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文言文翻译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忧道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记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籩豆之礼,理军旅之阵,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书。至於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於学官,为置博士,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後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出於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赞之。故诏书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於全经,固以远矣。 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於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後,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馀通,藏於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愍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或脱编,博问人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愍,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於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义,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义,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不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愍此文教错乱,学士若兹,虽深照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後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馀道,绝灭微学。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於士君子也。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茍而已哉? 夫礼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犹愈於野乎?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何则?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传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小大之义,岂可偏绝哉?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妬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於文吏之义,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第一句:过去的唐朝和虞朝已经衰败了,并且夏商周三代交替兴起,英明智慧的帝王,相继地起兵相互侵袭。
你这个比较长,建议利用这个网站自己把剩下的完成:
http://www.16gj.com/guhanzi/cat.php?id=2326
这个网站可以查词,查完连起来就是句子。我刚才就是这么翻译的,呵呵。
这么长的英文,20分也很难吸引人来翻译,更何况现在很少人读古文,呵呵。
文言文翻译
至晴日,春和景明,父率妻子同游于五台山。
五台山者,属恒山余脉,为河北群山之冠,矗然凌于张家口南部,凛然而生威。沿溪行百余步,望一奇景,名曰“一线天”。殊而奇之,略而望之,见两巨石巍巍而相依,仅余狭长一线,以直出奇,故呼之“一线天”。
复前行,忽逢石洞,有清流潺潺泻出于其间者,曰“圣水”。相传此水可利百病,长人寿,故游客争相品尝。吾试之,入口甘冽,清新凉爽,不负其名。上者,有奇石突兀而起,争形斗俏,不可枚数。
又前行,河水湍急,“油瓮”是也。漩涡庞然坐于河上,以“鬼见愁”行世,吞往来不慎之人。
吾罕之漩涡之威矣。
既名五台山,寺庙必存焉。具传祈愿于此庙者,皆可欣然而见愿成,故善男信女熙熙而来,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占山顶之势凌然下望,及遐烟云缭绕,迩处绿树成荫,美不胜收。顿时博然之气油然而生,内无杂念,只余天地。盖此之谓人生之真谛也。
这样可以么?
文言文在线翻译
在线,一般是指在线翻译工具,如百度翻译,阿里翻译1688或Google翻译等。这类翻译工具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其原理是依托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数百万篇文档中查找各种模式,以求解最佳翻译。在线翻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依然存在。就已有的成就来看,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p>
