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的原文和译文(急)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经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
《徐儒子妙答》文言文翻译
不见你的问题,唯有奉上翻译结果,请你参考,有疑问再追问!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不见你的问题,唯有奉上翻译结果,请你参考,有疑问再追问!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不见你的问题,唯有奉上翻译结果,请你参考,有疑问再追问!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不见你的问题,唯有奉上翻译结果,请你参考,有疑问再追问!
徐孺bai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du?”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zhi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专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属个,一定看不见。”
不见你的问题,唯有奉上翻译结果,请你参考,有疑问再追问!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推荐于 2020-10-09
查看全部20个回答
拼多多,书籍特卖,新品9.9,大牌1折起,爆款1元秒!

各类书籍正品爆款1折起!秒杀活动天天有书刊超低价格嗨到爽!新人下载领专属特惠!
lp.pinduoduo.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文言文徐孺子妙答的答案
徐孺子妙答 徐稺(生卒年不详),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轶事典故 徐孺子赏月 徐稺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穉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解字劝邻人 徐穉十一岁时,与太原人郭泰交游往来。一次,郭泰邀请徐穉到家中,郭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正准备砍伐掉,郭泰说:“建造的宅院,正像一个大方口字一样,这‘口’中有‘木’,是个‘困’字,大不吉祥。”徐穉答道:“建造宅院的方法,都正像一个大方口一样,可这‘口’中有‘人’,与‘囚’字有什么不同?”郭林宗对徐穉的话无法诘难。 (没有找到你说的原文。仅有此妙答的两小篇典故,供你参考。)
29 浏览6042020-06-22
文言文阅读。 徐孺子妙答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1.①玩耍(嬉戏);②告诉(对……说);③亮;④这样(对)。2.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就一定不亮了。3.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人,机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意对即可)
42 浏览805
帮我解释一篇文言文的意思,并说一说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语言的精妙之处: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回答提问者。 出自:南朝时期刘义庆所作《世说新语》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
8 浏览17552020-06-24
徐孺子这篇文言文中的当极明邪的极是什么意思
当极明邪:会更加明亮吧? 极:副词,最、非常、极其。
7 浏览271
徐孺子赏月这篇文言文正确停顿是什么
瞳仁。 瞳仁,也叫“瞳人”,通俗意思指眼珠。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2 浏览11052020-03-19
5评论
whyst719
瞳仁不是瞳人
Lmr7692308
是瞳仁不是瞳人
热心网友4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查看全部5条评论
评论两句
要文言文《利令智昏》的翻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翻译
利:私利。
令:使。
智:理智。
昏:昏乱。
清旦:清晨。
鬻:卖。
攫:抓,夺。
耳:而已。
被:通“披”,穿戴
子:你
殊:完全
徒:只
金:黄金
齐: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
所:地方,处所。
束缚:捆绑。
焉:代词,这里。
对:回答
而:表修饰
翻译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大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卖金子的地方去,见到有个人手中拿着金子,就一把抢夺过来。 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他道:"人都在这儿,你就抢人家的金子,是什么原因?" 那人回答官吏说:"拿金子时,我只看到金子,根本就没看到人。"
寓意
一个人如果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往往会丧失理性,做出愚蠢的事来.而古人说“淡泊明志”“无欲则刚”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8215.htm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译文】
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翻译
利:私利。
令:使。
智:理智。
昏:昏乱。
清旦:清晨。
鬻:卖。
攫:抓,夺。
耳:而已。
被:通“披”,穿戴
子:你
殊:完全
徒:只
金:黄金
齐: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
所:地方,处所。
束缚:捆绑。
焉:代词,这里。
对:回答
而:表修饰
【注释】
①欲金者——指想得到金子的人。王重民:“《意林》引‘欲’下有‘得’字,《吕氏春秋·去宥篇》同。”
②攫——夺取。
③何——王重民:“ 《类聚》八十三、《御览》八百一十引‘何’下并有‘故’字,《吕氏春秋》同。”王叔岷:“ 《六帖》八、《事类赋》九、《记纂渊海》一、五五、《事文类聚·续集》二五、《天中记》五十引亦皆有‘故’字,《淮南子·汜论篇》‘何故’作‘何也’。”
“利令智昏”意思是说得到点便宜就神智糊涂,头脑发昏。后来人们就用此来形容利欲使人丧失理智,不辨是非。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令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秦军一路旗开得胜,攻陷了野王,直逼上党。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既已失陷,上党孤立无援,很难再保住,于是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便得到赵国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平白无故接受人家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便劝导赵孝成王不要接受。可是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双眼,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白白得到了上党这么一块好地方,何乐而不为?因此极力主张接受上党。平原君的主张正好迎合了赵孝成王的心思。赵国接受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眼看就要到嘴的这块肥肉轻易地被赵国得到,秦国极为恼怒,于是派大将军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司马迁对这段历史有过一段评述,他说,平原君不是凡夫俗子,却有时也不明白大道理。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使聪明人丧失理智。”即“鄙谚曰:‘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