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人,畜一牸一犊文言文翻译
桐庐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恰好都在同一天被人买走。买下牛犊的是一位农夫,买下母牛的则是一位屠夫,两人一起赶着它们出门。屠夫牵着母牛渡过溪流,进到自己家里。牛犊则一直站在溪流这边,望着离去的母牛,伸头长鸣,无论农夫怎么鞭打也不肯动。直到看不见母牛的身影,牛犊才在催促之下动身,但每走几步仍要回头张望。翻越两座山岭,穿过条条岔路,到了农夫家,将它关进了牛栏里。
这天夜里,屠夫烧上一锅热水,准备清早起来宰杀母牛。忽听门外有牛的叫声很是急切,那头母牛的应答声也同样急切。屠夫起身出门察看,门外正是农夫买下的那头牛犊,它挤开门走了进来,跳到母牛身旁依偎在一起,母牛不停地舔着它的脖子。屠夫虽然凶悍,此时此刻也不禁惕然动心,回身用锅里的水把火浇灭,便躺下睡了。
那位农夫不见了牛犊,一连找了几天,直到遇见屠夫才听他说起这件事,两人相对叹息不已。农夫就将母牛按原价买下,和牛犊一起带走了。
桐庐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恰好都在同一天被人买走。买下牛犊的是一位农夫,买下母牛的则是一位屠夫,两人一起赶着它们出门。屠夫牵着母牛渡过溪流,进到自己家里。牛犊则一直站在溪流这边,望着离去的母牛,伸头长鸣,无论农夫怎么鞭打也不肯动。直到看不见母牛的身影,牛犊才在催促之下动身,但每走几步仍要回头张望。翻越两座山岭,穿过条条岔路,到了农夫家,将它关进了牛栏里。
这天夜里,屠夫烧上一锅热水,准备清早起来宰杀母牛。忽听门外有牛的叫声很是急切,那头母牛的应答声也同样急切。屠夫起身出门察看,门外正是农夫买下的那头牛犊,它挤开门走了进来,跳到母牛身旁依偎在一起,母牛不停地舔着它的脖子。屠夫虽然凶悍,此时此刻也不禁惕然动心,回身用锅里的水把火浇灭,便躺下睡了。
那位农夫不见了牛犊,一连找了几天,直到遇见屠夫才听他说起这件事,两人相对叹息不已。农夫就将母牛按原价买下,和牛犊一起带走了。
翻译文言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炎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心情极度不安的状态)。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译文:先前,霍光生活奢侈,茂陵徐福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一定轻慢位尊的人。轻慢尊上,是违背道理的。地位在人家之上,人家就会妒忌。霍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妒忌他的人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却又背道而行,不灭亡还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上疏向皇上进言,说:“霍氏安泰兴旺,陛下您要是怜惜厚待他,就应该不时加以抑制,不使他(生变)导致灭亡。”三次上书,总是回报所陈述之事已经知道。
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在烤焦了头发烧伤了额头(只会效死力的人)之上。”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原文: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翻译: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厌恶。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厌恶,天下人厌恶,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天子听到了,未加采纳。后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汉宣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我听说,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这位客人便对主人说:‘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默然,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家杀牛摆酒,对邻居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功劳,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吗?’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不明可追问
译文
当初,霍光族人骄横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骄奢的人不懂得谦让,不谦让就会对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这是大逆不道。位居众人之上,人们一定嫉恨他们。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仪,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说:“霍家太兴盛了,陛下既然很宠爱霍家,就应该加以抑制,不使它灭亡。”上书三次,只回答说知道了。后来霍家诛灭,而告发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远地迁移。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被火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自以功劳的大小依次坐,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那个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注释
1.秉:掌握
2.害:嫉妒,怨恨
3.宜:应该
4.至:到
5.过:拜访。
6.突:烟囱
7.傍:同“旁”,旁边。
8.更:改变
9.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不:同“否”,否则。
10.且:将要
11.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
12.应:应答
13.俄而:不久
14.息:同“熄”,灭。
15.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
16.次:按次序
17.坐:同“座”,座位。
18.录:采纳,引申为邀请。
19.乡(xiàng)使:先前假使。乡同“向”,一向,先前;使,假使,假如。
20.亡(wú):同"无",没有。
23. 为:当作,作为。
22.乃:于是,就
22.寤(wù ):同“悟”醒悟,觉悟。[2]
