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记游庐山文言文翻译

游庐山日记(节选)文言文翻译

由寺后侧来边的小路自登山。经过涧盘岭bai,不知不觉到了半山du腰。隔着zhi山峰又看到一个瀑布,在dao瀑布之东,就是马尾泉。走了五里,攀上一尖峰,山顶是文殊台。这里孤峰拔起,四面无依无靠,山顶上有文殊塔。对面山崖削立万仞,旁边瀑布轰轰地往下流,和文殊台中间只隔着一条山涧。从山巅到山脚,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不登此台,不能了解这个瀑布的优美。下文殊台,沿着山冈的西北溯溪而山,就到了瀑布上流。一条路忽然出现,山谷回旋在抱,就有黄岩寺在双剑峰的山下。经过山涧再往上走,有黄石岩。岩石向天外突出,平坦得如同磨刀石。黄石岩旁有一间茅阁,大概一丈见方,幽雅出尘。阁外有数竿修竹,拂群峰而生长,和山花、霜叶,在山峰边上相互交映。鄱阳湖如同一个小点,就在窗户外。我在山溪的石间纵步,看到断崖夹壁的优美景色。

翻译如下:

从寺院后面的小路爬山。越过山涧,沿山路盘旋而上,来到了半山腰处。看到内对岸山峰那里有一处容瀑布,瀑布的东南就是马尾泉了。再爬了约五里山路,就攀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山顶处有一处叫做文殊台的建筑。只见这座孤峰拔地而起,站在顶上举目四望,周边无处可倚,封顶矗立着一座文殊塔。看对岸悬崖陡峭,有万仞之高,瀑布正从上面轰轰向下坠落,与这个文殊台就隔了一道山涧,所以从瀑布涌出峰顶一直到坠落山底,一览无余。不登上这座文殊台,根本无法体会到这瀑布的壮丽。

从文殊台下来,沿着山冈向西北逆溪水上行,就到了瀑布的上游。一条小路忽然映入眼帘,沿路而去,就是双剑峰下被山谷簇拥的黄岩寺。越过山涧再往上攀登,就到了黄石岩。只见那岩石向外突出,有凌风欲飞的感觉,岩面平整,如同磨刀石一般。岩石旁边有座一丈见方的茅草阁,幽静清雅,出尘脱俗,阁外生长着几竿翠绿笔挺的竹子,随风轻摇,仿佛在拂弄周围环抱的群山,青绿的竹叶配着满山红花霜叶,点缀着山峰。透过窗子向外看,鄱湖仅有一个小点般大小。我继续迈步行穿行在溪水岩石之间,欣赏断崖夹壁的美景。

