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刘方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刘恕传》翻译

翻译: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望采纳,谢谢!!!

翻译:

刘恕,字道原。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恕 ① ,字道原,筠州 ② 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 ③ ,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④ ,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本来想自己翻译的 但衡量了一下 并没有比人家百度百科更好的自信 遂抄过来

http://baike.baidu.com/item/%E5%88%98%E6%81%95%E4%BC%A0?fr=aladdin

刘宣苦读成才文言文翻译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刘宣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开当初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才学感到很惊奇,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是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学者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慧眼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作品名称

刘宣苦读成才

创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处

《玉堂丛语》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者

焦竑

原文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③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④使,使乃优遇之。未几⑤,发解及第⑥。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⑦主试,讶⑧其文,谓⑨必⑩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方(一作“始”)⑪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⑫。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③为(卫使畜马):替。

④语:交谈,告诉。

⑤未几:不久,不一会儿。

⑥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发解,明清时乡试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第一名为“发解”。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⑦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⑧讶(其文):对......感到惊讶。

⑨谓:说。

⑩必:一定。

⑪方(始):认识。

⑫著:著名。

⒀益:更加

⒁知:明白

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启示

一个在军中养马的人,竟然考中了进士。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在史书中确有记载。这正验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的确不是虚言。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更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

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原文: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方(一作“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扩展资料:

刘宣苦读成才作品来源:

本书所记述的内容,许多是作者的耳闻目睹,有些采自有关人物的传状、碑铭和年谱,也有些出自文集、笔记和杂著,凡引他书,皆一一注明出处。其所引各书,有的已经亡佚,其中的史料赖以流传。这部书保存了不少有意义的真实史料,可作为研究明史的参考。

作者生平:

焦竑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明史·文苑·焦竑传》载:“(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中国藏书家考略》载:“(焦竑)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同仁街,1994年前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双层木结构建筑,它就是南京地区传世最久的私家藏书楼建筑——澹园藏书楼。

藏书楼建筑面积达350平方米。在南京,民间俗称为“焦状元楼”。焦竑幼年、成年家境并不富裕,使焦竑自幼形成了嗜书、集书、抄书及后来条件改善后刻板印书的习惯。集腋成裘,使他成为晚明最大的私人藏书家,有“北李南焦”之说(李指齐东李开先,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

焦竑对收藏到的每一部书,几乎都经过了亲自校勘,并盖有“澹园焦氏珍藏”、“子子孙孙永保”、“弱侯读书记”、“竹浪斋品”、“弱侯”、“抱瓮轩”、“漪南生”等印章。他的藏书曾经代表着明代南京地区私家藏书的最高水准,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对于焦竑的藏书,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焦竑的切入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宣苦读成才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白天晚上都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更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

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文言文《后汉书·刘平传》的翻译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王莽时担任郡吏,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下属的县里有强盗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他所到的地方都能平定,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的能力。

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侍候着母亲,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儿才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而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刘平的母亲想回去抱刘平的孩子,刘平不同意,说:“凭我们现有的力量不能同时使两孩子活下来,刘仲不能因为这样而没有后代。”于是离开而不再顾惜自己的孩子,和母亲一块躲藏在野地中。刘平早晨出去寻找食物,遇到了饥饿的贼人,贼人将要烹杀他。刘平叩头说:“今天早晨替老母亲找点野菜充饥,老母亲还在野地里等我的食物活命,希望能先放我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受死。”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刘平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后,就告诉母亲说:“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于是就回去找到贼人。贼人都大惊,对他说:“经常听说忠勇正直之人,今天才见到,你走吧,我们不忍心吃掉你。”于是,刘平得以保全性命。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担任郡吏,顶着刀剑趴在孙萌身上(为他遮挡),身上遭受七处刀伤,身陷困境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大声哭泣着请求说:“我愿意用自身代督郡守。”贼兵于是收起兵器停止作恶,说:“这个人是义士,不要杀害他。”就散去了。孙萌伤势太重一时断了气,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渴了找水喝。刘平就倾尽自己的伤口的血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才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为孙萌发丧,并护送孙萌的遗体回到他的家乡。

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济阴郡丞的官职,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正赶上刘平遭父丧而弃官,守丧完毕,被授予全椒县长官的职务。政绩有恩惠,百姓对他心怀感激。刺史、太守下来巡视,见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人们都认为自己各得其所。刺史、太守不知道问什么好,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去了。后来刘平因为有病被免官。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他们到朝廷后都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并多次被皇帝召见。刘平两次升迁,升为侍中。他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而上书告老还乡,死在家里。

