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兴刘文言文翻译

刘式清廉文言文翻译

刘式清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1—15题。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先祖磨勘府君家传》)

【注释】

①生产:谋生之业。②左氏:《左传》。公羊:《公羊传》。谷梁:谷梁传。③淳化:宋太宗年号。④高丽:古国名,在朝鲜半岛上。⑤去就:进退。⑥指:通“旨”,旨意。⑦授馆:为宾客安排行馆。⑧齿下:年纪小。⑨执子弟礼:指(对待刘式)执守子弟的礼制。⑩赂遗:以财物送人。(11)封上:指将高丽送的财物上缴朝廷。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高 丽 绝 契 丹 自 归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假:

答:

雨:

13.说说“使叔度往谕旨,王以下郊迎”的意思。(2分)

14.高丽国内对刘式“愿执子弟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请你对刘式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1.(1分)高丽/绝契丹自归

12.(3分,每个1分)借。答谢。下雨。

13.(2分)派刘式前往高丽国宣扬宋朝皇帝的意旨,高丽国国王以下的官员到城外迎接(刘式)。

14.(2分)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时雨尺馀。

15.(2分)治学严谨(1分)、精明强干,为官清廉(答对其一得1分)。

【参考译文】

刘式字叔度。少有志操,好学问,不事生产①。年十八九,辞家居庐山,假书以读,治左氏、公羊、谷梁《春秋》②,旁出入他经,积五六年不归,其业益精……淳化中③,高丽绝契丹自归④,天子方事取幽州,嘉其识去就⑤,厚答其使。因欲结其心,使叔度往谕指⑥,王以下郊迎。叔度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望见皆心服。先是,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⑦,时雨尺馀,国中大喜,事汉使愈谨。自陈国小齿下⑧,愿执子弟礼⑨,叔度不许。然所赂遗⑩甚厚,叔度亦为之纳,还朝封上(11),天子善之

刘式,字叔度。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高洁的操守,喜欢做学问,不从事谋生之业。十八九岁时,离开家乡到庐山居住,(经常)借书来读,(专心)研究《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同时)延伸涉猎其他经书,在那里过了五六年不回家,他的学业越来越精通……宋太宗淳化年间,高丽国与契丹国断绝关系来投奔大宋。宋朝天子正准备攻打幽州,赞赏高丽国明白进退取舍的行为,准备了厚礼回报高丽国的使者。宋天子想趁机笼络高丽国王的心,(就)派遣刘叔度前去传旨,高丽国全国上下国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郊区迎接(刘叔度)。刘叔度相貌清秀俊美,明辨是非,办事讲究法度,看到他的人都对他真心佩服。在这之前,高丽国大旱,等到国王派去的使者为刘叔度准备行馆的时候,一场及时雨下了足足有一尺多,全高丽国的人都非常高兴,侍奉汉朝上国使者(刘叔度)更加恭敬。高丽国王自称国家小,自己又年轻,愿意(对刘叔度)执守子弟的礼节,刘叔度不答应。然而国王赠送给他的财货非常丰厚,刘叔度因此也收下了,等他还朝的时候将高丽国王赠送的财物(全部)封存起来上缴朝廷,天子称赞他做得很好。

注:自译。

刘式传文言文翻译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11.(1分)高丽/绝契丹自归

12.(3分,每个1分)借答谢 下雨

13.(2分)派刘式前往高丽国宣扬宋朝皇帝的意旨,高丽国国王以下的官员到城外迎接(刘式)。

14.(2分)秀美明辨,进退有规矩;高丽大旱,及使者授馆,时雨尺馀。

15.(2分)治学严谨(1分)、精明强干,为官清廉(答对其一得1分)。

文言文翻译 !!

