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一段文言文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一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我的知道| 我的消息(1/2) | 百度首页|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帮忙翻译一段文言文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19 小时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提问者: 珠珠阿 - 经理 四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2 条
太多了
回答者: 独行客eve - 试用期 一级 2020-8-27 16:05
沈周,字启南,是长洲人。他的祖父沈澄,永乐年间被举为贤良,(他)不接受。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天摆酒宴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沈周)的伯父沈贞吉,父亲沈恒吉,(和沈澄)一样清高隐遁。建有竹屋,兄弟们在那里读书。善于作诗,擅长作画,家里的佣人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同县人陈孟贤,是陈五经的继子。沈周少年时跟随他游学,得到他的指导传授。十一岁,游学南都,做了百韵诗,呈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测试(命作)《凤凰台赋》,(沈周)提笔马上写完,崔恭非常赞叹称异。等到长大,没有没看过的书。文章模仿左丘明(的文风),诗歌仿效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书法)模仿黄庭坚,一并被世人钟爱,特别擅长绘画,评论的人都称(他)是明朝第一。
郡守要举荐沈周为贤良,沈周用《易经》占卜,得到《遁》的九五卦,于是拿定主意隐居。他居住的地方有水竹亭馆风景优美,图书鼎彝满屋错杂排列,各地名士往来没有一天空着,风雅文采,辉映一时。侍奉双亲极尽孝道。父亲去世,有人劝他做官,(他)回答道:“你不知道(我)母亲把我当做生命吗?怎么能离开她的身边。”生活常常厌恶进入城市,在城外建造了一个别居,有事的时候就去一住。晚年时,唯恐隐藏的不深,先后有巡抚王恕、彭礼都以礼尊敬他,要留在(自己)的府中,(沈周)一概用母亲年迈(为由)辞谢了。
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最终服役回来。不久,郡守去朝见,铨曹问道:“沈先生好吗?”郡守不知道回答什么,随便回答道:“挺好的。”拜见内阁,李东阳说:“沈先生有书信吗?”郡守更加吃惊,又随便回答道:“有,还没有到。”郡守出来,急忙拜见侍郎吴宽,问:“沈先生是什么人?”,吴宽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情状。(又)问左右的人,(说)是画壁的人。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郡守)就离开乐。沈周因为母亲的缘故,终身没有远游。母亲九十九岁去世,沈周也八十岁了。又过了三年,在正德四年去世。
聊斋志异文言文翻译
我只能提供你原为阅读网址:
1、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liaozhai/
2、http://www.tianyabook.com/liaozhai/
至于译文网上只有28篇译文,这就不一一打出,你想看那一片的就在百度网页里搜索,方法如下:
如看《小倩》
在百度网页里输入 聊斋志异小倩译文 再点击百度一下
会有如下结果:聊斋志异聂小倩的译文_百度知道
txt书,谁有,就是有聂小倩,宁采臣的那个 新版聊斋志异里演小倩的是谁啊 关于聊斋志异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聊斋志异聂小倩的译文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20-1-2 12:25 聊斋志异聂小倩的译文,紧急 提问者:一个中学生 - ...
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69347.html 21K 2020-1-18 - 百度快照
点击这个主题,就有人为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点击底下的其他主题)
这篇文章的译文网址是: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69347.html
如此类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关键是方法。
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多数的书画收藏家只徒取得一个空名,偶然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陆机的笔迹,看见的人就争着要买。这就是所谓“耳鉴”(以耳代目)。又有人用手摸画来看画,传说画里的颜色遮不住手指的画才是好画。这种说法就比“耳鉴”更下一等了。这可以称之为“揣骨听声”。(用摸骨骼听声音来看相)。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中牡丹花丛下有一只猫,还没有鉴赏。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看到画就说:“这是正午时的牡丹。凭什么看出来的呢?它的花朵张开而且颜色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眼的黑眼仁如同一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睛。如果是早上带露的花,那么它的花房紧束而颜色滋润。猫眼睛早晨、晚上就是圆的,接近中午就渐渐狭长,到正午就像一道线了。”这真是善于推求古人笔意的言论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余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往歳小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怳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进。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多数的书画收藏家只徒取得一个空名,偶然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陆机的笔迹,看见的人就争着要买。这就是所谓“耳鉴”(以耳代目)。又有人用手摸画来看画,传说画里的颜色遮不住手指的画才是好画。这种说法就比“耳鉴”更下一等了。这可以称之为“揣骨听声”。(用摸骨骼听声音来看相)。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