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中国梦的励志文章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

  癌症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不仅花光家庭积蓄,病人还是要饱经痛苦,仍旧有可能死亡。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治疗的路上坚持走下去。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肝癌患者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1:

  当我进入李志军黑黢黢的瓦房时,他正躺在堂屋的木床上,试图用胳膊肘撑住床板,坐起来吃药。

  肝腹水已使他的肚子肿胀如鼓,看起来像一名怀胎十月的孕妇,加上他的头部较小,整个身体显得极为不协调。我知道,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一个苦难的农民十分不恰当,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诞。

  彼时,我已经走访了十多个癌症村,听闻了许多癌症病人的故事,但如此凄惨的现状,还是头一次见。

  今年年初,李志军被查出肝癌晚期,医院建议其回家治疗。

  见到李志军之前,我在下湾村,听过刘永凯讲述他妻子的故事,与李志军的情况类似。

  刘的妻子也是肝癌,肝腹水导致肚子肿胀。为了让妻子过得舒服一点,刘永凯用吊瓶注射器做了一个简易的排水装置。每周,他都要用针头刺穿妻子的肚皮,针头一段连接一个橡皮导管,腹水和着血,顺着导管,排出体外。

  我像是在听一段恐怖故事一样,头皮发麻。

  直到见到李志军时,我才明白,每一个癌症患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生命做最后的努力。

  李志军能做的,就是自己坐起来吃药。布满油污的桌子上,摆着一瓶消炎药和一瓶护肝片。

  李志军尝试了几次,还是坐不起来,邻居跑到门口,把李志军正在晒麦子的妻子马桂梅喊进来。或许是太热太劳累,这个农妇的嘴角起满了泡。

  这是一个极其贫穷不幸的家庭,李志军有一个学习优异的儿子,但手臂残疾,已经辍学打工。整个家庭完全依赖马桂梅维持着。

  在男人面前,马桂梅并不避讳谈论死亡,“他黄土都埋了半截了,能吃完这瓶药吧。”为了让自己的男人活得舒服一点,这个农妇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花12块钱,买一瓶护肝片。

  在沈丘县石槽乡孙营村,李志军只不过是癌症患者中的一个,也是为数不多活着的病人。

  我告诉他们,国家疾控中心多年的研究证实,得癌症跟水污染有关。一个村民笑着说,这个不用研究我们也知道,研究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自来水管坏掉了,马桂梅又开始饮用污染过的沙颍河水。当天,村委会来人告诉马桂梅,她还欠着两个月的自来水费。马桂梅大嚷,你看床上躺着那个,真是一分钱都掏不出来了。

  李志军默不作声。这个48岁、干了一辈子瓦工的男人,似乎已经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只有谈起他的房子的时候,眼睛才散出一点光芒,“这个房子是1980年我自己盖的,很结实,当时村里人人都羡慕。”

  在离开石槽乡时,一名农民说,这里是多灾多难的地方,不仅有癌症村,还有艾滋村。更不幸的是,去年当地兴起平坟运动,一些新亡的癌症和艾滋病人,坟头也被推平。他们在这个世界似乎什么都没留下,除了痛苦。

  6月28日报道当天,早晨8点半左右,沈丘县的宣传官员打来电话斥责,“你采访了这么多地方,为何单把沈丘放在标题里,是不是对我们沈丘有意见?”并称报道是给沈丘伤口上撒盐。

  而刘永凯也告诉我,已经有人找到他,“不要对记者乱说。”

  撒盐的不是新闻媒体,受伤的亦非政府,当年粗放甚至掠夺式发展带来的代价,却让百姓用生命偿还。淮河水殇,苦的是那片流域的人们。眼下最重要的是救助贫困的癌症患者,不要再让污染水源使更多人患病。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2:

  文建明这个名字,南充人并不陌生,时至今日,营山县城南镇老百姓还是心心念念。

  20xx年,文建明被调到营山城郊的城南镇任党委书记,面对城南镇当时“财务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的烂摊子,文建明摸准情况对症下药,将城南镇变成了“明白镇”、“致富镇”、“债务归零镇”。20xx年夏天,文建明在下乡调研途中突然腹痛难忍,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体重锐减至45公斤。

  “癌症并不可怕,在有生之年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好事,就是生命最好的延续。”除了必须的治疗外,文建明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患病期间,文建明不得不与死神赛跑。20xx年一个寒夜,刚做完手术不久、虚弱不堪的文建明把镇干部唐三喊到办公室里,通过他口述、唐三记录下近8000字的《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城南镇乡镇机制改革小结》。

  由于病情严重,文建明不得不接受多次手术,但每次手术后的第二天,他就准时打电话安排工作。文建明的妻子钟玉珍气得好几次抢过他的手机摔在病床上,甚至于钟玉珍下跪,也阻止不了文建明工作的决心。

  “从医学上说肝癌患者一般只能活6个月左右,而文建明却坚持了9个年头,这是生命的奇迹。”文建明的主治医生陈兴智说,除了积极接受医疗以外,文建明豁达坚毅的精神和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态度为他的生命注入了不懈动力。

  和文建明一样,姚勇在肝病晚期仍然心系蓬安的教育事业。在成都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姚勇给蓬安县领导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息:我因患肝病,会在华西医院住院治疗,估计以后无法正常工作,对于事业,诸多不舍,犹如生命,留恋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教育事业,正如我现在留恋夜空的宁静。但是,放下不等于放弃,我依然为蓬安教育祈福!雪山在目及之处,蓬安教育振兴的目标也并不遥远。

