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1、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2、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xiào):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填塞。
12、北:向北方。
13、喙:鸟嘴。
14、赤:红色。
15、溺:淹没在水里。
16、焉:等于“于是”,即“在那里”。
二、相关传说故事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三、相关成语解析
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近义词】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卫填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卫填海(成语)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术。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佼。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点加在字的后面)
1帝断·其首 2乃以乳为·目 3文·首,白喙 4以堙·于东海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操干戚以舞。
(2)女娃游亍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的一项是( )
A葬之常样之山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于厅事之东北角
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帝断·其首:斩断
2乃以乳为·目:作为
3文·首,白喙:通“纹”,有花纹的
4以堙·于东海:填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操干戚以舞:拿着干戚挥舞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女娃在东海游泳,淹死在里面,死后化为精卫。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的一项是(A )其他三项都是“的”
A葬之常样之山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于厅事之东北角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发鸠之山: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柘:落叶灌木。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
喙:鸟嘴。
赤足:红色的脚。
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少女:么女,最小的女儿。
游於东海:在东海里游水、戏水。
衔:用嘴巴含著。
堙:填塞。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1]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各篇写作时代也没有定论,大约是晚周的书,秦、汉人的增补。内容主要记述古代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每写完一山一水,多记其中许多怪异的草木鸟兽虫鱼以及部族、祭祀、巫医等,内含不少神话和传说。本文写炎帝的小女儿在海里淹死之后,化为小鸟,衔木石填海不止,表现了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反映了上古人民征服大海的坚忍精神和宏伟志愿,精卫,鸟名。又名誓鸟、冤禽、志鸟、帝女雀。
[2]发鸠之山:山名。之,助词,无意思。
[3]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
[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花纹。
[6]喙(huì):鸟嘴。
[7]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精卫”本是这种鸟叫声的拟音,所以说“自詨”。
[8]是炎帝之少女:这个炎帝的小女儿(的化身)。是,这。炎帝,相传就是教人民种植五谷的神农氏。
[9]为:成为,变做。
[10]堙(yīn):填。
1.解释下列词语
状:_____
赤足:_____
溺:_____
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①誓鸟:
②冤禽:
③志鸟:
参考答案
1.形状,红,淹死,称为 2.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3.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4.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5."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窃糟文言文翻译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们谈论道理时,一定用佛学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 刘基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酿造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千日之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却无能为力。有个人在中山国做官,掌管酿酒(这门差事),便拿了一些酒糟用鲁国的酒浸泡,对人说:‘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天,中山国酒家的主人来了,听说有好酒,便要来喝,一入口便吐出来笑道:‘这是用酒糟泡的酒啊!’现在您可以用佛理向我炫耀;但恐怕真佛会笑您只学到了一些糟粕罢了
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意思是: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们谈论宋元理学时,一定用佛学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 刘基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酿造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千日之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却无能为力。有个人在中山国做官,掌管酿酒(这门差事),便拿了一些酒糟用鲁国的酒浸泡,对人说:‘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天,中山国酒家的主人来了,听说有好酒,便要来喝,一入口便吐出来笑道:‘这是用酒糟泡的酒啊!’现在您可以用佛理向我炫耀;但恐怕真佛会笑您只学到了一些糟粕罢了。”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们谈论宋元理学时,一定用佛学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 刘基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酿造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千日之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却无能为力。有个人在中山国做官,掌管酿酒(这门差事),便拿了一些酒糟用鲁国的酒浸泡,对人说:‘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天,中山国酒家的主人来了,听说有好酒,便要来喝,一入口便吐出来笑道:‘这是用酒糟泡的酒啊!’现在您可以用佛理向我炫耀;但恐怕真佛会笑您只学到了一些糟粕罢了。”
《窃糟》收录于刘基所著的《郁离子》中,是一篇讽刺短文。本文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讽刺了那些一知半解又夸夸其谈的学术骗子,告诫人们,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所谓道理,其实不过是拾人牙慧的糟粕而已,我们不必过于迷信。
文言文《晏子论“不祥”》的翻译
【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表示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这种情况。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何来什么不祥呢?”
