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李梦阳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天资特别聪敏,家未藏一书,但他却无所不通。自入学成为生员之后,已工于诗歌,与同乡唐寅友善,寅向沈周、杨循吉介绍了祯卿的才学,祯卿由此知名于世。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因过失而被囚,贬为国子博士。

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其做诗,喜效法白居易、刘禹锡。登进士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悔其少年时之作,改而学汉、魏、盛唐的风格,然旧习仍在,梦阳讥笑他“守而未化”。

祯卿,身体瘦弱,而思想明晰,其诗精练,为吴中诗人之冠,年寿虽不久,但名扬于知识界。

泰山 李梦阳 翻译

泰山

朝代:明代

作者:李梦阳

原文: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俯首齐鲁大地,东海似杯中之水,起句从高处写起,写出登泰山而小天下,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杜诗以“一览众山小”来衬托泰山之高峻,李诗以“东瞻海似杯” 来衬托泰山之巍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斗然一峰上”,写出天柱峰绝顶险峻,直上云端的气势,登上山顶万山次第展现在面前。“日抱扶桑跃”,状写观日峰红日从云海中跃出的壮观景象,由此天亦似乎从横向拓开显得更宽。前句一个“上”字,形象的描绘了天柱峰直逼九天的态势;后句一个 “抱”字和“跃”字,生动的构勒出日出东海的动感意象。然后“碣石”两字引出后面的秦皇汉武。秦皇求长生,汉武又继之,对他们封禅之举以及执迷不悟的史事加以嘲讽。诗中虽不直接评议,然而意在言外,不言自喻。

文言文明吏,罗玘的翻译

明史罗玘传

【原文】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自此文益奇,玘亦厚自负。

尤尚节义。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及叛,玘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节选自《明史•文苑》)

【译文】

罗玘,字景鸣,是南城人。学识广博,喜好古文,追求奇特深奥。40岁时还困厄为生员,缴纳粮米进入国学。丘浚任祭酒(校长),提议南方人不能留在北京国子监(当时另有南京国子监)。罗玘坚持不停地请求入北监,丘浚骂他说:“你认识几个字,就如此倔强!”罗玘抬头回答说:“只有宫廷藏书没读过。”丘浚暂且将他留下,改日测试他写文章的水平,看过他写的文章后非常惊异。成化末年,罗玘在京城范围内取得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更加尽力于古文,每次写作,有时攀坐在大树上,有时关门坐在屋中,闭目深思,形貌憔悴。从此文章更加奇异,罗玘也深为自负。

罗玘特别崇尚节操道义。言官们因救助刘逊全被关入监狱,罗玘进言说应当宽容他们以不致损害国家的议政体制。宦官李广死后,遗留下一本簿册,详尽记载行贿结交他的大臣。皇帝大怒,命令言官指名弹劾上奏。罗玘进言说:“大臣应作为百官的仪表、法式,现在像这样,确实应给予严厉处罚。然而天下百姓及四方邻邦都仰望着大臣,一旦指名暴露他们的恶行,会引发远方之人怠慢朝廷的心思。言官没有看见簿册上所记的内容,凭臆想来论罪,怎么能辨别出是玉还是石?一旦经过批评指责,将要玷污终身。我请求降旨秘密告谕这些大臣,让他们以生病为由辞职,或者用其他的事贬斥他们,或许可以不成为朝廷的耻辱,而进仕之路也清明了。”李梦阳被关入狱中,罗玘说:“寿宁侯是陛下近亲,应当有办法保全李梦阳。不保住李梦阳,就会连累寿宁侯。”皇帝十分同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任期届满,进升为侍读。

正德初年,升迁为南京太常少卿。刘瑾扰乱朝政,李东阳依顺他违法乱纪。罗玘是李东阳所考选的学生,写信用大义指责他,并请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不久进升太常寺卿,提拔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处事严谨,僚属都很畏惧他。京城附近盗贼猖獗,皇太子没有确立,罗玘上疏议论激烈恳切,而且触犯到执政的人。正德七年冬天,因考核政绩来到京城,于是就以病为由请求退职回家。宁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名声,派遣使者赠送礼物,罗玘逃避到深山中。到朱宸濠叛乱时,罗玘已经生病,火速致信给守臣约定讨伐叛贼,事情还未发动就去世了。嘉靖初年,赐予谥号文肃,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成侯卿不患国贫的文言文翻译

