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之前当的亭长是个什么官位,具体点。
亭的主要官吏是亭长,由县吏任命,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并听从县尉指挥。
相当于镇上的镇长兼公安局长。
古代的"亭长"是什么时候有的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战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任防御之责。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是秦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处。
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
就亭的交通职能而言,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
就亭的地方行政职能而言,亭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逐捕盗贼的责任。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亭是邮政交通站兼派出所。
亭一般设有亭长一人,下属有求盗一人,负责治安,有亭父一人,负责亭舍的开闭扫除管理等杂务。
亭是准军事机构,弓弩、戟盾、刀剑、甲铠等武器是日常配备的, 亭长是武职,或者由退役军人担任,或者由选考合格的武吏出任,因为是派出机构,由县主吏掾(功曹),也就是县政府办公室直接统辖。
刘邦的亭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到底是乡长还是派出所所长
亭是秦汉时府的末端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大致每十(相当于3公里)设置一亭。
亭本来是为军事交通设置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兼具军事交通和治安行政的基层政府机构。
就亭的交通职能而言,亭有亭舍,负责接待往来的交通使者停留住宿,政府邮件的收发传递,也由亭传系统担当。
就亭的地方行政职能而言,亭所在地区,称为亭部,亭负责亭部地区的治安,担当维持秩序,逐捕盗贼的责任。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亭是邮政交通站兼派出所。
亭一般设有亭长一人,下属有求盗一人,负责治安,有亭父一人,负责亭舍的开闭扫除管理等杂务。
亭是准军事机构,弓弩、戟盾、刀剑、甲铠等武器是日常配备的, 亭长是武职,或者由退役***担任,或者由选考合格的武吏出任,因为是派出机构,由县主吏掾(功曹),也就是县政府办公室直接统辖。
泗水亭在沛县的东部,地处县城东郊的要道,故址靠近现在的微山湖,不过,微山湖是后来才有的湖泊,秦汉时代,这里是多湿地沼泽的低洼地带。
刘邦的生地是在丰邑,丰邑在沛县的西部,与泗水亭东西相隔百十里路,被任命为泗水亭长以后,刘邦一个人离开老家,晃晃悠悠单身赴任去了。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姓难易,人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个性习惯,大概一生都难以改变。
出仕为吏以前的刘邦,是乡里游侠。
游侠的基本,是云游四方,接交朋友,讲究哥们儿义气。
如今作了官府小吏,得受为吏之道,官吏之法的诸多管束,宛若美猴王作了弼马温,不得再胡作非为。
政府法令严密,为吏公务在身,四处浪荡是不行了,不过,酒还是要喝,朋友还是要交的。
游侠时代的交友,多是民间的兄弟哥们儿,如像沛县的大哥王陵,丰邑的跟班卢绾之类。
自从作了泗水亭长,大小算是一地之长,佩印着冠,披甲带剑,一手持竹简命令,一手持捆人绳索,手下还有两三下属丁卒使唤,宛如美国西部电影中的乡警保安官,实在是有些威风得起来。
地势使然,水涨船高,刘季的往来圈子,自然地由地皮流氓扩展到沛县政府的末端属吏,这些人际关系,又成了他的一大财富,秦末随同刘邦起兵,后来成为汉帝国开国功臣的一大批人物,多是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结识的沛县中下级官吏。
在沛县官吏中,与刘邦交往最早的,当数萧何。
萧何,沛县丰邑人,与刘邦同县同乡。
刘邦与萧何的结识交往,可以一直追溯到楚国时代,刘姓与萧姓的乡里往来。
萧何大概比刘邦年纪稍大,与刘邦是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
萧姓为丰邑大姓,有宗族数十家,是本地古来的旧族。
萧何是丰邑萧姓一族的模范人物,为人谨慎有法,办事干炼,长于管理行政,乡里内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事务,他都一五一十打点得井井有条。
入秦以来,萧何出仕为吏,以善于文法吏事, 一路受上级主管赏识,升任沛县主吏掾,也就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县府事务,主持人事,县下属吏的考核升迁进退,都在管辖之中。
秦帝国政府,对于政府官吏有严格考核制度,年年评定业绩决定奖惩位次,萧何曾经考核评定为全郡第一,大受泗水郡的监察长官-郡御史赏识,以为人才难得,准备推荐萧何到中央政府供职。
后来,经萧何再三推辞,此事方才作罢。
能吏萧何的定评,沛县时代就已经成型。
刘邦还没有作泗水亭长时,多次不法犯事,萧何看在同乡的面上,都替他遮掩过去了。
