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雷义字仲公文言文翻译

《雷义和陈重》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吸取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仁德,讲的是依靠朋友;朋友之间的往来交际,是轮流做主人和客人。

你我同心的朋友叫做“金兰”;朋友之间的相互资助叫做“丽泽”。东家叫做“东主”,师傅叫做“西宾”。

父亲的朋友尊为“父执”;与自己共事的人称为“同袍”。心意相通又以诚相待的朋友称为“莫逆”,老人和年轻的人交朋友称作“忘年”。

“刎颈之交”,说的是战国时候的蔺相如和廉颇生死与共的情谊;“总角之好”,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孙策和周瑜在孩提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

像胶漆一样互相黏合的友谊,说的是雷义和陈重坚不可破的友情;虽然隔了两年依然杀鸡作黍等待好友到来,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约定。

和好人交往,就像进入放着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芳香味了;和恶人交往,就好像进入卖盐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也闻不到它的腥臭味了。

以诚相待,这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志趣不同,只可算做口头上的交情。彼此之间的不合,称之为“参商”;你我相互仇视,就像不能兼容的冰炭。

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来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

“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了杜甫想望李白的风采。王阳当了官,贡禹就弹掉自己帽子上的灰尘等待被推荐做官;杜伯没有罪而被杀,左儒宁愿与朋友一起死也不屈从周宣王。

“分首”和“判袂”是表示朋友告别的词语;“拥彗”和“扫门”,则是迎接客人的到来而表示的敬意。

陆凯折一枝梅花托驿使转给范晔,报道江南早春的信息;王维折一枝柳条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于是唱出了《阳关三叠》曲。经常来往没有顾忌的人,称之为“入幕之宾”;不请却自己来的客人,称之为“不速之客”。

宴会不再设醴酒,说明楚王戊对待士人的心意已经不如以前了;把车轴上的销钉丢入井中,说明汉代陈遵挽留客人的心很诚恳。

蔡邕急着迎接客人把鞋子都穿倒了,周公洗头发的时候,客人来访,他捏着头发就出去了。

陈蕃特别器重名士徐稚,专门设一个床榻接待他;孔子在路上遇见程生,停车亲密交谈,车盖倾斜相交。俞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死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宁割断席子拒绝和华歆同坐一席读书,是因为他们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经商分利时宁肯让管仲多拿一份,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很贫穷;把绨袍送给范雎,是须贾对他的困窘深表怜悯。

要知道主人和宾客要靠感情来联络,那么双方都应该是东南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合乎道义,双方都要表现自己的诚意。

陈重, 字景公,豫章宜春(今江西南昌)人。他小时候就与同郡的雷义成为好朋友。太守张云举荐他为孝廉,他让给雷义,张云没有听从。第二年,雷义被推举为孝廉,与他都在郎署供职。后他和雷义一起被封为尚书郎。再后来他被征用为司徒,担任侍御史,直到最后去世。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今江西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被推荐为孝廉封为尚书侍郎。后被封为侍御史,担任南顿令,在任上逝世。

雷义字仲公豫章潘阳人的翻译

雷义字仲公,豫章郡鄱阳县人。先任功曹,曾经提拔推举善人,自己不居功。雷义曾经救人死罪,罪人后来用二斤金子感谢他,雷义没有接受。金主瞧雷义不在时,悄悄地把金子放在悬挂床上承接尘土的帐幕上。后来修理房屋,打扫卫生,才发现了。金主已死,无法送还,雷义不得已把金子送到县里去了。后来举孝廉,授尚书侍郎,有同台郎犯罪应当受刑作,雷义默默地自己上表认了他的罪,因此以司寇论,罚往边地戍守防敌。同台郎发觉了,辞位上表,请求赎雷义罪。顺帝诏令都除去他们的刑。雷义回郡,举茂才,让给陈重,刺史不依,雷义假装疯了,披毛散发逃走,不应命。乡里人作了一句顺口溜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都征召他俩。