成侯卿不患国贫(一作齐威王游于瑶台)

【原文】

齐威王游于瑶台,成侯卿来奏事,从车罗绮甚众,王望之谓左右曰:“来者何为者也?”左右曰:“成侯卿也。”王曰:“国至贫也,何出之盛也?”左右曰:“与人者有以 责之也,受人者有以易之也。”王试问其说,成侯卿至,上谒曰:“忌也。”王不应。又 曰:“忌也。”王不应。又曰:“忌也。”王曰:“国至贫也,何出之盛也?”成侯卿曰: “赦其死罪,使臣得言其说。”王曰:“诺”。对曰:“忌举田居子为西河而秦梁弱,忌举 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举田种 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刁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举此数良人者, 王枕而卧耳,何患国之贫哉?”(刘向《说苑·臣术第二》)

【译文】

齐威王到瑶台游玩,成侯卿前来呈奏事情,跟从的车和衣着华贵的女子很多,齐威王远远地望着他对身边的侍从们说:“走过来的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啊?”齐威王身边的侍从们说:“(这是)成侯卿。”齐威王说:“国家如此贫困,(他)为什么出行的阵势如此盛大呢?”齐威王身边的侍从们说:“给予人东西的人才有要求人的理由或资格),接受别人恩惠的人才有轻视(看不起)别人的理由或资格。”齐威王就试探性地问其中的说法,成侯卿到了,对着齐威王拜见说:“邹忌。”齐威王不说话。成侯卿又说:“邹忌。”齐威王(还是)不说话。成侯卿又说:“邹忌。”齐威王就说:“国家如此贫困,(你)为什么出行的阵势如此盛大呢?”成侯卿说:“(大王要)赦免我的死罪,(才能)让我能够说出其中的说法。”齐威王就说:“可以”。成侯卿回答说:“邹忌推荐田居子做了西河的守官而秦国魏国的国力就削弱了,自己推荐田解子做了南城的守官,而楚国人就抱着(很多)丝绸衣裳来朝拜齐国,自己推荐黔涿子做了冥州的守官,而燕国人就进贡牲畜,赵国人就进贡谷物,自己推荐田种首子做了即墨的守官,而对于齐国来说就足够了,自己推荐北郭刁勃子做了正狱讼的官,而血缘相近的亲族更加亲近了,百姓更加富足了,(如果我能够向大王)推荐几位这样的良臣,大王就可以高枕而卧了,又何必担心国家贫困呢?”

【注释】

1、齐威王(前378-前320):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齐威王三十六年(前320),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59岁。

2、瑶台: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娥之佚女。”游国恩纂义引徐焕龙曰:“瑶台,砌玉为台。”《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明李梦阳《去妇词》:“瑶台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明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元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台阆苑神仙,蔡状元是天禄石渠贵客。”

(3)积雪的楼台。南朝宋谢惠连《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台,暂践盈尺。”唐许浑《看雪》诗:“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宋柳永《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唐刘禹锡《伤往赋》:“宝瑟僵兮弦柱绝,瑶台倾兮镜奁空。”明汤显祖《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台镜里,凤妆浓乍。”

3、成侯卿:人名。齐威王臣,事迹不详。

4、奏事:向皇帝陈述事情。这里指向国君陈述事情。

(1)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宋沈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于口。”

(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史记·张丞相列传》:“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宋孔平仲《孔氏杂说》:“白事丞相,亦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

(3)向皇帝奏陈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宦者辄从輼凉车中可其奏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诸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5、从车:扈从之车;跟从的车。

(1)扈从之车;跟从的车。《周礼·夏官·驭夫》:“驭夫尝驭贰车、从车、使车。”《左传·昭公元年》:“子干奔晋,从车五乘。”

(2)指媵妾。宋无名氏《五国故事·后蜀孟氏》:“昶(孟昶)之母后,即后唐积庆公主之从车也……颇务慈俭,常戒昶以固福寿为怀,而昶亦能禀之。”

(3)谓使车跟从。《庄子·列御寇》:“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6、罗绮:指衣着华贵的女子。

(1)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汉张衡《西京赋》:“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