【原文】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①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与:在其中。②如:往。
枯悟不祥文言文翻译
枯悟不祥文言文翻译:
有一个人家里的梧桐树枯死了,他邻居家的一位老头对他说让枯死的梧桐留在门前将不吉祥。他听了,马上把这棵枯梧桐砍了。
邻居家的老头便趁机请求把枯梧桐给他作柴禾。
这个人听了很不高兴,说:"邻居的老头只是因为想要拿梧桐树当柴禾,才叫我把梧桐砍了。与我做邻居的人竟是这种人,这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
枯悟不祥原文: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丽伐之。
邻人之父因请以为薪。
其人乃不悦日:"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扩展资料:
枯悟不祥的典故用以表明为人忠与不忠,主要就看有无私心。此典出自战国列子的《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心合于道”,这也是《列子》全书的指导思想。本篇提出“心合于道”就是在纷纭的万事万象中做到见微知著。知其变化之由,明善恶之归宿,察祸福之所倚,才能做到“心合于道”,遇事应对自如。
枯悟不祥文言文翻译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邻人父固请以为薪。
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可哉!”
有人有一棵干枯了的梧桐树,邻居的老大爷说干枯了的梧桐树是不吉利的,那人便急急忙忙把它砍掉了。这时邻居的老大爷执意要求把枯树送给他当柴火烧。那人听了便很不愉快地说:“邻居的老大爷只不过是想找柴火烧,才教我砍掉这树的呀。和我作邻居象这样子,那等阴险怎么行呢!”
天下良宝文言文翻译
以下资料及译文可供参考: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行义,可以安国、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行义。他反对背义向禄的人,主张大家一起行义,这样,才可以实现“义”。
墨子耕柱(天下良宝)译文: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我不是胜过别人吗?”墨子问道:“我将要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骏马驾车,可以用牛驾车,你将驱策哪一种呢?”耕柱子说:“我将驱策骏马。”墨子又问:“为什么驱策骏马呢?”耕柱子回答道:“骏马足以担当重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能担当重任。”
巫马子问墨子:“鬼神与圣人相比,谁更明智呢?”墨子答道:“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象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从前夏启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于是叫卜人翁难乙,用百灵的龟占卜,卜辞道:‘鼎铸成了,三足而方,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烹,不用举动它自己会藏,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尚飨。’翁难乙又解释卦兆,说:‘鬼神已经享用了。那蓬蓬的白云,一会儿南北,一会儿西东。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殷人接受了;殷人失掉了,周人又接受了它。夏后殷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已经数百年了。假使一位圣人聚集他的贤臣,和他杰出的国相共同谋划,又怎么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但是,鬼神却能够知道。所以说: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象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
治徒娱、县子硕两个人问墨子说:“行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答道:“就象筑墙一样,能筑的人筑,能填土的人填土,能挖土的人挖土,这样墙就可以筑成。行义就是这样,能演说的人演说,能解说典籍的人解说典籍,能做事的人做事,这样就可以做成义事。”
巫马子问墨子说:“你兼爱天下,没有什么利;我不爱天下,也没有什么害。效果都没有达到,你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墨子回答道:“现在这里有个人在放火,一个人捧着水将要浇灭它,另一个人拿着火苗,将使火烧得更旺,都还没有做成,在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哪一个?”巫马子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捧水的人心意是正确的,而那个拿火苗的人的心意是错误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的用意是正确的,而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墨子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个弟子去探访他,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每餐仅供食三升,招待他们不优厚。这几个人回来告诉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么收益!我们几个去探访他,每餐只供给我们三升米,招待我们不优厚。”墨子答道:“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送给墨子十镒黄金,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以送死,这十镒黄金,请老师使用。”墨子说:“果然是未可知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人不会见而帮助你,鬼不会见而富你,然而先生却仍然这样做,这是有疯病。”墨子答道:“现在假使你有两个家臣在这里,其中一个见到你就做事,不见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个见到你也做事,不见到你也做事,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谁?”巫马子回答说:“我看重那个见到我做事,不见到我也做事的人。”墨子说:“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子夏的弟子问墨子道:“君子之间有争斗吗?”墨子回答说:“君子之间没有争斗。”子夏的弟子说:“狗猪尚且有争斗,哪有士人没有争斗的呢?”墨子说道:“痛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文王,行为却与狗猪相类比,痛心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舍弃今天的人却去称誉古代的圣王,这是称誉枯骨。