雷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关于雷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

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上述的几支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上述的几支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

雷姓是当今中国第八十八大姓。

雷姓起源参考之一 「雷」源出 : 一; 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与《古今姓氏书辨正》所载,古诸侯国有方雷氏,其后分为方氏,雷氏。又神话传说方雷氏之女为黄帝妃。 家族名人 雷万春 唐代人,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将令狐潮围雍丘,... 雷姓-历史名人 分类:②姓氏渊源 八.历史名人: 雷义:(生卒年待考),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今江西鄱阳)。东汉尚书侍郎。 雷义初为郡功曹,皆常擢举善人,不伐其功。雷义尝济人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雷义不受,金主伺雷义不在...

希望帮助得到你。。。

我要雷义拒金的翻译!!!急!

雷义,是一位古人,在郡里做一个小官,经常帮助善良的人,不让他们受到埋没.

雷义曾经救过犯了死罪的人,被救的人送了他二斤黄金,雷义拒绝了.送金子的人趁雷义不在,偷偷的把金子放在了天棚上.后来在修缮房屋的时候才发现,而金子的主人已经去世了,没有办法归还,雷义就把金子交到了官府.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

翻译一段文言文: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

我没有找到相关的翻译,但是可以给你提供相关题目的答案和解读。

2020学年闵行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文言文1解读

莘格高中 李涛 解读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8分)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州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⑴城隍:此指护城河。⑵捽:揪住。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为修古后( ) ⑵以太子中舍知封州( )

⑶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 ) ⑷故贼所向辄下( )

18.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C. 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1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无城隍以守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⑵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21.阅读第②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2分)

22. 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2分)

17.【测量目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实词解释

【题 型】填空题

【方法点拨】本文选自《宋史·列传》,属于史传文,传主是曹觐,围绕主人公主要叙述了三件事:(1)抵挡叛军(2)至死不屈(3)补叙影响,文章在阅读上难易适中,较为流畅。

实词解释,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明确加点词解说的意义,应是该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而不一定是其本义或书本上所学意义。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文言功底,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临场考试的方法,如“词义联想法”、“成语(俗语)印证法”、“语境推断法”、“语法定位法”以及“对称比照法”等。

第一个“后”,应是名词,结合上下文句可以知道曹觐的叔叔曹修古“无子”,因而“为修古后”这里的“后”应当是“后人、后代”;第二个“知”是一个常见的实词,也是《考试手册》规定《高考300实词手册》中之一,属于初中140个实词范畴,通过文句“以太子中舍知封州”可以知道,这里的“知”是一个动词,应当解释为“掌管、治理”,这是知的常见义项,应当给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含混不清而误解为“做知州/府”,解释这个词我们可以通过俗语印证法,如知州、知府和知县中的“知”,便是“掌管”义项,诸如此类的还有“宰相”的“宰”、“司令”的“司”等;第三个“引”,也是选自《高考300实词手册》中之一,属于初中140个实词范畴,“引”的本义是“拉”,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以及《左忠毅公逸事》中都有涉及,句子“引兵迎击贼”,“引”的对象是“军队”,所以解释为“带领”更恰当,教材相同义项例句,如“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第四个“下”,在文句“故贼所向辄下”中应当是动词,属于名动活用,结合前后语句应当解释为“攻下、攻占”更为恰当,教材相同义项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但如果解释为“进攻、攻打”则不能算对,因为结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攻打后的结果。

【参考答案】(1)后人、后代、继承人 (2)掌管、管理、主管

(3)带领、率领 (4)攻下、攻占

18.【测量目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词类活用

【题 型】选择题

【方法点拨】选项肢四个例句分别出自六册教材,体现命题者将高考测试与课内知识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古文考查的常见形式,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足够重视。

