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几个不同分类的古诗
1 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 晓 [唐.孟浩然]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长江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
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
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黄河《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泰山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5月亮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听晓角》: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表明天。
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泰山主要景点及其传说
泰山主要景点岱顶,又称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处然景观非特,最为引人入胜的就是因特定地理气象出现的四大奇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如果运气好还能看见碧霞宝光、隆冬雾凇等。
南天门以上,就可以算作岱顶了,这里共有古建筑群6组,碑碣22块,摩崖刻石260余处。
为泰山妙区之所在。
岱顶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便在岱顶筑坛祭天。
玉皇庙玉皇庙位于位于玉皇顶上。
古称太清宫、玉帝观,由山门、玉皇殿、观日亭、望河亭、东西道房组成。
其间的300多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我国道教诸神系统。
在道教诸神中,由于“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俗称玉皇大帝)位置最为尊贵,故本道观称作玉皇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泰山最高处的一组古建筑群。
天外村天外村,位于西溪谷口大众桥西侧,为西路登山之始。
这里既是山城结合部也是环山公路与西溪游览公路的交汇点和游客集散地。
2000年开始对天外村路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建成“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
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
桃花源桃花源位于泰山西麓,古时因桃花满峪谷而得名。
相传,古时桃花源的桃树甚多,从山坡到山顶,众多桃树自早春3月至4月次第开放,红成一片,因此古人又称此地为“红雨川”。
桃花源属于泰山“秀区”,融自然山水、地质奇观、宗教文化、野生赤鳞鱼等景观为一体。
桃花源的溪中之水源由三条清澈的溪水汇流成的,一是上桃峪来水,另一是龙角山来水,再就是雁群峪来水。
红门宫红门宫因其西北崖上有二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
现存建筑为明代天启元年所建。
庙分东西两院,中间有“飞云阁”相连。
东为更衣亭,是旧时达官贵人更衣之所。
西为元君庙,有正殿3间,奉九莲菩萨铜像,香火很盛。
整组建筑以飞云阁为中心,建筑古老,布局紧凑。
阁下有拱门,两侧有楹联“万壑泉声沉宝秀,千峰雪影护禅灵”。
因此处清晨日出时通红一片,故有“红门烧日”之说。
天地广场天地广场为泰山西路登山之始,其址旧称“天外村”。
是泰安城区与泰山西路景区的过渡地带。
南有龙潭路直通泰山火车站,东过大众桥至冯玉祥先生墓,北经蓄水36万立方米的黑龙潭水库,再沿盘山公路可乘汽车到达中天门。
天地广场本世纪初建成。
由一代表“天”的圆形广场和一代表“地”的方形广场组成,取“天圆地方”之意。
将“天”和“地”连为一体的是一条台阶式精美石雕连廊。
红门又叫一天门,有红门宫在此。
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
是登泰山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就要开始爬天梯了。
红门宫前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形成错落有致、状若天梯的古建筑群。
红门宫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
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
周围有小洞天可观赏。
碧霞祠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距岱宗坊约6.5公里。
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
祠为二进院落,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
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
万仙楼万仙楼位于山东泰山红门宫北,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创建。
殿内原祀王母,配以列仙,后增祀元君。
现神像均无,殿墙四周镶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
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修炼处。
门洞后额书“谢恩处”,传古帝王登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谢归。
或称旧时香客登岱回归至此无恙,即叩谢元君保佑之恩。
楼前有古柏3株,挺拔并列,苍翠凌云,碣书“三义柏”。
斩云剑泰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山东省发展经济承东启西的重要城市。
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城市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与现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与新的和谐统一独具特色。
泰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泰山为五岳之首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安的旅游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所辖县市区辐射,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司马迁与“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
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
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
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
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
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
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
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飞来石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了解泰山的著名景点有哪些·泰山有哪些著名景点相传,宋真宗带领千人万马来泰山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令人忘情:飞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清韵,使人心醉。
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
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消遥自在。
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
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
”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
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
”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
”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
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八年级上册古诗意义背诵
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天: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唐·高骈)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冬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眉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杭州: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州:【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洞庭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月圆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关于泰安的山美景的一段话作文120字
我的家乡泰安,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喜欢那里的历史悠久的岱庙,风光秀丽的天颐湖,宽阔雄伟的天地广场,可是我更喜欢那里闻名中外五岳独尊的泰山。
泰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非常美丽。
春天,树木吐出新的枝芽,小草探出尖尖的脑袋,那些不知名的野花,漫山遍野开放,向人们展开笑脸。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挺拔。
小草绿油油的,那小小的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大雨过后,山上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瀑布,大人小孩在水中嬉戏,惬意极了。
秋天,果树上结着金灿灿的果实,橘子,柿子,苹果,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红彤彤的枫叶,像一个个小手掌,在微风中挥动,向游客招手致意。
这时候,你看到这红彤彤的枫叶准会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冬天,到处银装素裹,泰山成了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
啊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泰山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
(《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三则》) 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
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
(《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
(《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
(《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一)作副词。
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如:①乃入吴寻二陆。
(《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为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