好象匠人一样,知道枯木,却不知道活着的树木。”墨子说:“天下生存的原因,是由于先王的主张教导的结果。现在称誉先王,是称誉使天下生存的先王的主张。该称誉的却不去称誉,这就不是仁了。”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人们回答说:不能。之所以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利益,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之所以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利人民,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叶公子高向孔子问施政的道理,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呢?”孔子回答道:“善于治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大国攻打小国,就象小孩以两手着地学马行。小孩学马行,足以自致劳累。现在大国攻打小国,防守的国家,农民不能耕地,妇人不能纺织,以防守为事;攻打的国家,农民也不能耕地,妇人也不能纺
织,以攻打为事。所以大国攻打小国,就象小孩学马行一样。”
墨子说:“言论可付之实行的,应推崇;不可以实行的,不应推崇。不可以实行而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让管黔到卫国称扬高石子,使高石子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他的俸禄很优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都竭尽其言,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了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的缘故,给我的俸禄很优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见卫君,必定把意见说完,但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因此离开了卫国。卫君恐怕会以为我发疯了吧?”墨子说:“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古时候周公旦驳斥关叔,辞去三公的职位,到东方的商奄生活,人都说他发狂;但是后世的人却称誉他的德行,颂扬他的美名,到今天还不停止。况且我听说过:‘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何敢不遵循道的原则!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现在卫君无道,而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就是我只图吃人家的米粮了。”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禽滑氂召来,说:“姑且听听高石子的这话吧!违背义而向往俸禄,我常常听到;拒绝俸禄而向往义,从高石子这里我见到了。”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贫穷,别人说他富有,那么他就愤怒,如果他无义,别人说他有义,那么他就高兴,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公孟子说:“先人已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墨子说:“谁说先人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你不知道人出生在前的,比更在其前出生的,则是后了。”
有一个先与墨子做朋友而后来背叛了他的人,说:“我难道有罪吗?我背叛是在他人之后。”墨子说:“这就象军队打了败仗,落后的人还要求赏一样。”
公孟子说:“君子不创作,只是阐述罢了。”墨子说:“不是这样。人之中极端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对现在善的不创作。其次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自己有善的就创作,想善的东西出于自己。现在只阐述不创作,与不喜欢阐述古代善的却喜欢自我创作的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认为对古代善的则阐述,对现在善的则创作,希望善的东西更多。”
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比爱越人深。爱鲁人比爱邹人深,爱我家乡的人比爱鲁人深,爱我的家人比爱我家乡的人深,爱我的双亲比爱我的家人深,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这是因为切近我的缘故。打我,我会疼痛,打别人,不会痛在我身上,我为什么不去解除自己的疼痛,却去解除不关自己的别人的疼痛呢?所以我只会杀他人以利于我,而不会杀自己以利于他人。”墨子问道:“你的这种义,你将隐藏起来呢?还是将告诉别人。”巫马子答道:“我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义,我将告诉别人。”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自己;有十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他们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以利于自己。假如,有一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认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有十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散
布不祥之言的人;天下的人都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因为他们也认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这样,喜欢你主张的人要杀你,不喜欢你主张的人也要杀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摇动口舌,杀身之祸常至自身的道理。”墨子还说:“你的话,恰恰是厌恶利。假如没有利益而还要说,这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现在有一个人在这里,他的牛羊牲畜,任由厨师宰割、烹调,吃都吃不完,但他看见人家做饼,就便捷地去偷窃,说:‘可以充足我的米粮。’不知道这是他的甘肥食物不足呢,还是他有偷窃的毛病?”鲁阳文君说:“这是有偷窃病了。”墨子说:“楚国有四境之内的田地,空旷荒芜,开垦不完,掌管川泽山林的官吏就有数千人以上,数都数不过来,见到宋、郑的空城,还要便捷地窃取,这与那个偷窃人家饼子的人有什么不同呢?”鲁阳文君说:“这就象那个人一样,确实患有偷窃病。”
墨子说:“季孙绍与孟伯常治理鲁国的政事,不能互相信任,就到丛林中的庙宇里祷告说:‘希望使我们和好。’这如同遮盖了自己的眼睛,而在丛林中的庙宇里祷告说:‘希望使我们都能看到。’岂不荒谬吗?”