翻译游庐山记

游庐山记[1][清] 恽敬【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2],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3],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4],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5],而庐山有娱逸之观[6]。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7],敬以事绝宫亭[8],泊左蠡[9]。庚辰[10],舣星子[22],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12],过小三峡,驻独对亭[13],振钥顿文会堂[14]。有桃一株,方花[15]。右芭蕉一株,叶方茁[16]。月出后,循贯道溪[17],历钓台石、眠鹿场[18],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19],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20],由三峡涧陟欢喜亭[21]。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22]。登含鄱岭[23],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24]。东南望南昌城[25],迤北望彭泽[26],皆隔湖,湖光湛湛然[27]。顷之[28],地如卷席渐隐[29];复顷之[30],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31];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32],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33],而大云千万成阵[34],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35],憩栖贤寺[36]。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37],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38],道万杉寺[39],饮三分池[40]。未抵秀峰寺里所[41],即见瀑布在天中[42]。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43],详睇香炉峰[44],盥于龙井[45],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46],返宿秀峰寺。  癸未[47],往瞻云[48],迂道绕白鹤观[49],旋至寺[50],观右军墨池[51]。西行寻栗里卧醉石[52];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53],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54]。  甲申[55],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56],大笑排闼而入[57],遂同上黄岩[58]。侧足逾文殊台[59],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60]。叩黄岩寺[61],跐乱石[62],寻瀑布源[63],溯汉阳峰[64],径绝而止65]。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66],望瀑布倍未雨时[67]。出山五里所[68],至神林浦[69],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70],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71];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72],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73],山之灵所泄也[74]。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75]。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76],以诒后之好事者焉[77]。  【注释】  [1]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屡见前注。  [2]浔阳:长江流经浔阳(治所在今九江市)境一段的古称,在今江西九江市北。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  [3]“凡大”三句:意谓大凡大山近于水,而那水的气势能和大山相称,在大山周围涌流激荡,就很神气。 “敌”,匹敌。 “荡潏(yù)”,水势大而流速快的样子。“灵”,形容壮美,犹言“神气”。  [4]吞吐夷旷:谓湖水流进流出都很顺畅。“夷旷”,平坦开阔。  [5]并(bàng)海:近海。“并”,通“傍”,靠近。壮郁:雄奇有力的样子。  [6]娱逸之观:谓景象令人愉快而自在。  [7]“嘉庆”句: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813年4月12日。  [8]敬:作者自称。绝:横渡。宫亭:宫亭湖,彭蠡湖(即鄱阳湖)的别称。因庐山下,彭蠡湖边有宫亭庙而得名。  [9]左蠡:地名,在江西都昌西北。  [10]庚辰:十三日。  [11]舣(yǐ):停船靠岸。星子:县名,今属江西。  [12]白鹿洞:在五老峰下。唐德宗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隐居庐山读书,并养了一只白鹿,时称之“白鹿先生”,住所为“白鹿洞”。后来李渤为江州刺史,便在故地建筑台榭,命名为白鹿洞。宋时为四大书院之一。五老峰:在庐山东南方,五峰突兀凌霄,有如五老人并肩而立,故名。  [13]驻:停留。独对亭:在白鹿洞东。  [14]振钥:谓开门。顿:止宿。文会堂:南宋嘉定年间始建。  [15]方花:正在开花。  [16]叶方茁:叶子正在壮盛地长出来。  [17]贯道溪:在白鹿洞东。溪水自凌云峰来,流经白鹿洞出峡为贯道溪。  [18]钓台石、眠鹿场:在白鹿洞西、西南。  [19]“松杉”二句:意谓一条由千万棵松树、杉树形成的绿色林带,横亘在五老峰的山脚下。“桁(héng)”,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chuán)子的横木,这里形容由松树、杉树形成的林带。  [20]辛巳:十四日。  [21]三峡涧:在五老峰西。含鄱口东西九十几条大小川流都注入三峡涧,水势湍急,汹涌腾跃,险如长江三峡。欢喜亭:在通往五老峰的欢喜岭上。面当鄱阳湖,地势优越,游憩纵目,心旷神怡,故名欢喜亭。  [22]李氏山房:在五老峰下,又称白石庵,白石僧舍。“李氏”,指李常,字公择,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人。