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袁黄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袁黄公力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文言文《袁黄公力行节俭》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1、【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2、【注释】 1 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 2 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3 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 4

胥(xū):小官吏。 5 折阅:亏损。

3、【袁黄】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号了凡。袁黄是(浙江嘉善人,又有资料称其为江苏吴江人)。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牵连被抄家。袁了凡的曾祖的父亲幸免于被捕,开始四处奔走逃亡,后定居于江苏吴江。

少即聪颖敏悟,卓有异才,对天文、术数、水利、兵书、政事、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其受业。万历五年(1577)会试,因策论违主试官意而落第。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聚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袁黄公力行节俭》节选自《感应篇》,原文如下: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感应篇》在北京图书馆有藏明刻一卷本和元刻八卷本、明刻八卷两种,可为印证。《道藏》太清部收三十卷本,乃由八卷本析卷而成。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和董康《太上感应篇集传》序称,二人曾目睹宋版八卷本,与《道藏》本合。胡莹微刊刻是传时,即八卷。《感应篇》版本很多,流传甚广。除李昌龄注外,历代均有注释,较著名者有元陈坚、清惠栋、俞越、黄正元、于觉世、鲍继培、王仁俊等。该篇尚流传于朝鲜、日本等国,国外亦为之作注。清代并译成满文流传。对后世影响颇大。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嘉善县魏塘镇(今属浙江嘉兴)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袁受经学。万历五年(1577)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试官而落第。后更名黄。十四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奉命清核苏松钱粮,上《赋役议》,又请减免额外加征米银10余条款,被豪绅所阻而作罢。任河北宝坻知县,时该县赋役倍于他县,积欠粮赋达万石,袁黄上条陈请减免旧额,建议由会通河水运皇木代替车运,朝廷允准。于是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得以减免旧赋,革除运木重夫、重马、采石及箭手诸劳役。袁黄还下令疏浚河道,植树挖沙,筑堤开渠,垦荒种植,成绩斐然。时蓟镇诸主、客军近20万,年例银及屯田民运各项开支计150万两,巡抚因袁黄通晓边疆事宜,遂召之共议大计,乃献革养军虚费、汰台兵冗员等十策。

史珪传 文言文翻译

史珪,河南洛阳人。青年时因为英勇善战获得军籍,宋太祖登上皇位,任命史珪为御马直队长,四次升职为马步副督军头兼大剑督指挥使。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命史珪广泛查访。史珪查访到几件事奏报皇上,经过验证都是事实,从此信任他,后来史珪渐渐作威作福。有百姓卖给官府的货物价格太高,史珪告他欺骗,应当法办,店铺没有不怨恨的。皇上听说这件事,因而下诏说:“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大概是知道小民唯利是图,不可都绳之以法。况且先前的法令,未曾申明。如果因此使入受刑,不合治理之道。要禁止他们用高价买,应该明文规定,今后到集市上买官物,如果有胡乱增加物价欺骗官线的人,审讯得到实情,一并按破坏法律论处。在诏令颁布以前犯法的,都不追究。”从此史珪不再敢上奏。

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邢州知州,园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有很多作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固除去梁梦升。史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一天,皇上说:“近来中央和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珪急忙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造呈上,说:“就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既而又说:“授他左赞善。”史珪因为诬陷不成,常常怏快不乐。

九年,史珪因泄露宫廷中的秘密犯罪,被贬出朝做光州刺史。光州饥荒,淮州、蔡州的百姓流亡到光州境内,史珪不等上报,就开始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太平兴国初年,任命他为扬、楚等九州巡检使。

四年,征伐太原,命令史珪与彭信军节度使刘遇攻城的北面。史珪跟随征伐幽州,因所领军队徘徊观望,责罚降授为定武行军司马。几个月后,召为右行将军、领平州刺史。监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几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认为很便利。江、淮百姓曲谋首等几十上百人聚集做强盗,命令史珪率领龙猛骑兵五百人前去捕捉,全部抓获。六年,升为幽州刺史,保州知州、静戎军知等。呈上沿途可以自行处理的事十五件,都被采纳。