墨子对骆滑氂说:“我听说你喜欢勇武。”骆滑氂说:“对了。我听说哪个乡里有勇士,我一定要去杀他。”墨子说:“天下没有人不想亲附他所喜爱的人,疏远他所憎恶的人。现在你听到那个乡里有勇士,一定去杀他,这不是好勇武,而是憎恶勇武。”
《天下良宝》即为《墨子耕柱》
【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2)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3),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子墨子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4),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5),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6),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7),上乡(8)!’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9),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使圣人聚其良臣,与其桀相而谋(10),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11)而鬼神智之。是故曰,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
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12),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13);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14)。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耶(15),鬼而不见而富(16),而子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巫马子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子墨子曰:“然则是子亦贵有狂疾也。”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誉先王,是誉槁骨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今誉先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17),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
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18),而旧者新是哉(19)?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之为马,足用而劳。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20),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21);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子墨子使管黔■游高石子于卫(22),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23),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陷人长也(24)。”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25),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岂不悖哉!”
公孟子曰:“先人有,则三而已矣(26)。”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曰有,则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后生。”
有反子墨子而反者(27),“我岂有罪哉?吾反后。”子墨子曰:“是犹三军北,失后之人求赏也。”
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不君子者(28),古之善者不诛(29),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30),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杀彼以我,无杀我以利。”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子(31),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己。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是所谓经者口也(32),杀常之身者也。”子墨子曰:“子之言恶利也?若无所利而不言(33),是荡口也。”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今有一人于此,羊牛■豢,维人但割而和之(34),食之不可胜食也,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曰:‘舍余食(35)。’不知日月安不足乎(36)?其有窃疾乎?”鲁阳文君曰:“有窃疾也。”子墨子曰:“楚四竟之田(37),旷芜而不可胜辟,■灵数千(38),不可胜,见宋、郑之
闲邑,则还然窃之,此与彼异乎?”鲁阳文君曰:“是犹彼也,实有窃疾也。”
子墨子曰:“季孙绍与孟伯常治鲁国之政,不能相信,而祝于丛社曰:‘苟使我和。’是犹弇其目而祝于丛社也,‘若使我皆视。’岂不缪哉(39)!”
子墨子谓骆滑氂曰:“吾闻子好勇。”骆滑氂曰:“然。我闻其乡有勇士焉,吾必从而杀之。”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与其所好(40),度其所恶(41)。今子闻其乡有勇士焉,必从而杀之,是非好勇也,是恶勇也。”
