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归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出自曾巩的与王介甫第二书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悦而恐不得归之。

古时候的贤人有这样的操行的,

老百姓都心悦诚服,唯恐不能归附于他。

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见之,而岂至于谤且怒哉!

即使贤人的政事已经终止,人们都还会怀念他,

并且因为见不到而深以为憾,

又怎么会迁怒而去毁谤他呢?

比懒作书,既离南康,相见尚远,故因书及此,足下以为如何?

我一向懒得写信,既然已经离开了南康,

相见还远,因此就写到这了,您认为怎样?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属:思考,构思。

《完璧归赵》文言文翻译。

译文:

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这么烦恼,就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得了。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从小路送回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大王,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遵守誓约将玉璧奉上。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

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也佩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原文: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相关图片:

完璧归赵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

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

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

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

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

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

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

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

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

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这个人,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担任

赵国将军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占领了齐国的阳晋,官封上卿,廉颇由于

作战勇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乃是赵国人,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

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个消息,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和大将

军廉颇以及其他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璧交给秦国,担心得不到秦国

的城邑,白白地受欺骗;如果不把宝璧交给秦国,又担心秦军来攻打.是

否拿宝璧和秦国换城邑还没定下来,先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办这件事的人,找不到.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也许能办好这件事.”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胜任?”缪贤回答说:“臣以前犯过严重错误,私

下打算逃亡到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反对我出逃,他问:‘您怎么知道燕

王会接纳您呢?’我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

和我谈话时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凭借燕王这句表态的

话可以判断出燕王会接纳我,所以想到燕国去.’相如对臣说:‘赵国强、燕国弱,并且由于您是赵王身边深受信任的重臣,所以燕王非常愿意和

您结交.如果您现在逃离赵国投奔燕国,燕王肯定会还害怕燕赵友好关

系因为您的到来破坏,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

抓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衣露背背着斧刃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臣.臣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

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于是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

“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把和氏璧给秦王吗?”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取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邑请求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交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情形相比较,应该答应这个请求以避免赵国在秦国面前理亏.”赵王说:“谁能当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奉璧出使秦国.如果城邑归属赵国,我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如果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宝璧献给秦王.秦王很高兴,把宝璧传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玩赏,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觉得秦王根本没有给赵国划拨城邑交换宝璧的诚意,便走上前去说:“宝璧上有个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您看.”秦王把宝璧递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因为愤怒以至于头发直立向上顶起帽子,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交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没有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况且因为一块璧玉就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给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尊重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很不庄重的不符合外交惯例的场所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玩赏,您这是在戏弄我这个外交使臣.我看到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摆出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的姿势.秦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请他继续商谈以城换璧,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打开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其实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城邑,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乃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怕秦国因为赵国拒绝以十五座城交换宝璧而出兵攻打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相如住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肯定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化装成普通行人,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

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

君主对弱国说话算数、诚信守约.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王

的重托,所以派人带着宝璧返回,从小路走现在可能已经回到赵国了.况

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了.如今强

大的秦国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

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

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王和群臣你看我我看你并且发出唏嘘声.有人要把相如拉下去,秦王发话了:“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

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关系,不如按外交礼节好好款待他,放他回

到赵国,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玉而欺骗秦国!”最终还是在朝廷上接

见相如,按外交礼节安排蔺相如这个使臣回到赵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明的大夫,因为蔺相如身为使臣在诸侯面前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

是封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篇二:完璧归赵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

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

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2)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

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3),斋而受璧,其

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

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

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4)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

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5)相如于市,武安君(6)十万众压邯郸(7),而责(8)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9),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10),柔廉颇(11),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全文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焚鼠毁庐文言文翻译

浙江西部有个独居的男子,编织茅草作为房屋,努力耕作得到食物。时间长了,豆类粟米盐和豆腐,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就发出磨牙和吱吱的叫声直到早晨。那男子一直为此事烦恼。一天喝醉了酒回家,刚刚睡到枕头上,老鼠百般地令他恼火,无法合眼。那男子(终于)发怒了,拿着火把在屋内四面燃烧。老鼠死了,房屋也毁了。第二天酒醒了,内心无限失意,茫茫然无家可归。龙门子就去慰问他。他说:“人不可以积愤啊!我起初只是怨恨老鼠,但光看见老鼠却忘了自己的房子,不料想竟导致这样一场灾难。”[1

