不满有个心声找到得以流淌的出口,这或许是此诗深藏的另一层深意,也是让治世者听到民有怨声的另一种表达。

古人说: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这样的话,更进一步的说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但世间事,总是后知后觉者多,关于“遍布桃李,下自成溪”,恶怨之心向人,暗伏蒺藜铺就的胆战心惊路的道理,谁人不知。

说,种蒺藜,得刺焉的,多已是走入局中的人自责的叹息。

这样的叹息,生活里的人,谁人又曾少过。

15. 唐(菟丝子) 爰采唐矣

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

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鄘风·桑中》 “情丝”,在人心里攀附忧伤和喜悦生长,是一幅行云流水风雨雷暴的样子。

关于“爱”的诗辞歌赋,基本上都生长在缠绵悱恻的雾帐里。

《鄘风·桑中》的第一句,算得上是菟丝子里生出来的情诗。

爱着孟家之女的青年,看着联附在路边豆荚枝上金黄色的菟丝子,心里止不住的想象一些和心中倾慕女子将在一处的情形:在约会的地方,一起在沉默里消融聚在两人心上浓如云蜂之蜜的欢喜,一起说笑,让空气里振动的溪水一样的声音,把曾经孤独生活黏附在身上的浑浊洗的干净明澈,一起摘花,一起看雨,一起踏碎草,沾霜露,一起品尝水淹波涛一样的伤悲和春草初上花色萦绕的幸福。

然后,一起站在沉静居所的窗口,听南风漫过云天,看淇水流逝天涯。

这样的心思里所画的正是一幅云烟里变换的情丝缠绕出来的朦胧相思画。

诗中的“唐”,指的正是旋花科里的菟丝子,它是绕枝附生在胡麻、花生和大豆等植物的嫩茎上,来展开自己的生命画卷的。

一棵菟丝子,金色鳞片枝上,夏秋时开细微乳白的碎花,秋里结出百万的子来,这是看似微小的生命,在对抗自然法则时显示出来的强韧力量。

16. 麦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 这首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美丽女子,为亡国亲人,孤身求援时,内心的心声。

这个女子,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留名最早的女诗人,她的名字叫许穆夫人。

在妇女无名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样的为家救国的心,在茂盛的麦浪里,孤身一人,扶辕驾车,去救危难中的亡国,许穆夫人决绝果敢的胸襟,才会感动齐人,来帮她驱除外辱,建立家园。

17. 竹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

远莫致之。

——《卫风·竹竿》《竹竿》是奇女子兼诗人许穆夫人的一篇思乡之作,文中之竹,是她回忆和亲人一起生活时,垂钓淇水之上,乐趣陶然的图画里,连接父母兄弟姐妹的一种附着物,那种望着水面,浅笑和静待当中无忧无虑的欢喜之情,是乡愁溶在水面上时,安抚人心的影子里对岁月流逝的不忍神色。

自然里的竹子,色泽淡雅,细圆修长,有节常清,韧而难折,中空有度。

竹所生成的乐音里,笛使人动情,萧催人忧伤。

竹子的身上,很好的反映了儒、佛、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立身向世的风骨,和抒情冶性的身影。

象“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晋人王徽之,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都是千古让人惊讶的竹痴。

对于正经历着农业社会过度到现代工业社会的我们,这种爱慕自然生灵,就象痴恋一个不舍女子一样的性情,既觉得有趣,又觉得难以合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节奏。

18.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卫风·芄兰》 《芄兰》在历史上流传,随人心和政事的不同,演绎出多种被解读的图象。

第一个画面里,少女埋怨少年对情事的懵懂,说,你虽然穿的象个大人,可你懂得我心吗

你看起来象个可以弯弓骑射的人,可是你怎么不懂得疼爱我呢

可能是古时候年轻夫妻之间,在内室里小媳妇耍小脾气时说的私房话。

用带着音律的文字,写成的诗里,一个正皱着眉头,跺着脚,噘着嘴的爱恋中的幸福姑娘,青春的可爱与灵动的样子扑面而来。

有阶级意识的第二种,说这首诗是人民对统治者骄横幼稚装腔作势不称其服的讽刺,文学多这样的解读,就意味着生命河床在逐渐干枯,生活当中轻灵柔和之水逐渐被利益和欲望的诡异裂缝吸收怠尽;第三种画面则有些现实主义的讽刺意味,指的是那些老而无能,又心绪难平的人,暗地里借这首诗来嘲笑年幼于自己的顶头上司,生活里这样的让人摇头的幽默画,真是多的数不过来。

