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演讲时间:2020年4月28日
——台湾著名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胡因梦2020年窝蜗读书会演讲稿
究竟,代表的是终极。究竟涅槃,这四个字一出来,各位就会投射到未来---有一个终点,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可以去追求。然后我们立即有一个反应就是“现在我们不在那里”,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过程中,我们很想一步步的转化、蜕变、成长......到有一天到了那个终点。
历史上有一些东西方的开悟者(所谓的开悟就是,有了一个最终极、最究竟的发现),他们发现人生生世世轮回转世所追求的目标,原来不在外面,在里头;原来那个目标不是在未来,就在这个当下。离我们很近,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跟这个状态去连接,也不知道怎么去发现它、揭露它。
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跟这个终极、究竟、所谓的涅槃有了隔阂。
所有的大彻大悟的智者们都告诉我们,它就在当下,从来没离开过。为什么我们接触不到?因为我们始终活在颠倒梦想里,没有梦想就没有颠倒。我们在座的很多朋友刚才在讲,一直在追求梦想,一直在追逐一个心理设定的理想、标准,或者一个成就,一种东西。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每一个起心动念里面,都有一个追求的成分?这个追求,可以在物质的层次、精神的层次、情感的层次。
我们坐在这里好端端的,一定要泡一杯咖啡喝一下,就好像咖啡喝进去就得到抚慰了;不喝这杯咖啡,好像所处的状态就不够满足。打着灯笼找到一个人然后结婚了,一定是不满意的,一定可以挑出对方的问题和毛病,然后就会又打着灯笼,或者心里头设想,还有一个更好的人。我们得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发挥所长,可是做着做着,又发现这个工作不是我要的,好像还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父母生育我们,我们长成了某种模样,我们肯定对自己的模样可以挑出毛病来,就一定要设法改善,拉个皮、割个眼睛、垫个鼻子、打个肉毒杆菌......一定要搞成自己理想的状态。
这就是人生在世的运作模式。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所有一切模塑我们的人都在灌输一个概念就是---你要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怎么可能没有理想,没有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怎么产生的?我们的因果律。因果律决定了每一个人的命运,可是我们不认命,认不清自己的因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定业是在没有转世之前就设计好的,所以我们就会有怨怼、抱怨、自怜、自卑、重重的内在的恐惧、不安全感---这些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想要抗拒当下的这个状态,跟自己所拥有的条件,自己所遭遇的命运,自己所处的情景对抗。对抗、追求、脱离现状是人的本能---反而在现实世界里被称为“积极”,“积极”的人永远要改变,永远要对抗,永远要革命,永远想要变得更好。这是文明的推动力量,也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人类的共业塑造出来的集体意识的本质。这个本质在外界的现象界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没有这样内在的驱力,这个世界是停滞不动的,文明就不可能有进化。但是当这个驱力内化在我们的心里,变成心理的惯性模式的时候,我们的烦恼就起来了。所以佛家称这种理想追求的倾向就是内在的二元对立的源头。
原来一切本身具足圆满无缺.人其实是不需要追求的,我们长期以来受到的这样一个惯性的训练,让我们不断的处在二元对立冲突矛盾里面,让我们的内在始终无法和自己和解,达到二元对立的统一,进入到一个解脱、合一、没有烦恼的境界。是我们不断在制造烦恼,不断在制造怨怼、不满、自怜、哀怨,庸人自扰。因为庸人自扰,所以永远处在颠倒梦想中。我们始终觉得外在的人事物是需要改造的,而不知道问题不是在外在变成一个多么理想的状态,重点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反应,什么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状态最正确的反应?人怎么样才能处在解脱、自在、圆满、祥和、不波动的境界?我们必须要学习佛陀,要进入到如如不动。我们的内在时时在波动,这些反应的模式,佛家总结为几个字---贪、嗔、痴、慢、疑,这就是烦恼的本质,贪是不满足,觉得还有更好的;嗔是愤怒,因为不符合设定的标准所以愤怒;痴就是无名,没有觉知,不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慢是高傲,我慢,看不起别人,我比你好,我高高在上,有阶级意识,高低之分,心中有慢,肯定没有爱、慈悲、包容,当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慈悲、包容的时候,对自己也不会满意,傲慢的人不会仁和,关系不可能和谐,这时候再高傲也没用,因为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会觉得生命清冷,没有热力,无法参与、投入;疑是疑惑,内地疑惑的问题很大,人跟人之间缺少信赖,因为过往的批斗历史背景让我们无法信赖,我们的上两代人都是在批斗中受了很多的伤,他们不信任,所以他们的下一代也不信任,很难产生真正的敞开,和彼此之间的连接,我们是活在疑虑中的。
