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上道上遇狗》文言文翻译
有一个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
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才停止。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使它吃饱喝足,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都吃了,为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兽的肉时,给了自己多一点。狗很恼怒,咬断了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
关于《越上道上遇狗》文言文翻译
越地的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
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
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时,多的给自己。狗恼怒,
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寓意】
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感悟】
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祖父王修,在魏朝很有名.他的父亲王仪,高尚诚实不庸俗而且正直,是文帝的司马。东关之战,文帝问众人说:“最近的事,谁来承担这过失。”王仪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文帝生气地说:"你想把罪责推卸给我啊!"于是拉出去砍了他的头。
王裒年少是就确立了操守,行事用礼来要求自己,身高八尺四寸,长相很奇异,声音清脆高亮,言辞不俗气质端正,博学多才.他为父亲死于意外的灾祸而感到悲痛,从不面对着西面而坐,表示不愿意做朝廷的臣子.在那个时候隐居起来教导别人, 朝廷多次招募都不去.在父亲的墓地边上造了一个草棚,早晨和晚上都到墓地跪拜,抓着柏树树枝悲伤地嚎哭,眼泪落在树上,树也为此枯萎了.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就会驾车到墓地说:"儿子在这里."等到读到<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句子,没有不多次哭泣的,门生和在他那儿受教育的人一同删去了<诗经>中《蓼莪》的篇目.
王裒家很贫穷,亲自耕种,算着人数种田,估算着自身养蚕.有人想帮助他,他不接受
众多学生私底下帮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那些麦子丢弃了.旧友有来拜访送他东西,他都不接受.他的门生被那个县的县令役使,门生就把这件事告诉王裒求他嘱咐一下县令.王裒说:"你的学识不足以保护你,我的仁德那么浅薄不足以保护你,嘱咐他又有什么用呐!而且我不管事已经有四十年了."于是徒步挑着干饭,儿子被着盐豉,穿着草鞋,送被役使的门生到县衙,有千余名门生和跟随的人.安丘县令以为他是来拜访自己,整顿衣装出来迎接他.(“裒乃下道至土牛旁”不明白)像磬似的弯着腰站着,表示恭敬,说:“我的门生被县里所役使,所以来为他送别。”所以握着手流着泪离开了。县令立即把他流放了,整个县都以这件事为耻。
乡里有个叫管彦的人,稍微有点才能但不是很有名,惟独王裒认为他必将能够显达,于是选取了他,和他做了朋友,他两才各自有了儿女,便一同定了婚约。管彦后来做了西夷校尉,死并且葬在洛阳。王裒为他的女儿更改了婚事。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王裒说:“我淡泊明志只象在这山林中完成心愿,过去姐妹都嫁的很远,是凶是吉都断了音讯,每次都拿这个自己发誓。如今管彦的儿子把他葬在了洛阳,这就说明他是京城的人啊,这那里是我们当初成就这桩婚事的本意啊!”管馥说:“我嫂子是齐人,应当要回到临淄的。” 王裒说:“那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着母亲回到齐去的!如此用意,又有什么婚事可言!”
北海有个叫邴春的,年少是便确立了志向和操守,贫寒艰苦独自居住,背这书相到处游历学习,乡里城中都以为邴原又出现了。王裒认为邴春的性情险恶狭隘又追求名利,最终一定不会成功。这之后邴春果然没有品行,学业也没有完成,有见解的人因此让他回去了。王裒一直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应当回归到善途,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洛阳和京城政权不保,倭寇盗贼象蜂一般而来,亲人们都想搬家渡过江东,王裒留恋墓地不愿离开。盗贼来的很猛,他才离开,依然思念依恋不愿前进,于是被贼人所杀。
“越人道上遇狗”文言文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音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音chī)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伯牙琴》
翻译
有一个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拉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地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都全部吃掉才停。有人就讥笑越人说:“你给它吃给它喝,捕猎到的野兽,它却全部都吃了,那你为什么还养它呢?”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兽的肉时,给自己留了多一点。狗很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注释
1、掉:摇动。
2、若:你。
3、引:牵,拉,带领。
4、俱:一起,一同。
5、食:吃。
6、粱:精米,上好的米。
7、以:用。
8、倨:傲慢,骄傲。
9、啖:吃。
10、已:停止。
11、或:有人。
12、嗤:讥笑。
13、啮:咬。
14、领:头颈。
15、悟:明白。
16、越:越国,也可指今江浙一带。
17、人:像人一样。
18、益:更加。
19、为:做,这里指养。
20、尽:都;全部。
21、饮食:让····饮食。
句子翻译
1、狗下首摇尾人言曰:狗低下头摇动尾巴像人一样说话。
2、我善猎,与若中分:我擅长于捕食,(如果捕到兽)跟你平分。
3、尔饮食之:你给它喝的吃的。
4、将何以狗为:那(你)为什么还要养狗呢?
5、得兽,狗辄尽啖,将何以狗为?:捕猎到的野兽,狗却全部都吃了,那你养狗还有什么用呢?