(2)指衣着华贵的女子。唐李白《清平乐》词:“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宋柳永《迎新春》词:“徧九陌罗绮,香风微度。”清李渔《玉搔头·弄兵》:“看罗绮千行,列成屏架。”

(3)喻繁华。明夏完淳《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绮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二》:“最怜罗绮地,回首已荒烟。”

7、左右:指齐威王身边的侍从。

8、责:要求。

9、易:轻视;看不起。

10、试问:试探性地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唐牛僧孺《玄怪录·张左》:“左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清王夫之《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采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宋苏轼《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厕于其间乎?”许地山《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阙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于秘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鉴节要》用蒙古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11、其说:其中的说法。

12、忌:邹忌(约前385-前319),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前360年前后,齐威王起用邹忌实行改革,“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13、梁:即魏国。因其都城为大梁,故又称梁国。

14、罗绮:丝绸衣服。参见注释6。

15、盛:放在祭器里的谷物。《说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16、足究:足够;充足。

究:形声字。从穴九声。本义:穷;尽。《说文》:“究,穷也。”《诗·大雅·荡》:“靡届靡究。”《汉书·食货志》:“害气将究。”《吕氏春秋·任地》:“此告民究也。”《诗·大雅·荡》:“靡届靡究。”《汉书·食货志》:“害气将究。”《吕氏春秋·任地》:“此告民究也。”《国语》:“必须天道,(如日月)周旋无究。”

17、大士:正狱讼之官。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说也。”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宋苏轼《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是惟宝觉大士之像。”(5)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谏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子牛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子游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士荣为大士。”杜预注:“大士,治狱官也。”汉刘向《说苑·臣术》:“忌举北郭刁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18、九族: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泛指血缘相近的亲族、宗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夏侯、欧阳等说。《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清袁枚《祭妹文》:“九族无可继承者。”何香凝《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清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

19、良人:即乡大夫。古代的乡官。这里指良臣。《国语·齐语》:“十连为乡,乡有良人。”韦昭注:“良人,乡大夫也。”

20、枕而卧:即高枕而卧。

21、耳: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

22、何:何必。

23、患:担心;忧虑。

求短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和翻译

希望能帮到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八年,应诏上书,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①招纳无赖,罔利贼民。”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②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③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会语泄,文等皆逐去。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

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万实复奏梦阳短,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④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

梦阳既家居,益跅弛⑤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名震海内。宁王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削籍。顷之卒,弟子私谥文毅。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李梦阳》,有删改。)

【注】①张鹤龄:孝宗张皇后弟,时封寿宁侯。 ②母后:这里指皇后。 ③八虎:明正德年间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 ④陵轹:欺压,欺蔑。 ⑤跅弛:放荡不循规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招纳无赖,罔利贼民 贼:以……为贼

B. 属梦阳属草 属:同“嘱”,嘱咐

C. 且敕诸生毋谒上官 敕:命令

D.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 鞫:审理,审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击以马棰,堕二齿 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

B. 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 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

C. 康海为说瑾,乃免 诸生万余为讼冤

D.总督陈金恶之 顷之卒

7.时人评李梦阳,言其“为人强直”。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梦阳“为人强直”的一组是(3分)

①应诏上书,极论得失。

②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

③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

④康海为说瑾,乃免。

⑤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

⑥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

A.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因弹劾张鹤龄,被囚在锦衣狱。不久被赦免放出,剥夺俸禄。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张鹤龄,李梦阳用马鞭打落张两颗牙齿。

B. 武宗即位后,刘瑾等八虎当权,干扰朝政。尚书韩文让梦阳执笔草拟奏疏弹劾宦官,事败,李梦阳被刘瑾关在狱中,依靠康海说情才被释放。

C. 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杀,李梦阳因为与他结党谋反,被御史周宣弹劾,关进监狱。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极力解救,李梦阳才免于牢狱之苦,但被革职。

D. 纵观李梦阳的宦海生涯,他指斥国戚、弹劾阉竖、顶抗总督,拒揖御史,鞭打淮王府校,为此几番下狱,可谓清节不渝、胆气过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3分)

②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4分)

③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3分)

5、A(贼:伤害,残害。)

6、C(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顺承关系/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C.均为介词,替,给。D.代词,代李梦阳/衬音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7、A(强直:刚强正直。①③⑤是李梦阳强直的表现。②是皇帝左右的人所言所行;④是康海替梦阳说情,梦阳才免于被杀;⑥是表现李梦阳的放荡不羁。)

8、C(原文讲“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而C项却说“李梦阳因与他结党谋逆,被御史周宣弹劾”,这就颠倒了句间关系,强加了因果,误解了原文。)

9、①你们想用杖刑击毙李梦阳罢了,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的心!(后句或译为: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来使左右的人高兴!)