雍熙年间,史珪跟随曹彬征伐幽州,为压阵署,带领军队攻下涿州。军队撤退途中,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史珪有智谋,喜欢以甜言蜜语小恩小惠取信于人,所以他到的地方人们不忍他离去。

文言文翻译 元行冲传

《旧唐书·元行冲传》

【原文】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之后也。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纳言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九迁至陕州刺史,兼陇右、关内两道按察使,未行,拜太常少卿。

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柬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俄又固辞刑狱之官,求为散职。七年,复转左散骑常侍。九迁国子祭酒,月馀,拜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累封常山郡公。

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鄠县尉毋煚、栎阳尉韦述、曹州司法参军殷践猷、太学助教余钦等分部修检,岁馀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寻以衰老罢知丽正殿校写书事。

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之《礼记》,是前汉戴德、戴圣所编录,历代传习,已向千年,著为经教,不可刊削。至魏孙炎始改旧本,以类相比,有同抄书,先儒所非,竟不行用。贞观中,魏征因孙炎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其词曰:

客问主人曰:“小戴之学,行之已久;康成铨注,见列学官。传闻魏公,乃有刊易;又承制旨,造疏将颁。未悉二经,孰为优劣?”主人答曰:“小戴之礼,行于汉末,马融注之,时所未睹。卢植分合二十九篇而为说解,代不传习。郑絪子干,师于季长。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康成于窜伏之中,理纷拿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具于《郑志》,向有百科。章句之徒,曾不窥览,犹遵覆辙,颇类刻舟。王肃因之,重兹开释,或多改驳,仍按本篇。又郑学之徒,有孙炎者,虽扶玄义,乃易前编。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间起。马伷增革,向逾百篇;叶遵删修,仅全十二。魏公病群言之错杂, 众说之精深。经文不同,未敢刊正;注理睽误,宁不芟砻。成毕上闻,太宗嘉赏,赍缣千匹,录赐储籓。将期颁宣,未有疏义。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其有注遗往说,理变新文,务加搜穷,积稔方毕。具录呈进,敕付群儒,庶能斟详,以课疏密。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特嫌知新,欲仍旧贯,沉疑多月,摈压不申,优劣短长,定于通识,手成口答,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铨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答曰:“是何言欤?谈岂容易!昔孔安国注壁中书,会巫蛊事,经籍道息。族兄臧与之书曰:‘相如常忿俗儒淫词冒义,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宋株,比肩皆是。众非难正,自古而然。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一矣。

“汉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有孔扶者,随俗浮沉。扶谓产云:‘今朝廷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修古义,修古义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则危身之道也。独善不容于代,必将贻患祸乎!”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二矣。

“刘歆以通书属文,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后蒙亲近,欲建斯业。哀帝欣纳,令其讨论,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诸博士等皆忿恨之。名儒龚胜,时为光禄,见歆此议,乃乞骸骨;司空师丹,因大发怒,奏歆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帝曰:“此广道术,何为毁耶?”由是犯忤大臣,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以君实之著名好学,公仲之深博守道,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玄数十百件,守郑学者,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肃缪。诏王学之辈,占答以闻。又遣博士张融案经论诘,融登召集,分别推处,理之是非,具《呈证论》。王肃酬对,疲于岁时。则知变易章句,其难四矣。

“卜商疑圣,纳诮于曾舆;木赐近贤,贻嗤于武叔。自此之后,唯推郑公。王粲称伊、洛已东,淮、汉之北,一人而已,莫不宗焉。咸云先儒多阙,郑玄道备,粲窃嗟怪,因求其学。得《尚书注》,退而思之,以尽其意,意皆尽矣。所疑之者,犹未喻焉。凡有两卷,列于其集。又王肃改郑六十八条,张融核之,将定臧否。融称玄注泉深广博,两汉四百馀年,未有伟于玄者。然二郊之祭,殊天之祀,此玄误也。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玄虑之失也。及服虔释《传》,未免差违,后代言之,思弘圣意,非谓扬己之善,掩人之名也。何者?君子用心,愿闻其过,故仲尼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是也。而专门之徒,恕己及物,或攻先师之误,如闻父母之名,将谓亡者之德言而见压于重壤也。故王劭《史论》曰:‘魏晋浮华,古道夷替,洎王肃、杜预,更开门户。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唯草野生以专经自许,不能究览异义,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兄子慎,宁道孔圣误,讳闻郑、服非。然于郑、服甚愦愦,郑、服之外皆仇也。’则知变易章句,其难五也。