翻译:越地有个独居的男子,棒扎茅草做成房屋,努力耕作的到食物。时间长了,豆类粟米盐和奶酪,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对地行动,夜晚就磨牙和吱吱的叫声直到早晨。那男子一直为之事烦恼。

一天喝醉了酒回家,刚刚睡到枕头上,老鼠百般地令他恼火,无法合眼。那男子(终于)发怒了,拿着火四处烧老鼠。老鼠死了,房屋也毁了。地二天酒醒了,茫茫然无家可归。

在越西地方有个单身汉,那些老鼠大白天成群结队地在屋里乱窜,夜里“唧唧吱吱”地乱咬东西,闹个不停。他很恼火。一天喝醉酒后,刚躺到枕头上,老鼠就要出各种花样使他烦恼异常,眼睛不能合拢一小会儿。 这人大怒,便拿出火把到四处烧杀它们,老鼠果然烧死了,但他的茅庐也被焚毁了。

庖夫文言文翻译

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庖夫

昔有庖夫,甚迂。于集上市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门,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犬猫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作品名称

庖夫

外文名称

The cook

创作年代

古代

作品出处

根据《克雷洛夫寓言》改写

文学体裁

文言文

文言原文

昔有庖夫,甚迂。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1]

文言译文

从前有一个厨师,十分愚蠢。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并返回家中,把它们放置于厨房中。恰逢当时正有几位友人前来拜访,于是他就进屋与朋友相聚交谈。当朋友离开时,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和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何时亏待过你们?”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得更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还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不多时,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摆动着尾巴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这可是猫和狗啊,怎么能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注释

1 .庖(páo)夫:厨师。

2 .造访:前来拜访。造:前来,访:拜访。

3. 损:亏待。

4. 向:向来,一向。

5. 移时:不多时。

6 .掉:摆动。

7 .亟(jí):急忙,赶快。

8. 迂:迂腐,愚蠢。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准则;不知变通,不合时宜。

9.愈:更加。

10.素:向来。

11.市【文中的第一个】:市场。

12.市【文中的第二个】:买。

13.或:有人。

14.甚:很。

15.乃【文中的第一个】:是。

16.乃【文中的第二个】:才。

17.是:对。

18.狼藉:纵横散乱。

19.以:把。

20.遂:于是。

句子解释

吾何损尔?: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你们?

何得视之以人:怎么能把它们当人一样对待呢?

文言知识

现代汉语中,人称的单数与复数是有明确区别的。“我”、“你”、“他”是单数:“我们”、“你们”、“他们”是复数。但在文言文中的人称却很少有单数与复数的区分:“吾”既可指“我”,也可指“我们”;“尔”既可指“你”,又可指“你们”。上文中的“尔何不仁”中的“尔”,就是指“你们”(犬与猫);“向善待汝”中的“汝”,也指“你们”。

“迂哉,庖夫!”这是一个主谓倒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规律,“庖夫”是主语,应置于谓语“迂哉”之前,故应译为“这厨师十分迂腐啊”!

启发与借鉴

把仁慈赐给恶人,结果会比厨师更惨。

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归”在古文中的翻译

◎ 归

归 guī

〈动〉

(1) (会意。从止,从妇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词性变化

◎ 归

归 guī

〈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p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pisor]。如:九归

◎ 归

归 guī

〈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高中一共用了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个,也是归字的本义——女子出嫁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第二个——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第三个——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第四个——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第五个——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第六个——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第七个——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诣府归马文言文翻译

卓茂初为丞相府使,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失马者,误认其乘马为彼所有,欲牵之去。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已数年,心知其谬(miù),嘿(mò)①解与之。顾曰:“若非公马,幸②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yì)府送马,叩头谢③之。

卓茂(东汉宛人,字子康)以前曾担任丞相府史,替孔光办事(孔光,字子夏。)孔光赞他为长者(年高有德之人)。有一次卓茂曾外出,有个人指认卓茂的马是他的。卓茂问他:“你失马多久?”他回答道:“一个多月了。”而卓茂有此马已几年了,心中知道他认错了,但卓茂仍默默地解开马匹给了他,自己拉车而去,回头说了句:“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你到丞相府归还我。”后来,马的主人(即“他”)从别处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马,就到丞相府来送回他错认的马,并叩头谢罪。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文言文翻译

归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