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葛邲传文言文翻译
葛邲名叫楚辅,先在丹阳居住,后来搬到了吴兴。去建康府担任上元丞。见金人过江,上元抵挡敌人的进攻,不断调整战术,葛邲不打便击退了金人,留守的张浚、王纶都十分的器重他。他后来考上了进士。萧之敏成为御史,赏识他的才华,封他在国子监当博士。后来,在州县受纳和官僚弊端的问题上,孝宗皇帝赞许说:“看了奏章,知是难得的良材。”封为著书郎在学士院担任权直。
封为正言,先上疏说:“盈须的变化,往往潜藏在没有发生的事物中:长治久安和战乱的分别,往往产生在平时事物的疏忽。要以关爱百姓为天职。”又说:“税收的增加的害处,就像下都的税务,绍兴年间的时候一千三百万石,乾隆道光年间增加到二千四百万石。成都府的税务,最初的税额四万八千石,现在有四十多万石,而四川的酒税多达五百多万丹,税务让百姓苦不堪言。虽然税租有固定的数目,然而日益增多,百姓哪能不穷困?现在的茶盐酒税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多,必须要更改新的条款,官吏不加赏金,将其赏给百姓。”特上诏书,推陈出新,关切百姓。封为御史,谈论救荒等事情,后为中书舍人。
后旱灾,下诏谈及新政的得失,葛邲回应诏书的时候,大胆的说:“国家用虞允文制,南库现在积累的越来越多。户部的每天都在减少,常常有不足的困扰。战乱以后,各个将士都因贿赂得到了职位的提升,因此必然会贪这当中的好处。”后来到是中。广西谈论更盐法的时候,葛邲说:“漕臣常常渗透到商人之中。楮币的实施在二广之中,百姓一定会有疑虑,也会后悔。”封为了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的时候,葛邲上疏说:“现在的事情应先修身齐家,广结人心,确定规模。”以刑部尚书的高位兼任绍兴府长官,事事躬亲,有人对此提出建议,葛邲说:“那些从整体出发然后再细致的观察的人,是我做不到的。”于是说:“只要不自己骗自己就好”实践中也是这样。
葛邲,字楚辅,他的祖先居住在丹阳,后来迁徙到吴兴。世世代代以儒学闻名传家,从高祖葛密到他这一代,五代都考取进士,祖父葛胜仲到葛邲三代都掌管词命之职。葛邲年少就很机警聪明,叶梦得、陈与义见到他后就称赞他是治国良才。
文言文《宋史陆秀夫传》的翻译
译文在后,原文: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时陈宜中往占城,以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乃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方秀夫海上时,记二王事为一书甚悉,以授礼部侍郎邓光荐曰:“君后死,幸传之。”其后崖山平,光荐以其书还庐陵。大德初,光荐卒,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云。
译文:
陆秀夫, 字君实, 楚州盐城人。还在他三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 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 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 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 这小家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 1260) , 考上
了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时, 听说了陆秀夫, 就将他罗致到自己的幕府中。当
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材最多的, 以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 号称“ 小朝廷”。
陆秀夫才思清丽, 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性格沉静, 不苟求被别人知道, 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 宾主共欢同乐, 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 在宴席上, 他总是正襟危坐, 矜持庄重, 很少与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务, 他都治理得很好, 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 即使调任官职, 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 自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 曾三次进升, 直到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1274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 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德?元年(1275) , 边防紧急, 幕僚大多逃走了, 只有陆秀夫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 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 屡次升迁, 直到任为宗正少卿
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二年( 1276 ) 正月, 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 还没有到达, 敌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温州, 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二王而去, 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 于是大家共同拥立益王于福州。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陈
宜中因为陆秀夫长期在军队里, 熟知军务, 每当有事都征求陆秀夫的意见然后
办理, 陆秀夫也全心全意为他参谋, 言无不尽。不久因议事与陈宜中产生矛盾,
陈宜中指使谏官上奏弹劾陆秀夫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 这都是什
么时候了, 还动辄让台谏官弹劾人?”陈宜中非常惶恐不安, 急忙召回了陆秀夫。当时君臣流亡海滨, 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 杨太妃垂帘听政, 与臣下说话还
自称为奴。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 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 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
有时在行程途中, 凄然泪下, 用朝衣拭泪, 衣服都湿透了, 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
都无不悲痛欲绝。因井澳大风的原因,益王惊惧而死, 群臣都想借此机会离开。
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把他怎么办呢? 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
旅即成就中兴的, 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 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 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当时陈宜中前
往占城去了, 因与张世杰不合, 所以屡次征召他都不到。于是以陆秀夫为左丞
相, 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 陆秀夫则既要筹措军旅, 又
要调集工役, 而且凡是有什么需要写的,也都由他亲自动手。虽然在颠沛流离之
中, 事务繁多, 时间匆忙, 他每天都还是要写《大学章句》以劝讲别人。
至元十六年( 1279 ) 二月,崖山被攻破, 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 而张
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 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 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
赶下海去, 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 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翰林学士刘鼎孙也将自己的家眷驱入海中, 并将各辎重物沉入海底, 也投海
自尽未能如愿, 被抓起来拷打得体无完肤, 一天晚上得以逃脱, 最后还是蹈海而
死。刘鼎孙字伯镇, 江陵人, 进士。陆秀夫在海上的时候, 将二王的事都详细地记述下来汇成一书, 并将书授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 你如果侥幸不死, 就把书传出去。”后来崖山平定, 邓光荐将此书带回了庐陵。邓光荐去世, 这部书的存亡就无从得知了, 所以那段海上的事, 世人就再也无法得知其详情了。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时陈宜中往占城,以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乃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
以劝讲。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方秀夫海上时,记二王事为一书甚悉,以授礼部侍郎邓光荐曰:“君后死,幸传之。”其后崖山平,光荐以其书还庐陵。大德初,光荐卒,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云。
关于《宋史,危稹传》文言文翻译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原名危科,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孝宗为他更名危稹。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www.SlKJ.oRg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1216),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秘书郎、著作佐郎,兼任吴益王府教授。升任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
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这年春天到夏季没有下雨,危稹应诏上奏说:“消除边防征敛的祸害,与没有罪而籍没家财的祸害;改革纸币,以一当二;盐钞更制,以新钞废除旧钞;至于阻止军赏,放散死士,都足以招致天怒人怨而导致旱灾。”
第二年又上书议论说“:谋求治国的人想以安逸平静为安定,为国担忧的人想以振肃、厉行为安定,二种议论不统一,因此造成了国家没有统一的治理计划,人们也缺乏固定的志向。希望皇上诏令大臣统一这两种不同的议论而共同谋求治国之策,又召集两淮的将帅臣僚,讲清楚坚守、抵御边患的准备事宜。”最后还说“:事情没有一定成规的,都不能做。做事的意向不明确,就不能统一大家的意见而行动一致;信用誓言不遵守,就不能团结一心;回报应对信息不及时,就不能把握事情发展的机会;赏罚不兑现,就不能鼓舞、振作士气。”
番籣柴中行离开宋朝,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城邑县令贿赂听讲的人,为此被弹劾离开,没收其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
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