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格言与人生追求调查报告的调查分析怎么写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他们胸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他们持有何种人生价值观,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更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的未来息息相关。
然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因为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价值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偏离时代要求的迹象,而当今的世界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却有了更高要求。
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方针指南,指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确定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把他们锻造成为新时代具有蓬勃向上气象的新型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追求价值观人生观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以求变化、求革新、求解放的时代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追求。
一向充满活力、大胆开拓的青年,无疑成为这个伟大时代中的宠儿。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和人民奏响了一曲曲时代的壮歌。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定格在整个社会关注和期许的目光中。
然而时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有的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大学生还出现拜金主义观念,天天无所事事。
这种价值观缺失,理想信仰迷失,社会不良风气弥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影响了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远大的理想,培养美好的情操,我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分析这一现象以及原因,给出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目的: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进入大学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但是,大学能否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很显然不能.大学只是人生追求中的一步棋,是实现每个人人生理想之前的一个小目标,随着这个小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喜悦——高考成功之后,很多大学生便陷入了迷茫之中.在我们成功地选择了这个岔路口之后,人生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们就在校生的人生追求的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了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甘肃省建筑职业学校全校在校生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2022年11月5号——2022年11月16号五.调查内容: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情况以及他们对人生追求的看法,我们共向学生提出15个问题。
六.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的愿望并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的目标奋斗;有18%的学生的专业还是别人帮自己选的,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对各专业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但当他们了解之后,就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55%的学生是自己随便选的专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考上大学。
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遥远目标并不是很明确。
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还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吗
据调查,大一新生有58%认为: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还有36%觉得在大学里,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考虑。
那大二的又是怎样想的呢
同样,认为未来形势严峻,学习没有目标的就占了56%。
对于树立追求目标问题,有73%表示非常重要。
但仅有19%已经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后,有15%的学生选择边行动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有5%选择立即行动,一定要完成.但还有75%选择会因为突发状况而中断或暂不付诸行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58%认为应该要树立目标却还在考虑之中.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极少数的还不想有目标的人。
整体来看,我们大学生对未来都很茫然。
难道说不是自己的理想专业,就真的没有指明方向的航标了吗
其实,我们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调查,旨在为我们大学生指明方向。
既然我们都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就说明我们还在为自己的未来思考着。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即就是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且,在树立起目标之后,就应该努力实现目标,不要辜负自己的汗水
七、结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做学问,干事业,唯有抛弃功利之心、势利之心,才能有大作为、大奉献,才能在一生之后,仍然活着,永世活着。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和智慧,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要自觉增强爱国意识,深入了解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
要自觉用社会主
08级大学生人生格言调查
不明察,不能烛私。
战国·韩非。
烛私:洞察隐私。
这两句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
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要成功,先研究成功学。
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一定要不断的研究竞争对手
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当预言成为历史时再去研究它们吧。
·本耶明研究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
俄国史学家 克柳切夫斯基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
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查报告,以调查报告格式写,两小时内给我,急急急
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不良习惯的“优势”使人能自然自发地“吸收”并成为“习惯”。
良好习惯需要引导,需要约束,需要自律,需要坚持,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有人研究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在实际生活,远远大于这个数,实践中,我们以探究方法和内容为基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认知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对知的检验,知行统一才能化为血肉成为习惯,这是叶老的观点。
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以“红领巾电话台”、“红领巾广播台”、“校园厨窗”、“班级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专题讲座、活动明理、游戏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如:一年级新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老师在教学中就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歌谣形式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进行改编,来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孩子们进行恰到好处地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朝着规范行为方向努力,有的老师将课堂规范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改编成歌谣让学生记诵,这些歌谣节奏平稳,琅琅上口,好读易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对照规范查找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然,加强学生的认知指导方法很多,有的班级根据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等特点,开展多种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去磨合自我意志,让学生学会文明交往的基本礼仪: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三年级老师专门设计了“明星小队”的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良好习惯评价细目,分别从守纪、卫生、自护、礼仪等六方面进行竞赛,看谁能最先成为本班“明星小队”,这样整合了团队的力量,大家相互促进、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大大增强了小组内的合作共进精神。