  患病后的姚勇用文学的方式开启了自己对人生的哲学反思。即使在住院治疗的时候,姚勇也没有停止读书和写作,他随身携带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还有史铁生的小说和散文,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在散步、在仰望夜空、在面对亲友的问候时,姚勇总会感概万千,他用纸笔或者手机记录当时的所感所想,慢慢地,几万字的《病中散记》记录下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和反思。

  姚勇在《病中散记》里写到:一次与老领导徐兴发相坐而谈,他说我是病在劳累上,我对他说,劳累并快乐着,我无怨,也无悔。

  姚勇还记下了他治疗途中的一件好玩的事:见我血管很好,由实习护士进行输液扎针,她和我略显紧张。我鼓励她大胆扎针,说:“扎得好,如蚂蚁咬一下;扎得不好,如蚂蚁咬两下。”众护士齐笑,于是在蚂蚁咬两下后完成任务。她初次扎针,我初次生病,其紧张的心情是一样的,由此看来,治疗的过程,就是医患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姚勇更多的是在反思,他这样问自己:我这一生,遇到过太多大事、急事,经历过太多惊魂时刻,7岁溺水、20多岁身患乙肝、亲人陆续离世……桩桩件件,磕磕碰碰,每一次足以置我于死地,立地而行,向天而问,是什么让我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是什么让我始终眼含热泪,是什么让我可以“面朝大海”而迎来“春暖花开”?

  遗憾的是,姚勇最终在53岁的年纪离我们而去。这一次他终究没能迎来“春暖花开”。他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并没有立即给自己一个答案,但他写下人生应该是“哭着来,笑着去”的句子时,也许就是他对生命最透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回答。

  抗癌者励志故事3:

  预计生存期 ,并不是指实际寿命

  预计生命存期实际上是对患了相对较难治愈疾病的病人生存期的一个估计。这种预期主要用于科研筛选病人,而不应作为给病人的“判决”。可能带有很大偏差。

  “所谓晚期病人”不能一概而论,预期不等于寿命一定会在那时终结,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预期”的积极意义是,当得知疾病可能难以治愈时,应及时调整工作、生活,将该交办的事情都提前交待给家人、同事和下属,做到一身轻松地去与疾病作斗争。

  丢下包袱 ,轻松上阵

  有一个胸腔巨大肿块、大量胸水、骨转移的老年患者。每天咳嗽、胸闷,发热38.5摄氏度,不能平卧、不能翻身,因骨转移疼得双下肢卧时不能屈曲,站时不能下蹲,体重只有35kg,预计生存期不到3个月。根据病情医生给她生物治疗和小剂量的个体化化疗,加之患者的乐观、开朗,如今三年半过去,已经76岁,体重增到45kg,成为病房的抗癌明星,还幽默地让医生保她活到80岁。

  还有一位肠癌肝转移的台湾病人。一年前被确诊后因畏惧放、化疗等而接受“气功”和中药治疗。入院时肝脏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瘤口袋”,上顶心脏,左挤脾脏,下达盆腔,加上大量腹水,重度黄疸,肝功异常,每天脓血便20余次,整个人简直就像个“会喘气的瘤子”。考虑他从未接受正规治疗,医生给予生物治疗和个体化化疗。两周后奇迹出现,他每天大便次数减少到6次~7次,还用手机拍下了一条许久不见的长长的大便。几个月后,“瘤口袋”快空了,肝脏回归正常,他乘飞机、坐火车来去自如,俨如常人。

  他们的经验就是丢下包袱,轻松上阵,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切忌“认命”,惶惶不可终日,更忌自认为“来日不多”,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怀疑一切。这种紧张、焦虑会耗费大量精力和体力,让家人担心、更让大夫无所适从。

  患者 :吃喝拉撒睡最重要

  很多家属和患者都将注意力放在肿瘤治疗上,其实“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证患者治疗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对患者及家属最好的事情。不论病人处于哪个阶段,尽力做好这些,就有可能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时间,甚至创造出奇迹。

  有的病人晚上不敢睡,恨不得拿个牙签撑着眼皮,生怕如小沈阳所说“眼睛一闭,没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充足睡眠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能保证充足睡眠,将胜过任何补品,是最好的免疫增强剂。

  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

  关于良好心态,病人会说:“病在身上心情怎么好得了。”特别是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对于悲观者来说,世界末日似乎总在追着他走。他们会抱怨没有好的命运,没有好的医生。怀疑自己是否诊断错了,踏遍千山万水,遍访名医,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用上最好的药才甘心。其实,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疗技术已不是独家寡方时代。病人要树立良好心态,尽早静下心来,找自己信任、有专业技术、又便于家人照顾的医院,接受合理治疗,而不是不停地打听各种信息、偏方、特效药,结果可能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朱广卿强调“肿瘤治疗,从心开始”,病人要调整自己,以尽可能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

  家属:多数都会焦虑和抑郁

  一个肿瘤病人的病常常是一个家庭的病,所以医生在诊治病人时也常常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以便他们配合好治疗。

  当人们心情不好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不顺耳。病人心情不好,家属也跟着不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极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如若病人病情确已较晚,家属更应理智处理,注意心态的调整,本着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原则,配合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提出过高要求,否则心理预期达不到只能徒增痛苦和留下阴影。

  “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始终在安慰”是美国著名结核医生的座右铭,他当年身患结核久治不愈而后奇迹生还成为著名医生。就用这句话来勉励我们吧,不论是医者、患者或是家属。肿瘤治疗从心开始,调整心态、放下包袱,无论何时,努力争取创造自己生命的奇迹。

肝癌患者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