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董狐直笔文言文翻译

帮我把文言文翻译下,快。还有一首是秉笔直书难,我找不到原文。。。。。求你们帮帮忙。。。。。。。。

1、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褚遂良传

【原文】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取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参考译文】

褚遂良博览文史书籍,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很看重他。升迁为谏议大夫,并负责记载皇帝起居的事务。太宗曾经问他说:“你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记录了一些什么事情,大概我作为皇帝能看吗?”褚遂良回答说:“现在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古代的左史右史官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举止,并且要把不太光彩的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借鉴,希望皇帝不做不合礼节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太宗说;“我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坚守原则不如坚守职分,我的职责是秉笔直书,陛下的一举一动我都会记下来。”黄门侍郎刘洎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百姓也会记下来的。”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饰俎器,当时谏诤舜、禹的有十多人。食器之类的事情,为什么要如此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雕琢妨害了农事,过分的彩绣耽误了女工。带头奢侈浪费,是危险灭亡的开始。喜好漆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金子来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玉来做器具。因此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

参考:http://www.oldq.com.cn/geren/zhuanti/guwen/202004/120411.html

2、刘知几《直书》(《史通》)

【原文】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案金行在历,史事尤多。当宣、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劭《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案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陨;邺城将相,薪构仍存。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

与夫王沈《魏书》,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译文】

人秉受了上天赋予的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士人有各种各样的善行,邪和正是有区别的,曲和直是不同的。那些邪的、曲的行为,被人所轻贱,因为那是小人的行事准则;那些正直的行为,被人所尊重,以为那是君子的德行。

然而世人大多都遵循邪曲而放弃正直,不遵循君子的脚步,而行为遵循小人的做法,为什么呢?俗话说:“正直像弓弦,死在路边;邪曲像弯钩,反而能封侯。”所以人们宁可顺从(权势)来保障自身平安,也不违逆(权势)而遭受祸害。

况且史书的要义,就是要申明勉励惩诫,树立好的风气。如果有做坏事的臣子,不孝顺父母的逆子,淫乱的君主,如果不加隐讳地记下他们的事迹,不掩饰他们的过失,那么他们的恶行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他们的臭名就要流传千年。史书记载的内容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实在是很可敬畏的呀!

(直笔记史)如果在可以做的时候这样做,就会安顺;如果在不可以这么做的时候也做,就会招来祸害。像董狐记载史实的原则是不隐讳真相,赵盾因为这种记史原则而蒙受屈辱,他们没有什么冲突,(各自按自己的原则)做事没有什么疑虑,这样成就了董狐的良史直笔,享有千古不衰的名声。

至于像齐史记载崔杼弑君,司马迁写出汉武帝的过错,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犯了魏国的忌讳,他们有的身受刑戮,被当时人所嘲笑;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知道。

世事就像这样,却要责怪史臣不能保持刚直不屈的性格,激励自己舍己尽忠的节操,(这样的要求)确实也难做到啊。

因此张俨因愤激而努力,私下撰写保存《嘿记》的文字;孙盛心中不平,私自抄写了《晋阳秋》的原稿寄到辽东,(以保真实。)用这种办法来避祸,幸好获得两全。这足够用来证明世道多么艰辛,也了解了史书实录的难得。

但是一一考察从前的史事,求证于实录的言语,虽然有古人的糟粕,真假相杂,可是披开沙子挑选金子,有时还是能收获宝贝的。

考究魏晋更替,历史事件特别多。当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开创晋朝基业之初,曹氏和司马氏政权交替的时候,或者司马懿在渭南和诸葛亮相持,被诸葛亮的遗计击败,或者魏帝曹髦云台发兵讨伐司马昭,反被成济刺杀。

陈寿、王隐,都闭口不说话,陆机、虞预,也停笔没有叙述。到了习凿齿,才有了死诸葛退走活仲达(司马懿)、成济持刀刺杀魏帝曹髦的记载。历代的欺骗蒙蔽,这时才澄清。考究习凿齿的记事,大概就是近代遗留下来的直录精神吧?

再有宋孝王的《风俗传》、王劭的《齐志》,他们叙述当时的事情,也都务必细究真实情况。考究当时北魏的王公贵族后裔,依然当政;北齐的将相,先人遗业仍然还在。而这两人写他们忌讳的事情,竟没有一点害怕。不畏强暴,大概就是这类人吗?