宋哲宗时累官至御史中丞。少时在庐山读书,及第后,将所抄书九千卷留在此地,起名李氏山房。  [23]含鄱岭:在庐山半山腰。岭南为含鄱口,山势险峻,其形状像要吞食鄱阳湖,故名。  [24]太乙峰;在含鄱口西南,是庐山最有名的山峰之一。  [25]南昌城:今江西南昌市。  [26]迤(yǐ)北:斜北。彭泽:指彭泽故城,在今湖口县彭泽乡。  [27]湛湛(zhàn)然:波光水色深远的样子。  [28]顷之:一会儿。  [29]“地如”句:意谓湖上云雾涌来,像卷起席子一样,渐渐把南昌、彭泽遮住。  [30]复顷之:又过了一会儿。  [31]湖壖(ruán):湖边。  [32]云之障:云变得像屏障。  [33]蓬蓬然:形容云雾蓬松往上冒的样子。  [34]“而大云”四句:意谓大块云朵成千上万地摆开战阵,它们从山后起来,彼此驰骋追逐,布满天空,看样子将要下雨。  [35]玉渊潭:在三峡涧下流。诸水合流,平地奔泻几十丈,然后下注深潭:接着又平地奔腾几百步,再下注深潭,这样连续共七八处,是庐山三峡涧中最壮观的地方,也是庐山奇景之一。  [36]栖贤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五老峰下,南朝齐参军张希之建。  [37]“乃夕”二句:意谓夕阳穿过云层,照射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形态好像互相靠着、背着似的。“夕阳”,夕阳。“倚(yǐ)”,靠着。  [38]壬午:十五日。  [39]道:取道,路径。万杉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庆云峰下,旧名庆云庵、庆云院。北宋景德年间,寺僧大超种杉树万株。天圣中改名万杉寺。  [40]三分池:在万杉寺后,又名散珠池。  [41]秀峰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庐山东南鹤鸣峰下,南唐中主李璟建,原名开先寺,清康熙年间改名秀峰寺。里所:一里左右。  [42]瀑布:即瀑布水,亦叫瀑布泉,在秀峰寺西南。一水自坡顶下注双剑峰背后深谷中,汇为大龙潭,然后绕出双剑峰东,下注大壑,悬挂数十百丈,这就是瀑布泉,为秀峰寺周围奇观之一。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挂流三千丈,喷壑数十里”的描写。  [43]青玉峡:秀峰寺有二瀑布,其一在东北,叫马尾水,自鹤鸣、龟背两峰间泻出;其二在西南,即瀑布泉。瀑布泉循壑流到双剑峰东北和马尾水合流为一水,迸射出于山峡中,下注入于深潭,这就是青玉峡。潭深而绀,石碧而削,水白如练,故名。  [44]详睇(dì):仔细看。香炉峰:在庐山西北秀峰寺后,峰形圆耸如香炉,常常烟雾缭绕,故名。峰南有一巨石,很像一巨人,所以又叫石人峰。  [45]盥(guàn):洗手。龙井:在青玉峡下。所谓龙井是指和尚循着水道凿成的许多小石池子。  [46]求:寻找。太白读书堂:亦叫李太白书堂,或太白书室。在香炉峰下,青玉峡西。相传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曾在此读书。  [47]癸未:十六日。  [48]瞻云:寺庙名,在庐山金轮峰下。旧名归宗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创建,后成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  [49]迂道:绕道。白鹤观:在五老峰下。唐高宗弘道元年建,宋祥符中曾赐名“承天白鹤观”。宋陈舜俞《庐山记》说:“庐山峰峦之奇秀,岩壑之深邃,林泉之茂美,为江南第一,此观复为庐山第一。”  [50]旋:随即。  [51]右军墨池:在瞻云寺殿前。池水黑色,相传是晋朝右军将军王羲之洗墨的地方。  [52]栗里:古地名,在黄龙山北麓的温泉北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迁居于此。卧醉石:在离栗里柴桑桥一里左右的地方,石高约三四尺,又叫底柱石。据说当年陶渊明喝醉酒后,常常睡在那里。  [53]简寂观:在金鸡峰下,旧名太虚观,南朝宋大明年间道士陆修静住在这里。修静死后谥简静,故名。  [54]一微:和尚的法号。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此用作“和尚”的昵称。  [55]甲申:十七日。  [56]吴兰雪、廖雪鹭:人名,其人其事不详。沙弥:尚未接受佛教大戒的和尚,此用作和尚的通称。朗圆:和尚的法号。  [57]排闼(tà)而入:推开门就进来。  [58]黄岩:在双剑峰下。  [59]侧足:斜侧身体行走,这里表示山路窄而难走。文殊台:在黄岩南。  [60]“俯玩”句:意谓俯身欣赏瀑布下注时那种变化无穷的情状。  [61]叩:敲门,谓探访。黄岩寺:在双剑峰下,唐代僧人智常建。  [62]跐(cǎi):通“踩”。  [63]源:水的发源处。  [64]溯(sù):逆水而上。汉阳峰:庐山最高峰。据说站在汉阳峰峰顶能远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相传汉武帝曾到达峰顶,所以又有汉武峰之称。  [65]径绝:一条小路也没有了。  [66]乙酉晓:十八日早晨。  [67]倍未雨时:比没有下雨时大了一倍。  [68]五里所:五里左右。  [69]神林浦:水口名。  [70]沈沈(tán):深邃的样子。苍酽(yàn)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  [71]团团相衔出:云雾一团团接连不断地弥漫开来。  [72]弇(yǎn):覆盖。  [73]水之征:是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  [74]“山之”句:是山神散发出来的东西;古以为云从山出,故云。  [75]类记之:只作大概的记述。  [76]如是:就像上文记述的这样。  [77]诒:留给。好事者:指爱好游山玩水的人。  【作者与题解】  恽敬(1757—1817),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历官富阳等县知县,擢南昌同知。后署吴城同知,因事罢免。他崇尚名节,为官清廉。博通经史诸子,精于古文,以振兴文学自任,与张惠言同创“阳湖派”。有《大云山房文稿》等著述。  本篇选自《大云山房文稿》。它记述了游历庐山六天的过程,于路程及登临的名胜古迹,只作大概叙述,简括明了;“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重点突出。本文开门见山,首先指出庐山三面环长江大湖的形胜特点,“有娱逸之观”。然后在六天记游中,生动描述了含鄱口俯览鄱阳湖上风云卷来的云障奇观和神林浦仰望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最后以“云为水征,云从山出”的传统说法为根据,点出庐山形胜最“足以娱性逸情”者为云,与首段相应作结。可见作者在立意谋篇、安排布局上是讲究章法、颇为用心的。应当说,这一游记章法有可取之处,能够概括介绍全貌,又能具体突出胜奇当然,作者文笔洗炼生动,善于描写景物特征,也是本文艺术成功的必要条件。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求文言文《游庐山记》的翻译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