文言文阅读宋史刘甲传翻译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文言文翻译。刘晏传

出自《旧唐书》刘晏传,原文节选:

是月庚午,晏已受诛,使回奏报,诬晏以忠州谋叛,下诏暴言其罪,时年六十六,天下冤之。家属徙岭表,连累者数十人。贞元五年,上悟,方录晏子执经,授太常博士;少子宗经,秘书郎。执经上请削官赠父,特追赠郑州刺史。

节选译文:

建中三年(782)七月,有诏命宦官处死刘晏,享年六十五岁。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并宣布了他的罪状,他家亲人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全国都认为冤枉。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家产,众人认为不应该,才不提了。

但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只有各种书两车,粮食几斛,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验证事实,先杀后下诏,全国人都吃惊惋惜,请求把他的妻子儿女接回来。没有答复。

兴元初年,皇帝渐渐醒悟,才准许她们回来安葬刘晏。贞元五年(789),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

扩展资料:

刘晏:字士安,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开元时以神童授太子正字,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后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度支、铸钱、租庸等使。

唐代宗时,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等使。不久,提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居宰相地位,仍领使职。

广德二年贬为太子宾客,很快又进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

大历时,先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后与户部侍郎韩晃分领关内、河东、山东、剑南道租庸、青苗使。升为尚书左仆射,重登宰相之位。

唐德宗即位后,刘晏总领全国财赋。建中元年,因杨炎所陷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晏

刘晏的字叫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唐玄宗在泰山封禅,刘晏才八岁,献颂文到皇帝驻处,皇帝对他年幼能文感到惊奇,令宰相张说考查他,张说称:“是国宝。”当即封为太子正字官。大官们纷纷邀请,号称神童,名声轰动一时。天宝中期,多次升官后任夏县县令,没有督缴过赋税,但缴纳没有违期的。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又升任侍御史。

安禄山叛乱,他避乱到襄阳。永王李瞒任命刘晏为高官,他坚决推辞了。他写信给房,谈论分封和古代不同:“现众王从宫廷到外面去任职,一下子希望建齐桓、晋文公的功劳,不可能!”有诏任命他为度支郎中,兼任侍御史,管理江淮租庸事务。刘晏到吴郡遇李瞒反叛,就和采访使李希言谋划抵御他。李希言请刘晏守余杭,他战败后,逃来依靠刘晏。刘晏告诉他可以守御的办法,因此召募义军坚守营垒。

后来李瞒战败,想回头攻占各州县,听说刘晏有防备,就从晋陵西逃。刘晏从不谈自己的功劳。皇帝召回他任命为彭原太守,后调任陇、华两州刺史,升任河南府尹。当时史朝义占据着洛阳,就治理长水县。又升任户部侍郎,兼任御史中丞,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京兆尹郑叔清、李齐物因残暴贪婪被罢免,有诏命刘晏兼任京兆尹。总体看认真,号称称职。遇到司农卿严庄被关进监狱,不久释放了,诬奏刘晏泄漏宫中的话,宰相萧华也妒忌他,贬任通州刺史。

唐代宗登基,重任京兆尹,户部侍郎,任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使。刘晏将户部侍郎让给颜真卿,被改封国子祭酒。他又将京兆尹让给严武,马上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职仍旧。因与程元振关系好,被免职任太子宾客。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任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当时大战之后,京城米价每斗一千钱,皇宫厨房没有一个季度的积蓄,靠郊县农民搓谷穗来供应。刘晏就亲自巡视,从淮河、泗河乘船,抵达汴河,进入黄河。

向西经过砥柱、硖石,观察三门渠道渡口的遗址;到达河阴、巩县、洛阳,看到宇文恺修建的梁公堰,分黄河水入通济渠,观察李杰修建的新堤,知道了它们所有的弊病和好处。但担心受人干涉,就发函给宰相元载,认为:“大体漕运的有利和困难各有四点:京城关中,为赋税繁重苦恼,淮河、洞庭的粮食运到,可减一半赋役,是有利的;洛阳残破,幸存户不到百分之一,如漕运开通,那么村镇会逐渐恢复,这是有利的;

藩镇中有叛意的,异族中有想入侵的,也听说我国贡品、货物纷纷进京,军粮充足,这能镇服中外,这是有利的第三点;如运输畅通,各种物资汇集,海边山上都有交通往来,可接近贞观、永徽盛世,这是有利的第四点。从宜阳、熊耳,到虎牢、成皋五百里中,现有住户才一千多,居住没有房屋,做饭没有炊烟,野兽出没冤鬼哭泣,而要派人驾车拉纤,事情将难办,这是困难的第一点。

