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名实篇文言文翻译

请教一篇文言文翻译

夏梅说

【明】钟惺

【原文】

梅之冷(1),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2)。冬春冰雪,繁花粲粲(3),雅俗争赴(4),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5),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6)朱夏(7),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8),花之终(9),实之始(10)也。咏梅而及于实,斯(11)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12),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13)同志者和(14)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15)之权在焉。巧者(16)乘间(17)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18)之讥。此趋梅(19)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20)真为热之所在(21),虽与地之极冷(22),而有所必辩(23)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释】

(1)冷:冷清;根据下文“热”的意思可以推断这里是受冷落的意思。并非像有些人所说是指梅花在较寒冷的时节开放,因为下文说到梅花的“热”正是它开花的时节亦即较寒冷的时节。

(2)候:时节;时候。

(3)粲粲:鲜艳的样子。

(4)雅俗争赴:雅士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观赏。

(5)和风甘雨之所加:意思是说梅花果实累累是由于受到和风的吹拂和甘雨的滋润。甘雨,及时而适宜于万物生长的雨。《诗经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6)维:语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前,补足音节。

(7)朱夏:夏天。古代称夏天为朱明,又叫朱夏。

(8)张谓(?-777后):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天宝二载(743)进士,大历中官至礼部侍郎。他写的《官舍早梅》诗:“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钟惺在《唐诗归》中于此诗题下批注:“‘早梅’,梅子,非花也。”

(9)花之终:梅花已开完。

(10)实之始:梅子刚结果。

(11)斯:这。

(12)廷尉:官名,即大理寺卿,掌刑狱。董崇相:即董应举,字崇相,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是作者的友人。著有《崇相集》。告:古代官吏休假叫“告”。

(13)属(zhǔ):聚会。

(14)和(hè):唱和。即依别人的诗意或诗韵作诗。作者奉和董崇相的《夏梅》诗:“花叶不相见,代为终岁荣。谁能将素质,还以敌朱明?坐卧已无暑,色香如尚清。始知幽艳物,不独雪霜情。”

(15)名实:名利。

(16)巧者:投机取巧的人。

(17)乘间:乘机;钻空子。

(18)附热:趋炎附势。

(19)趋梅:前往观赏梅花。

(20)苟:如果。

(21)真为热之所在:指夏梅所处的炎热季节。这里比喻人处于权势中心的人。

(22)地之极冷:指夏梅遭到赏梅和咏梅者的极度冷落。这里比喻受到冷落的人。

(23)辩:通“辨”,辨别;分别。

【参考译文】

梅花的受冷落,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梅花)也有极受关注的时节。冬季和春季冰雪交加的时节,梅花却开得繁多而鲜艳,(这时候)雅士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观赏,这是梅花极受关注的时节。三四五月的时候,梅花果实累累,这是因为梅花受到和风的吹拂和甘雨的滋润,而这时梅花却开始受冷落了。梅花的花朵凋谢,果实熟谢,时节是在夏天,(这时候只剩下)梅花的叶和树干相依相守,与烈日相对抗,而(这时候)就是梅花受冷落到极点的时候了。所以那些观赏梅花和歌咏梅花的人,没有在梅花未开花和花开败的时候的。

张谓所作的《官舍早梅》诗所歌咏的,是梅花已开完、梅子刚结果时候的梅花。歌咏梅花却能够写到它的果实(梅子),这已经不容易了,何况写到叶呢?梅花到(只有)叶子繁盛的时候,就已经过时(开花)很久了。廷尉董崇相做南京大理寺丞休假在家的时候,有《夏梅诗》才写到梅花的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花的叶子就不能成其为夏梅了。我替梅花感谢他的这份情谊,就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赋诗唱和,并且画了一幅图卷来赠送给董崇相。

世间本来就有处在极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而名利大权在握的人。(这时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乘机趋附他们,(这样他们)既能够得到名利,而又不会得到人们对他们趋炎附势的讥讽。这种人就是在冬季和春季冰雪交加的时节争先恐后地去观赏梅花的人啊,他们也就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哪。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啊。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用意啊。

参考:徐柏容、郑法清主编陈少松选注《钟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8第1版第1次印刷

梅花的冷(冷天开放,冰清冷艳),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非常热(花热闹,人热闹)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著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梅开始冷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的梅真是非常冷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

唐代诗人张谓有诗,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这诗)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的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麼呢 没有梅叶,那也就不成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知道这点)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l来赏梅的人)开始始冷清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的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呐!在百度百科里自己就能找到了,下次自己先找找看可以省很多事。http://baike.baidu.com/view/1627488.htm这里有文章的赏析

不知道呀!!!!!!!!!!!!!!!!!!!!!!!!!!!!!!!!!!!!!!!!!!!!!!!!!!!!!!!!!!!!!!!!!!!!!!!!!!!!!!!!!!!!!!!!!!!!!!!!!!!!!!!!!!!!!!!!!!!!!!!!!!!!!!!!!!!!!!!!!!!!!!!!!!!!!!!!!!!!!!!!!!!!!!!!