19. 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卫风.伯兮》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

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

此草,生命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

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的生命状态了。

它的叶面上藏了上古《诗经》里的爱情,以及命运之无常和不得把握的苍凉况味。

20. 木瓜---遇和爱的弹奏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你给我木瓜,我给你美玉,木瓜和美玉,物的纷变而又安静的世界里,期盼着有的,是“永以为好”的爱,是一个唯一存在过,不属于任何其它人的“你和我”的神奇结晶物的永生世界。

诗中直接而清澈的反复意象里,有象箭一样的射入时间在一瞬间裂开的缝隙里去的东西存在着。

一瞬间出现的期盼里,能够看到一个幽蓝神秘的世界,能够看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的一双手和另一双手,能够看到飞旋世界里,奔跑在夜空上的留恋而又带着心愿的发着银色光芒的星星,和连在一起,静静飘落的两片雪花。

“匪报也”,这可以解读成爱的声音吧。

时常,我总觉得,永恒之爱的概念只是人在自我期盼中产生的完美情节的一种并不真实的幻念,它在互动的欲望世界里变化,总还是要有所报才能得成,这将是必然的法则,唯其如此,才能让虚实相互衔接的生活有平凡的面目和长久的力量。

但愿意把一柄绿枝桠,一朵木兰花,在书页间,由嫩绿季节保存到干枯衰落时,依然放在随手可以拿到它的书架上,这种用一生来守侯的,其中所求,既是“匪报也”,也有“吾愿也”的一份欢喜。

这更算是爱的声音了吧。

然而,这个能够在某个未知路口展开的画面里,木瓜熟了么

诗中的“投”字、“报”字,这是善念的果实和欣喜的花,是相遇时知心的笑,是琴键上可以弹奏的欢快流畅的音符,是木瓜的温软和美玉里的清凉和喜悦的平静,是爱所能成型的元素里起始的节拍。

21. 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

黍若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浩雀当鸣,以求同音,人心悲歌,觅的是个知己,千年而有同叹的,是因为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

这就有了“黍离之悲”,有了千古人心的沧凉滋味。

中国最著名的近.现代诗人都有谁

中国近现代十大当选人(不分名)为:艾青,徐志摩,胡适,郭沬若,,季羡林,范光陵,臧克家,中,北岛.1.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

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2.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3.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

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胡适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诗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新思潮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结果。

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

”(《写在孔子诞辰之后》)对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持批判态度,说:“三纲五论”的话,古人认为是真理,因为这种话在古时宗法社会很有点用处。

但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古时的天经地义现在变成废话了.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着》、《胡适学术文集》等。

4. 郭沬若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

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着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5.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6.季羡林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诗人,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

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先生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

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长达四十年。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副主编、语言卷主编,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德国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冰岛大学《吐火罗文与印欧语系研究》顾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7. 范光陵范光陵博士为旧金山导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奥克兰论坛报Oakland Tribune等西方大报称为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中方报刊称为五四精神代言人,三冠才子-即桂冠诗人(Poet-Laureate)、中华电脑之父、企管大师。

他诗书画三绝,名满国际。

'电脑’'中文二字即他所首创。

台大毕业,美国硕士、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曾任大学系主任、所长、院长。

在国际上任世界大会主席十余次,曾在好莱坞对明星群以流利英文演讲,获国际大奖,杰出学者奖多次。

并任世界文化总会长,中华文化协会会长,中华工商管理学会理事长。

他创始了新古诗运动,使新古诗成为中国三大诗派之一,他又创始了诗意派油画(Poetic oil painting),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结合诗与油画者,他创始了诗意管理学(Poetic Management),为世界第一位结合诗与管理,并在大学研究所开授二学分'诗意管理'课程。