寇准,字平仲,原籍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他少年时候就气质英伟,性格豪迈,读书精通《春秋》三传。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就中举要考进士。后来考上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累积升迁到了“殿中丞,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等官职。 淳化二年春,大旱,宋太宗赵光义找来身边的大臣问时政得失,大家都以天数为借口打皇帝的马虎眼。寇准回答说:“根据《洪范》的说法应是天人感应,大旱的原因,是因为刑法有不平的地方。”宋太宗很生气,起身离开去了另外的房间。过了一会儿,皇帝召他问为什么不公平,他说:“请皇上召两个人前来,我就说出官宦的执法犯法和营私舞弊的地方。”皇帝发诏书召来二人后,寇准就说了:“祖吉、王淮同时违反法律受了贿,吉赃受贿少但是判了死刑;王淮因为是参政(副丞相)王沔的弟弟,贪污受贿上千万,只不过得了个杖刑,而且还官复原职,难道这事公平吗?”宋太宗转过去问王沔,王沔马上叩头认错,于是责备了王沔(降了官),而褒奖寇淮(升了官而且给予了更多的任用)。很快让寇准做了左谏议大夫,第二年,皇帝任命他为参知政事(丞相)。

宋太宗在位有些时年的时候,冯拯等人上疏要求策立太子,皇帝很生气,打骂了一顿后把他们降到了岭南去做官,朝廷上下就没有人敢提及这类事了。(有一次,寇准被人陷害,他和张逊在太宗面前激烈争吵,相互揭短,使得太宗龙颜大怒。当下撤了张逊的职,也把寇准贬到青州当知州。)寇准刚被皇帝从青州召回到身边重新任职,进到皇宫见到皇帝,寇准说:“因为陛下是在为全天下选储君啊,不可以用后宫妇人、朝廷宦官的意见;也不可以听信近臣的;只有陛下你自己亲自选择出来的才能让江山社稷继续兴旺下去。”皇帝后来册立襄王为皇太子。

宋真宗即位后,想让准为宰相,但是有担心他性格太刚直很难一个人单独担任。景德元年,把士安升迁为参知政事,寇准当时是集贤殿大学士,官位是副丞相,在士安(丞相)之下,寇准在当副丞相的时候,用人不以等级官衔高低,同朝为官的很多人对他这样很不满。后来,又罢免了一些官员,同朝的大臣因为这个人事变动为原因拿以往的规矩成例去见皇帝说寇准不依规矩成例办事。他说:“当宰相的就是应该任用贤能罢免一些无能的官员不,如果都用惯例,那只需要一个官就够用了。”王钦若很嫉恨他。有一次在上朝后,寇准先退下了,王钦若就告诉皇帝:“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政治社稷的功劳吗?”皇帝回答:“是的。”王钦若又说:“澶渊那件事,陛下不认为很不好,反而说寇准有功,为什么呢?”皇帝愕然,问:“为什么?”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一书上都认为是不好的。澶渊这件事的处理,其实就是是城下之盟。把万乘之贵的皇上你去当城下之盟来处理,有多大的不好啊!”皇帝愀然,心情一下就不好了。

宋真宗得了风疾之类的病,刘太后在背后干预朝政,寇准见到了皇帝,说:“皇太子大家都对他有很大的希望,希望陛下考虑一下,为了大宋江山,传位给太子,选择贤良的大臣为太子辅佐。”皇帝同意了。寇准秘密命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昭表,请太子出来监国证,而且想让翰林学士杨亿辅政。不久计谋被泄漏,寇准被刘太后集团罢免了很多官职,只让他当了太子太傅,后来封他为莱国公。乾兴元年,再次被贬官出任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参军。 在雷州过了几年,就逝世了,衡州之命乃至,后来把他的灵柩送回葬在西京。老百姓很多都为了祭奠他,在祭奠他的路上哭泣,在他的墓碑附近,折断竹子清理出空地,挂上纸钱作为悼念,又过了几个月去看,他的墓碑旁的枯竹都长出了新的竹笋。大家为这个事觉得是上天的回音,后来给他立了宗庙,每年都祭拜他。

