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征明习字,翻译及答案。
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
参考答案: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于是大有进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的时候,有时他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怕麻烦。因此,他越到老年,书法越发精致巧妙。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 求全文及翻译
文徵明习字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翻译: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
(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文徵明习字翻译
译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原文: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习字,文出清·马宗霍《书林记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作者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习字
(1)临写:临摹。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每天。 (3)率:标准。(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没有合心意,一定要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从来不怕麻烦。因此,他越老,他的书法也更加精妙。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临写:临摹。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每天。(3)率:标准。 (4)书:书法水平。(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没有合心意,一定要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从来不怕麻烦。因此,他越老,他的书法也更加精妙。
回答者: 124.238.
文言文 文征明习字 翻译
翻译:
文徵明习字,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原文:
文徵明习字,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扩展资料:
文征明习字创作背景
作者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征明临《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出自《书林纪事》)
译文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了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有时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要再次更改,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龄越大,书法就更加精致巧妙。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 翻译
文徵明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词语解释:
(1)临:临贴,照着字画摹仿。2)日:每天。3)以:把。(4)率:标准。5)书:写字,书法。(6)遂:于是,就。(7)进:进步(8)于:对,对于。(9)尝:曾经。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13)少:通假字,通“稍”。稍微。14)易:改变,这里是改写的意思。15)厌:厌烦,厌倦。16)故:因此。 17)愈益:愈加,更加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词语解释:
(1)临:临贴,照着字画摹仿。2)日:每天。3)以:把。(4)率:标准。5)书:写字,书法。(6)遂:于是,就。(7)进:进步(8)于:对,对于。(9)尝:曾经。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13)少:通假字,通“稍”。稍微。14)易:改变,这里是改写的意思。15)厌:厌烦,厌倦。16)故:因此。 17)愈益:愈加,更加
译文:
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以每天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再次改写,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越发精致巧妙。
启示:
一:对待学习要像文征明一样具有认真写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要认真对待每次作品。
二:选文赞扬了明代著名大书法家文征明学习书法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文言文翻译《与文徵明书》
为你奉上更为详尽的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
作品名称:与文征明书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唐寅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折叠编辑本段
寅白征明君卿[1]:窃尝听之,累吁可以当泣[2],痛言可以譬哀[3]。故姜氏叹于室,而坚城为之隳堞[4];荆轲议于朝,而壮士为之征剑[5]。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动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顾也。昔每论此,废书而叹;不意今者,事集于仆。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丧无日,括囊泣血[6],群于鸟兽。而吾卿犹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怀素[7]。缺然不报,是马迁之志,不达于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于苏季也[9]。
计仆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颉颃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12],丧车屡驾,黄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亡,付之谈笑。鸣琴在室,坐客常满,而亦能慷慨然诺,周人之急[14]。尝自谓布衣之侠,私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15],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赉门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尝此士也。
芜秽日识,门户衰废,柴车索带,遂及蓝缕。犹幸藉朋友之资,乡曲之誉,公卿吹嘘,援枯就生,起骨加肉,猬以微名,冒东南文士之上。方斯时也,荐绅交游[16],举手相庆,将谓仆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之户辙。岐舌而赞,并口而称。墙高基下,遂为祸的。侧目在旁,而仆不知;从容晏笑,已在虎口。庭无繁桑,贝锦百匹[17];谗舌万丈,飞章交加[18]。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身贵三木[19],卒吏如虎,举头抢地[20],洟泗横集[21],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毁[22];下流难处,众恶所归[23]。缋丝成网罗[24],狼众乃食人,马氂切白玉[25],三言变慈母[26]。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27],掇 墨甑中[28],仆虽聋盲,亦知罪也。当衡者哀怜其穷,点检旧章,责为部邮[29]。将使积劳补过,循资干禄。而蘧篨戚施[30]。俯仰异态;士也可杀,不能再辱。
嗟乎吾卿!仆幸同心于执事者,于兹十五年矣!锦带县髦[31],迨于今日,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兹所经由,惨毒万状。眉目改观,愧色满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纳;僮奴据案;夫妻反目;旧有狞狗[32],当户而噬。反视室中,甂瓯破缺[33];衣履之外,靡有长物[34]。西风鸣枯,萧然羁客;嗟嗟咄咄,计无所出。将春掇桑椹,秋有橡实,余者不迨,则寄口浮屠[35],日愿一餐,盖不谋其夕也。
呈欷乎哉!如此而不自引决,抱石就木者,良自怨恨。盘骨柔脆,不能挽强执锐,揽荆吴之士,剑客大侠,独当一队,这国家死命,使功劳可以纪录。乃徒以区区研摩刻削之材[36],而欲周济世间,又遭不幸,原田无岁[37],祸与命期,抱毁负谤,罪大罚小,不胜其贺矣!窃窥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丧[38];孙子失足,爰著兵法[39];马迁腐戮,《史记》百篇[40];贾生流放,文词卓落[41]。不自揆测[42],愿丽其后[43],以合孔氏不以人废言之志[44]。亦将檃括旧闻[45],总疏百氏[46],叙述十经[47],翱翔蕴奥[48],以成一家之言。传之好事,托之高山,没身而后,有甘鲍鱼之腥而忘其臭者[49],传育其言,探察其心,必将为之抚缶命酒,击节而歌呜呜也[50]。嗟哉吾卿!男子阖棺事始定,视吾舌存否也[51]?仆素佚侠,不能及德,欲振谋策操低昂[52],功且废矣。若不托笔札以自见,将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3],身虽不久,为人所怜。仆一日得完首领,就柏下见先君子[54],使后世亦知有唐生者。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使朋友谓仆何使?后世谓唐生何素?自轻富贵犹飞毛,今而若此,是不信于朋友也。寒暑代迁,裘葛可继,饱则夷犹[55],饥乃乞食,岂不伟哉?黄鹄举矣[56],骅骝奋矣[57]!吾卿岂忧恋栈豆吓腐鼠邪[58]?