当这些反应产生的时候,还能如如不动吗?不可能,所以永远都在波动中。
佛家用这五个字涵盖了所有的内容,我翻译了30多本书,用了更精密的心理学的语言细致化,描述的内容就是因为原生家庭和爸爸妈妈互动,没有得到爱、安全感、应该有的保障,又在成长过程中遭到来自父母的否定打压,或者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对待,这时候就很自然的产生一种想要证实自己的心理,可是在付出了很多还是没有办法得到肯定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很深的失落和低自我价值感。这是我10年间和内地的朋友们互动下来的很清晰的认识。
反应不对,我们总会感觉不对劲,即使有钱了,成家立业,有了外在的某种肯定,还是觉得不对劲......生命永远不对劲,因为我们的内在不对劲。于是我们寻求解脱之道,会进入到各种宗教系统、灵修系统、身心灵的疗愈系统。一个好的老师绝对不会设一个陷阱让你进入,而是会告诉你:根本没有方法,只有觉。觉察到现在处在贪嗔痴慢疑的波动的反应中,没有如如不动,在一个错误的反应模式里,在我们的惯性模式里---觉察到,你就能把这个惯性模式放下;觉察不到,就会被惯性模式牵着鼻子走。有的人的惯性模式是聚焦,聚焦到一个小的细节出不来,在小的细节里挑毛病,根本觉察不到大的环境;有的人的惯性模式是依赖,比如已经结婚生子还在执着于父母的肯定,内在就是依赖父母,有的人会以情绪要挟,比如自杀,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想死,是用自杀来证实“你重视我”,生命都可以不要,要的是得到对方的重视,这是什么?这就是强烈的依赖性。过分依赖会让对方不胜重负,想要逃,就会让当事人越不安全,越是要情绪要挟,产生关系的问题。
觉知到错误的反应模式,我们就可以从惯性模式里跨出来,觉知不到,就会一辈子在惯性模式里出不来。颠倒梦想,如果把梦想拿掉,开始真真正正如实的觉察,我们就开始变成佛家所说的“实修”的人。实修的功夫就是:只有觉,没有方法。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在修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修行,是用了很多方便法门,没有在觉。如果对当下错误的反应不做正确的觉察,而是用方便法门,比如打坐、数息观息、观想来减低和对方互动的烦恼,这就只是隔靴搔痒。不可能因为方便法门解决问题,只有放掉方法,随时随刻维持清明的观察,这才是真实的修行,实修。当然一些方便法门,比如藏密的磕大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觉的能力太差、障碍太多,所以需要十年的时间用方便法门去清障,到了最后,老师就会揭底牌了,说:前面所有的方法都是假的,最后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没有方法,必须要觉知。就是这样而已。所以我翻译了30本书的主体的内涵都是告诉大家:领悟、认识、理解就是修行。领悟当下的起心动念的真相,就是在修行。
我发现占星学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占星学的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架构,但是它和当下的觉知还是有差别的,它是一个概略性的架构,这个架构还的配合当下的自觉,结合起来才比较有用。
远离颠倒梦想,这件事当下做到,当下就可以进入涅槃,但是这个涅槃是一个暂时的涅槃。每一个当下都可能得到解脱,如果每一个当下都得到解脱,集聚到一定程度,它就会爆发来,从局部的敞开,变成无限量的敞开,这个无限量的敞开,就是涅槃,终极自由,究竟解脱。这件事情不困难,也很难,比登天都难,因为我们的习性太重,形成了集体跟个体的惯性模式,要突破这种惯性模式,比登天都难。其实它也不难,你找对路了,明白了,有人诚实的引领你,而不是利用你,让你的烦恼痛苦进入到他的陷阱里,是真真正正依靠你自己,找到一条解脱之道。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出自《心经》,《心经》的第一句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倒过来是“自在观”,自在观就是对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观察要从自在起步,自在就是没有结论,没有既定的概念,没有任何的成见,是从一个自由的状态观察自己。这是克氏讲的,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我们大部分的人在观察自己的时候是不自在的,有批判、否定、合理化、分析、逃避......如果能做到起步观察都是自在的,就符合《心经》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菩萨就是走在觉悟道路上的人。
胡因梦,名人演讲稿,读书会演讲,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