例句“以女妻汝”中的“妻”是名动活用,A.“则刘病日笃”出自高中第五册《陈情表》,其中“日”,一天天地,是名状用法,故不选;C“赢粮而景从”出自高中第四册《过秦论》“景”,通“影”,像影子一样,名状用法,故不选;D“常以身翼蔽沛公”出自高中第五册《鸿门宴》,翼,像鸟翅膀一样,名状用法,故不选,B“非能水也”出自高中第四册《劝学》,水,游水、游泳,名动用法,故选。

【参考答案】B

19.【测量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虚词意思和词性

【题 型】选择题

【方法点拨】例句“又无城隍以守”中的“以”的意思是“来”,用法(词性)为表目的的连词,ABCD四个选项肢也都出自教材,通过比对,A、B两个选项中的“以”都是介词,意义分别是“因为”“凭借”,故不选;D选项中的“以”是连词,但表示并列关系,意义为“并且”,故不选;C选项中的是目的连词,“来”,故选。

【参考答案】C

20.【测量目标】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辨识】句子翻译

【题 型】陈述题

【方法点拨】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字字落实的一件事,但其中包含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句式调整、补充,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在每年高考阅卷中这6分的市均分基本上在2分上面一点,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得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指导,如:保留专有名词,解释实词,调整句式,补充成分等,另外这类题一般每个小题3分,对应3个采分点,所以必须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采分点意识,争取在考场中少丢分。

【参考答案】

(1)我怎么会顺从你苟且偷生呢?赶快杀了我,我将感到幸运。(采分点:从、苟生、补充主语)

(2)我将死了,你寻找小路(逃跑)把这官印上交给官府。(采分点:且、若、上)

21.【测量目标】分析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C级

【考点辨识】段落的作用

【题 型】陈述题

【方法点拨】史传文的选段一般主要侧重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因而,这题的考点虽然是段落的作用简述,但基本上不涉及结构方面的表达效果,而更侧重于内容方面,通过阅读不难发现,第②段作者主要通过“望风窜匿的州县官吏”与誓死报国的曹觐等人形成鲜明对比,依此彰显曹觐英勇杀敌报国的行为,以及死后得到后人尊重的影响等。但需要指出的是,从全文来看,文章的主人公是曹觐,且用墨最著,而“望风窜匿者”仅一笔带过,因而从全文去考查,分析这里的表现手法为“反衬”或“补叙”也可以,考生答题时应做到:点明手法+表现效果(突出曹觐英勇行为或对后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得到后人尊敬)。

【参考答案】作者用反衬/对比手法,形象鲜明地突出曹觐英勇抗敌的行为以及死后受到后人的敬重。

22.【测量目标】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考点辨识】人物性格概括

【题 型】概述题

【方法点拨】通过全文阅读,不难发现,本文传主是一员武将,在面临叛军来袭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其性格中的核心特点应该是:忠、勇,学生在答题时基本都能设计,这类题,考生答题时一定得注意性格特点地概括应当以文中主要事件为依据,不能想当然,其次,答案信息一定要全面而确切。

【参考答案】忠于职守、英勇无畏、性格刚烈、不为名利所动。(答对一点给1分)

高中文言文翻译 郭劝,字仲褒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授任宁化军判官,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密州通判。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梓州路转运判官。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博士、通判莱州。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狱,郭劝替他昭雪免罪。提升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剂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济现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焉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集置堡学士。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又批评对刘从德遣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改任祠部员外郎、莱州知州。一个多月后,又任侍御史、判三司盐铁勾院。郭皇后被废,议论选立陈氏,郭劝进谏说:“通过治家来治天下,首先要从后妃开姑。郭氏并没有大的过错,不应废掉。陈氏并非出身世家大族,不能做皇上的正配。”奏章呈入时,皇后已被废掉,而关于陈氏的议论也作罢了。

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马季良从贬官所在地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郭劝说:“退休是给贤者的待遇,怎么能够让被贬斥的人得到?请追回命令。”又说:“发运使刘承德进献轮扇浴器,大都是为了讨好皇上。请拿到外面捣毁,以警告奸邪之人。”

