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感悟
之不竭。
家风的形成决非一夕之功,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
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
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
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
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
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
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
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
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品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书信作品第一篇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
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
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身者不可不修也,持家不可不勤俭也,尊卑不可不辨也……”这就是有名汉阴“沈氏家训”。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家庭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家训文化,对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极力提倡修、齐、治、平的统一,强调家齐是国治、天下平的必要前提,所谓“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从小家到大家,从大家到家乡,从家乡到国家的一个整体。
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就稳固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利用家训这种形式对家庭成员进行伦理教育,调整家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以收睦亲齐家之效,以致形成国家统一、民族安定、人民幸福的良好氛围。
家训文化,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规范的内容,可以为我们概括、提炼、制定社会主义的家庭道德规范所用。
在当今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在日新月异,我们在吸收、继承、发扬家训文化同时,而是要根据现实进行取舍、改造,保留积极、合理、有价值的东西,摈弃消极、落后、腐朽、不合时代要求的部分。
传统家训的许多做法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传统家训的家庭德教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注重日常的灌输、教化。
家庭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家庭道德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于家庭、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