附原文: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淮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二年,祠南郊,中外官皆进秩。准素所喜者多得台省清要官,所恶不及知者退序进之。彭惟节位素居冯拯下,拯转虞部员外郎,惟节转屯田员外郎,章奏列衔,惟节犹处其下。准怒,堂帖戒拯毋乱朝制。拯愤极,陈准擅权,又条上岭南官吏除拜不平数事。广东转运使康戬亦言: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准所引,端德之,洎能曲奉准,而昌龄畏忄耎,不敢与准抗,故得以任胸臆,乱经制。太宗怒,准适祀太庙摄事,召责端等。端曰:“准性刚自任,臣等不欲数争,虑伤国体。”因再拜请罪。及准入对,帝语及冯拯事,自辩。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体。”准犹力争不已,又持中书簿论曲直于帝前,帝益不悦,因叹曰:“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遂罢准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初,徙河阳,改同州。三年,朝京师,行次阌乡,又徙凤翔府。帝幸大名,诏赴行在所,迁刑部,权知开封府。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毕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上还行宫,留准居城上,徐使人视准何为。准方与杨亿饮博,歌谑欢呼。帝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它日,又除官,同列因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二年,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帝愀然为之不悦。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由是帝顾准浸衰。明年,罢为刑部尚书、知陕州,遂用王旦为相。帝谓旦曰:“寇准多许人官,以为己恩。俟行,当深戒之。”从封泰山,迁户部尚书、知天雄军。祀汾阴,命提举贝、德、博、洺、滨、棣巡检捉贼公事,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幸亳州,权东京留守,为枢密院使、同平章事。

林特为三司使,以河北岁输绢阙,督之甚急。而准素恶特,颇助转运使李士衡而沮特,且言在魏时尝进河北绢五万而三司不纳,以至阙供,请劾主吏以下。然京师岁费绢百万,准所助才五万。帝不悦,谓王旦曰:“准刚忿如昔。”旦曰:“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未几,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徙永兴军。

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巡检朱能挟内侍都知周怀政诈为天书,上以问王旦。旦曰:“始不信天书者准也。今天书降,须令准上之。”准从上其书,中外皆以为非。遂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三年,祀南郊,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时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帝然之。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辅政。已而谋泄,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时怀政反侧不自安,且忧得罪,乃谋杀大臣,请罢皇后预政,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复相准。客省使杨崇勋等以告丁谓,谓微服夜乘犊车诣曹利用计事,明日以闻。乃诛怀政,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乾兴元年,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谓欲见准,准拒绝之。闻家僮谋欲报仇者,乃杜门使纵博,毋得出,伺谓行远,乃罢。

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在雷州逾年。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众因为立庙,岁时享之。无子,以从子随为嗣。准殁后十一年,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文言文《刘期传》及翻译

是孙期传吧。。。。

一、原文: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儒林传》)

二、翻译:

孙期,字仲彧,济水南部成武人。少年时为读书人,勤奋学习典籍。家里贫困,服侍母亲非常孝顺,在大沼泽中养猪,来奉养他的母亲。有从远方来跟他学经义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埂上追着他请教。附近村庄都被他的仁爱、谦让所感化。黄巾军起义后,盗贼四起,他们经过孙期的家乡,相互约定不侵扰孙期的家。郡太守因为孙期为人方正,举荐他做官,派遣手下送来羊酒,请他定时间出发,孙期驱赶着猪进入草丛里,头也不回。司徒黄琬,特地征辟他出山为官,他不出门应辟,最后死在家中。

张兴世文言文翻译

译文供参考: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郡竟陵县(今湖北天门)人,本名张世,南朝宋将领。

张兴世少时家中贫穷,初为竟陵太守宗珍之的门客。竟陵设军府,以张兴世任军府的参军督护,未就职。以平民身份随从王玄谟征讨蛮寇,每次作战,总是有所俘获,王玄谟将军都不及他,很是惊异,王玄谟向宋文帝称赞张兴世的胆气勇力。

后随刘骏(宋孝武帝)镇守寻阳,任南中郎参军督护。讨伐刘劭时,在柳元景部下担任前锋,平定战乱后,改任员外将军。南郡王刘义宣反叛,他又随王玄谟出梁山,立下战功,任建平王刘宏的中军行参军。又隶属西平王刘子尚任直卫,因随刘子尚入台时丢下甲仗游荡获罪,下狱罢官。

