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隐居精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余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
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征,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再举有道,不就。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
大将军何进连征不诣,进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黄忠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经过二载,而先生抗志弥高,所尚益固。窃论先生高节有余,于时则未也。今颍川荀爽载病在道,北海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羁牵哉,知时不可逸豫也。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迹,巢栖茹薇。其不遇也,则裸身大笑,被发狂歌。今先生处平壤,游人间,吟典籍,袭衣裳,事异昔人,而欲远蹈其迹,不亦难乎!孔氏可师,何必首阳。”蟠不答。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惟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年七十四,终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周黄徐姜中屠列传》
【译文】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九岁时父亲死了,居丧尽礼;守丧期满,十多年不吃肉饮酒。每到父亲忌日,总是三天不进食。同郡的缑氏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死了丈夫的同党,官吏抓住了缑玉,将她告到了外黄令梁配那里,梁配想论罪杀死缑玉。申屠蟠这时年十五岁,是县学的一名学生,(他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缑氏女玉的缑玉的节操和义行,足够使那些不知廉耻的子孙受到感化,使那些甘受羞辱的后辈得到激励。(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牌坊)来表彰(她的行为),何况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县令梁配认为他的话说得很好,于是为(缑氏女子)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同乡人都称赞申屠蟠(的义行)。
家里贫穷,被人雇为油漆工。同郡的蔡邕深深敬重申屠蟠,等到自己被州里征召,就辞谢了征职,说:“申屠蟠安于贫贱乐于隐居,不因为贫穷或发达而改变节操。他(申屠蟠)与我蔡邕比,论年龄比我大,论德行比我贤良。”
后来郡里召为主簿,不到任。于是隐居起来精心学习,开始与济阴的王子居一起在太学学习,王子居临死前,将自己身后事托付给申屠蟠,(王子居死后)申屠蟠竟然亲自推着辇车,扶棺归葬王子居家乡。在河、巩地区遇上了司隶从事,他们认为申屠蟠这件事做得重道义,为他办理了一个符信(通行证)来护送他,申屠蟠不肯接受,将符信丢在地上就离开了。王子居丧事办完后才回到太学。
太尉黄琼征召他,他不就职。等到黄琼死了,归葬江夏时,会集到黄琼帐下的四方名士豪杰有六七千人,他们相互谈论,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申屠蟠。只有南郡有一个后生能与他应酬答对,分别时,后生握着申屠蟠的手说:“君将来不是被聘用,就是被征召,这样我们将相见于上京了。”申屠蟠恼怒地变了脸色说:“开始时我以为你是一个可以与之谈一谈的人,哪里会想到你竟是一个拘于礼教贪图富贵的人呢?”于是甩开手离开了,不再与他说话。后再因有德有才被推举为官,不就职。
在这之前,京师游学之士汝南人范滂等人指斥朝政,公卿以下的各级官吏都屈己,拜倒在范滂等人之前。太学生争相仰慕他们的风范,以为文学将要兴起,隐居的才德之士将重新得到起用。只有申屠蟠感叹道:“先前的战国时代,隐居的才德之士恣意议论,诸侯各国的君王,甚至推举他们为各种思想的领头人,最终导致了焚书坑儒之祸,跟今天的情形一样。”于是在梁、砀之间隐居起来,就树筑屋,把自己当佣人。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遭遇党锢之祸,有的被处死,有的受刑罚处臵,到数百人,申屠蟠因立场坚定而免去怀疑论罪。后来申屠蟠的朋友冯雍因事犯罪被关进大牢,豫州牧黄琬想杀死他。有人劝申屠蟠前往救人,蟠不肯前往,说:“黄子琰因为我的原故,未必应当定罪。如果不听我的话,我即使前往又有何益!”。黄子琰听说后,就免去了冯雍的罪过。
第二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申屠蟠和荀爽、韩融、陈纪等都被公车征召,只有申屠蟠不到任。众人都劝他到任,申屠蟠笑而不答。没过多久,荀爽等被董卓所胁迫,以西边的长安为都,京师一片混乱。等到皇帝西迁,公卿多遇兵祸饥荒,室家流亡四散,韩融等仅仅是独身脱逃。只有申屠蟠身处乱世之末,最终保全了他高洁的志向。七十四岁那年,终老于家。
遂劾奏大将军梁冀文言文翻译
身没王事,利及子孙,汝言是也。是时,军旅始定,管库纪纲未立,掌吏皆因缘为奸。 政以杨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贫。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
翻译:
自己身处于王室之中,利益关系到子孙,你说的真对.