“伏以孔安国《尚书》、刘歆《左传》,悉遭摈于曩叶,见重于来今。故知二人之鉴,高于汉廷远矣。孔秀产云:‘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外,当有明直君子,恨不与吾同代者。’于戏!道之行废,必有其时者欤!仆非专经,罕习章句,高名不著,易受经诬。顷者修撰,殆淹年月,赖诸贤辈能左右之,免致愆尤,仍叨赏赍,内省昏朽,其荣已多。何遽持一己之区区,抗群情之噂?沓褷,舍勿矜之美,成自我之私,触近名之诫,兴犯众之祸?一举四失,中材不为,是用韬声,甘此沉默也。”

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的后代。少年时死了双亲,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抚养。博闻多学,尤其擅长音律和训诂的写作。考取进士,多次转为通事舍人,狄仁杰非常器重他。元行冲性情耿直,多次进言规诫,曾经对仁杰说“:下奉事上,就好比用自己积蓄来充实皇上的积蓄。如贵家的积蓄,脯腊月奚胰作为饭食用,参术芝精作为预防疾病用。我想门下宾客,可以充作好味者多,希望用小人备做一种药物。”仁杰笑着说“:这是我的药中宠物,怎么可以一日没有呢?”九次迁为陕州刺史,兼陇右、关内两道按察使,又授予太常少卿。

元行冲认为本族出于后魏,但没有编年史,于是撰写《魏典》三十卷,事情详细而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跟在马后的形象,魏收旧史认为晋元帝是牛氏的后代,冒姓司马,用来应证石文。行冲追根究底,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元帝后受命,考正谣谶,特著论以明确这件事。

开元初年(713),自太子詹事出朝任岐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己认为书生不可以担负搏击责任,因此辞去按察使。让宁州刺史崔琬代替。不久又入朝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志目柬同父异母的哥哥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审问之下,被迫承认了自己的不实之罪,就关进狱中等待判罪,十多人受牵连,行冲察明此事是冤案,一起将原情上奏。四次迁为大理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遭侍御史王旭陷害,皇上命令由大理卿评判,行冲认为李杰从政期间清白正直,不应该白白地被谗言陷害,又上奏请求按分列条目来从轻处理。当时虽不被采纳,却深为一时的舆论所赞誉。不久又坚持辞去刑狱官,求为散职。七年(719),又转为左散骑常侍。九次迁为国子祭酒,一月后,被授予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多次被封为常山郡公。

先时,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来接续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成而马怀素、诸无量就死了,皇上下令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县尉毋..、栎阳尉韦述、曹州司法参军殿践猷、太学助教余钦等分部修检,一年多后书成,献给皇上。皇上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在学馆陈列。不久因为衰老缘故停止主持丽正殿校写书的事务。

当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上奏请求通用魏征所注《类礼》,皇上即令行冲召集学者撰写《义疏》,准备陈列在学馆。行冲于是召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研讨削减,缩成五十卷,十四年(725)八月献给皇上。尚书左丞相张说反驳说:“今天的《礼记》,是前汉戴德、戴圣编录,历代传习,已近千年,为经典著作,不可刊削。到了魏代孙炎开始改旧本,以类相比,有同抄书,与先人所编的不同,终究没有采用。贞观年中,魏征根据孙炎所致,使之更加有秩序,并为之注解,先朝虽厚加赏赐,但书终究也不予采用。现在行冲等人去除魏征所做注解,缩成一家,然而与先人比较,章句隔绝,如果要采用,我担心不行。”皇上认为张说是对的,于是赐给行冲等人二百匹绢,将书贮存在内府,最终不得在学馆陈列。行冲不满众儒排挤自己,辞去官职,著论以排解郁闷,名为《释疑》。

元行冲不久又多次上书请求做官,皇上应允了。十七年(729)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追封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

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

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扩展资料:

文章选自《宋史》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佑

宋史·密佑传

出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礼、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

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

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成愤厉。

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

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

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槃、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

