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乎友情的人怎么办
友情虽然跟爱情不太一样,但单独来讲,有些太糟糕的友情也是很折磨人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太在意一个人,最后只会委屈自己!”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有很多朋友,感觉跟很多人都聊得来,是闺蜜,是哥们儿,是兄弟,可是渐渐地,随着时间流逝,很多朋友之间也渐行渐远了。
有些朋友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哪怕平时没有联系,但是重新联系的时候依然如故,彼此之间从来没有过嫌隙;而有些朋友就只是一阵子的朋友,不联系了可能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我们经常说爱情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其实一段友情也是两个人的事。互相成为闺蜜的两个人,肯定也需要互相付出,互相体谅,互相信任,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不然就会出问题,你把别人当闺蜜,别人却只是有事了才找你,这样的友情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我们不能光是想着拥有,也要适当地关注下失去,很多没意义的人和事,该放弃就应该早点放弃,不要任其变成压力和负担背在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应该给所谓的朋友分类:那些可以一辈子做朋友的人要好好维系,至于那些只能做一阵子朋友的人,该友尽就早点友尽,不然最后受伤的肯定是那个太在意友情的人。
现实中有不少人不就是这样吗?平时几万年不联系,等到结婚了才联系,目的就是要份子钱,这样的朋友有何意义?有不少人给了份子钱之后就被拉黑了,这种所谓的朋友不如早点丢掉。
成年人之间的这种问题不像小孩子,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破事,和好的话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成年人之间,如果关系毁了,彼此又各自有自己的天地,那就不要想着去修复了,因为你和对方可能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浪费。』
你早晚会明白:活到后来,除非彼此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关系很好又是邻居,否则不可能随时随地约在一起。人生是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得到的有好有坏,失去的也有好有坏,早点对这些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坦然接受你的人生中发生的一切。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越来越觉得先生所言极是。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茫茫人海之中,真正懂你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才会千古流传:明月清风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既然知己难寻,真心难交。在社会活动中,大家都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客客气气地你好我好也就罢了,碰上投缘的,没事谈谈心,聚聚会,谈谈人生,聊聊将来,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当然要是从普通朋友发展到知己,那就再好不过了。可事实上是,喝酒聊天可选择的人多,喝茶谈心的人却越来越少。喝酒要的是气氛,即使开始酒桌上的人们并不相熟,喝到兴处,就可以称兄道弟,互留电话号码了;喝茶要的是心情,再好的大红袍,要是和一看就烦的人喝,也是品不出味道的。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虽然孤独是人的宿命,但毕竟友情还是可以聊慰人生的。没有知己,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
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烦恼,有朋友关心也是一件幸事。可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对别人过度的关心和热情,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心理上的安全距离。我有一位高中时关系不错的同学,自己开了一个化工产品的店面,据说做的很不错的。自从互相有了微信之后,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上面聊聊天,问候一下,刚开始觉得挺好的,毕竟有将近二十年没联系了。后来我发现这位同学关心我的程度要超过我对自己的关心。有一次,我接了一个蚂蚱肉似小活儿,一个几百平米的小车间。当时在微信上我们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我突然发现他很感兴趣,从占地面积的长宽,到具体的预算他都要打听的明明白白白,以及再后来的聊天中,每次他都要询问进度,人工情况,回款情况。我就问他是不是想改行,他说当然不会,化工干的好好的。开始我理解为朋友怕我赔钱,关心我,毕竟他做生意的经验要多些,但后来他的事无巨细让我觉得有些好笑,我忽然明白有的关心并不是真的关心,心理有些不舒服了。后来越来越觉得友情变了味道,和这位同学渐行渐远了……
过度关心他人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卷入程度过高,除了自己有不太自信的因素外,有的人还有一些嫉妒心里在作祟。我这位同学上学时家庭条件不太好,那时他就有点自卑的倾向,现在生意做的不错,生活也很如意,也许但骨子里的一些东西很难改变;再者他是不是怕别人比他过得好,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本就艰难,与其花过多的时间过度关心别人,不如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适度地关心朋友,尊重朋友的处事原则和情感,彼此给对方安全的空间,真正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聊一些诗酒人生,也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