【注释】
(1)本篇各段大多由对话组成,记述墨子与弟子等人的谈话。全篇以谈论“义”的言论最多,但各段的思想内容并不连贯。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行义,可以安国、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行义。他反对背义向禄的人,主张大家一起行义,这样,才可以实现“义”。(2)俞:通“愈”,胜过。
(3)羊:疑为“牛”之误。
(4)夏后开:即夏启,汉代人避景帝(刘启)讳而改。折金:采金,指开发金属矿藏。
(5)雉字衍。白:百的错字。
(6)臧:通“藏”。
(7)虚:同“墟”。
(8)上乡:即“尚飨”,祭祀之辞。
(9)逢逢:通“蓬蓬”。
(10)桀:同“杰”。
(11)智:通“知”。
(12)欣: 之假借字,此处用作动词,指挖土。
(13)云:有之意。
(14)荆字衍。
(15)耶:“助”字之讹。
(16)“鬼”后“而”字衍。
(17)三棘六异:即三翮六翼,九鼎之别名。
(18)也:当作“之”。
(19)是:当作“之”。
(20)攻者:“守者”之误。
(21)常:通“尚”。
(22)■黔:衍文。
(23)商盖:即“商奄”,古国名。
(24)陷:疑为“啗”之娱,即“啖”。长:“粻”之省文,米粮。
(25)倍:通“背”。乡:通“向”。
(26)三:“之”字之误。
(27)第一个“反”字当为“友”字之误。
(28)其:綦,极之意。
(29)诛,当作“述”。也:“之”字之误。
(30)遂:疑为“述”之误。
(31)说:通“悦”。
(32)经:“刭”之假借字。
(33)不:衍文。
(34)维人:“瓮人”之误,掌宰割烹调的人。
(35)舍:通“舒”,宽裕、充足之意。
(36)日月:疑“甘肥”之误。
(37)竟:通“境”。
(38)■灵:疑为“泽虞”之误,“泽”:古代掌川泽之官。“虞”:掌山林之官。
(39)缪:通“谬”。
(40)与:通“举”,亲附。
(41)度:“斥”字本字“度”的形误,疏远的意思。
【译文】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我不是胜过别人吗?”墨子问道:“我将要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骏马驾车,可以用牛驾车,你将驱策哪一种呢?”耕柱子说:“我将驱策骏马。”墨子又问:“为什么驱策骏马呢?”耕柱子回答道:“骏马足以担当重任。”墨子说:“我也以为你能担当重任。”
巫马子问墨子:“鬼神与圣人相比,谁更明智呢?”墨子答道:“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象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从前夏启派蜚廉到山川采金,在昆吾铸了鼎,于是叫卜人翁难乙,用百灵的龟占卜,卜辞道:‘鼎铸成了,三足而方,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烹,不用举动它自己会藏,不用迁移它自己会行。用它在昆吾之墟祭祀。尚飨。’翁难乙又解释卦兆,说:‘鬼神已经享用了。那蓬蓬的白云,一会儿南北,一会儿西东。九鼎已经铸成功了,将要三代相传。’后来夏后氏失掉了它,殷人接受了;殷人失掉了,周人又接受了它。夏后殷周三代互相接受九鼎,已经数百年了。假使一位圣人聚集他的贤臣,和他杰出的国相共同谋划,又怎么能知道几百年以后的事呢?但是,鬼神却能够知道。所以说:鬼神比圣人明智,就好象耳聪目明的人比聋盲明智一样。”
治徒娱、县子硕两个人问墨子说:“行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答道:“就象筑墙一样,能筑的人筑,能填土的人填土,能挖土的人挖土,这样墙就可以筑成。行义就是这样,能演说的人演说,能解说典籍的人解说典籍,能做事的人做事,这样就可以做成义事。”
巫马子问墨子说:“你兼爱天下,没有什么利;我不爱天下,也没有什么害。效果都没有达到,你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墨子回答道:“现在这里有个人在放火,一个人捧着水将要浇灭它,另一个人拿着火苗,将使火烧得更旺,都还没有做成,在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哪一个?”巫马子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捧水的人心意是正确的,而那个拿火苗的人的心意是错误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的用意是正确的,而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墨子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个弟子去探访他,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每餐仅供食三升,招待他们不优厚。这几个人回来告诉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么收益!我们几个去探访他,每餐只供给我们三升米,招待我们不优厚。”墨子答道:“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送给墨子十镒黄金,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以送死,这十镒黄金,请老师使用。”墨子说:“果然是未可知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人不会见而帮助你,鬼不会见而富你,然而先生却仍然这样做,这是有疯病。”墨子答道:“现在假使你有两个家臣在这里,其中一个见到你就做事,不见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个见到你也做事,不见到你也做事,这两个人之中,你看重谁?”巫马子回答说:“我看重那个见到我做事,不见到我也做事的人。”墨子说:“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子夏的弟子问墨子道:“君子之间有争斗吗?”墨子回答说:“君子之间没有争斗。”子夏的弟子说:“狗猪尚且有争斗,哪有士人没有争斗的呢?”墨子说道:“痛心啊!你们言谈则称举商汤、文王,行为却与狗猪相类比,痛心啊!”