1988年6月18日他带领了台湾四十年来第一个文化经济团访大陆,开创了两岸破冰之旅。

以他的诗所作纪念碑遍布台北、碧山岩、石门、清静农场、苗栗等地.他中英文诗俱佳. 2005年10月29日他的第一个梦终于完成了–召开中国第一个世界诗人大会,并任大会主席.对中华未来诗运,诗教影响重大,更开启了汉诗走上世界之门.8. 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

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

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9.余光中生于南京,福建永春人。

台湾现代派诗人。

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余光中诗选》等,诗风因题材而异。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细腻而柔绵。

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

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

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

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它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

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

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

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10.北岛原名赵振开,北京人,现移居国外。

《今天》杂志创办人之一,着有《北岛诗选》等,他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诗承上启下一起向未来的有力的一环,一座不可忽略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还有:戴望舒,舒婷,海子等等.

请问一个关于雨的作文1000字

写雨的作文800字写雨的作文800字第1篇 描写雷雨的作文600字600字描写雷雨的作文600字雷雨前的傍晚,天是那么闷热,没有一丝凉风。

而远处,乌云一层一层地占据着天空,不一会儿,乌云就像一块帷幕一样黑压压地布满了整个天空。

人们等待着老天爷把这块帷幕扯开,让雷雨把大地冲刷得焕然一新,还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

夜晚,老天爷撕破了那乌云,随即,雷雨就下起来了。

开路军是夺目的闪电和惊天动地的雷声,它们胁迫着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地向大地冲来。

狂风挟持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窗缝里真的钻进雨水了。

闪电一亮一亮的,像巨蟒在云层上飞跃,一个暴雷猛地在窗外炸开,险些把我轰懵了。

雨下了很长时间,没有一点停的样子: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老天爷还不时以雷霆万钧之势倾下了惊天撼地的滂沱大雨——这雨也拼命地往下打,打的窗户都噼里啪啦得响。

雨不停地下着,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着。

终于,天亮了,雨也渐渐小了,开始像布一样,接着又像帘子,像断了线的珠子,像一根根线,最后只能看地上的雨点来辨认雨的大小了。

而当人们认为雨不再下时,那雷声就像是不甘于昨夜的失败似的,又重新单枪匹马卷土重来,这次,它失败了,雨停了,啊,它认输了

雨后,树上的一片片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含苞欲放的花朵变得水灵灵的。

远处,偶尔传来一声小鸟的鸣叫,那声音是那么清翠,可以说是打破了城市中的寂静。

现在,一提起那天夜晚的电闪雷鸣,我仍心有余悸。

我想:这场雷雨迎来的到底是凉爽的夏季还是炎热的夏季呢

第2篇 写景作文写法详解—写风雨雷电和日月星光作文类型500字写景作文写法详解—写风雨雷电和日月星光作文类型一、写风雨雷电和日月星光的作文类型1.描写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描写天空中的日月星光,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2.通过观察风雨雷电和日月星光的变化,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

第3篇 写在雨天的文字600字窗外正下着雨。

夏季的雨。

凉爽,清新。

一直以来,我对雨季都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喜爱。

因为,雨季可以沉淀一种心情。

写在雨天的文字是湿润的,干净得不带一点瑕疵。

像剥了壳的荔枝,滑嫩白皙,不注意就会挤出甘甜的汁。

在雨天里写文字是很有感觉的。

感觉。

人果真需要“感觉”这东西。

很多时候,我都是靠着感觉去判断一些事情。

很多时候,只是感觉,没有缘由。

比如第一次看到落落的文字就喜欢上她;比如第一次遇见的某个人就认定自己一定要与他做朋友;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某个人,即使他并没做什么却硬是讨厌他;比如第一次观雨就爱上雨季。