(“宁”“快”各1分,句意1分。宁:岂,难道;快:使……高兴,快慰。)

②近来言官(或译为:谏官)弹劾众宦官,阁臣正极力支持他们的奏章,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拜伏宫阙据力相争(或译为: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直接上书据力相争),阁臣必定响应你们。(“比”“持”“诚”各1分,句意1分。比:近来;持:支持;诚:果真,如果。)

③参政吴廷举也与李梦阳有矛盾,便上疏参劾李梦阳冒犯上官。(“隙”“侵官”各1分,句意1分。隙:仇隙,嫌隙,矛盾;侵官:冒犯上官或侵犯他官职权。)

参考译文: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今属陕西)人。弘治六年李梦阳参加陕西乡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授予户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受皇帝诏命,进呈奏章,透彻地论述了朝政得失。末了说:“寿宁侯张鹤龄收罗无赖之徒,牟利害民。”张鹤龄上奏辩解,摘出李梦阳奏章中的“陛下厚待张氏”之语,诬陷李梦阳把皇后谤讪为张氏,罪当论斩。当时皇后得宠,皇后之母金夫人向明孝宗哭诉。明孝宗不得已逮捕李梦阳,关押到锦衣卫监狱。不久赦免放出,剥夺俸禄。金夫人仍哭诉不止,明孝宗不听。左右之人明白,明孝宗保护李梦阳,请求不加重罪,只给予杖责来泄金夫人之愤。明孝宗又不答应,对尚书刘大夏说:“你们想用杖刑击毙李梦阳罢了,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之心!”有一天,李梦阳在途中碰见张鹤龄,张口臭骂他,用马鞭抽打他,打落了两颗牙齿,张鹤龄不敢和李梦阳计较。

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刘瑾等“八虎”当权,尚书韩文与同僚们说起时事就哭了起来。李梦阳说:“公是大臣,为什么哭?”韩文说:“不哭能怎么办?”李梦阳说:“近来言官弹劾群阉,阁臣正极力支持他们的奏章,公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拜伏宫阙据力相争,阁臣必定响应,除去那些人就容易了。”韩文说:“好。”他嘱咐李梦阳起草奏疏。不巧计划泄露,韩文等被驱逐离职。后来刘瑾借别的事将李梦阳关在狱中,要杀他,康海替他游说刘瑾,李梦阳才获免。

刘瑾被杀后,李梦阳官复原职,被调任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归总督管辖,李梦阳却与总督对抗,总督陈金厌恶他。一起揖见巡按御史,李梦阳又单单不去揖见,并命令学生也不要拜谒上官,即使拜见,只作揖,不跪拜。御史江万实因此也讨厌李梦阳。淮王府的军校与学生们发生争执,李梦阳把军校鞭打一顿。淮王发怒,奏报皇上。帝诏令总督陈金查办,陈金檄令布政使郑岳查办。江万实又奏报李梦阳的不足之处,参政吴廷举也与李梦阳有矛盾,便上疏参劾李梦阳冒犯上官。诏令遣大理卿燕忠前来审理,把李梦阳羁押在广信狱中。万余学生替李梦阳讼冤,燕忠不宽恕梦阳。反而弹劾李梦阳欺凌同僚,挟制上司,于是命他穿官服闲居离职。

李梦阳回家闲住以后,更加放纵不羁,桀骜不驯,修治园池,招请宾客,天天与侠豪少年在繁台、晋丘之间纵情射猎,名声在天下十分响亮。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杀,御史周宣弹劾李梦阳与他结党谋反,梦阳被逮捕。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极力解救,但梦阳仍被革职。不久梦阳去世,他的学生私下里给他取了一个文毅公的谥号。

文言文翻译

李梦阳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