巫马子对墨子说:“舍弃今天的人却去称誉古代的圣王,这是称誉枯骨。好象匠人一样,知道枯木,却不知道活着的树木。”墨子说:“天下生存的原因,是由于先王的主张教导的结果。现在称誉先王,是称誉使天下生存的先王的主张。该称誉的却不去称誉,这就不是仁了。”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人们回答说:不能。之所以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利益,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之所以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利人民,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叶公子高向孔子问施政的道理,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呢?”孔子回答道:“善于治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大国攻打小国,就象小孩以两手着地学马行。小孩学马行,足以自致劳累。现在大国攻打小国,防守的国家,农民不能耕地,妇人不能纺织,以防守为事;攻打的国家,农民也不能耕地,妇人也不能纺织,以攻打为事。所以大国攻打小国,就象小孩学马行一样。”
墨子说:“言论可付之实行的,应推崇;不可以实行的,不应推崇。不可以实行而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让管黔到卫国称扬高石子,使高石子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他的俸禄很优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都竭尽其言,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了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的缘故,给我的俸禄很优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见卫君,必定把意见说完,但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因此离开了卫国。卫君恐怕会以为我发疯了吧?”墨子说:“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古时候周公旦驳斥关叔,辞去三公的职位,到东方的商奄生活,人都说他发狂;但是后世的人却称誉他的德行,颂扬他的美名,到今天还不停止。况且我听说过:‘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何敢不遵循道的原则!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现在卫君无道,而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就是我只图吃人家的米粮了。”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禽滑氂召来,说:“姑且听听高石子的这话吧!违背义而向往俸禄,我常常听到;拒绝俸禄而向往义,从高石子这里我见到了。”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贫穷,别人说他富有,那么他就愤怒,如果他无义,别人说他有义,那么他就高兴,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公孟子说:“先人已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墨子说:“谁说先人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你不知道人出生在前的,比更在其前出生的,则是后了。”
有一个先与墨子做朋友而后来背叛了他的人,说:“我难道有罪吗?我背叛是在他人之后。”墨子说:“这就象军队打了败仗,落后的人还要求赏一样。”
公孟子说:“君子不创作,只是阐述罢了。”墨子说:“不是这样。人之中极端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对现在善的不创作。其次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善的不阐述,自己有善的就创作,想善的东西出于自己。现在只阐述不创作,与不喜欢阐述古代善的却喜欢自我创作的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认为对古代善的则阐述,对现在善的则创作,希望善的东西更多。”
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与你不同,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比爱越人深。爱鲁人比爱邹人深,爱我家乡的人比爱鲁人深,爱我的家人比爱我家乡的人深,爱我的双亲比爱我的家人深,爱我自己胜过爱我双亲,这是因为切近我的缘故。打我,我会疼痛,打别人,不会痛在我身上,我为什么不去解除自己的疼痛,却去解除不关自己的别人的疼痛呢?所以我只会杀他人以利于我,而不会杀自己以利于他人。”墨子问道:“你的这种义,你将隐藏起来呢?还是将告诉别人。”巫马子答道:“我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义,我将告诉别人。”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自己;有十个人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于他们自己;天下的人都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以利于自己。假如,有一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一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认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有十个人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十个人就要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散
布不祥之言的人;天下的人都不喜欢你的主张,这天下的人都要杀你,因为他们也认为你是散布不祥之言的人。这样,喜欢你主张的人要杀你,不喜欢你主张的人也要杀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摇动口舌,杀身之祸常至自身的道理。”墨子还说:“你的话,恰恰是厌恶利。假如没有利益而还要说,这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现在有一个人在这里,他的牛羊牲畜,任由厨师宰割、烹调,吃都吃不完,但他看见人家做饼,就便捷地去偷窃,说:‘可以充足我的米粮。’不知道这是他的甘肥食物不足呢,还是他有偷窃的毛病?”鲁阳文君说:“这是有偷窃病了。”墨子说:“楚国有四境之内的田地,空旷荒芜,开垦不完,掌管川泽山林的官吏就有数千人以上,数都数不过来,见到宋、郑的空城,还要便捷地窃取,这与那个偷窃人家饼子的人有什么不同呢?”鲁阳文君说:“这就象那个人一样,确实患有偷窃病。”
墨子说:“季孙绍与孟伯常治理鲁国的政事,不能互相信任,就到丛林中的庙宇里祷告说:“希望使我们和好。’这如同遮盖了自己的眼睛,而在丛林中的庙宇里祷告说:‘希望使我们都能看到。’岂不荒谬吗?”
墨子对骆滑氂说:“我听说你喜欢勇武。”骆滑氂说:“对了。我听说哪个乡里有勇士,我一定要去杀他。”墨子说:“天下没有人不想亲附他所喜爱的人,疏远他所憎恶的人。现在你听到那个乡里有勇士,一定去杀他,这不是好勇武,而是憎恶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