【原文】
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
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明者处世 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 与道相从首阳为拙 柳惠为工饱食安步 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恃不逢 才尽身危 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 孤贵失和 遗馀不匮 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 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 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 无有常家
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文言文翻译 求准确翻译!!!谢谢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次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程骏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南北朝、程姓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六世祖良,晋都水使者,坐事流于凉州。祖父肇,吕光民部尚书。
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昞,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昞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谓昞曰:"今世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真丧。"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沮渠牧犍擢为东宫侍讲。
太延五年,世祖平凉,迁于京师,为司徒崔浩所知。高宗践阼,拜著作佐郎;未几,迁著作郎。为任城王云郎中令,进箴于王,王纳而嘉之。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须终效。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任,十室可有。请留之数载,以成前籍,后授方伯,愚以为允。"书奏,从之。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又问骏曰:"卿年几何?"对曰:"臣六十有一。"显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而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显祖许之,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伏波将军,持节如高丽迎女,赐布帛百匹。骏至平壤城,或劝琏曰:"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今若送女,恐不异于冯氏。"琏遂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从者酒食。琏欲逼辱之,惮而不敢害。会显祖崩,乃还,拜秘书令。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必当属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战谋之日,然后可以应茅土之锡。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徒见晋郑之后以夹辅为至勋,吴邓之俦以征伐为重绩。周汉既无文于远代,魏晋亦靡记于往年。自皇道开符,乾业创统,务高三、五之规,思隆百王之轨,罚颇减古,赏实增昔。时因神主改祔、清庙致肃,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显执事以五等之名。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当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乖众之愆,伏待罪谴。"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
骏又表曰:"《春秋》有云:见有礼于其君者,若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所以劝诫将来,垂范万代。昔陈恒杀君,宣尼请讨,虽欲晏逸,其得已乎?今庙算天回,七州云动,将水荡鲸鲵,陆扫凶逆。然战贵不陈,兵家所美。宜先遣刘昶招喻淮南。若应声响悦,同心齐举,则长江之险,可朝服而济;道成之首,可崇朝而悬。苟江南之轻薄,背刘氏之恩义,则曲在彼矣,何负神明哉!宜义檄江南,振旅回旆,亦足以示救患之大仁,扬义风于四海。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今天下虽谧,方外犹虞,拾夤侥幸于西南,狂虏伺衅于漠北。脱攻不称心,恐兵不卒解;兵不卒解,则忧虑逾深。夫为社稷之计者,莫不先于守本。臣愚以为观兵江浒,振曜皇威,宜特加抚慰。秋毫无犯,则民知德信;民知德信,则襁负而来;襁负而来,则淮北可定;淮北可定,则吴寇异图;寇图异则祸衅出。然后观衅而动,则不晚矣。请停诸州之兵,且待后举。所谓守本者也。伏惟陛下、太皇太后,英算神规,弥纶百胜之外;应机体变,独悟方寸之中。臣影颓虞渊,昏耄将及,虽思忧国,终无云补。"不从。