烈士舍身求取美名,壮士看重气节,宁可做折断的兰花,破碎的玉石,也不做瓦砾而保全性命。

像南史、董狐依仗正气真实记载,不避强暴;韦昭、崔浩尽情秉笔直书,不迎合强权。虽然在保全自己防备受害方面有所不足,但是他们留下芳名和功业,人们到现在还称道他们。

和王沈写《魏书》,凭借邪曲的笔法窃取官位,董统写《燕史》,用谄媚的记载来获取荣华(相比),(南、董、韦、崔的精神)直冲三光,(王沈、董统的行为)却是埋于九泉,(即使这样说)也不足以说明他们的高低之别啊。

文言文《训子》翻译

白话释义:

南朝时候,少数民族吐谷浑(tǔyùhún)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

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下。然后又让儿子们每人拿一支箭给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拿起一支箭毫不费力地折为两截。阿豺又说:“你把剩下来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折断。”

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没能折断。阿豺指着这一把箭对儿子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此文出自北齐人魏收所著的《魏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史官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

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

他于天保二年(551年)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年)完成。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佑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

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上是魏书的节录。

因此,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的最原始和比较完备的资料。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

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

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

魏收与房延佑、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

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世。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大波。

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

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一、译文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让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学字。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

学到这,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原因,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我也只有画完五百画呢!”

二、原文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三、出处

《笑林广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笑林广记》是中国笑话集,又名《新镌笑林广记》。《笑林广记》是中国笑话集,又名《新镌笑林广记》。此书作者“游戏主人”编成, 游戏主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

其素材,多取自明清笑话集,或编者自行撰稿。在形式上,以短小精悍者为主。与时下普遍的数百字至千字左右的作品相较,更为少见,与一般笑话书略有不同。

二、作品赏析

全书对于芸芸众生里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就连某些生理有缺陷者,也不忘挖苦戏弄。整体而言,虽难免有不够厚道之讥,但其题材为各种人、事、物之现象,因此具有扣紧社会脉动,呈显民间风俗的功能,故颇能反映世情,振聋发聩,值得玩味。

三、作者简介

此书作者“游戏主人”编成, 游戏主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据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北新版)考证,本书内容是从冯梦龙《笑府》、李卓吾《笑倒》、石天基《笑得好》另等书中选辑出来的。

另传,《笑林广记》广为流传于改革开放前平度市民间,作者系清朝仕途失意文人李笑远(今属青岛市平度蓼兰镇韩丘村)。李笑远父家富庶,自古书香门第世家,颇具才气,与同时期邻村张志,为平度远近闻名之两大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训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笑林广记

训子

【原文】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翻译】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文言文翻译 求准确翻译!!!谢谢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次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程骏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南北朝、程姓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六世祖良,晋都水使者,坐事流于凉州。祖父肇,吕光民部尚书。

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昞,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昞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谓昞曰:"今世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真丧。"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沮渠牧犍擢为东宫侍讲。

太延五年,世祖平凉,迁于京师,为司徒崔浩所知。高宗践阼,拜著作佐郎;未几,迁著作郎。为任城王云郎中令,进箴于王,王纳而嘉之。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曰:"夫君之使臣,必须终效。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任,十室可有。请留之数载,以成前籍,后授方伯,愚以为允。"书奏,从之。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又问骏曰:"卿年几何?"对曰:"臣六十有一。"显祖曰:"昔太公既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而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显祖许之,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伏波将军,持节如高丽迎女,赐布帛百匹。骏至平壤城,或劝琏曰:"魏昔与燕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今若送女,恐不异于冯氏。"琏遂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从者酒食。琏欲逼辱之,惮而不敢害。会显祖崩,乃还,拜秘书令。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必当属有命于大君之辰,展心力于战谋之日,然后可以应茅土之锡。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徒见晋郑之后以夹辅为至勋,吴邓之俦以征伐为重绩。周汉既无文于远代,魏晋亦靡记于往年。自皇道开符,乾业创统,务高三、五之规,思隆百王之轨,罚颇减古,赏实增昔。时因神主改祔、清庙致肃,而授群司以九品之命,显执事以五等之名。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当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乖众之愆,伏待罪谴。"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