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一百万,都没有接受。回朝后,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权判流内铨,升任工部郎中、度支副使,拜授天章阁待制、延州知州。趟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郭劝和兵马钤辖李渭商议,自从趟德明纳贡以来四十年,前来投奔的人都没有收留,就报告朝廷予以拒鲍。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自称伪官前来。郭劝看他携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国所授予的名位,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臣子的礼节来折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免去职名为齐州知州,改任淄州,数月后,调任磁州。赵元昊对边地的侵扰越来越厉害,关陕一带十分混乱,批评的人选在指责郭劝当时不应拒绝接受山遇,又降郭劝为兵部员外郎。母亲去世居家服丧,丧期未满重新任职,为凤翔府知府,不久又恢复天章阁待制的职衔。

召入任代理户部副使,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滑州知州,再升任兵部郎中,调沧州,又调任成德军。甘陵出现盗贼后,调任郓州。不久成德军知军韩琦上奏说,郭劝所派出的将领张忠、刘遵,在讨平盗贼过程中功劳都是第一,特旨诏令嘉奖。不多久,召入任翰林侍读学士,再次判流内铨,改任左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升任给事中,推辞没有接受,而请求赠给他的祖先莱阳令郭宁官号,于是让他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

卫士中有相互仇视的,暗地把刀放在衣箱中,跟从勾当皇城司杨景宗进入官门,后来被守门人查获,杨景宗隐匿此事没有报告。郭劝请求先办杨景宗之罪,奏章呈上两次,没有听从,又在朝廷上争论多日,最后将杨景宗贬黜。祭祀明堂,将要对朝廷内外的官员加以恩赏,郭劝就在斋戒之所,带领各位御史请求召见,没有允许,郭劝等人又极力议论。这年,再次担任侍读学士、同知通进银台司。

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曾对孩子们说:“颜鲁公说,‘这辈子能够得到五品官职,子弟承荫封为斋郎,足够了。’”待到再次任为侍读,他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回乡了。”于是就在初一这天上表章,上了三次不被批准,赏赐他银两让他买住宅和田地。二年后去世。

郭劝之子郭源明,治乎年间,任太常博士。适逢御史知杂事吕诲等人上奏弹劾中书在追赠濮安懿王典礼一事上有错误,因而被贬官,任命郭源明补为监察御史里行。郭源明请求收回任命,请求恢复吕诲等官职,于是同意免除他的任命。后来他以职方员外郎为单州知州,去世。

魏骥字仲房文言文翻译

《明史·魏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

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许之。

(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译文:

魏骥,字子房,萧山人。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入试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正统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若考虑到他年龄大,最好下令除去繁杂的工作而做简要的事情。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托年老而辞官,但是朝廷不同意。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吏逐条上陈时弊,大多被施行。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辞官退休。

魏骥做官识大体。任太常官时,山川坛抓获一对白兔,京畿内长瑞麦,他都拒绝进呈给朝廷。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天旱体恤受刑者,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

正统年间,王振依仗宠幸,凌辱公卿,唯独尊重魏骥,称他为“先生”。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请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魏骥正色道:“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偏私我。”魏骥后来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最终辞官退休归家。

魏骥端正厚道刚劲正直,善于识别君子小人,常说:“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也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萧山原来多水灾,魏骥倡议修筑螺山、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水利。乡里人依赖它获利。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经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是萧山的魏骥”。那主簿仓皇谢罪慰问而离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说:“臣最初任职萧山,看到退休尚书臣魏骥的乡下住宅,教育子孙尊崇孝悌,致力农耕,增筑堤坝,挖掘湖泊,抵御灾害。所做的事符合礼法,提倡理学,勉励后进。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大,德行高。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皇帝阅览奏折而嘉叹赞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踢给羊和酒,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三石。但使者和命令还没到达魏骥就去世了。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他的儿子魏完因魏骥的遗言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礼金救济饥民。皇帝叹息说:“魏骥临终的遗言还害怕劳民伤财,可谓忠诚的大臣啊!”答应了魏完的请求