沙门法秀谋反伏诛。骏表曰:"臣闻《诗》之作也,盖以言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关诸风俗,靡不备焉。上可以颂美圣德,下可以申厚风化;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诫。此古人用诗之本意。臣以垂没之年,得逢盛明之运,虽复昏耄将及,犹慕廉颇强饭之风。伏惟陛下、太皇太后,道合天地,明侔日月,则天与唐风斯穆,顺帝与周道通灵。是以狂妖怀逆,无隐谋之地;冥灵潜翦,伏发觉之诛。用能七庙幽赞,人神扶助者已。臣不胜喜踊。谨竭老钝之思,上庆国颂十六章,并序巡狩、甘雨之德焉。"其颂曰:
乾德不言,四时迭序。于皇大魏,则天承祜。叠圣三宗,重明四祖。岂伊殷周,遐契三、五。明明在上,圣敬日新。汪汪睿后,体治垂仁。德从风穆,教与化津。千载昌运,道隆兹辰。
岁惟巡狩,应运游田。省方问苦,访政高年。咸秩百灵,柴望山川。谁云礼滞,遇圣则宣。王业初定,中山是由。临幸之盛,情特绸缪。仰歌祖业,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荡民百忧。百忧既荡,与之更初。邕邕亿兆,户咏来苏。
忽有狂竖,谋逆圣都。明灵幽告,发觉伏诛。羿浞为乱,祖龙干纪。狂华冬茂,有自来矣。美哉皇度,道固千祀。百灵潜翦,奸不遑起。奸不遑起,罪人得情。宪章刑律,五秩犹轻。于穆二圣,仁等春生。除弃周汉,遐轨牺庭。周汉奚弃?忿彼苛刻。牺庭曷轨?希仁尚德。徽音一振,声教四塞。岂惟京甸,化播万国。
诚信幽赞,阴阳以调。谷风扇夕,甘雨降朝。嘉生含颖,深盛熙苗。鳏贫巷咏,寡妇室谣。闻诸《诗》者,《云汉》赋宣。章句迥秀,英昭《雅》篇。矧乃盛明,德隆道玄。岂唯雨施?神征丰年。丰年盛矣,化无不浓。有礼有乐,政莫不通。咨臣延跃,欣咏时邕。谁云易遇?旷龄一逢。
上天无亲,唯德是在。思乐盛明,虽疲勿怠。差之毫厘,千里之倍。愿言劳谦,求仁不悔。人亦有言,圣主慎微。五国连兵,逾年历时。鹿车而运,庙算失思。有司不惠,蚕食役烦。民不堪命,将家逃山。宜督厥守,威德是宣。威德如何?聚众盈川。民之从令,实赖衣食。农桑失本,谁耕谁织?饥寒切身,易子而食。静言念之,实怀叹息。昔闻典论,非位不谋。漆室忧国,遗芳载臭。咨臣昏老,偏蒙恩佑。忽忘狂瞽,敢献愚陋。
文明太后令曰:"省诗表,闻之。歌颂宗祖之功德可尔,当世之言,何其过也。所箴下章,戢之不忘。"骏又奏《得一颂》,始于固业,终于无为,十篇。文多不载。文明太后令曰:"省表并颂十篇,闻之。鉴戒既备,良用钦玩。养老乞言,其斯之谓。"又诏曰:"程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又门无侠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乃遗令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昔王孙裸葬,有感而然;士安蘧嘧,颇亦矫厉。今世既休明,百度循礼,彼非吾志也。可敛以时服,器皿从古。"遂卒,年七十二。初,骏病甚,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临终,诏以小子公称为中散,从子灵虬为著作佐郎。及卒,高祖、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所制文笔,自有集录。
骏六子,元继、公达、公亮、公礼,并无官。
公义,侍御史、谒者仆射、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公称,主文中散、给事中、尚书郎。并早卒。
公礼子畿,字世伯。好学,颇有文才。荆州府主簿。
始骏从祖弟伯达,伯达名犯显祖庙讳。与骏同年,亦以文辩。囗沮渠牧犍时,俱选与牧犍世子参乘出入,时论美之。伯达早亡。
弟子灵虬幼孤,颇有文才,而久沦末役。在吏职十余年,坐事免。会骏临终启请,得擢为著作佐郎。后坐称在京无缌亲,而高祖知其与骏子公义为始族,故致谴免。至洛无官。贫病久之,崔光启申为羽林监,选补徐州梁郡太守,以酗酒为刺史武昌王鉴所劾,失官。既下梁郡,志力少衰,犹时为酒困。久去官禄,不免饥寒,屡诣尚书乞效旧任。仆射高肇领选,还申为著作郎,以崔光领任,敕令外叙。
求文言文翻译。
1、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阮孝绪说:“虽然是亲戚,但不与他结党为非,为什么会受到牵连而被治罪呢?”最终(他的亲戚都)获得赦免。
2、(御史中丞任昉)望着他(阮孝绪)的居处慨叹道:“他的居处虽然距离我很近了,可是他的人品境界距离我依然非常遥远啊!”他被当时名流钦敬推崇(到)如此境地啊!
译文:
当王晏被杀后,他的亲人都为此惊惧,阮孝绪说,“他们虽是王晏的亲人,却不是同党,为什么把他们也牵扯进来?”活来这些人被免于处罚。
亲戚:与现在的含义不同,古时专指直系亲人
竟:最终,最后
原文:
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译文:远望而叹息说:“距离他的家虽然近,但与其人相距太远了”,此人被名流钦服尚且是这个样子。
迩:近的意思,遐是远的意思,所以有个成语叫做“闻名遐迩”,意思是远近闻名
1、等到王晏被杀,亲戚都为他担心。阮孝绪说:“虽是亲戚,但没有结为朋党,我怎么会受到牵连而定罪呢?”他最终没有获罪。
2、(任昉)望着(他的家)感叹说:“他的房子虽然离我很近,但人却离我很远。”阮孝绪就是这样被名人们崇拜。
我们刚考试了,原题。这是参考答案。
翻译文言文