骏又表曰:"《春秋》有云:见有礼于其君者,若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所以劝诫将来,垂范万代。昔陈恒杀君,宣尼请讨,虽欲晏逸,其得已乎?今庙算天回,七州云动,将水荡鲸鲵,陆扫凶逆。然战贵不陈,兵家所美。宜先遣刘昶招喻淮南。若应声响悦,同心齐举,则长江之险,可朝服而济;道成之首,可崇朝而悬。苟江南之轻薄,背刘氏之恩义,则曲在彼矣,何负神明哉!宜义檄江南,振旅回旆,亦足以示救患之大仁,扬义风于四海。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今天下虽谧,方外犹虞,拾夤侥幸于西南,狂虏伺衅于漠北。脱攻不称心,恐兵不卒解;兵不卒解,则忧虑逾深。夫为社稷之计者,莫不先于守本。臣愚以为观兵江浒,振曜皇威,宜特加抚慰。秋毫无犯,则民知德信;民知德信,则襁负而来;襁负而来,则淮北可定;淮北可定,则吴寇异图;寇图异则祸衅出。然后观衅而动,则不晚矣。请停诸州之兵,且待后举。所谓守本者也。伏惟陛下、太皇太后,英算神规,弥纶百胜之外;应机体变,独悟方寸之中。臣影颓虞渊,昏耄将及,虽思忧国,终无云补。"不从。

沙门法秀谋反伏诛。骏表曰:"臣闻《诗》之作也,盖以言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关诸风俗,靡不备焉。上可以颂美圣德,下可以申厚风化;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诫。此古人用诗之本意。臣以垂没之年,得逢盛明之运,虽复昏耄将及,犹慕廉颇强饭之风。伏惟陛下、太皇太后,道合天地,明侔日月,则天与唐风斯穆,顺帝与周道通灵。是以狂妖怀逆,无隐谋之地;冥灵潜翦,伏发觉之诛。用能七庙幽赞,人神扶助者已。臣不胜喜踊。谨竭老钝之思,上庆国颂十六章,并序巡狩、甘雨之德焉。"其颂曰:

乾德不言,四时迭序。于皇大魏,则天承祜。叠圣三宗,重明四祖。岂伊殷周,遐契三、五。明明在上,圣敬日新。汪汪睿后,体治垂仁。德从风穆,教与化津。千载昌运,道隆兹辰。

岁惟巡狩,应运游田。省方问苦,访政高年。咸秩百灵,柴望山川。谁云礼滞,遇圣则宣。王业初定,中山是由。临幸之盛,情特绸缪。仰歌祖业,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荡民百忧。百忧既荡,与之更初。邕邕亿兆,户咏来苏。

忽有狂竖,谋逆圣都。明灵幽告,发觉伏诛。羿浞为乱,祖龙干纪。狂华冬茂,有自来矣。美哉皇度,道固千祀。百灵潜翦,奸不遑起。奸不遑起,罪人得情。宪章刑律,五秩犹轻。于穆二圣,仁等春生。除弃周汉,遐轨牺庭。周汉奚弃?忿彼苛刻。牺庭曷轨?希仁尚德。徽音一振,声教四塞。岂惟京甸,化播万国。

诚信幽赞,阴阳以调。谷风扇夕,甘雨降朝。嘉生含颖,深盛熙苗。鳏贫巷咏,寡妇室谣。闻诸《诗》者,《云汉》赋宣。章句迥秀,英昭《雅》篇。矧乃盛明,德隆道玄。岂唯雨施?神征丰年。丰年盛矣,化无不浓。有礼有乐,政莫不通。咨臣延跃,欣咏时邕。谁云易遇?旷龄一逢。

上天无亲,唯德是在。思乐盛明,虽疲勿怠。差之毫厘,千里之倍。愿言劳谦,求仁不悔。人亦有言,圣主慎微。五国连兵,逾年历时。鹿车而运,庙算失思。有司不惠,蚕食役烦。民不堪命,将家逃山。宜督厥守,威德是宣。威德如何?聚众盈川。民之从令,实赖衣食。农桑失本,谁耕谁织?饥寒切身,易子而食。静言念之,实怀叹息。昔闻典论,非位不谋。漆室忧国,遗芳载臭。咨臣昏老,偏蒙恩佑。忽忘狂瞽,敢献愚陋。

文明太后令曰:"省诗表,闻之。歌颂宗祖之功德可尔,当世之言,何其过也。所箴下章,戢之不忘。"骏又奏《得一颂》,始于固业,终于无为,十篇。文多不载。文明太后令曰:"省表并颂十篇,闻之。鉴戒既备,良用钦玩。养老乞言,其斯之谓。"又诏曰:"程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又门无侠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乃遗令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昔王孙裸葬,有感而然;士安蘧嘧,颇亦矫厉。今世既休明,百度循礼,彼非吾志也。可敛以时服,器皿从古。"遂卒,年七十二。初,骏病甚,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临终,诏以小子公称为中散,从子灵虬为著作佐郎。及卒,高祖、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所制文笔,自有集录。