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

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

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

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扩展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先 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文言文:袁黄公力行节俭

袁黄公力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注释】

1、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

2、力行:犹言竭力而行;努力实践。《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说而力行之,此孔孟 以下所以有功于世也。”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3、缙坤:即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于绅带之间,若带剑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东观汉记·明帝纪》:“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唐权德舆《知非》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清昭连《啸亭续录·内务府大员》:“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搢绅为伍。”林纾《与姚叔节书》:“伧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3、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

4、已而:旋即;不久;后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史记·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5、期年:亦作“朞年”。一年。《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朞年。’”唐李德裕《渔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清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于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6、向来:刚才;方才。原来;先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沛国刘璡,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宋陆游《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7、吏胥(xū):旧时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唐白居易《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也。”

8、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唐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鄂州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滞讼”。

9、鲜(xiǎn)少:很少。《国语·楚语上》:“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郭沫若《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分工在封建制之开花期中鲜少成立。”鲜:少。

10、折阅:(1)谓商品减价销售。(2)谓买主杀价。这里指亏损。

11、徙业:谓不专心本业,见异思迁。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jì)其胾者也。”这里指转行。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1、【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2、【注释】 1 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 2 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3 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 4

胥(xū):小官吏。 5 折阅:亏损。

3、【袁黄】

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号了凡。袁黄是(浙江嘉善人,又有资料称其为江苏吴江人)。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牵连被抄家。袁了凡的曾祖的父亲幸免于被捕,开始四处奔走逃亡,后定居于江苏吴江。

少即聪颖敏悟,卓有异才,对天文、术数、水利、兵书、政事、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其受业。万历五年(1577)会试,因策论违主试官意而落第。

袁黄公力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注释】

1、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

2、力行:犹言竭力而行;努力实践。《书·泰誓中》:“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陵压》:“严安之、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宋曾巩《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说而力行之,此孔孟 以下所以有功于世也。”廖仲恺《<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3、缙坤:即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周礼·春官·典瑞》“王晋大圭”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于绅带之间,若带剑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东观汉记·明帝纪》:“是时学者尤盛,冠带搢绅,游雍而观化者,以亿万计。”唐权德舆《知非》诗:“名教自可乐,搢绅贵行道。”清昭连《啸亭续录·内务府大员》:“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搢绅为伍。”林纾《与姚叔节书》:“伧人入城,购搢绅残敝之冠服,袭之以耀其乡里,人即以搢绅目之,吾弗敢信也。”

4、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

5、已而:旋即;不久;后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史记·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6、期年:亦作“朞年”。一年。《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朞年。’”唐李德裕《渔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清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于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7、向来:刚才;方才。原来;先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沛国刘璡,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宋陆游《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8、吏胥(xū):旧时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唐白居易《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也。”

9、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唐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鄂州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滞讼”。

10、鲜(xiǎn)少:很少。《国语·楚语上》:“私欲弘侈,则德义鲜少。”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居人特鲜少,市井宜萧索。”郭沫若《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分工在封建制之开花期中鲜少成立。”鲜:少。

11、折阅:(1)谓商品减价销售。(2)谓买主杀价。这里指亏损。

12、徙业:谓不专心本业,见异思迁。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jì)其胾者也。”这里指转行。

┌ ○ ┐

│点 |ハ,,ハ

│赞 |゚ω゚ )

│啊 _ | //

└ ○ ┘ (⌒)

し⌒

袁黄bai行节俭

【原文】

袁黄公du力行节俭zhi,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dao五品,专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属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原文】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专有熟食店,具来已久,属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节选自《感应篇》) 【译文】 袁黄公努力施行节约俭省的政策,与官宦和儒者相互约定:每次会聚(只备)荤菜素菜五样,不许宰杀牛羊。然而县衙附近都有熟食店,由来已久,每天宰杀牛羊很多,袁黄公也不能禁止。后来逐渐少了,一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的店铺了。大概先前来买熟食的,都是打官司的人邀请宴请官府的小吏的。如今袁黄公(对案件)随察随结,县衙里没有积压的案件了,(所以)买熟食的人很少了,因而卖熟食的店主都亏损(严重),所以都转行了。

袁黄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