文言文“”游庐山记‘’的翻译?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参考资料:古文观止

如果解决了亲的问题,还希望能麻烦亲及时给个好评哦,实在是O(∩_∩)O谢谢亲了呢~~·

《游庐山后记》翻译

原文: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出太平宫,漱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径天池口,至天池寺。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注释:

[1]白鹿洞: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并畜一白鹿,因名。宋代为白鹿书院所在地。栗里:在庐山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居于此。这是指作者前次《游庐山记》所游的地方。

[2]四月庚申:四月二十三日,时为嘉庆十八年。

[3]德化:今江西九江市。

[4]壬戌:四月二十五日。

[5]东林寺:在庐山西北,初建于晋。

[6]西林寺:在东林寺西。

[7]香谷泉:在西林寺后。

[8]太平宫:在东林寺东北。

[9]甲子:四月二十七日。

[10]湓口:在九江西,湓水入江之处。

[11]乙丑:四月二十八日。

[12]报国寺:在庐山西北部。

[13]丙寅:四月二十九日。

[14]沙门:和尚。

[15]篮舆:竹轿。

[16]数本:数株。

[17]绡纨:白色的薄绢纱。

[18]罗罗然:清疏的样子。

[19]“庐山高”石坊:石坊横额有“庐山高”三字。

[20]天池口:即天池山山口,在庐山中部偏西。

[21]东出:当为“西出”,聚仙亭、文殊岩均在天池寺西。

[22]沉云:指浓云。

[23]衣袂:衣袖。

[24]蹊:小路。这时谓从小路走。升仙台:又名白鹿升仙台,在佛手岩西南数百步。

[25]拊:通“抚”。御碑亭:在升仙台南。亭中碑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周颠仙人传》,因名。

[26]含鄱岭:在庐山中部偏南的半山腰。神林浦:水口名,在星子县东。这里指同年三月作者游含鄱岭、神林浦时所未见过的云海。该处云海见作者《游庐山记》。

[27]赢:备足。

[28]以言纪:用文字记载下来。

翻译:

从白鹿洞往西到栗里,都在庐山的南面;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

四月庚申日,我因为有事到德化。壬戌日,凌晨,沿着山脚前行。在东林寺的三笑堂吃了点东西。沿着高贤堂,跨过虎溪,来游西林寺,到了香谷泉旁边。出了太平宫,在宝石池喝水。甲子日,过江一览湓口的形势。乙丑日,回来住宿在报国寺。天下大雨,溪谷的水都满了。

丙寅日,带着叫无垢的小和尚,乘竹轿子在润中曲折行走,这里叫做锦润。度过石桥,叫做锦绣谷,这名字及其不好;这里出过几株红兰,应该改名叫红兰谷。忽然间白云就象野马一样,在腋边飘过去了;看前后的行人,好像就在薄纱之中。白云过后,路旁的草木罗罗发响,清越的声音相互答和。于是踏上半云亭,斜看试心石,经过“庐山高”石坊,石头的形势挺秀高拔无法描述,它们的高峰都飘浮在天际。云彩忽然从脚下升起,慢慢上浮慢慢弥漫,山峰都被淹没了。听到云中的歌声,华美婉转动人心弦,虽然就隔着一润,但不知道唱歌的是谁。白云飘散,每一块大一石都有一片云环绕。忽然峰顶有云从数百丈飞下,就象有人驾着飞行,然后飘散位千百缕,慢慢消失至一丝都没有了,一会的功夫就这样了。沿着天池口的路,到了天池寺。寺里有个石头池,水从不枯竭。东边高处是聚仙亭、文殊岩。在岩上俯视,石峰苍翠碧绿,从下面向上矗立,白云环绕,忽然就飘到岩上来了,把天地都像是薄丝纱的颜色,五尺之外,看不见别的东西。白云都散尽时,日光和煦,天地又成了薄丝纱的颜色,无法分辨了。返回到天池口,向东到了佛手岩,在浓云中行走,大风从身后推来,把云气吹成雨,淋在衣服上。踏上并小坐在升仙台,抚摩御碑亭,云气更加浓重了。到了半云亭,太阳又暖和了。无垢告辞而去了,我于是独自经过铁塔寺回去了。

天池的云,又是我在含鄱岭、神林浦所没有见到的。哪天应该带足了几个月的粮食来住,观察这里春秋、早晚的差异,到山里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一一观览,用文字记载下来,兴许有前人没有提到的,也不一定。

请求《东坡志林》:记游庐山的译文。原文如下:

译文:

我刚到庐山时,山谷奇异又秀丽,是我平生从未看到过的,我的两眼几乎是应接不暇,于是就产生了不想要作诗的念头。不久看到了山中的僧人,他们都说“苏子瞻来了”。我便不自觉做了首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但又暗笑前面说的荒谬,又再做了两首绝句:“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和“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当天,有人把陈令举的《庐山记》拿给我看,我便边走边读,看到其中说到徐凝、李白的诗,不觉好笑。一会儿到了开先寺,主僧向我要诗,于是作了一首绝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在山南来回已有十多天,认为景色很优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完。若从中要挑选最好的,那就不得不说漱玉亭、三峡桥,所以做了这两首诗。最后和摠老一起游玩了西林时,再做了首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写庐山的诗都在这里了。

原文: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 是故人。”

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旦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地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余庐山诗尽于此矣。

出处:宋·苏轼的《东坡志林》

记游庐山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