齐桓公去打猎,到了麦丘一地,见到了麦丘邑人,就问:“您是干啥的啊?”回答说:“俺是麦丘这的平民。”齐桓公问:“多大岁数了啊?”回答说:“俺都八十三啦!”齐桓公说:“牛叉阿,这么长寿啊!您就凭藉您的长寿帮寡人祷祝吧!”麦丘邑人说:“为我的主上君王祷祝,祝主君万岁,金玉越来越便宜,人才成为宝贝。”齐桓公说:“好极了!最高的德行不会单独出现,好话不会单单一句,我的老人家,您再来祝祷一次吧!”麦丘邑人说:“为我的主上君王祷祝,让我的主君不以向别人学习为耻,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羞,让贤能的人伴随着我的主君,让提建议的人认可主君的善用。”齐桓公说:“好极了!最高的德行不会单独出现,好话不会单单两句,我的老人家,您再来祝祷一次吧!”麦丘邑人说:“为我的主上君王祷祝,让我的主君不被群臣百姓怪罪。”齐桓公很不高兴,脸色变了,说道:“我听说过,做子女的会被父母怪罪,做臣子的会被主上怪罪,就没听说过主上还会被臣下怪罪的。你刚才的这句话,根本没法和前两句比,您改个说法吧!”麦丘邑人跪坐着行礼,起身说:“俺刚说的那句话,可比前两句值钱多了。儿女被父母怪罪,可以让姑母叔父求情,而让父母不再记恨,父母还能原谅。臣下被主上怪罪,可以让主上的亲近和左右求情,而让主上不再记恨,主上还能原谅。过去夏桀被商汤怪罪,殷纣被周武王怪罪,这就是主上被臣下怪罪的例子。不能够谢罪,到了今天也没听说被原谅的。”齐桓公说:“非常好,仰仗我的国家有福气,我的先祖保佑,让寡人在这里得到了您这个人才。”扶着麦丘邑人上了车,亲自驾车回家,在朝廷上行了封官之礼,让他在麦丘当了头头,主持地方事务。
景公游于麦丘(2),问其封人曰(3):“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4)。”公曰:“寿哉(5)!子其祝我。(6)”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7),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8)。”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9),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10):“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11)?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12)。”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1) 则虞案:治要此章在杂上,元本、活字本、嘉靖本作“祝之”,顾广圻依目录校之。
(2) 孙星衍云:“韩诗外传作‘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新序杂事篇作‘桓公田至麦丘’。”
(3) 刘师培补释云:“案韩诗外传十以此为桓公事。其言曰‘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谓者也?”对曰:“麦丘之邦人。”’新序杂事篇作‘臣麦丘之邑人’,虽所记与此殊,然足证此文之‘封’即‘邦’字之假,犹书序‘邦诸侯’之假‘封’为‘邦’也。‘邦人’即邑人,非官名之封人也。” ◎则虞案:刘说可信,此“封人”盖沿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而改。治要“何”下无“矣”字。
(4) 孙星衍云:“韩诗外传新序‘五’作‘三’。” ◎刘师培校补云:“案太平寰宇记十二,以麦丘属谯县,引桓谭新论云:‘齐桓公行见麦丘人,问其年几何,对曰:“八十三矣。”公曰:“以子寿祝寡人乎?”答曰:“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以人为宝。”’(下云:‘即此邑人也。’)虽桓氏所据非此文,然亦作‘三’不作‘五’,与韩诗外传新序同,或‘五’为讹字。”
(5) 则虞案:外传作“美哉”,新序作“美哉寿乎”。此“寿哉”疑“善哉”之讹。下文两言“善哉”,此句当一律。“善”者,此善其寿,下善其言。“善”“美”形义皆近,故外传新序易为“美”字。此文今作“寿”者,后人不知“善哉”之义而改之也。
(6) 则虞案:新序作“子其以子寿祝寡人”。
(7) 孙星衍云:“诗‘胡考之宁’,传:‘胡,寿也。’谥法解:‘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 ◎洪颐烜云“‘胡’即‘遐’字通用。诗南山有台‘遐不眉寿’,郑笺:‘遐,远也。’‘遐’又通作‘瑕’,礼记表记‘瑕不谓矣’,郑注:‘瑕之言胡也,’皆同声假借字。与孙说合。 ◎俞樾云:“‘胡’者,盖谓齐之先君胡公静也,诗齐谱正义言:‘胡公历懿王、孝王、夷王,是其享国久矣。’谥法:‘保民耆艾曰胡,’则胡公寿考令终可知,故封人以为祝辞。而史记乃有见杀之说,或传闻之异,不足据也。” ◎苏舆云:“俞说较优。” ◎则虞案:治要引作“使君之年,长于国家”。
(8) 孙星衍云:“‘嗣’‘年’为韵。” ◎王念孙曰:“按‘曰’上原有‘封人’二字,‘鄙臣’作‘鄙人’,与上下文同一例,今本脱‘封人’二字,‘鄙人’又误作‘鄙臣’。治要作‘封人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人之年’。” ◎则虞案:指海本据补“封人”二字。
(9) 陶鸿庆云:“得罪于君,不专指鄙民;当以‘诚有鄙’三字为句,盖谓封人之言鄙野而无义理也。上文封人两答景公,皆自谓鄙人,故景公以此谐之。” ◎则虞案:陶说非是。外传作“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此章下云“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以“民得罪君”与“君得罪民”并提,即承上文而来。“使君无得罪于民”下,似脱“使民无得罪于君”一句,“鄙”字衍文。
(10)则虞案:治要作“对曰”。
(11)则虞案:自“彼疏者”至“谁将治之”二十六字,治要无。
(12)则虞案:“固也”,治要作“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