明史魏骥传

【原文】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召修《永乐大典》。书成,还任。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帝谓曰:“刘履节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不轻予人也。”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历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实授。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

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有宋时县令杨时湖堤遗迹。骥倡修螺山、石岩、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诃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与里人稠处,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骥生平学行醇笃,心术正大。谙世事,瞭国体。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八岁,四方仰德,有如卿云。百年化育,滋此人瑞。臣读前史,有以归老赐禄毕其身者,有尊养三老五更者,有安车蒲轮召者,有赐几仗者,上齿德也。骥齿德有余,爵在上卿,可称达尊。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许之。萧山民德骥不已,诣阙请祀于德惠祠,以配杨时。制曰“可”。(《明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魏骥传》)

【说明】

熬过九朝皇帝的明代大臣魏骥:三朝元老,指的是受三世皇帝重用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伴君如伴虎,能臣事一朝皇帝不出事都不容易,侍奉了三位皇帝的“三朝元老”绝非等闲之辈。而明朝的魏骥,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九朝,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活了九十八岁,有明一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魏骥(1375年—1472年2月29日),字仲房,号南斋,明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永乐三年(1405)中举,次年进京会试,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任内学生有成就者众多。不久魏骥奉调应召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书成还任,荐任太常博士。宣德元年(1426)由吏部尚书师逵荐为吏部考功员外郎,转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统三年(1438)诏试行在吏部授左侍郎,次年实授。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魏以年老力衰请求致仕,遂改任南京吏部侍郎。十三年再次以老辞官,不准。十四年又任南京吏部尚书。期间曾两度典试江西。“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景泰元年(1450)魏骥因辞官来到北京,门生陈循已入阁为大学士。陈循想为魏骥谋官,魏骥义正词严地训斥了陈循一通,坚决辞官回乡。

魏骥居官清正,告老还乡后,平易近人,布衣粗食。据史料记载,有位御史巡按江南吏治,地方官员及退休大佬纷纷出迎巴结,独不见魏骥的影儿。当官船进入萧山,由于河道狭窄,地方征调大批百姓分岸引缆而行,却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从容荷锄于田间,浑不觉眼前之事儿。御史奇怪地问:你是谁?答曰:魏骥。御史没听清楚,又问,复答:“萧山魏骥。”再问,魏骥不耐烦了,高声答曰:“尚书归老萧山魏骥也!”御史这次听清楚了,赶紧上岸磕头谢罪,诚惶诚恐。

魏骥告老还乡后,在家居住20余年,平易近人,布衣粗食。为解乡民水患之苦,多次向当局提出修水利,还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股堰、单家、曹家等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闸。为禁止富豪争相围湘湖为私田,魏即呼吁官府,发动乡民,清查私田,疏浚湖身,修筑涵闸,使湖中蓄水增多,仍保湘湖周围农田防旱防涝之利。成化七年(1471),宪宗闻魏骥筑堤浚湖,有功乡里,特遣使问,赐羊酒,并命地方官每月供米三石,使者未至而魏骥已病卒。逝世后,钦赐祭葬,谥文靖。乡民为纪念他的功德,在湘湖跨湖桥东南岸的湖山村徐家山坞修筑有雕像护卫的墓葬,今尚有部分保存。

成化七年(1471)正月,明宪宗得知魏骥忧国爱民、造福乡里的事迹,大为惊叹:“尚书魏骥,年及百龄,兼有德望,朕甚嘉悦。”明宪宗派出使者前去慰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但使者尚未到达萧山,魏骥即已逝去,享年九十有八。闻报后,明宪宗越发敬佩魏骥这位老臣,钦赐祭葬,谥“文靖”,并在萧山为魏骥立祠。“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雷义字仲公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