对于恶势力,不要姑息容忍。一旦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那就难免自取其祸了。这就是所谓的“养虎为患”是也。
谚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文言文翻译<中山君飨士>,<越人遇狗>和<楚人学舟>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
【原文】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①;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
【译文】
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越人遇狗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译文】
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译文】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慢,只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椎敲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快进,突然碰到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译文】
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慢,只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椎敲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快进,突然碰到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求越人养狗的译文,是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急啊~~~
越人养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翻译:越地的人在鲁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高粱和肉食,象对待人一样对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网上找的.没有启蒙读本 不好意识
越人道上遇狗,全文翻译,字词解释,越快越好,给好评,谢谢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音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音chī)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伯牙琴》
翻译
有一个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善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拉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精米和肉食,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款待,一天天地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都全部吃掉才停。有人就讥笑越人说:“你给它吃给它喝,捕猎到的野兽,它却全部都吃了,那你为什么还养它呢?”越人醒悟了,于是和狗分野兽的肉时,给自己留了多一点。狗很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注释
1、掉:摇动。
2、若:你。
3、引:牵,拉,带领。
4、俱:一起,一同。
5、食:吃。
6、粱:精米,上好的米。
7、以:用。
8、倨:傲慢,骄傲。
9、啖:吃。
10、已:停止。
11、或:有人。
12、嗤:讥笑。
13、啮:咬。
14、领:头颈。
15、悟:明白。
16、越:越国,也可指今江浙一带。
17、人:像人一样。
18、益:更加。
19、为:做,这里指养。
20、尽:都;全部。
21、饮食:让····饮食。
句子翻译
1、狗下首摇尾人言曰:狗低下头摇动尾巴像人一样说话。
2、我善猎,与若中分:我擅长于捕食,(如果捕到兽)跟你平分。
3、尔饮食之:你给它喝的吃的。
4、将何以狗为:那(你)为什么还要养狗呢?
5、得兽,狗辄尽啖,将何以狗为?:捕猎到的野兽,狗却全部都吃了,那你养狗还有什么用呢?
对于恶势力,不要姑息容忍。一旦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那就难免自取其祸了。这就是所谓的“养虎为患”是也。
谚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越人遇狗
出至元代思想家邓牧自编诗文集《伯牙琴》,释义为:对于恶人和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作品名称
越人遇狗
创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处
伯牙琴
文学体裁
诗歌
作者
邓牧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dàn)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xī)以狗为?”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颈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伯牙琴》
原文翻译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
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知识连缀
“与”记忆歌
“与”附句尾表感叹, 译“和”“同”将明代连;
作介译成“同”“跟”“和”, “及”加“于”“被”译动前
“给予”“等待”“如”通“举” “结交”“援助”“赞许”言。
例: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跟) 《论语十则》
2)独与老翁别(同) 《石壕吏》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给予) 《伤仲永》
4)选贤于能,讲信和睦(通“举”,推举,选拔) 《大道之行也》
寓意
讽刺: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道理:对于贪婪残忍的坏人或恶势力,不能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阅读启示:在这一则短短的讽刺小品中,邓牧把元朝统治者暗喻为“狗”。揭露了它的贪婪残忍的本性。从越人与“狗”妥协所造成的悲惨的后果,他作出这样的结论:“人”不能和“狗”妥协,不能一时一刻放松对“狗”的警惕。在这里,披着故事外衣的轻松的小品却含蕴着对于黑暗现实的极其严肃的批判和揭露。
作者
邓牧(1247-1306) 元代思想家。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人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岁,读《庄》、《列》,悟文法。及壮,淡泊名利,遍游名山。元元贞二年,王修竹延至山阴陶山书院。大德三年,入余杭洞霄,四方名胜多求其文。住山沈介石为营白鹿山房,匾曰空屋,与里人叶林为至交。十年卒,年六十。著有《洞霄图志》、《大涤洞天记》等传世。精于古文,生前尝自编诗文六十余篇为《伯牙琴》,滔滔清辨而不失修洁,非晚宋诸人所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伯牙琴》一卷补遗一卷,有清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1981年修订重印本。《全宋诗》卷三六八五录其诗十三首。事迹见《伯牙琴》卷首《邓文行先生传》。
社会影响
在自编诗文集《伯牙琴》的《君道》、《吏道》等篇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统治是“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认为战乱的原因在于:“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憧憬大同世界,以为“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人无乐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幻想出现“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君民间相安无事”的社会。这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对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有一定影响。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得兽,与若(你)中分(意为对半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读音jù,意为傲慢),猎得兽,必尽啖(dàn,吃)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脖子和腿),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注释:1、人言:像人一样说话。名词“人”作状语
2、食以粱肉:即“以梁肉食(si)”,用精美的食物喂养。粱肉:古代对精美食物的总称。
3、待之以人礼:即以人礼待之,用对人的礼貌对待这条狗。
4、与:和
5、尔饮食之:“饮食”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你给他吃饱喝足。这是词性活用现象。食:吃。
6、奚以狗为:还要养狗干什么?“奚以.............为”是固定句式,解释为“要............干什么”。
7、倨:傲慢
8、啖:吃嗤:讥笑
俱:一起
9、善:擅长
10、引:带
11、益:更加
12、悟:醒悟
13、去:离开
14、中分:平分
15、奚:何,为什么
16、走:跑
翻译: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像人一样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
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用精美的食物饲养它,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于是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越人自己多拿多吃。狗恼怒了,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和腿,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