这个时候,军队还没有驻扎下来,军需库还没有法规来管,掌管的官吏因此而贪钱
臣下以杨震所说的四知来约束自己,怎么会不贫穷呢
恰当羌族敌人纷纷进犯,边境一片混乱,粮价剧升,从函谷关往西,饿死在路旁的百姓比比皆是
言有本事的人却故意令自己的才华埋没,这连愚蠢的人也不会去做
马融自从因为忤逆邓氏而受(到十年不能升迁)的惩罚,从此再不敢忤逆有权势的家族,于是为梁翼上书弹劾李固(李固被杀),又为大将军做《西第颂》赋,因为这些种种不良作为作为,为正直之士所反感。
遂在文言文中时什么意思
suì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摘自《文言文字典》
若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不懂可继续追问。
“遂”的意思是“于是、就”“终于”。在语法上,它是副词,修饰动词的。表示动作相继发生,或交待上一动作的 结果。
遂
拼音:suì,注音:ㄙㄨㄟˋ,简体部首:辶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2画,繁体部首:辵部
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3画,五笔:UEPI,仓颉:YTPO,郑码:UAGW,四角:38303
结构:左下包围,电码:6659,区位:4376,统一码:9042
笔顺:丶ノ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释义:
1、顺,如意:遂心。遂愿。
2、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3、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4、通达:“何往而不遂”。
5、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遂达[suì dá]
通达。
2、遂威[suì wēi]
展示威力。
3、遂许[suì xǔ]
允许。
4、既遂[jì suì]
既遂就是已经实施完成的意思。
5、阳遂[yáng suì]
清畅通达貌。
suì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深二尺,谓之遂。”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摘自《文言文字典》
若有帮助请及时采纳,不懂可继续追问。
①<名>田间小水沟。《考工记·匠人》:“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②<动>通达。《淮南子·精神》:“何往而不遂。”
③<动>顺利成长。《韩非子·难二》:“六畜遂,五谷殖。”
④<动>成功;实现。《复庵记》:“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⑤<动>因循;仍旧。《与陈伯之书》:“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⑥<副>终于;竟然。《隆中对》:“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⑦<副>于是;就。《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遂,亡也。――《说文》
行,往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礼记·月令》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唐·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顺利地完成;成功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
遂suí顺,听从使唤:半身不~(身体一侧瘫痪)。
遂suì
⒈顺,如意:~心。~愿。
⒉成功:已~。
⒊就,于是:乃拙地,~得水。按摩后,腰痛~止
逐一般在文言文里翻译成什么
1 本义: 追赶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驱逐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3 放逐;流放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4 竞争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5 追求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6 流荡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7 随,跟随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2、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3、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逐字有以上几种意思,具体在文言文中怎么翻译应当结合前后文语境进行翻译
文言文中的“遂",什么情况翻译成“于是,就",什么情况下翻译成“最终,终于"?
文言文中的“遂”,连词时可以翻译成“于是”“就”,在作副词时则翻译成“最终”“终于”。
“遂”作连词时,往往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主语的后面,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遂”作副词时,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最后的结果。例如:“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履》——等到他回来,集市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遂”字,在文言文中作副词时,翻译为“就,于是”,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这里的“遂”就是“于是,就”的意思。
又比如:遂尔。也是于是,就的意思。
遂乃。也是于是,就的意思。
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这里的“遂”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遂”作形容词表示
“最终,终于”
顺利的。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就是“最终,终于”的解释。
已成,终了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这里也是“最终,终于”的解释。
更多的“遂”字解释,请参阅相关字词解释。
多看文言文,多记载使用的语境,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解释。
本解释参阅了《汉典》,《百度文库》相关字词解释。
一屠暮行文言文翻译 遂负的意思
(原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赶路,被狼逼迫,路边有个樵夫留下的歇脚房,进到里面躲藏。狼从苫(shān:草帘子,草垫子shàn)中抓爪进入,屠夫急忙捉住,狼不可能拔出去爪,但是屠夫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屠夫只有一把不过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以吹猪的方法吹之,用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方用带子捆绑吹气口,出去看看,那狼胀得像牛,腿直不能屈,张着嘴不能合,于是背了回来。
负:背、扛起,背负,负重的意思。
《百度文言文翻译》本人做部分捋顺。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麦桔杆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但屠夫也想到没有办法可以把狼弄死。屠夫只有一把不够一寸长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涨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直溜溜的不能弯曲,嘴张得很大闭不上。屠夫于是背了狼回家了。
若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