当初,霍光族人骄横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因为骄奢的人不懂得谦让,不谦让就会对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这是大逆不道。位居众人之上,人们一定嫉恨他们。霍家人掌权时间如此长,嫉恨他们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们,而他们的行为又违反礼仪,不灭亡,更待何时!”于是上书说:“霍家太兴盛了,陛下既然很宠爱霍家,就应该加以抑制,不使它灭亡。”上书三次,只回答说知道了。后来霍家诛灭,而告发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远地迁移。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被火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自以功劳的大小依次坐,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那个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文言文翻译
【字词注释】
登州:指现在山东蓬莱、栖霞以东一带。
台观:古时宫殿前的高台,台上建楼观。
城堞:指城上女墙。
冠盖:旧指做官人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
蛟蜃:古人传说中的海中蛟龙类动物,说它能发洪水,能吐气为楼台。
驿舍:驿站。古代人乘马传递信件,叫马传,马传停息的地方叫驿站。
【参考译文】
在登州(即今蓬莱)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云气,象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都)清晰可见。有的人说:“(这是)海中的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出使河朔,路过高唐县,在驿管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很详细了,这里不详细记录。询问本处的老人,他说:二十年前曾经白天路过这个县,也清楚可以看见人与物。人们也称之为海市。同登州所看见的大致上相同。
登州的海中,有时会出现(别样的)云层雾气,就像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这些都清晰可见,被称之为海市。或者说“蛟蜃的呼吸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欧阳文忠曾经被派往河朔任职,在经过高唐县时,在驿舍中的晚上,听到有鬼神从空中经过和车马人畜的声音,(所有这些声音)都一一可以辨别。他的描述特别详细,在这里不具体写。访问本地的乡人父老,(他们)说:“二十年前曾经大白天地(海市现象)经过本县,也是清晰得可以看见(那些)人和物。当地人也把它叫梅市,这跟登州所见到的大约类似。
采纳采纳
文言文笼中鹦鹉 要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于是这个姓段的人剪了鹦鹉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
等到回来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原文: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扩展资料:
笼中鹦鹉出自《乐善录》,创作背景:
通过古代目录书和现代人所作宋代志怪小说书目研究成果,归纳整理了宋代劝善小说的种类。从中发现,勤善小说的创作从北宋中後期阴始兴起,一直持续到宋末元初。在为个遇程中,勤善小说的创作群体呈现出从上层文人向下层文人下移的情况,其内容亦多互相抄录。
以《乐善录》为代表的宋代勤善小说与汉唐志怪小说、明清善书、魏晋释道辅教之害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宋代社会发展的实隙,封孕育勤善小说的瑕境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文化的繁荣、善恶报应思想和三教融合在社会上的深速影响等都为宋代勤善小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笼中鹦鹉的重点字词释义:
(1)者:······的人。
(2)畜(xù):养。
(3)甚慧:十分聪明。
(4)置:搁,安放。
(5)熙宁:宋神宗年号。
(6)系狱:拘禁于牢房。
(7)及:等到。
(8)归:回来。
(9)汝:你。
(10)何其:多么。何:副词,多么。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
(11)君:对对方的尊称。
(12)不堪:不能忍受。堪:忍受。
(13)言:说。
(14)即日:当天。上文“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
(15)放:释放,解脱。
(16)之:代词,指代“鹦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笼中鹦鹉
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于是这个姓段的人剪了鹦鹉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等到回来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
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原文: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
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
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据《乐善录》改写)
文章告诉我们:自由对动物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自由最可贵。
扩展资料:
《乐善录》,(宋)李昌龄编。
李昌龄,字伯崇,眉州眉山人。南宋孝宗淳熙间进士。该书搜集异闻怪事、道家符箓之说,或言罪福因果,或劝善戒恶,共七万余字,二百余条。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一百六十余条注明文献出处,引用经、史、子、集和佛、道二教文献七十余种,具有较大的校勘辑佚价值。
今据宋绍定二年十卷本整理,由吴洪泽校点,邱进之审稿,校记标注于天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笼中鹦鹉
原文:
富商有段姓者,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于是这个姓段的人剪了鹦鹉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
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
等到回来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扩展资料:
笼中鹦鹉告诉我们:自由对动物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自由最可贵。
另外,还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当自己设身处地换做别人的位置去思考问题时,才能发现自己角度所无法了解到的事实真相。富商如果早些把自己作笼中鸟来思考,估计就不会买来一只鹦鹉饲养了。
笼中鹦鹉的作者是宋代李昌龄。李昌龄是北宋时期宋州楚丘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北,一说山东曹县南)人,字天锡。
太平兴国进士。累官知广州,不能清廉自守,代还,建议舶货不宜全部官买官卖,部分劣货当听商舶自卖。淳化三年(992),为御史中丞。至道二年(996),进参知政事。坐与王继恩交结,罢政,贬官。后知梓州、河阳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笼中鹦鹉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欢迎客人并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玩乐安定了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不能忍受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怎么能够谈的上是快乐呢?"姓段的商人听了感触体会很深,当天就把它放了
富商有段姓者⑴,畜⑵一鹦鹉,甚慧⑶,能迎客与诵诗。段系(17)其两翅,置⑷于雕笼。熙宁⑸六年,段忽系狱⑹。及⑺归⑻,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⑼在家有人喂饲,何其⑽乐耶!”鹦鹉曰:“君⑾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⑿;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⒀?”段大感悟,即日⒁放⒂之⒃。
(1)者:……的人。
(2)畜(xù):养。
(3)甚慧:十分聪明。
(4)置:搁,安放。
(5)熙宁:宋神宗年号。
(6)系狱:拘禁于牢房。
(7)及:等到。
(8)归:回来。
(9)女:通“汝”,你。
(10)何其:多么。何:副词,多么。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
(11)君:对对方的尊称。
(12)不堪:不能忍受。堪:忍受。
(13)言:说。
(14)即日:当天。上文“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
(15)放:释放,解脱。
(16)之:代词,指代“鹦鹉”。
(17)系:捆、绑
有一位姓段的富人,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欢迎客人并诵诗。姓段的人剪短鹦鹉两只翅膀上的羽毛,把它放进雕刻精美的笼子里。宋神宗六年,这个姓段的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牢房。等到他出狱后对鹦鹉叹道:"我在牢房半年,身体不由自己所控制,痛苦至极。你在家里有人喂食饲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不能忍受了.而我被你关在笼子里许多年,有什么快乐可以说呢?"姓段的人听了大有感触和觉悟,当天就放走了鹦鹉。
启发 告诉我们,自由对动物或人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没了自由就没了快乐!
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
告诉我们,一定要保护动物,不可以伤害动物,要善待动物。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自由最可贵。
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译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提问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写的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写的
查看全部10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推荐于 2020-12-16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解释: 止,通“只”,只有。 缀,这里指紧跟、跟随。 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从,跟从。 并,一起。 故,旧、原来。 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shàn)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少(shǎo)时,一会儿。 犬,像狗似的。 坐,蹲坐。 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 瞑(míng),闭眼。 暇(xiá),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打洞。 其,指柴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尻(kāo),屁股。 股,大腿。 寐(mèi),睡觉。 盖,原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见完全解读: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畜"字在文言文中翻译成什么
chù
①<名>饲养的禽兽、家畜。古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
②<名>禽兽,野兽。纪昀《唐翁猎虎》:“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xù
①<动>畜养,饲养。《齐桓晋文之事》:“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②<动>养活,赡养。《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③<动>通“蓄”。积聚、储藏《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畜积】积聚,积蓄。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畜。”
【畜畜】勤劳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夫尧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
桐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