第一次。

女孩子很看中“第一”这个字眼。

因此,初印象是很重要的。

似乎很矫情,但我并不是个矫情的人。

这场雨已经下了一夜了。

我知道,它很快就会结束。

美好的东西总是很短暂,况且,这是夏季的雨。

不过,珍惜现在就够了。

我们无法阻止它的结束,也无法阻止它的到来。

这是大自然的权利,我们无法剥夺。

只需顺其自然。

所以,我选择听雨。

一边听雨一边敲击键盘。

听雨细细的滴落,滴落于某人的衣服下摆,永不可知,只觉瞬间快意。

也许,很多年少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爱好,都喜欢观雨。

但人是不相同的。

性格的差异造就不同的人。

我们追求自我,追求与众不同,以为自己年少轻狂,就该放荡不羁。

以为时间会等我们,却不知道时间一直在过去,它抛下了不珍惜它的人,独自前行,并且永远做着匀速圆周运动。

只是,我仍旧奢望那些年少易碎的梦能够实现。

毕竟,我也只是一个孩子。

第4篇 斟字酌句 咬文嚼字500字唐朝有一位诗人叫贾岛。

他写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描写一个老和尚夜晚回庙的情景,一共五个字僧敲月下门。

为了写好这句诗,他思索了许久。

原来他想写僧推月下门,后来又觉得可以写僧敲月下门。

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呢

他反复地比较,甚至出门骑在驴背上,也用手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细心体味。

有一次,他骑在驴背上做着推和敲的动作,潜心研究诗句。

没想到迎面一队车马簇拥着以为京兆尹(官名)来了,直到跟前才发觉。

他连忙向京兆尹道歉,说明自己没有顾得上让路的原因。

京兆尹叫来韩愈(唐朝时一位有名的散文作家),韩愈没有怪罪贾岛,勒住马想了好久,说:用'敲'字比用'推'字好。

并解释道,敲字声音响亮,更能生动地表达在静静的月夜,一个老僧回庙的情景。

贾岛接受了韩愈的建议,终于写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绝句。

后来,人们把写文章的时候选择词句的工作,叫推敲词句了。

这种推敲词句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作家中不少。

他们往往为了一句话、一个词,要反复推敲,斟字酌句。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苦心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每一句话写好,努力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的,每个句子又是由一个又一个词组成的。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大楼,那么,词和句子就相当与砖和瓦。

碎砖和破瓦是盖不起坚实美观的大楼来的。

我们练习作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写话的能力,就是要学习把话写得通顺、简明、生动的本领。

有相当数量的小朋友在写话时,考虑不周,信手写来,结果造成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太粗心。

比如,一位小朋友在作文中写道:奶奶的生日要到了,我想送一样礼物给奶奶,表表我晚辈的一份孝心。

送什么好呢

我猛然想起,奶奶的眼睛少了一个盒子。

对了,我用自己的零用钱给奶奶买一个眼睛盒吧

毫无疑问,小作者的用心是好的,由于粗心所致,把眼镜误写成眼睛,闹了一个大笑话。

难道你非要取下奶奶的眼睛放在盒子里不可

你看到过78岁的孩子吗

你读到这里一定会说,笑话,哪有这么老迈的孩子

事实上,一个孩子确实写了这么一句话:毛毛是个78岁的孩子。

显然,毛病就出在少了一个小小的标点上。

小作者粗心又马虎,竟然在7和8之间漏了一个顿号。

以上举的是孩子在作文时犯的两个低级错误的例子。

更多的是在说话、写话时考虑不够缜密,说话啰嗦,意思却又表达不清。

比如,有一个同学写了

海南天涯海角的资料

天涯海角实有其地,在我国南端的海南岛上。

据说,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因触犯当朝改革派的利益,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岛任职。

那段日子,他心中忧闷,常到海边散步。

一日,正在散步时,突遇狂风暴雨,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只见海面波涛连天,汹涌澎湃,不一会儿,风停雨消,天气转晴,海面上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格外好看。

