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
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
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扩展资料:
文章选自《宋史》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佑
宋史·密佑传
出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礼、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
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
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成愤厉。
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
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
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槃、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
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
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
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
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扩展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先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文言文《张宗琏传》的原文与翻译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
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
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简介:
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原文: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录囚广东。仁宗即位,擢左中允。会诏朝臣举所知,礼部郎中况钟以宗琏名上。帝问少傅杨士奇曰:“人皆举外吏,钟举京官,何也?”对曰:“宗琏贤,臣与侍读学士王直将举之,不意为钟所先耳。”帝喜,曰:“钟能知宗琏,亦贤矣。”由是知钟,而擢宗琏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诏遣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出厘各省军籍,宗琏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谪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翻译:
张宗琏,字重器,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负责审察广东囚犯的罪状。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荐举所知贤才以备任用,礼部郎中况钟荐举宗琏。仁宗问少傅杨士奇:“别人都举荐外官,而钟举荐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琏是个贤才,臣与侍读学士王直正准备荐举,不料况钟先行一步。”帝高兴地说:“钟能知宗琏,也是个贤才。”于是提升宗琏为南京大理丞。
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至各省订正军籍,宗琏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违皇帝旨意,而贬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军籍,令宗琏随从。李立听信一些狡猾军人的话,多强制平民充实军队,宗琏多次反对,立怒,宗琏立即匍伏地下请求鞭打,愿代百姓而死,以免株连众人。宗琏原出使广东时,就十分廉洁,对人宽恕,现看到李立横暴,内心不平,激愤攻心,终于病逝。常州百姓千余人穿着白衣送葬,为他建祠于君山。
张宗琏在常州为官,不带妻室儿女,病重请医时,室内连灯也没有。书童从外面要了一盂油来点灯,宗琏令他立即退还,其清贫如此。
张宗琏简介:张宗琏(1374年-1427年),字重器,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二年,其中进士二甲第五十五名,后累任至南京大理寺丞。后贬为常州同知。当时明廷派遣李立治理江南军籍,后擅自逮捕平民,张宗琏与之相争,使大量平民幸免。后因背部生疮而死,葬时有上千名常州百姓衣著白衣送葬。
《刘观传》文言文翻译
在明成祖朱棣所用诸臣之中,颇有些不甚可取者,或无所远见,或晚节不克,或有才无德,或贪墨不道。刘观便堪称贪墨之典型。史书中将他与成祖时另一贪墨之臣并录于一卷之中,称:“吴中、刘观之墨,又不足道矣。”(《明史》卷一五一《赞曰》)明初吏治尚严,自成祖永乐(1403—1424)后期渐有贪纵之风,但瑟明中叶后之贪黩不可同日望。不过刘观这个人在明初可算甚者,而且因此被罢官,明初的风气也因此而得少肃。故此选译,以飨读者。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掌左金都御史之事。后由于出事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值父亲去世,守丧去职。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尚未赴任而行,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残刻,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应付二人之间务求全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按照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当就给予折振的原则,特地赐书诏谕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强费(王献)率师征讨凉州卫叛乱的羌族,命刘观参赞军事。回师后因有过失之事,刘观又被滴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明仁宗即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七谦多次上书育事,仁宗对弋谦繁琐言事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按照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上疏劾论弋谦所言为诬妄之词,他因此被上大夫中舆论所鄙视。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什么原因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如今更为严重。”杨荣说道:“永乐时,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代替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御史张循理等人趁此机会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并且涉及到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之事。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枉法受贿赂达千金的情况。刘观这才认罪,于是将他下到锦衣卫狱中。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就将刘辐滴戌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刘观后来竟客死于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命令掌风宪的官员们考察奏兔各官吏中贪污之人。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商传 译)
[原文]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掌左金都御史之事。后由于出事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值父亲去世,守丧去职。
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尚未赴任而行,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残刻,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应付二人之间务求全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按照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当就给予折振的原则,特地赐书诏谕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强费(王献)率师征讨凉州卫叛乱的羌族,命刘观参赞军事。回师后因有过失之事,刘观又被滴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明仁宗即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七谦多次上书育事,仁宗对弋谦繁琐言事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按照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上疏劾论弋谦所言为诬妄之词,他因此被上大夫中舆论所鄙视。