指导做有益游戏。
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比比谁的办法多”活动,请大家集思广益,确定游戏种类,如何文明游戏,这样,同学们课下不仅有得玩,而且玩得好,玩得文明。
开展“争当百小明星”活动,每周针对一种行为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每日督察,每周总结,每月评比,每期颁星的活动,有意识纠正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的老师运用“故事明理法”,有的老师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法”,有的运用“创设情境明理法”,有的运用“辩论明理法”等等,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采取了很多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其道理。
2、细化要求。
上课时间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讲
课余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
在家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父母喜爱的好孩子等等,对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求不是很具体。
因此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对社会生活涉足的范围,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从遵守规则、学习、礼仪、劳动、自护、卫生六个方面列出了 “习惯养成训练点”,将这些行为规范细化成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并把它们印在学校的《小学生行为手册》上,作为相关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同时印在《学校安全手册》上,作为教师教学与研究的校本教材。
这样,学生、教师有了学习、教学的依据,家长也明确了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与培养。
3、强化训练。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秭归县实验小学习惯培养教育内容序列细目》上的要求强化训练,一年级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开学一个月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和使用等习惯进行训练。
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脚安”。
老师与学生约定了一些常用口令,如:“一、二、三
”学生就能习惯性地条件反射:“向前看
”或是老师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坐姿予以提示,学生就能端正坐好,不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写字时,老师常常提醒他们:“写字做到……”,通过训练,学生立马回答:“三个一”,并能迅速纠正不正确姿势,经过反复提醒,多次训练,孩子们就养成了正确的书写习惯了。
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如:中高年级开展了多种阅读训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五(一)班坚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将周二的课后整理时间、每周四、周五的晨会课定为本班集中读书、读报、汇报交流时间,交流同学们一周来的阅读信息与感受,评比一周最佳积累本,最佳积累明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六(三)班开展“以书会友”活动。
班上设立了“图书吧”,学生广结书缘,成立“书友会”,将那些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同学组织到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人生理想,拓展阅读空间。
还有的班级注重收集传统文化精髓——格言警句、优秀古诗文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感染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五(3)班长期坚持“每日一格言”活动。
在班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本“拾贝录”,同时在黑板右测开辟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的“开心屋”,把自己最欣赏的、感悟最深的格言警句、古诗文记在“拾贝录”和“开心屋”内,全班学生每天轮流记载,并利用当天晨会时间开展警句格言推荐活动,诠释格言意义。
4、营造氛围。
营造氛围法是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具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体,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实践者,学校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育人氛围: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物质环境。
学校力争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教学楼大厅内写有醒目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及时须自律,养成好习惯”十六个大字;教学楼道口有“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温馨提示;教学楼道内有“请靠右行”、“请讲普通话”、“不要乱丢乱扔”等习惯用语;学校绿化带内有“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等文明用语;学校主席台前有“博学、善问、明辨、慎思、笃行、守恒”至理名言;学校橱窗内开辟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专题板报;教学楼内悬挂有名人画像、学生书画展;教室内的黑板报上有“我的好习惯”专栏等,更具特色的是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学校播放的特色放学曲——在旋律优美的萨克斯曲中插入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旋律的同时接受教育,学生每天都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良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精神环境。
除了利用物质环境育人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精神环境熏陶人,精神环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氛围,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它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十分有利,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采用了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每周通过“国旗下讲话”讲习惯、讲长征精神、讲家乡名人故事等,学校政教处每学期都要根据不同的专题开展讲话活动,让好习惯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一点一滴的渗透进孩子的心田。
2、学校要求每月至少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有的班级以良好习惯培养为中心,展开讨论,总结自己身上的好习惯,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分析这些不良习惯形成原因,探讨矫正不良习惯方法;有的班级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借助《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考评手册》评价学生习惯,找出存在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3、采用周记或日记的形式,在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有的记载好习惯带来的快乐,有的记载不好习惯带来的困惑,这样,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
每学期,学校还要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好习惯,须自律”大型展览活动,把好习惯经验及照片张贴到展示栏内,让全校师生来参观,学生一有时间,便挤在展牌前参观学习,找一找我们班有谁
谁的习惯最好
……在这种浓浓的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自律意识更强了,身上的好习惯渐渐多了。
