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梅圣俞诗集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的译文?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子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天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人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不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

子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天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人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节录)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子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天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人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不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梅圣俞诗集序的作品原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1,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2,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3,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4,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5,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6,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7。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8。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9,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10,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11,犹从辟书12,为人之佐13。郁其所蓄14,不得奋见于事业15。其家宛陵16,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17。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18。其为文章,简古纯粹19,不求苟说于世20,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21:“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22。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23,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yú)?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24,而患不能尽得之,遽25喜谢氏之能类次也26,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27,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28,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求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的全篇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文言文《梅圣俞诗集》

只找到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2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这是一些梅尧臣的诗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书哀】

梅尧臣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悼亡三首】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忍此连城宝,沈埋向九泉。

【怀悲】

自尔归我家,未尝厌贫窭。夜终每至子,朝饭辄过午。十日九食齑,一日傥有脯。

东西十八年,相与同甘苦。本期百岁恩,岂料一夕去。尚念临终时,拊我不能语。

此身今虽存,竟当共为土。

【灵树铺夕梦】

昼梦同坐偶,夕梦立我左。自置五色丝,色透缣囊过。

意在留补缀,恐衣或绽破。殁仍忧我身,使存心得堕。

【寄麦门冬于符公院】

佳人种碧草,所爱凌风霜。佳人昔已殁,草色尚苍苍。陆行载以车,水行载以航。

于今五六年,与我道路长。思人不忍弃,期植寒冢傍。我嗟复北去,安得毕此丧。

留植精舍中,远挈防根伤。他时京岘下,不比野蒿黄。

【梦睹】

闭目光不扬,梦睹良亦审。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白日杳无朕,冥遇尝在寝。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

【梦感】

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

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及寤动悲肠,痛送如刮鳞。

【梦觉】

夕梦多梦之,觉来遂成忆。忆子生平时,事往无一得。信若此梦寐,岂不见颜色。

复存来告言,言虚音匪默。是觉曷为真,觉梦可以惑。

【七夕有感】

去 年此名肝肠绝,岁月凄凉百事非。一逝九泉无处问,又看牛女渡河归。

【秋夜感怀】

风叶相追逐,庭响如人行。独宿不成寐,起坐心屏营。哀哉齐体人,魂气今何征。

曾不若陨箨,绕树犹有声。涕泪不能止,月落鸡号鸣。

【送胡都官知潮州】

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韩侯初来时,问吏泷水头。

到官谕鳄鱼,夜失风雨湫。乃知抱正直,异类尚听谋。

潮虽处南粤,礼义无遐取。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

适闻豫章士,勇往登犀舟。不畏恶溪恶,叠鼓齐歌讴。

远将天子命,水物当自囚。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

京兆外郎称善书,当时相与集江都。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如珊瑚。

自兹乖隔三十载,始驾吾乡别乘车。吾乡素夸紫毫笔,因我又加苍鼠须。

最先赏爱杜丞相,中间喜用蔡君谟。尔后仿传无限数,州符县板仍抹涂。

鼠虽可杀不易得,猫口夺之烦叱驱。若君字大笔亦大,穿墉琐质无长胡。

君到官,治事余。呼诸葛,试问渠。

【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诸父为桃州,物宜皆可数。事君勤职贡,采茗先谷雨。

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城西大灵祠,措意初似禹。将通吴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妇来饷时,坛上必鸣鼓。一为乌所误,愧恨去不睹。至今存遗堤,五丈立坚土。

正如开轘辕,黄熊惭启姥。功利欲及民,血食宜簋簠。祠后有高山,山头多栋宇。

此实诸父为,禾麻可就俯。岁登有乐事,或亦作歌舞。赋诗当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乐府。于今三十年,追想渐成古。公将乘朱轮,去问民疾苦。

治术自有具,薄言无所补。缺将陈迹书,又且剧莽卤。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

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送宁国军辛崔寺丞移临安】

六月畏岭险,乃陟川程迂。遥看云中雁,不乱江上凫。鱼网离飞鸿,我邑望何殊。

鳞方怀其剖,鸟反值以刳。为言等王民,岂限楚与吴。是维见恋慕,作诗赠路隅。

【送贡仲章之燕】

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我婴世网空投老,君向容台早著名。

水阔风高鹏翼健,沙乾云暖马蹄轻。归来衣锦看他日,何用樽前唱渭城。

请您帮我找《梅圣俞诗集序》的翻译。越详细越好。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此“达”“穷”皆指仕途,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达”“穷”。

蕴,蕴涵,胸中所有。自放,自我放逐。探其奇怪,参“穷回溪”。

穷者而后工的观点,非欧阳修首次提出,而是他首次概括得如此精练。类似的议论: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bi4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荫补,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为“荫”,官吏有缺额选人充职为“补”。梅因其叔父梅洵而受荫。资料:梅尧臣少时应进士试不第,26岁时以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累举,屡次荐举。有司,此指主考官。

年今五十,实为四十五,取其整数。

辟书,招聘的文书。为人之佐,给人当下属(打工)。

郁,郁积而不得施展发泄。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e4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曾任宰相,他曾对梅说:“子之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

不果荐,没有真正荐举他。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jù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自洛阳至于吴兴,梅于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阳官河南主簿(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庆历二年至四年(1042-1044)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任湖州监税。

已,通以。次,编次。辄,即。

以上文字作于庆历六年(1046)。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duō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铭之,当时欧阳修作《梅圣俞墓志铭》。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参《六一诗话》。

以上文字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补记。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梅圣俞诗集》序怎麽翻译?

梅圣俞??who

以前读海名威文集的时候,那书叫做(heiminway reader)

所以我想这里可以翻译做 MEISHENYU Reader

金山给的是MEISHENYU peotry anthology

梅圣俞诗集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