诗人受到感染,诗兴大发,随手在这块大石上题了“天涯”“海阔天空”六个大字。

后来,一位石匠发现了苏东坡写的字,就把它刻下来。

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做“天涯”,这块大石头又被称为“天涯石”。

还因为这里原来叫角岭,又紧靠着海边,人们又把“天涯”和“角岭”结合在一起,起了个新名“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风景区位于海南三亚市西26公里的马岭山,立于碧水蓝天之下,终年守望着浩浩南海。

古时因海南人烟稀少,荒芜凄凉,孤悬海外,而成为贬谪之地。

宋名臣胡铨有“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之叹,道出贬官们前行无路,回转无望的悲凉心境,也正是如此,来到前临茫茫大海,后无退路的陆之尽头,人们只能望海兴叹身处天之涯,海之角的无奈,这也就成了“天涯海角”一说的由来和出处。

现在的天涯海角,一改曾经留给人们的印象,椰树成林,婆娑多姿,成为了人们衷情的旅游度假之地。

烟波浩渺的南海上,白帆点点;景区内建有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画廊等现代建筑以及海滨浴场、钓鱼台、游艇等娱乐设施;岩边奇石林立,雄峙海边,石上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

其中,“天涯”题刻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南天一柱”是清宣统年间的知州范云梯所书。

这些石刻中,属“海判南天”摩崖石刻群年代最为久远、且最为特别。

据载,“海判南天”摩崖石刻为“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题刻,是康皇帝所遣钦差,在一天然巨石经过剖开加工的巨石面上进行题刻的。

这一不寻常举动,人们认为其中必藏有重大的历史秘密,并为之多年辛苦地进行破解。

最终的结论是:“海判南天”石刻群,是清康熙测《皇舆全览图》留下的中国大陆地版图(不包括领海之南海诸岛在内)最南极的地标,是中国陆地版图中真正的“天涯海角”所在,是康熙测绘《皇舆全览图》留下的标志性遗址。

来到天涯海角度假的人们,漫步于海边,流连在奇石之间,既可以沉浸于亚热带风情之中,同时也能体验到巨石题刻的魅力,天涯海角的悠闲与美妙。

三亚天涯海角风景区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游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尽头。

这里南临蓝的大海,远眺浩瀚南海,波涛起伏,海阔天空,征帆片片,白鸥点点。

海滨上险石耸立,著名的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等刻石,就在群岩之中,甚为壮观。

古时候交通闭塞,,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

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

宋朝名臣胡铨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

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的际遇。

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有胜收,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茅盾对这里的景物作过这样的描写:“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错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岩根。

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谈半天情话。

然而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殛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既写了天涯海角的景,又触景生情,想到苏东坡被谪海南岛的不幸遭遇。

“天涯海角”这个名字,其实指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一种历史悲剧的实录。

古时候,海南岛交通闭塞,人迹罕至,一向被视为远离中原、瘟疫流行之地,因而,一直为封建王朝流放 “叛民”、“逆臣”和犯人的所在。

流放到这里的人,不是死在途中, 就是因气候水土不服,到后便也一命归天,很少有能生还中原的。

因此, 凡是被流放到崖州的人,无不怀着走天涯、下海角,去而难归之感。

现在景区内还建有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一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典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拿来,天涯购物寨,、,天涯漫游区,、,天涯画廊,、,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历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附近有,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登山多层次游览胜地。

景点位置: 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交通指南: 可在市区任何一地点乘当地2路、4路中巴车至终点站,再转乘泰和旅游专线巴士(5元/人);可在市内乘座“天涯”“南山”等字样的中巴车直达(3-4元);由市区乘出租车(25-30元);包车(150元)。

住宿指南:(附近) 三亚湾南方大酒店、南湾酒店、长江大酒店、银苑度假村、海航度假中心娱乐指南: 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石刻 滨海城市夜生活特色餐饮: 三亚三珍(鲍鱼、鱼翅、海参)等生猛海鲜当地特产: 生猛海鲜、水晶饰品、珍珠饰品相临景点: 大小洞天、南山文化区、天涯海洋动物园提醒:1、老版人民币2元的背面就是天涯海角的风景图,面对实景时不妨仔细比较一下。

2、天涯海角从1997年开始于每年的11月18日至21日都

现代结合古代的情话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