此外无他谈,但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59]。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1]
作品译文折叠编辑本段
唐寅告白文征明君:
我听说,多次的吁叹就当哭泣;悲痛的言辞可以倾诉哀伤。正如此,所以孟姜女在室内悲叹,坚固的长城(的城垛)竟为之倒塌;荆轲在朝中痛陈国事,就有壮士送上刺秦王的宝剑。这是因为情之所感,就是木石也动容;而事到紧急关头,就连生命也可以不顾啊。过去每每议论这些,放下手中的书叹息而已;想不到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了。苦啊苦啊,这也是命啊!低头自思,离死不远,闭口痛哭,觉得和鸟兽一样卑微。而我的好友还用英雄的标准来期盼我,忘了他身负多项罪名,殷勤教侮督促,竭尽平常胸怀。然而你从我这里得不到回报,这就好像是司马迁的理想不被任安知晓;又好像李陵的心思,不被苏武理解一样。
回忆我年少时,在屠夫和酒家那些人中间厮混,在刀和血中长大 。后来得到我友您的提携,人世间上下求索,都是想以功名命世。然而人生不幸频生变故,哀事祸乱不请自来,父母妻子,接连去世,丢下幼儿,嗷嗷待哺。再加上我一贯自由懒散,不善理家,家中有什么缺什么,只当是玩笑。虽然如此,我家里还是天天鼓乐不断,坐客常满,我还是能慷慨允诺,周济别人的危难。曾处称是百姓中的豪侠,背地里佩服鲁仲连和朱家这样的豪杰,以为他们说一句话足以扭转乾坤,施舍一点好处足以庇护人。我宁愿送出门下一奴仆,来纪念这世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士。
我的家境一天天衰败,日渐荒芜和污秽,出入乘坐柴车,衣着渐渐是破烂不堪了。还好,借朋友的资助,乡亲抬举,公卿吹嘘,使我如枯木逢春,白骨生肉,惶恐以些微名声,冒东南文士之上。记得那段时间,与名流交游,举手相庆,都说我纵横文笔,谈论往往引领潮流。恨不得把一个舌头分成两来称赞我半,众口一词都是赞誉之词。墙筑得高而地基不牢,这就酿成祸患。有人在一旁冷眼看我,我却不知:从容饮乐谈笑,不知已在虎口。院内未种桑树,人家编派我的罪名(贝锦)早已满天飞;进谗言的舌头足有万丈,一道道奏章飞驰朝廷。最终天子震怒,下旨捕我入狱。身戴枷锁,卒吏如虎,磕头作楫,涕泗纵横;玉石俱焚,难与下流之辈相处,一切罪恶都集中到一起。用笔画出的丝线竟然也织出罗网,狼聚在一起就会吃人;坚持不舍,马尾都能切割白玉;传言儿子杀人,多说几遍就能动摇慈母的信心。天下都以唐寅为不齿之士,握紧拳关放开胆量,像对待仇敌。知情的与不知情的,都指着我吐口水,那羞辱也算厉害!在李子树下戴帽, 在饭甑子中取墨,我虽然不聪明,也知道是有罪的。当权者可怜我的困窘,依照旧章程,让我作个地方官的随从。意在叫我效力补过规规矩矩挣点衣食。而诌谀献媚,卑躬屈膝经常改换脸色。与其这样活着受辱,不如你杀了我。
唉,我的好友!你我一同共事,至今十五年了!当个小官到今日,肝胆相照,在明处那有负过朋友?在暗中何尝怕过鬼神?这次的经历,惨毒万状。弄的我面目全非,愧色满面。衣裳破得不敢扯一下,鞋子缺一只也是不能穿的了;坐在书案前的是奴仆书僮;夫妻反目成了仇人;旧时养的凶猛的狗,见我归来竟然守着门要咬我。回看室中,坛坛罐罐破烂一地;除了几件衣服鞋子之外,再没有什么多余家伙。西风吹枯叶,一派萧瑟中勉强留客;心慌意乱,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打算春天捡点桑椹,秋来采点橡实用来充饥了,实在还不够,就到寺院去化点吃的。一日但愿有一餐,实在不敢去想晚上吃什么呀。
可叹啊我的朋友!大丈夫的功过盖棺论定,到时看我还有说话的舌头没有?我向来任侠尚义,不能顾及德养,想要弄点权术计谋什么的,恐怕连我的文字功底都荒废了。若不靠文笔书札来实现自我,还有什么成就呢?好比短命的蜉蝣,羽衣鲜亮,虽然活不久,亦为人所怜。我有朝一日完成愿望,就是到地下去见先君子,使后世人也知道这世界曾经有个叫唐寅的。岁月不久,人的寿命你飞霜一样短暂,怎么能自己失落在尘世中,屈身低眉,以偷得些须温饱,使朋友议论我生来是干什么的?后人批评说唐生有什么追求?素来轻看富贵犹如飞毛,现在如果这样(指忍辱苟安),是不取信于朋友也。寒暑季节变换,有裘衣葛衣可以为继,吃饱了则从容不乱,饥饿时就去乞食,岂不伟哉?黄鹄高飞,骅骝腾跃!我的朋友怎会担忧我是贪恋栈豆的驽马或者只是吓吓腐鼠的病鹰啊?
好啦,没别的话说了。但你兄弟我荏弱不能当家立户任,又无伯叔可以依傍,衣食空绝,早晚会饿死。与我平时交往者,都不讲义气背叛了我。万望君将你的狗马余食捐助给我,使唐氏不至绝后。那么我这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什么别的!只希望我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