骏六子,元继、公达、公亮、公礼,并无官。

公义,侍御史、谒者仆射、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公称,主文中散、给事中、尚书郎。并早卒。

公礼子畿,字世伯。好学,颇有文才。荆州府主簿。

始骏从祖弟伯达,伯达名犯显祖庙讳。与骏同年,亦以文辩。囗沮渠牧犍时,俱选与牧犍世子参乘出入,时论美之。伯达早亡。

弟子灵虬幼孤,颇有文才,而久沦末役。在吏职十余年,坐事免。会骏临终启请,得擢为著作佐郎。后坐称在京无缌亲,而高祖知其与骏子公义为始族,故致谴免。至洛无官。贫病久之,崔光启申为羽林监,选补徐州梁郡太守,以酗酒为刺史武昌王鉴所劾,失官。既下梁郡,志力少衰,犹时为酒困。久去官禄,不免饥寒,屡诣尚书乞效旧任。仆射高肇领选,还申为著作郎,以崔光领任,敕令外叙。

文言文董孤直笔翻译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用 法 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故 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急求文言文翻译,请勿复制网上的答案!!!

程骏,字骈驹,奉是广平曲安人。六世祖程良,任晋都水使者,因事获罪流放凉州。祖父程肇,任吕光的民部尚书。

程骏年少时成为孤儿而贫穷,守丧以孝著名。师从刘昞,性情机敏爱好学问,昼夜攻读不倦。刘昞对弟子们说:“能举一反三,这弟子差不多了。”程骏对刘昞说:“当代研习名教的儒生,都说老、庄言语虚无荒诞,不能切合实际需要,不可以用於治世,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子撰作抱一的言论,庄子申明性本的宗旨,如这样的言论,可说是非常合理。人若背离纯真就烦恼虚伪都生出来,若不合本性就谦虚都会丧失。”刘昞说:“你年纪还小,话如老成人所说,好啊!”因此声誉更大,沮渠牧犍提拔他任东宫侍讲。太延五年,世祖平定凉州,迁居京城,被司徒崔浩赏识。高宗登基后,授著作佐郎,不久,升著作郎。任任城王元云的郎中令,对王进行劝谏,王接受劝谏并赞扬他。皇兴年间,任高密太守。尚书李敷上奏说:“君主使用臣僚,必须看他最终的效果。程骏实是任史官的人才,评论公允直书,治理千里的人才,十家中可有一人。请留程骏数年,以完成先前的著述,然后再授他一方长官的职务,愚臣认为较恰当。”文书奏上,被批准。显祖多次召程骏讨论《易经》、《老子》的义理,环视群臣说:“朕与此人谈话,心意很开阔顺畅。”又问程骏道:“你年纪多大?”答道:“臣六十一。”显祖说:“当年姜太公已老而遇周文王。你今日遇朕,难道不是太早吗?”程骏说:“臣虽才干不如吕望,但陛下尊贵超过西伯。期望上天多借余年给臣,当竭力建《六韬》的成效。”

延兴末期,高丽王高琏请求送女儿到后宫,显祖许可,署任程骏为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加授伏波将军,持节仗入高丽迎女,赐布帛一百匹。程骏到干壤城。有人劝诫高琏说:“魏当年与燕缔结婚姻,不久就攻打燕,是因使者全知道路险易的缘故。今日如送女,恐怕与冯氏无异。”高琏就谎称女儿已死。程骏与高琏谈判几经一年,用道义责备高琏,高琏非常愤恨,就断绝程骏随行者的饮食。高璭想逼迫侮辱程骏,因畏惧而不敢杀他。遇显祖逝世,於是返回,授任秘书令。