原文: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寻迁河南尹。时史朝义盗据东都,寄理长水。入为京兆尹,顷之,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判度支,委府事于司录张群、杜亚,综大体,议论号为称职。无何,为酷吏敬羽所构,贬通州刺史。复入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时颜真卿以文学正直出为利州刺史,晏举真卿自代为户部,乃加国子祭酒。

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平章事,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坐与中官程元振交通,元振得罪,晏罢相,为太子宾客。寻授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如故。时新承兵戈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至一千,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畿县百姓乃挼穗以供之。晏受命后,以转运为己任,凡所经历,必究利病之由。至江淮,以书遗元载曰:

浮于淮、泗,达于汴,入于河,西循底柱、硖石、少华,楚帆越客,直抵建章、长乐,此安社稷之奇策也。晏宾于东朝,犹有官谤,相公终始故旧,不信流言,贾谊复召宣室,弘羊重兴功利,敢不悉力以答所知。驱马陕郊,见三门渠津遗迹。到河阴、巩、洛,见宇文恺置梁公堰,分黄河水入通济渠;大夫李杰新堤故事,饰像河庙,凛然如生。

涉荥郊、浚泽,遥瞻淮甸,步步探讨,知昔人用心,则潭、衡、桂阳必多积谷,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卦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者于兹请命。相公匡戴明主,为富人侯,此今之切务,不可失也。使仆湔洗瑕秽,率罄愚懦,当凭经义,请护河堤,冥勤在官,不辞水死。

此文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刘晏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旧唐书·刘晏传》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他们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一作光)。

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勤。贾纬受诏不久即去职守丧,书成前一年起复,主要贡献是其《唐年补遗录》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难得史料。赵熙始终其事,“竟毕其功”。王伸于书成之日,身列“恩奖”名单。吕琦预修唐史,史称“有能名”。

《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运。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这部唐书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到当地人士所藏《旧唐书》,请苏州府学训导沈桐在苏州府学里对书稿作校对并开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时,闻人诠离开苏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继续进行),经历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运的刘昫唐书,才又得到重新刊行。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改革家。他既是能吏,又是廉吏,官至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刘晏受命于危难之际,主管中央的财政经济工作,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曙光,在漕运、盐政、常平三个方面实施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史学家将春秋时之管仲、战国时之商鞅、西汉之呻羊、唐朝之刘晏、宋朝之王安石、明朝之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明史.刘菘传文言文翻译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原名楚。他家贫却学习十分努力,寒冷时没火御寒,手皲裂,但抄录文章丝毫未停止。元朝末年乡试中

举。洪武三年(1370),举荐为经明行修,改成现在的名字。太祖在奉天殿召见了他,授予兵部职方司郎中。奉命到镇江征粮。镇江有许多勋臣的田地,租赋都

由百姓承担,刘崧竭力请求减免。晋升为北平按察司副使,轻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重新乐业。设立文天祥祠于学宫之侧。在学门前石头上刻字,告示府县不要以

徭役拖累诸生。他曾请求减少偏僻之地的驿马,以此来充实宛平。太祖同意了他的奏请,对侍臣说:“驿传劳逸不均已经很久了,刘崧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统治百姓

难道不就是要如此吗!”因遭到胡惟庸的排挤,被贬为输作,不久,被遣回乡。十三年胡惟庸被诛,刘崧应召为礼部侍郎。不久,提升为吏部尚书。雷震谨身殿,太

祖下令群臣陈说得失。刘崧叩头,以修德行仁对答。不久辞官。

第二年三月和前刑部尚书李敬一并召入。任命李敬为国子祭酒,刘崧为司业。

赐给鞍马,令朝夕相见,见辄燕语移时。未旬日去世。得病后,仍强坐训导诸生。病重时,李敬问他有什么可说的。刘崧说“:天子派我教导国子,责成我完成任

务,可惜这么快就要死了!”他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太祖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安排殡殓,并亲自作文祭奠。

刘崧年幼时就博学广闻,天性谦

慎。兄弟三人共居一间茅屋,有田地五十亩。到他当官后,家产也没有增加。十年用一床布被,被老鼠咬破,才换新的,仍做成衣服给他儿子穿。当官时也不带家

属。到北平赴任,携带一侍童前往,到达后就把侍童遣回。黄昏时官吏退下后,他孤灯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善长写诗,豫章人推崇他为“西江派”之宗

求采纳

刘方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