文言文翻译: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名义不同,实际上没有变化,却因此或怒或喜,也不过就是顺着猴子的心理罢了。

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

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

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20篇文言文翻译

因循误事

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做”。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不做又怎么能会呢?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脱说:“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这种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了一生的前途啊。

我们家族中有一位钱鹤滩先生曾作过一首《明日歌》,非常好,我顺便把它抄写在这里:“一个明天啊又一个明天,明天是多么多呀!我们这一生如果只等明天,那么一切事情都会被白白耽误了。世上的人都苦于被明天所拖累,一天一天,春去秋来,不知不觉晚年就要来到了。每天早晨看着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着太阳向西边落下去。日子就像这流水和夕阳一样日日夜夜地流转不停。就算能活到100岁,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指望呢?请各位都来听听我的《明日歌》吧!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大丈夫 :一个炎热的夏天,四名男子:郭天佑(曾志伟饰)、李永祥(陈小春饰)、徐娇(杜汶泽饰)及洪国波(贾宗超饰)突然不约而同离开工作岗位,换上他们绝少穿着的黑色西装,驾着绝不起眼的普通的士,准备进行一项神秘行动——14小时的“偷食”大行动。原来,佑的老婆与一众太太团结伴到泰国拜四面佛,因而获得彻底自由的14小时,于是四人决定玩尽这14小时!正当他们小心策划、部署一切,务求不会浪费分秒,尽兴而返之时。人算不如天算,四人的太太、女友突然折返,更组成夺命手袋党,联手截击“偷食”行动。

佑等四人如期出发,“偷食”行动却意外频生、处处撞板,众人“宝剑”始终未能“出鞘”,大家开始怀疑意外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暗中破坏,甚至怀疑四人中有卧底存在;与此同时,一辆神秘房车更一直跟踪着他们……究竟谁是卧底?跟踪者又会是谁?“偷食”行动能否如期进行?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他说:不是这样的。

对不起啊房主,实在太多了,我告诉您上百度的百科然后把这些题目打进去问题即可解决,希望您过的愉快

大丈夫:住在天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着就是大丈夫!

求文言文翻译

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事闻,朝廷大怒。时范文正公在政府,富郑公在枢府,郑公议欲诛仲约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富公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不诛,郡县无复肯守者矣。闻高邮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释也。”范公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又赂之,此法所当诛也。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小民之情,得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理必喜之,而云欲食其肉,传者过也。”仁宗释然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既而富公愠曰:“方今患法不举,方欲举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它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终不以为然。及二公迹不自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边。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遶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宋仁宗庆历年间,强盗张海横走了路,将经过高邮。知军晃仲约度不能抵御,对军队中富户出金帛,买牛酒,派人迎接慰劳,并且送给他。海高兴就走,不算残暴。事情上报,朝廷非常愤怒。当时范仲淹在政府,富弼在枢密院,郑先生提议处死晁仲约用正方法,范公想原谅他们,争夺在皇上面前。富弼说:“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守不住,而使百姓凑钱给他,法所要杀的;不杀,郡县不再肯守的了。听说高邮的人民憎恨的,想要吃它们的肉,不可放弃的。”范公说:“郡县的兵力足以防御,遇上贼不到,然后又给他,这种方法所要杀的。现在没有军队和武器高邮,虽然仲约的意义应当努力战斗,但事情有可宽恕,杀了他恐怕不是法律意思。小民的感情,得到凑钱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管理一定会很高兴的,但说要吃它们的肉,传授的人错了。仁宗释放地跟着走了”,仲约因此免于一死。

不久,富弼生气地说:“现在患法不举,正想举法,而多方阻挠的,如何整部?”范公私下告诉他说:“祖宗以来,从来没有轻易杀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事,为什么要轻易破坏的?并且我与您在这,同事之间,同心的人有多少?虽然上面的意思也不知道所确定的,而轻引导君主诛杀臣子用,其他天手滑,虽然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富公始终不这样认为。等到二公事迹不安,范公出京巡按陕西,富公外出视察河北,范公就自己请求守边。富公从河北回来,到建国门,不允许进入,不知道朝廷的心意,不能入睡整夜彷徨,遶床叹息说:“范六丈,圣人的!”

