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啊 ~~~!
1、管仲既用 的 “用” 是指被任用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的“显”是指扬名、彰显
2、于(1)在(2)被
以(1)拿着。。。用。。。(说事)(2)凭借
3、管仲有智,善于辅佐君王。鲍叔牙为人正直、善良,对待朋友真诚、忠诚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管仲既用 的 “用” 是指被任用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的“显”是指扬名、彰显
2、于(1)在(2)被
以(1)拿着。。。用。。。(说事)(2)凭借
3、管仲有智,善于辅佐君王。鲍叔牙为人正直、善良,对待朋友真诚、忠诚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用:任用 显:显达
2、于(1)于:介词,在
(2)于:被动用法,被君逐
以(1)以:以动用法,以之为
(2)以:为
3、管仲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有谋大事之才;鲍叔牙宽宏大度,不计小节,对朋友肝胆相照!
4、空乏其身,形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1、用:任用显:显达
2、于(1)于:介词,在
(2)于:被动用法,被君逐
以(1)以:以动用法,以之为
(2)以:为
3、管仲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有谋大事之才;鲍叔牙宽宏大度,不计小节,对朋友肝胆相照!
4、空乏其身,形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古文翻译】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管仲说:“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管仲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一、出处
《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管仲曰:“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三、释义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管仲说:“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管仲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太史遭受宫刑,不能赎罪,朋友没有救援,所以写这传,寄意独深,假如当时有知道管仲的鲍叔牙知道的,有人可以鼓励你解围,有知道越石夫的晏子知道的,也可以援助法代赎。有鲍叔牙了解人,与驾车所欣慕,情感表现都推辞了。
二、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介绍管仲的出身。着重写他因鲍叔牙的推荐而任齐桓公之相的事,为后文管仲详谈他和鲍叔的关系作发端;于管仲的煌煌相业,则以“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几句带论断性的、概括性极强的话了之。头绪集中,笔力极劲健。
第二部分,集中显示了本文的特点。借管仲之口,尽量抒发存在于他与鲍叔之间的典型的人生知遇之情。
“分财”多取而非“贪”,为人“谋事”陷于“穷困”而非“愚”,“三仕”都被逐而非“不肖”,作战退走而非“怯”,被囚降事新主而非“无耻”,管仲的一连串不容易为人原谅、得人理解的行动,鲍叔都能原谅,丝毫不动摇对管仲的信赖,其见事之明,知人之深,不能有加。
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计较利害、变换冷暖的情态,文中写鲍叔的对待管仲,真能使旧时一般缺乏援助、需要友谊的人,读了都感极而下泪。鲍叔知人,可令一般人如此感动,则管仲之高呼“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自是出诸血诚,丝毫没有过分,一样令人共鸣,令人激动。
文中这段抒情的谈话,都用排比之笔,重叠、连贯地写下来,恻怆悲凉,顿挫摇曳,情韵绵邈,一反上段的劲炼之概,使文章节奏变换,交错多姿。鲍叔之贤,得管仲相业而彰;管仲之污,得鲍叔智慧而除。
司马迁在文中叙事那样节约笔墨,而放手去载管仲的抒情之言,目的固然是为了在管晏传中附写鲍叔,起合传中又有附传的微妙作用,因而后文又连带介绍鲍叔的子孙后世,并下一句抑管扬鲍、倒置历史人物的通常地位的断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第三段,笔调又变化,以议论带叙述,近于今人的所谓“以论带史”。
它用作者的评论及管仲自己的言论,带来对于管仲相业成功原因的补叙。目的主要不在表彰管仲一人,而在提供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经验,供人借鉴。在史传中注意提供有意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又是《史记》重大的思想价值之一。
司马迁有儒家思想,又善于汲取道家思想中的重自然、重顺应民心的合理因素。他在《货殖列传》中,曾发挥极具卓见的发展经济的“因势利导”的思想;在本段中,又着重总结管仲相齐的“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成功的政治经验。
本段写完管仲的事迹,带出“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一句,显示两人的类同关系,为后面介绍晏婴事迹作承转,也是《史记》的常用手法。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做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我曾经替鲍子做事,却使境况更困苦了,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贾 [gǔ]:1、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2、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这里指“做买卖”“做生意”。
(本文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写管仲的三个段落。第一段总叙管仲的经历特点,“鲍叔知其贤”的一个“知”字,是全文的文眼,总写管仲为人所知。第二段写管仲的感受,连用五个“知”字来突出鲍叔对管仲了解之深,最后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来概括前文的五个“知”,也是对第一段“鲍叔知其贤”的最有力的说明。第三段以“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作结,进一步点明“知人”这一主旨。)
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管仲说:“我早年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赚得的钱财多归为自己。鲍叔知道了却不认为我贪心,而是认为我家里贫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而导致情况更加糟糕,鲍叔却不认为我愚笨,而是因为运气不好。我曾经多次入仕面见国君却不被赏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我曾经多次上战场却不战而逃,鲍叔不认为我胆怯,而是因为家有老母要奉养。公子纠争夺齐君之位失败,召忽为此身死,我却忍辱囚禁苟且偷生,鲍叔不认为我不知廉耻,而是认为我并不看重名节,却看重才能能不能在天下彰显。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懂我的人是鲍叔啊。”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求文言文翻译
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翻译:
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原文: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③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④,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⑤,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