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谋战 选自《百战奇法•谋战》
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①春秋时,晋平公②欲伐齐,使范昭③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④觞⑤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⑥。公曰:“寡人之樽进客。”
范昭已饮,晏子⑦彻⑧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⑨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⑩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⑾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⑿〔闻之〕曰:“不越樽俎⒀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⒁
译文:
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说:“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进客。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晋国,是个大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晏子理直气壮地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他进酒。”太师接着说:“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注释:
①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
②晋平公:春秋晋国国君,悼公之子,名彪,在位二十六年。
③范昭:春秋晋国大夫。
④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庄公之弟,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
⑤觞(shāng):古代盛酒器。这里作动词,以酒招待的意思。
⑥樽酌:樽(zǔn),本作“尊”,酒杯;酌,斟酒、饮酒的意思。
⑦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字平仲。
⑧彻:通“撤”。
⑨太师:同“大师”中国古代乐官名。
⑩成周之乐:马本及诸本皆作“成周公之乐”,与史载不符,故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校改。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东都。成周之乐,谓周天子之乐曲。
⑾瞑臣:谓眼睛失明之臣。春秋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而目盲,善辨声乐。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自谦之意,未必也是盲人。
⑿仲尼:即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⒀樽俎:俎(zǔ),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樽俎,即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
这个还是自己试着翻译比较好,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翻译了
文言文《韩信忍辱》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1、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2、人物介绍
汉朝楚王韩信(约前228年-前196年),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王、上大将军。楚州区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文言文《沐猴而冠》的翻译是什么?项羽是怎样的人?
译文:
过了几日,他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 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当时有人劝项羽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 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 锦衣夜行,谁看得见?”。劝说者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那个游说的人。
项羽是一个:
项羽勇武过人,有着卓越的战场指挥能力,有远大的理想却缺乏耐心,为人性格直爽,具有舍我其谁的霸气但又过于自负,缺乏城府,残忍自大。
沐猴而冠:
【作品简介】:沐猴而冠,成语,出自《 史记·项羽本纪》、《 汉书· 伍被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 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
【历史典故】:
项羽据关中后, 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项羽性格,沽名钓誉,残忍野蛮,贪婪,目光短浅,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摘选内容】:
居数日,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集解 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 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 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身死东城载于史书。《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文言文《韩信忍辱》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1、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2、人物介绍
汉朝楚王韩信(约前228年-前196年),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王、上大将军。楚州区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文言文《韩信忍辱》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文言文《韩信忍辱》翻译: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淮阴城里一个年轻的屠夫辱骂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内在是个胆怯的人!”大家都羞辱韩信说:“你确实不怕死,就刺死我;不是不怕死,就从我胯下爬出来。”当时韩信认真的看了很久,俯卧于地爬过那人的胯下,然后趴在地上。周围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怯。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了他也不能出名,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