开始迁移祖宗神位到太庙,有关机构上奏称:依惯例,庙中执事的官员,都赐给爵位,现在应依惯例封爵。诏令百官讨论,群臣都认为应据惯例,独有程骏认为不可。他上表说:“臣听说:等级爵位是帝王所珍贵的,山河土地是国家所重视的。因此汉高祖有约,无功的不封侯。必须在君主承受天命的时候,施展心力在争战设谋的年月,然后可以受封赏赐.没见过在宗庙参预事务,而获得疆土之赐的事;只见晋、郑的君主以左右辅助周室为最高功勋,吴汉、邓禹之辈以征战攻伐为重大业绩。周、汉远代既无文字记载,魏、晋在往年也没有记述。自从皇道始承符命,天业开创大统,务求高於三皇五帝的规范,期望兴隆百王的轨迹,惩罚略比古代减少,赏赐实比过去增加。当时因神主改拊、宗庙达到庄敬,而授群官以九品的命服,彰显执事以五等的爵位。虽然帝王的制度,不相沿袭,但当时的恩泽,难道可为永世的规则吗?背离众意的过错,伏身等待惩罚。”书上奏,被听从。文明太后对群臣说:“讨论事务应当正直而据古代典章,何可依附暂时的惯例呢?”赐程骏衣一套、帛二百匹。

程骏又上表说:

《春秋》有言:见对他的君主有礼的人,如孝子侍养父母;见对他的君主无礼的人,如鹰鹧追逐鸟雀。这是用以劝诫将来,垂范万代的。昔日陈恒杀君主,宣尼请求征讨,虽想安逸,哪能安心呢?现在朝廷定下使天道回归的谋略,七州涌动如云,将在水中扫荡鲸鲵,陆地扫除凶逆。但战争贵在不战克敌,是兵家所赞美的。应先派刘昶招抚晓谕淮水以南。如果当地应声响应欢迎,同心一起举兵,则长江天险,可以穿朝服渡过,道成的首级,可在早餐前就悬挂城楼。假如江南人轻薄无识,背叛刘氏的恩义,就理曲在彼方了,我有何背负神灵的地方!将正义的檄文发至江南,振旅回师,也足以表示救民於患难的大仁,在四海张扬道义之风。况且进攻难防守易,就会使力量悬殊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现在天下虽安宁,方域之外还有忧虑,拾夤在西南侥幸求利,狂虏窥伺间隙於漠北。如果攻敌不称心,恐怕战事不可立刻停止,战事不可立刻停止,就会忧虑更深。为社稷设谋的人,无不先守根本。臣私下以为阅兵江边,振奋光大皇威,宜於特别加以抚慰。军队秋毫无犯,就会使百姓知道德义仁信;百姓知德义仁信,就会怀抱小儿来降;怀抱小儿而来,就可平定淮北;淮北安定,就会使吴寇另有图谋;敌寇谋略变异就会生祸患。然后视敌祸患行动,也不晚。阿。请停止各州的部队,且待以后行动。这是所谓守根本。伏思陛下、太皇太后英明计算神机规划,包罗百胜之外;应机变化,独断寸心之中。臣身形颓如虞渊,昏老将至,虽想忧国,终究说不上有补益。

未被采纳。

僧人法秀谋反受死刑。程骏上表说:“臣听说《诗经》的写作,当为表达志向。近处侍奉父亲,远处侍奉君主,关系风俗,无不具备。上可以称美歌颂圣德,下可以申明敦厚风化,言者无罪,间者足诫,这是古人运用诗歌的本意。臣以垂老将死的年龄,得以逢到盛明的时运,即使昏老将至,还羡慕廉颇老当益壮的风范。陛下、太皇太后,行道合於天地,光明比於日月,效法天道与唐风一样和睦,顺行帝德与周道并通神灵。所以狂妖怀逆心,没有隐藏阴谋的地方;暗中神灵潜加剪除,狂贼被发觉受死刑。因此能得祖宗七庙暗中赞助,人神共同扶助。臣非常欢欣踊跃。竭尽年老迟钝的思维,上《庆国颂》十六首,一并叙述巡狩、甘雨的恩德。”颂词说:

天道无言,四时相续。我朝大魏,效天承福。三宗交圣,四祖重光。岂是殷、周,远同三、五。明德在上,圣恭日新。睿后深广,亲政降仁。风俗因德和睦,教化能济百姓。千年昌盛,道兴今日。

年中巡狩,应运游猎。察政问苦,咨询长者。百灵顺位,柴祭山川。谁说礼滞,遇圣就兴。王业始定,凭据中山。圣眷亲临,情意特深。仰歌祖业,俯喜春苗。大赦有罪,洗民百忧。百忧已洗,与民更始。民众雅歌,户咏重生。

忽有狂徒,谋反圣都。神灵暗示,发觉处死。后羿寒浞作乱,祖龙干犯法纪。狂花冬茂,有原因啊。美啊皇朝,运固千年。百灵暗护,奸难骤起。奸难骤起,罪行尽知。典章刑律,五秩还轻。庄敬二圣,慈同春风。不依周汉,远效伏牺黄帝。为何弃周、汉,忿他苛刻。为何效牺、黄?仰慕崇尚仁德。徽音一振,教化布在四方。岂仅京郊,化播万国。

