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2.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
3.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他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
4.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5.佛陀之语旨在说明:男女欲爱不净,是生死烦恼的根源。我们不提倡禁欲,但沉湎情色总不是明智之举。
6.教法不必听太多。若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启发真正的善根。
7.学会忘记,是一种福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都挂在心头,那还不纠结到死,生活在烦恼痛苦里。心如秋水,是非恩怨,空山空水空明月,千秋往事一梦间。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豁然开朗的人,世间委屈说不完,各有各的烦忧,百年一过客,能简单就简单。
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9.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10.庄子说要在道里面,真实地在它里面,虔诚地在它里面。你只需要一种虔诚,那就是对道的虔诚对你内在的本性,你真实的存在的虔诚。其它的虔诚都是不必要的。作者:奥修 出处:当鞋合脚时
1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理解它,这个叫做认命。
13.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5.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6.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错误的开始未必不能走到完美的结束。世间没有什么事是一定的,都是在碰,在等,在慢慢寻找。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向前,各自修行。
17.生活的心平气与,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生活的种种烦恼,去包容去化解,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的对立,能左右了自己的心态,也就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氛围。生活的禅法也就在于创建一种生活态度,觉醒生命的意识,突破迷惘,让生命活力而自在。
18.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19.阳光永远都是慕名而来的使者呐,那么我就把这虔诚的希望都交付给它,它会帮我回家。
20.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1.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23.遗憾的是,有严谨思辨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人不仅思维混乱,而且罕有开放的心胸,他们捍卫自己的观点如同一个愚昧而虔诚的信徒在誓死捍卫神圣的信仰,哪怕那其实只是一个小小不言的问题作者:程雨城 出处:纸上卧游记
24.佛说: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25.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26.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27.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坏人。
28.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9.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30.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无骨;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窄。
31.人的一生总是苦多乐少。我们不能执着去追求快乐,而是在生活中去发现已经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不要逃避痛苦,因为在痛苦过后就会有快乐,这就叫苦中作乐。
3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3.过去的不必要再去追悔,但可以忏悔,过往旧恨何必苦苦再追问?飞鸿云烟,忘却那些曾经的纠缠,过往以过往,未来还未来,活在当下的努力和阳光,这是生活的最最真实。
34.心胸开阔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些,争不起来;功利稍淡些,争不起来。欲望让人像伏在草丛深处的狮子,按捺不住蠢蠢欲动。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利益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
3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36.生活中无处不在都可以布施,点点滴滴中,你的布施活色生香!
37.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缘,缘了,终要散去。珍惜每一次遇见,当缘分已尽,适时放手,学会坦然面对,才是淡定之举。
3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39.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40.人就这么一生,我们应快乐地度过这辈子。只要我们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 追求 ,只要您虔诚地去努力, 乐观 地去对待,事业上有好的机遇就快速反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应有超人的智慧去完成自己的 人生 理想因为人生短暂 时光 如剑让我们人生的每个季节都光辉灿烂。
41.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42.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43.我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顶端,俯视着人世间的一切,黑暗的,虚伪的,自私的,肮脏的,丑陋的,我嗤笑着怜悯着丑态百出的人。接受着他们所谓虔诚的膜拜,一个个污秽不堪的灵魂在千万层密布的黑云里翻腾摇晃,那些因为饥渴难耐而渴望救赎的声音,在我耳中,生生的成了一种厌恶。突然间想逃离,衣袖挥洒间才明白,我是自己唯一的行李。 其实,我也是如此。
4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45.生活的禅法,也就是生活的智慧,透过世事的曲折与纷扰,观察与纠正自己那些偏执的判断与知见,自律的心态,自重的心境,在人群中走过,更不可过多的消费,自己的自信,人生的宽与窄,常怀一种谦卑,犹如看见泡沫一样认识自己,这就是智慧的妙用。
46.在我看得见你时,给你最真的微笑。在我看不见你时,给你最虔诚的祈祷。
47.佛曰: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8.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49.【天天禅语】凡事因贪而贫,去贪就简,克己勤俭即能兴家。
50.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51.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
52.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人生不要被别人控制,决定你命运的,是自己;人生不要被金钱控制,决定你幸福的,是知足;人生不要被仇恨控制,决定你快乐的,是豁达;人生不要被表象控制,决定你成熟的,是看透。
5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54.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55.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56.我不是佛教徒,但愿意学佛,因为笃信因果;我不炼丹,但 亲近道家,因为常怀化蝶之心;我不谙孔孟,但喜欢儒学,因为“吾 欲养浩然之气”。人之修为,要择善而师,不偏己好,能辨人非,兼 容并蓄,融会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57.于十善业缺漏不全,以是十业得人趣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定相应。《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5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59.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嗔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