4、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或庆祝活动,如:本学期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标兵”“感恩讨论”“百小公民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5、全校师生一起创编“习惯童谣”,编辑《习惯童谣》集,并利用校本选修课时间师生一起学童谣,游戏时师生一起唱童谣,将习惯培养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5、情感沟通。
常言道:“情通则理达”。
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了校长热线电话,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大队辅导员为心理辅导老师,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高兴、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老师交流,校长带头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
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按时值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
“信箱”里的信起初试探性的一、两封变成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的那扇窗,与我们谈困惑,给我们提建议等,这样,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许多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有的老师采用谈话法、QQ聊天法、Email书信交流法,还有的老师用笔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等等。
大一思修作业(8000字的调查报告。
下面话题选一)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
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
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
”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
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
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
”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
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
”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
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
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
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
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
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
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
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
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
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
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
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
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
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
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对我校校园的调查的前言怎么写,最好多一点400字
<<校园调查报告>> 对老师的调查: 问:“你对现在的学生怎么看
” 小学老师答:“我从不把他们当人看
哦
不不不。
我的意思是说,我只把他们当孩子看。
不要跟他们讲大人话,讲了他们也不懂。
我必须要每天象个幼儿园阿姨似的伺候他们。
不过还好,他们都很听话。
没有敢跟我对抗的。
” 中学老师答:“现在这些学生,可不比我们那会儿喽
我们上学那会儿多纯哪
那象他们这样,今天追这个星,明天追那个星的。
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不过我还算好的。
他们都把我当朋友,我也感觉很欣慰。
” 大学老师答:“这些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
独立解决问题精神欠缺。
也不知道中学老师是怎么教的。
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由于我和他们接触较少,所以我也不太清楚。
” 问:“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 小学老师答:“对待学生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
” 中学老师答:“让我的学生都考上重点。
这样我也算对的起他们了。
” 大学老师答:“多培养能够独挡一面的栋梁。
” 问:“你对学生的男女关系问题怎么看
” 小学老师答:“小孩子懂得什么
不过也要时时提醒他们男女有别。
” 中学老师答:“我绝对不允许在我们班出现谈恋爱的情况。
你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最不好把握情这一关。
所以我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一定要把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绝对不能让它滋生蔓延。
须知‘恋爱猛于虎’啊” 大学老师答:“是该到了找对象的年龄啦
都二十一二的大姑娘、小伙子啦。
只要把握好分寸,谈恋爱是不会影响到学习的,反而会对学习有利。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受西方腐朽堕落文化的影响。
还是要多遵守一些中国传统美德的好
问:“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 小学老师答:“批做业,改作文。
给这些孩子们修改他们错的离谱的作文。
什么叫‘拎着火车上皮箱’啊
” 中学老师答:“业余时间也主要是放在教学工作上。
不过我会抽出一大段时间来思考,班里某某女同学和某某男同学是不是有谈恋爱的倾向。
” 大学老师答:“主要是忙自己的课题。
有时候也帮学生找一些课题做做,主要是为了锻炼他们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有时也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
” 问:“你平生最恨的是什么
” 小学老师答:“我最恨这些小孩淘气和问一些怪问题。
” 中学老师答:“我最恨上公园,在公园里到处都是抱在一起的男男女女。
一看到这样我就想把他们拉开。
咳没办发啦
职业病。
” 大学老师答:“我最恨学生有一点问题就问,你不会自己动脑想一想啊
我也最恨别人说:’不会就问。
’其实作为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会就想,直到想通为止’。
” 对学生的调查: 问:“你对老师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 小学生答:“老师就象是一只母鸡,我们是她身下的小宝宝。
老师叫我们往东,我们绝不往西。
” 中学生答:“表面上我们绝对要把他们当朋友一样。
其实真正能和学生成为朋友的老师有几个呢
我们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成绩。
真要是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去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都什么时代啦
他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 大学生答:“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再也没有了老师的监视、唠叨。
一切全靠自己。
刚上大学哪会甭提有多兴奋了。
我甚至跑到操场上去大喊:‘天哪
我终于蹬上月球啦
哈哈哈
” 问:“你信守的格言是什么
” 小学生答:“宁可在家得罪家长,也不能在学校得罪老师。
” 中学生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大学生答:“我有信心,我能行
” 问:“你对男女关系问题怎么看
” 小学生答:“男即是女、女即是男。
世间本无所谓男女,老师说的多了,男女之间就有了界限了。
” 中学生答:“年轻人嘛
就得有个年轻人的样儿。
要是没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岂不虚度了青春。
特别是在老师日防夜防之下成长起来的爱情。
那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 大学生答:“爱情是一朵圣洁的玫瑰,我一定要把他献给我最爱的人。
要是那个人永远也不出现,我就永远为他守侯着。
这是大一时的想法。
等到了大四那个人还没出现的话。
就得赶紧找一个,因为我实在受不了寝室的哥们儿都是出双入对的。
就我一个王老五那多没劲啊
” 问:“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 小学生答:“我的业余爱好是爸爸、妈妈小时候未完成的梦。
爸爸小时候想当书法家,那么我业余时间就得参加书法班;妈妈小时候想当音乐家,那么我业余时间就得参加音乐班。
” 中学生答:“我的业余爱好是学习。
不爱好也不行啊
要升学、要考重点、要给爸爸、妈妈争气。
” 大学生答:“终于自由了。
业余生活自然要丰富一些。
滑旱冰、跳舞、打球、游泳。
总之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定要把以前丢的都补回来。
” 问:“你平时最恨的是什么
” 小学生答:“我最恨别人跟我说,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
” 中学生答:“我最恨的就是有的家长让孩子别学了,出去玩会儿。
凭什么我在这儿学,他出去玩啊
” 大学生答:“我最恨的就是在图书馆里和一男一女做对面。
你瞧他们眉来眼去的样子。
是不是欺负我没有对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