诚实守信,神明赞赏,阴阳调和。晚有微风吹动,早有甘雨降临。嘉禾饱满,美苗深茂。贫夫巷咏,寡妇室谣。听之《诗经》,《云汉》唱布。章句秀美,英华《大雅》。又见盛明,德隆道玄。岂仅两施,神兆丰年。丰年美呀,教化更浓。有礼有乐,政令畅通。小臣喜跃,欢唱太平。谁说易遇,百年一逢。

上天无亲,视德所在。想享盛明,虽劳不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期望谦劳,求仁不止。古人有言,圣主慎微。五国交兵,越年历时。推车远输,朝廷失算。官吏不慈,侵民役烦。民不堪命,全家进山。应督守令,恩威广布。恩威何用?可聚人民如川如流。民众服从,依赖丰足。农夫织妇一去,谁耕谁织?饥寒切身,换子充饥。静心思考,实有叹息。昔读典籍,无位不谋。忧心国事,祸福难知。小臣昏老,偏蒙恩信。忽忘狂盲,敢献愚见。

文明太后下令说:“读诗和表文,知道用意。歌颂祖宗功德可以,说到当代,何等过分!所进言的末章,辑留不忘。”程骏又奏《得一颂》,开始说巩固帝业,最后说无为而治。共十篇,文多这裏不载了。文明太后下令说:“读表和颂十篇,知道用意。劝诫完备,足可回味。养老人求他进言,就是说的这个吧。”又下令说:“程骏历任清廉慎重,谈论多合上意。又门无挟货求进的宾客,家有心怀道义的士人。可赐帛六百匹,表扬他节俭的美德.”程骏将帛分散给亲戚朋友。

性情鲠介正直,不争当时名利。太和九年正月,病重,就作遗言说:“我生时崇尚节俭薄用,岂可死后奢侈厚葬呢?昔日王孙满裸葬,有感而如此;皇甫士安要用竹席裹尸,也是要矫正风俗。现在世道美善,百事遵循礼仪,那些做法非我志向。可用平时服装殓尸,陪葬器物依古礼。”於是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起先,程骏病重,高祖、文明太后派人不断问病情,令侍御医徐謇给他治病,并赐药物。临终,诏令授他的小儿子公称任中散大夫,侄子灵虬任著作佐郎。至去世,高祖、文明太后很惋惜,赐棺木、朝服一件、帛三百匹,追赠冠军将军、兖州刺史、曲安侯,谧号为宪。所写诗文,自有集录。

程骏有六个儿子,元继、公达、公亮、公礼,都无官职。

公义,历任侍御史、谒者仆射、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公称,历任主文中散、给事中、尚书郎。都早死。

公礼的儿子程畿,字世伯。好学,较有文学才能。官至荆州府主簿。

当初,程骏的堂弟伯达,伯达的名冲犯显祖名讳。与程骏同年,也有文才善辩。阙沮渠牧犍时,一起被选拔与牧犍的世子同车出入,时人很羡慕。伯达早死。

伯达弟弟的儿子灵虬幼年丧父,较有文学才能,却长久沉沦为下等吏员。在吏职十多年,因事获罪免职。逢程骏临终请求,得以擢用任著作佐郎。后因称在京没有五服内亲属,但高祖知他与程骏的儿子公义是本族,所以遭谴责免官。到洛阳,无官职,贫病交加。许久,崔光启请任羽林监,选补徐州的梁郡太守,因酗酒被刺史武昌王元鉴弹劾,失官职。已离梁郡之任,志向能力减弱,还常被酒所困。久无官禄,不免饥寒,多次赴尚书乞求复官效力。仆射高肇掌选举,又请委任他为著作郎,因崔光领此职,下令调外任用。

史臣曰:韩麒麟因才干见识,就被任用在齐地。显宗靠文学自立,多次陈述时政,至於实录史实的功业,则略无所闻。子煕清雅高尚白守,荣耀超过他的能力。程骏才干功业不多,却为当世所赏识,难道是当时有长远的策略吗?

文言文在线翻译

在线翻译,一般是指在线翻译工具,如百度翻译,阿里翻译1688或Google翻译等。这类翻译工具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其原理是依托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数百万篇文档中查找各种模式,以求解最佳翻译。在线翻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依然存在。就已有的成就来看,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p>

董狐直笔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