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泓水之战文言文翻译

泓水之战 文言文 翻译

原文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8),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歼焉(11)。 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5)。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不成列(17)。”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3),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4)?明耻教战(2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6),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7)。三军以利用也(28),金鼓以声气也(29)。利而用之(30),阻隘可也;声盛致志(31),鼓儳可也(32)。”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2)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感想 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干吗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可以啊。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啊,否则伤了大腿还是小事,丢了卿卿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题解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宋襄公错过了的战机 1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2 既济而未成列.: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 人物概述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在位时间: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前任:(父)宋桓公 继任:(子)宋成公 子鱼:超人的战略思想,懂得用兵之道; 子鱼,名为胰(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和宋襄公同父异母。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胰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胰由于景仰先贤围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泓水之战文言文翻译

原文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8),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歼焉(11)。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5)。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不成列(17)。”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3),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4)?明耻教战(2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6),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7)。三军以利用也(28),金鼓以声气也(29)。利而用之(30),阻隘可也;声盛致志(31),鼓儳可也(32)。”——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4)既:已经。(5)济:渡过。(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7)告:报告。(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9)败绩:大败。(10)股:大腿。(11)门官:国君的卫士。(12)咎:怪罪,归罪,指责。(13)重(chóng从)再次。(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20)赞:助。(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26)服:(对敌人)屈服。(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32)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感想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干吗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可以啊。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啊,否则伤了大腿还是小事,丢了卿卿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题解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千秋如此,万世依然。宋襄公错过了的战机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2既济而未成列.: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 人物概述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在位时间: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前任:(父)宋桓公继任:(子)宋成公子鱼:超人的战略思想,懂得用兵之道;子鱼,名为胰(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和宋襄公同父异母。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胰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胰由于景仰先贤围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同问 关于跟曹刿论战的相关论战的文言文,要原文翻译和跟曹刿论战的根本区别

子鱼论战

《子鱼论战》也出自《左传》。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4)成列,楚人未既济(5)。司马(6)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8)而后击之,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11)歼焉。

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13)伤,不禽(14)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15)隘也。寡人(16)虽亡国之余,不鼓(17)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24)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26)焉。三军(27)以利用(28)也,金鼓(29)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30)可也。”

【译文】

事件背景:

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想要战胜楚国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

【败绩原因】

1、没有听从他人的建议。

2、骄傲自大,不屑于通过手段战胜敌人,所以三番五次错过时机。

3、除主公问题外,本身国力的弱小也是一点。

【宋襄公错过的战机】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

2、既济而未成列。【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的根本区别】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的根本区别是在战略战术的不同,结果导致战果截然不同,一个大胜,一个惨败。

【两方在兵力上的劣势是相同的,结果却大不相同,一个大胜,一个惨败。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战略战术的不同。】

我想要中考那些文言文的题~~越多越详细越好~~特别是醉翁亭记

1.(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 .〔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 .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2.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3.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今年我也中考,一起加油吧~~ ^-^)

文言文《楚人伐宋以救郑……》的翻译及阅读造成泓水之战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子鱼论战

【先秦】左丘明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文言文,哪两篇容易出成对比阅读?

1.公输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劝谏的)

2.孟子那两篇

不过我觉得还是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比较多

下面的给你参考

1.(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 .〔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 .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2.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泓水之战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