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什么原因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如今更为严重。”杨荣说道:“永乐时,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代替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御史张循理等人趁此机会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并且涉及到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之事。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枉法受贿赂达千金的情况。刘观这才认罪,于是将他下到锦衣卫狱中。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就将刘辐滴戌辽东,命刘观随同前往。刘观后来竟客死于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命令掌风宪的官员们考察奏兔各官吏中贪污之人。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商传 译)
[原文]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
史。洪武三十年升掌左金都御史之事。后由于出事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
知府,值父亲去世,守丧去职。
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尚未赴任而行,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
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残刻,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
应付二人之间务求全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浙江督办采木,
不久还
石奢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
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西汉·司马迁《史记·石奢传》原文: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石奢传》,《循吏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
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皆清廉自正,严守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作者以缅怀与崇敬的心情写出他们的政绩和道德风范,也道出了作者倾心向往的理想的吏治蓝图。
司马迁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作,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代表了古代散文最高的成就。
司马迁之所以“忍辱求生”,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来创作《史记》是深受:源远流长的“世典周史”的光荣世系;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背景;李陵之祸的株连而遭受宫刑;聪明好学的先天条件;博览群书、漫游交往的自身行为等诸多外、内因条件影响的缘故。也正因此,《史记》创作自然而然成了司马迁的历史使命,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对应的翻译: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裴垍传 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从文中看出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 裴光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任人唯贤的人。
《李绂传》文言文翻译,“李侍郎绂......”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
(翻译)李侍郎丝带,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百度文言文翻译》
绂fú ,同“黻”。指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如:印绂,玺绂。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
(翻译)李侍郎丝带,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百度文言文翻译》
绂fú ,同“黻”。指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如:印绂,玺绂。
李侍郎丝带,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李士郎诗黛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买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就收藏有《永乐大典》,你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男工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原文】:李绂①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家贫甚,学勤苦至艰。康熙四十七年举江西乡试第一,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诬为庇护私党受劾②,议罪二十一款,革职交刑部审讯。身系狱中,日诵书饱啖③熟睡,同狱甘肃巡抚称其“真铁汉也”。两次决囚,雍正命缚至西市,以刀置颈,问:“此时知田文镜④好否?”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其家,室内简陋,别无长物⑤,其夫人之饰,皆铜制品,固不似达官显宦。雍正乃信其廉,将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丧,与县令李廷友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亲主教席,一时名士云集,“才乡”教风得以重振。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乡,居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⑥,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
【注释】①李绂(fú):临川荣山人。清代名臣、理学家、诗文家、方志学家。②劾:弹劾。③啖:吃。④田文镜:字抑光,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⑤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⑥上桥寺石芝园:今文昌桥上沿河路。
【译文】:李绂,从幼时就显得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称誉,十岁时能写诗。家境十分贫困,但他学习特别勤奋刻苦。康熙四十七年获得江西乡试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李绂被诬蔑为庇护私党罪受到弹劾,评议罪行共二十一条,被革去官职交给刑部审讯。李绂被关押在狱中,每天读着书,吃饱饭,睡好觉,一同被关押在狱中的甘肃巡抚称赞他“真是一个铁汉”。两次处决死囚,雍正下令绑缚李绂到西市,(刽子手)拿刀架在李绂脖颈上,问:“这个时候知道田文镜是好还是坏吧?”李绂回答:“我即使被处死,还是不知田文镜好在什么地方。”刑部查抄李绂家,屋内家什简陋,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他夫人的饰物,全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那样富贵。雍正才相信李绂的廉洁清正,就将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绂返乡守母丧,与县令李延友共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且亲自担任主要教师,一时间有名望的学士云集书院,“才乡”教育风气得以重振。乾隆八年,(李绂)因病(向朝廷)告老回乡,居住在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今文昌桥上沿河路),担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