刘邦作了泗水亭长,仍然是不时越轨,触法犯事。
萧何是主吏掾,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好多事情,又是在县里替他说情化解。
年轻时的刘邦是浪荡游侠,不为乡里所喜,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完全没有循吏上进的趋向,依然是好酒好色,桀敖无礼,狂言妄为。
萧何虽然是看不惯刘邦的这些行为,但是,以萧何之明,他也欣赏刘邦敢做敢为,有事能够担当的个性,他能感觉得到,刘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下能够仗气使人,深入三教九流,在身边聚集一帮铁杆哥们儿,上能够折节低首,远从张耳,兄事王陵,出仕为吏以来,虽然不循,但却有力,在沛县吏卒当中,也是忽视不得的一方人物。
在偶然的几次同席交谈中,萧何发现刘邦表面上虽然傲慢无礼,但是内慧有肚量,哪怕在酩酊醉饮,狂言妄语中,对于有理切中的话几乎马上就能省悟,或者默然,或者陈谢请从,断然另一个人。
在众多沛县吏民人物中,萧何对刘邦是另眼相看的。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泗水亭长任上的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远行久在外,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按照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整整齐齐地装了五百铜钱。
秦汉时代,官吏都是按月领取工资,叫作月奉,亭长一类的基层小吏,月俸只有几百铜钱,多少年难得一次加薪,加十五钱就是皇帝亲自下诏书的大恩典了。
人送三百钱,已经是与工资匹敌的重礼,萧何是上司,破例送五百,是特别地有所表示。
这件事,刘邦终身未曾忘却的,后来打下天下论功行赏时,他特别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明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颇有些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风
秦朝时,刘邦未起事时他当过亭长,在当时是多大的官,和现在的什么官职类似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郡县社会转变的时期。
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方官的,地方全部都是分封的家天下,而商鞅变法之后,我们才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地方官,但是地方行政在那个时代相对简单,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
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官只有一级,就是县。
县相当于周王朝分封的初级诸侯国,人都说百里之国,就是这么来的。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为大县,设令,以下为小县,设长。
大县官秩千石,小县官秩四百,差别很大。
边境的县下设郡,你没看错,是县下设郡,郡最初是军事单位,不是地方官,郡的长官叫守,本身就是防御边境的意思。
因为后来为了养活郡中的军队,郡的四周从事耕种商贩的人逐渐增多,大郡的人口早就超过一县,所以逐渐超过县,成为县的上级地方官。
官秩两千石。
在县下,还有负责管理百姓的三老,游徼和啬夫,这一级的官员被称为有秩,秩是秦代的品级,官员的俸禄根据官秩来确定,有秩的意思是上面这几个官都在国家官员编制范围内的最低官员,官秩为百石,称为有秩。
再往下,国家编制就不管了。
亭,和郡一样,最初不是管民的,而是军事单位,但它更像哨所,并不用于屯兵,所以亭没能和郡一样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无秩官员,也就是国家编制外的,虽说秦统一了,但亭一级的官员并没有裁撤,也没有录入国家编制官员,算是一种临时的维护地方安全的吏,不享受国家待遇。
虽然不是国家编制,那么属于地方编制吗
也不属于
地方的两级官员郡守,县令(长),都有辟属的权力,像地方政府中的主簿,曹官等等也不属于国家编制,算是吃地方财政的,但亭所辖范围太小(一般为十里),一般由本地人就近负责,所以地方财政也不管。
这么看来这个亭长是个姥姥不爱,舅舅不亲的人,那还设立他有啥用
实际上亭长还是有点小权力,因为政府要依靠这些亭长处理基层的民事问题,所以依靠这种权力他们也能获得点体制外的收入,算是比百姓要强一些。
汉太祖刘邦就曾经出任泗水亭长,很多人认为亭就是村,或者亭长就是治保主任之类的官,其实不是,亭就是军事单位,他管理不了民事,刘邦能管理什么,多少还在各自人,实际上你要是有能力,挂个亭长的名你啥都能管。
秦朝制度 十户为一里 有里长 十里为一亭 有亭长 十亭为一乡 有乡长 是这样吗
是的 郡→县(道)→乡→里→亭秦汉中央官制里正 亭长(这个还管武装) 和 乡长 上面就是 县丞 再上面是郡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郡设郡守(分掌行政)、郡尉(分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楼上说的国 还真没听说过 汉代有国我知道 难道是我见识浅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