宋明帝即位后,各地叛乱四起,张兴世奉命讨伐叛贼,大败贼军将领刘胡,平定江陵。因功升任左军将军,不久任督豫、司二州南豫州的梁郡诸军事,封为唐县侯,食邑干户。又被征任游击将军。

后奉命自海道北伐,任辅国将军,无功而回。泰始四年(467年),升任太子右卫率、骁骑将军。泰始五年(468年),改任左卫将军。泰始六年(469年),中领军刘勔出镇广陵,张兴世暂兼领军。

泰豫元年(472年),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和郢州的竞陵、随二郡诸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不久,加授宁蛮校尉。元徽三年(475年),入朝任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元徽五年(477年),因病重徙任光禄大夫。升明二年(478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刘峻好学文言文翻译

有个叫刘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火烧到了他的头发,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只有刘峻兄弟没有被选上。

他在南齐永明年间,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名为峻,字校标。自认为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聪慧过人。因为自己的见闻不是很广博,便访求奇异稀少的书籍,听说有的人有这样的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沉迷书籍的人”。因为他广读各样书籍,文辞秀丽出彩。

扩展资料

原文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本文选自《南史 刘俊传》)

刘峻简介

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字孝标。祖籍平原(今属山东)。父刘珽,在刘宋时官至始兴内史。宋明帝泰始初年,今山东一带被北魏所攻克,当时刘峻尚在幼年,随母居于家乡,被人掠卖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后来又被迫迁徙到桑乾,至齐武帝永明年间才回南方。刘峻从小好学,曾为《世说新语》作注,收集材料颇为丰富,至今受人重视。他的诗文也都有传诵之作。但生平坎坷,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

有个叫刘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火烧到了他的头发,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独刘峻兄弟没有被选上。他在南齐永明年间,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俊,字校标。自认为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聪慧过人。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

有个叫刘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火烧到了他的头发,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只有刘峻兄弟没有被选上。

他在南齐永明年间,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名为峻,字校标。自认为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聪慧过人。因为自己的见闻不是很广博,便访求奇异稀少的书籍,听说有的人有这样的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沉迷书籍的人”。因为他广读各样书籍,文辞秀丽出彩。

扩展资料

原文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本文选自《南史 刘俊传》)

刘峻简介

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字孝标。祖籍平原(今属山东)。父刘珽,在刘宋时官至始兴内史。宋明帝泰始初年,今山东一带被北魏所攻克,当时刘峻尚在幼年,随母居于家乡,被人掠卖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后来又被迫迁徙到桑乾,至齐武帝永明年间才回南方。刘峻从小好学,曾为《世说新语》作注,收集材料颇为丰富,至今受人重视。他的诗文也都有传诵之作。但生平坎坷,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