1.十三岁时就能够织白布,十四岁就做了裁缝

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流倒影在水中

涕;

3.(我)面对这张纸留下了眼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4.眼里留下了眼泪,(哭的)鼻涕流了一尺长

王;

1.(如果我)三十天之后还没回来,就请立太子为国君

3.妃子,小人,王子,皇孙

4.等到政府的军队平定了中原,在祭拜我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

小编就这个能力了,希望能帮上你!!

宋朝时,强盗张海带大批人马快要到高邮了,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就昭示当地富有的人,要他们捐出金钱、牛羊、酒菜去欢迎慰劳贼兵,且很优厚地对待他。张海很高兴,直接离去没有施加暴行。

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当时范仲淹在政务府办公,富郑公在中枢府办公,富郑公商议着想要诛杀仲约,范文正公想要饶恕他,为了争议而进见仁宗。

富公说:“盗贼公然行动,守城的大臣不抵抗,不防守,却要百姓捐出金钱去慰劳贼兵,按律法应当诛杀;不杀,郡县将没有愿意守卫的人了。听闻高邮的百姓忌恨晁仲约,想吃他的肉,难以消除恨意。”

范仲淹说:“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是当时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即使晁仲约按道义应当抵抗或者防守,但是情有可原,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而且百姓的常情,只要捐出金钱食物,可以避免杀戮抢劫,按理说一定很高兴。传言百姓想吃晁仲约得肉,是谣传的人的过错。”仁宗听后,消除嫌隙接受范仲淹的意见,晁仲约因此免掉死罪。

不久,富公生气地说:“如今担忧法度不能推行,却又多次破坏它,要凭什么治理民众?”范仲淹私下告诉他说:“本朝从祖宗开始,未曾轻易处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怎么可以轻易地破坏呢?假如皇上做惯这种事,将来恐怕我们的性命也不可保了。况且我和你在这里,同僚之间,同样心意的人有多少?虽然圣上的意思还不知道怎么决定,但是轻率地引导圣上诛戮大臣,他日手滑(就是诛杀大臣手顺了),即使是我们也不敢自保啊。”

富公到底不认为是对的,等到二公的功绩不安稳,范公出使去巡视陕西,富公出使去巡视河北,因为范公自己请求戍守边疆,富公从河北返回(京城),到了国门,被拒绝进入,不能揣测到朝廷的心意,连续几晚彷徨着无法入睡,围着床转,叹息着说:"范仲淹是圣人啊。"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级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过去很早的时候,(天地)四方的柱子倒塌了,九州裂分开来,苍天不能全部盖住(大地,古谓天圆地方,天似穹庐遮盖大地),大地不能全部完承载地上的万物;大火猛烈燃烧而不熄灭,洪水四处泛滥而不停息,凶猛的野兽吞吃善良的人类,阴狠的禽鸟捕杀老人和小孩。正因为这样,女娲烧炼五色彩石来修补青天,砍断大龟的腿来重树(天地)四方的柱子,杀死黑色的巨龙来拯救冀州(的百姓),积攒芦苇烧成的灰来平息肆虐的洪水。苍天修补好了,(天地)四方的柱子整治好了;肆虐的洪水干了,冀州(的祸乱)平息了;凶狠的野兽死了,善良的百姓由此繁衍生息了。

君王赐给你高官来使你的身份尊贵,赏赐你很多钱财来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没有比你高的,俸禄没有比你多的.

-----

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对待那些遇到事情担任职务,却不能胜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这是《宋史·查道传》的一部分。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翻译:

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市场上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凿开坚冰,得到一条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吃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寇准推荐他有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将查道的政绩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接着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苟延残喘。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不等朝廷的答复,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籽。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传车前去治办丧事。

【原文】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原文: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韦延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延,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静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物,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  翻译: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的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然后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巧。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的真迹,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救钟繇,钟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韦诞去世,钟繇让人盗掘了韦诞的坟墓,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的奇妙了。钟繇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练字)写穿了,去厕所去一天也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书写下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写的八分字最为巧妙。

这篇文言文的名字,以及译文!

篇名:《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参考译文: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向东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和他们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后退无法回还。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的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他实际上不过数千人。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没有听取广武君的计策,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名实篇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