查看全部2个回答

张家口 文学翻译

付费 人工翻译文学翻译,正规专业文学翻译,资深翻译经验,文学翻译秉承高效准确守时,信守商业机密为宗旨,力求让每一位客户都称心。

深圳市英联翻译有限..广告

张家口 高考提分冲刺技巧 高考语文题型

高考语文题型,马上面临高考,如果冲刺最后阶段,面对高考,不要慌张。今天让北大学霸的学子们,分享考高分的秘籍。如何考好高考才是硬道理。

河南才略教育信息咨..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刘峻好学》翻译一下

1、译: (1)有一个叫峻的年轻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他住在别人的家里。他仔细研究书籍,经常读书。从第二天晚上到第二天早晨,有时他不小心睡着了,然后抬起头发。我醒着继续读书,我整夜都没有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魏小文被选为人才时,所有知识渊博的江南学生都去看了申请并被选中。刘军兄弟没有被选中。他和明朝中期的齐勇赶到江南改名,并称君子校正。 (2)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启蒙,成年后我更精明。聪明而非凡。遗憾的是,采访不是很广泛,而且还有罕见起义的书籍。我听说首都有些人有这些书,他们一定会去借。清河的崔维祖称他为“读书最多的人”。因此,他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文学风格非常有名。 2、原文: (1)刘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 (2)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本文选自《南史 刘峻传》) 扩展资料: 1、《刘峻好学》字词解释: (1)庑(读wu第三声):堂下周围的廊屋 (2)课读:按规定课程读书。 (3)燎:燃烧。 (4)爇(读ruo第四声):烧。 (5)时魏孝文选尽物望: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 (6)申擢:录用提拔 (7)齐:南北朝时期的齐国。 (8)永明:齐武帝年号。 (9)书淫:意谓过于贫溺与书本。淫:过度。 (10)祈:哀求。 2、作者——刘峻: 南朝齐梁间学者、文学家。字孝标。祖籍平原(今属山东)。父刘珽,在刘宋时官至始兴内史。宋明帝泰始初年,今山东一带被北魏所攻克,当时刘峻尚在幼年,随母居于家乡,被人掠卖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后来又被迫迁徙到桑乾,至齐武帝永明年间才回南方。 刘峻从小好学,曾为《世说新语》作注,收集材料颇为丰富,至今受人重视。他的诗文也都有传诵之作。但生平坎坷,在仕途上很不得志。死后门人谥曰玄静先生。 3、作者生平: 刘峻的文在南朝作家中颇具特色,其代表作为《辨命论》和《广绝交论》。《辨命论》的主旨是说明人的穷通都有“天命”决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响的。据他说:“夫通生万物则谓之道,生而无主,谓之自然。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人的贫富贵贱,并不是有什么神在那里有意识地安排,所以“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 他列举了历史上有的人为善得福,有的人反而得祸,有的人为恶致祸,有的人反而得福。他说:“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所以,他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而只是某些不可知的偶然性,构成了人们各各不同的命运。这种论点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士大夫在遭受压抑而无可奈何情况下的怨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刘峻好学

3 浏览67512020-04-15

刘俊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点灯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就吊起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魏孝文帝时选拔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独刘俊兄弟没有被选上。他和明朝中期的齐永,一起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 俊字校标。自认问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聪慧过人。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悯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 戚属,更徙之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 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之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峻兄孝 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 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兴明 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 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 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自力为叙,遗之 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富人刘实悯峻 悯:怜悯 B.及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敬通值中兴明君 值:遇到 D.所以自力为叙,遗之好事云 遗:赠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之不调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以寄其怀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峻请假省之,坐私裁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4分)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分) 【参考答案】雨露教育网(www.yulu5.com)整理 9.C(遗:留给) 10.D(A介词,通过/副词,于是,就 B音衬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D虽然)山东中学联盟网 11.B 12.B 13.(1)刘峻请假去看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3分) (2)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和大伙一起随波逐流,梁武帝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4分) (3)我自幼到大,常常是没有欢乐,只有忧愁,这是不同之一。(3分) 【参考译文】 刘峻字孝标,是平原郡人。刘峻生下来刚一个月,母亲就把他带回乡下。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刘峻八岁时,被人抢到中山去了,中山的有钱人刘实很可 怜刘峻,用五匹丝帛把他赎了出来,并教他读书。北魏人听说他在江南有亲戚,又把他转移到桑乾。刘峻好学习,家里很穷,居在别人的廊檐下,自己给自己规定读 书的内容和分量,经常点燃用麻干扎的火把,从晚上直到天亮,有时太困昏睡,火把就烧他的头发,等到发现后醒来又继续读书,一整夜不睡觉,其精进力学如此。 齐永明年间,乘机从桑乾逃回家,自己认为看书不广博,又寻找没有看过的书,听说京师有的,就前去哀求借来看,清河的崔慰祖称他是“书淫”。当时竟陵王萧子 良广招学士,刘峻托人请求当萧子良的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压制他不让他去,任命他做南海王的侍郎,他没有去就任。到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 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萧遥欣不久死去,刘峻很久没有调动。天监初年,应召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点校官府的典籍。刘峻的哥哥刘孝庆,当时是青州刺史,刘 峻请假去看他,因私下运载禁止的物品,被有关部门告了,撤去了官职。安成王萧秀欣赏刘峻有学问,任荆州郡守时,引荐刘峻任户曹参军,给他提供书籍,让他分 类抄摘故事,书名叫《类苑》,没有等到完成此书,又因病离去。于是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间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山栖志》,文章写得很漂亮。 梁武帝招揽文人学士,有高超才华的人,大多被收进去,并依次提拔。刘峻凭个性办事,不愿和大伙一起随波逐流,梁武帝很讨厌他,所以不任用他。刘峻便写了篇《辨命论》来寄托他的心怀。 《辨命论》写完后,中山刘沼写信来诘难他,这样反复多次,刘峻每次都回信申述,分析回答刘沼提的问题。不巧刘沼死了,刘峻没有收到回信…… 刘峻又写了一篇《自序》。大意是这样的:“我自己与冯敬通相比,有相同之处三点,不同之处四点。为什么呢?冯敬通有超人的才华,金石般坚强的志向,我虽 不如他,然而为人慷慨,光明正大,这是相同之一。冯敬通正遇上盛世的明君,而最终不受重用,我也遇上英明的君王,也被摈弃不用,这是相同之二。冯敬通有一 个很凶的妻子,以至于亲自打水舂米;我也有位泼辣的老婆,也是家运不好,这是相同之三。冯敬通正值改朝换代的时候,手里拿着发兵的符令,跃马杀敌;我自幼 到大,常常是没有欢乐,只有忧愁,这是不同之一。冯敬通的儿子冯仲文,做了官,成了名。我的灾祸与邓伯道一样,没有后继人,这是不同之二。冯敬通臂力很 大,老了还很健壮,我病魔缠身,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死去,这是不同之三。冯敬通虽然当时没有受重用,最终死去,但被很多名人贤士敬慕,这种美名和声望时间越 久越大;我一生平淡,世人不知道我,人一死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这是不同之四。所以自己写一下自己,留给好事的人去说。” 刘峻居在东阳时,吴郡、会稽不少人都跟他学习。普通二年(521)死去,终年六十岁。他的学生追谥他为玄靖先生。

3 浏览7662020-01-10

文言文翻译(10分钟迅速)

故事:1 魏晋间人皇甫谧,自号玄晏先生,曾自述其好学云:“余学或兼夜不寐,或废食忘餐,或不觉日夕。方之好色,号余曰书淫。”   2 梁代刘峻贫好学,夜间常燃麻为炬,从夕达旦,时人也谓之书淫。   3 史载唐代窦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坚守好自,诸兄都讥笑他,谓之书痴。   典旨:1 旧时喻嗜书入迷、好学不倦的人   2 “书痴”有时也略含贬义,除指好学之外,也兼反映只知读书而不通世故。   出处:《北堂书钞》卷九七引《玄晏春秋》、《梁书 刘峻传》、《旧唐书窦威传》、《晋书 黄甫谧传》   引用:陆游《剑南诗稿》三《送花西叔赴召》之二:“白头尚作书痴在,腾乞朱黄与校雠。”   欣赏:《晋书黄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梁书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靖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点灯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就吊起自己的头发,让自己清醒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明朝中期的齐永,从桑乾回来,说自己的见识不够渊博,就求的各种各样的书来看,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   《旧唐书窦威传》:“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翌元文史,介然自守,诸史哂之,谓为书痴。”

56 浏览2401

《乘船》古文的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1841 浏览126472020-02-17

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翻译

出自《刘峻好学》 原文 峻好学,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是“ 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本文选自《南史 刘俊传》) 译文 有个叫峻的青年,非常喜欢看书,寄宿在别人家里,自己认真研究书本,经常燃烧麻制的火炬读书,从夜晚到第二天的早上,有时候不小心睡着了,火烧到了他的头发,他觉察到了,然后继续读书,一夜都不睡觉,他的精神就是这样!当时魏孝文帝大规模挑选人才,凡江南学子有识之士,都去觐见申请被选。独刘俊兄弟没有被选上。他在南齐永明年间,奔向江南,更改名字,叫俊,字校标。自认问年轻时没有开悟,成年后更加历练精明。聪慧过人。遗憾的是,见闻不很广博,闻听有起义稀少的书籍,,听说京城有的人有这些书,必定会前往去借,清河的崔慰祖称他为“看书最多的人”。因此他广读各样书籍,文采华丽流畅很有知名度

3 浏览192

兴刘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