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华伦夫人的职业名言

萧伯纳的名言著作

萧伯纳(1856~1950)Shaw,GeorgeBernard英国剧作家,评论家。

本名乔治·伯纳·萧。

1856年7月26日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1950年11月2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

其母是优秀女中音歌手。

萧伯纳中学毕业后在地产公司当小职员。

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

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

萧伯纳的第一部剧作,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

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

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靠开妓院发家后,供养女儿受高等教育,指望女儿能凭身份和教养找个“有钱的男人”,从而跻身上流社会。

但却对女儿隐瞒了身世,女儿在洞悉原委后尽管谅解了母亲,却不再接受其供养和教训而自去独立谋生。

以上两剧是典型的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也是萧伯纳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

包括这两出戏在内,萧伯纳1892~1939年共写了51部戏,其中除《圣女贞德》是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唯一一部悲剧外,大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剧、闹剧、狂剧以及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题材、手法虽有变化,讽刺、暴露的精神则始终如一。

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魔鬼的门徒》《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医生的困境》《安德洛克勒斯与狮子》《皮格马利翁》《伤心之家》《回到玛土撒拉》《苹果车》等。

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 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移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Bernard Shaw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每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两个女人。

—萧伯纳I was born intelligent -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Practice makes perfect..... But nobody's perfect...... so why practice? --Bernard Shaw完美无缺苦练来……但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干吗要苦练呢

—萧伯纳If it'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 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聪明。

—萧伯纳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s Mastercard & Visa. --Bernard Shaw金钱并非一切,还有信用卡呢。

—萧伯纳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Bernard Shaw人们应该喜爱动物,它们好吃来着呢。

—萧伯纳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Bernard Shaw每一个男人都应该结婚。

毕竟,幸福不是人生中惟一的东西。

—萧伯纳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Bernard Shaw明白人从不结婚,结了婚就不明白了。

—萧伯纳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大家都拿他当自家亲戚看。

—萧伯纳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未来取决于梦想。

”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There should be a better way to start a day than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Bernard Shaw开始新的一天,应该有比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更好的方式。

—萧伯纳Work fascinates me, I can look at it for hours. --Bernard Shaw“工作令我着迷”,我可以一看好几个小时。

—萧伯纳God made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

—萧伯纳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 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

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

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

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

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

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

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

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

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

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却不知到何处寻找工作,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

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他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

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

然而萧伯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

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东西,不管好坏,一概不拘。

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里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很失望。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

但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

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就这样全力以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萧伯纳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家之一。

成功是主动的进取,不是被动的乞求施舍

关于 萧伯纳

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古罗马〕西塞罗:《道德义务》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乔叟:《乔叟文集》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

〔法〕沃夫纳格:《思考和格言》忠诚便是培养爱情的养料。

〔法〕巴尔扎克:《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

〔法〕左拉:《卢贡大人》伟大的诚实是雄辩的利斧。

〔法〕罗曼?罗兰:《母与子》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

〔德〕柯尼利亚?史金纳:《智慧的锦囊》当一个人不仅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不会有一丝欺骗的时候,他的这种特性就是真挚。

〔俄〕柯罗连科:《文学回忆录》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台是表演生活的场所》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美〕艾林?C?卡瑟拉:《全力以赴》高尚与友谊,忠实和勇敢——这是天赋予人的四个名称。

〔阿尔及利亚〕季达菲:《谚语与箴言》爱你自己要爱在最后,珍爱那些恨你的人,诚实比起腐败会给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英〕莎士比亚:《亨利八世》在生意经上,欺骗有时候会得手,但是在艺术上,诚实不但是上策,也是唯一的策略。

〔英〕毛姆:《刀锋》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

〔英〕威廉?哈立特:《智慧的锦囊》坦白直爽最能得人心。

〔法〕巴尔扎克:《搅水女人》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

〔法〕巴尔扎克:《邦斯舅舅》真诚,会有助于理解时代的灵魂,理解它的种种成见和谬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纠纷。

〔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持久和平》真诚的人才有真理。

〔俄〕契诃夫:《补遗》如果你是个诚实的人,人们就会了解你、信任你。

〔美〕艾琳?C?卡瑟拉:《全力以赴》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情会感到清爽。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中〕《礼记?中庸》与人以实,虽疏必密。

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中〕韩婴:《韩诗外传》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

〔中〕韩婴:《韩诗外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中〕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学者不可以不诚。

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中〕程颢、程颐:《程遗书》惟笃实可以当大事。

〔中〕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事篇》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中〕傅雷:《傅雷家书》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中〕傅雷:《傅雷家书》美好的东西时常是由于它的真诚。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诚实的人,是有理性的人。

〔苏〕高尔基:《三谈魔鬼》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或错失也变得值得原谅。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坦白是精神独立不倚的特征,而专门找好机会则是一种冒险的举动。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诚实,像我们所有的情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

〔法〕巴尔扎克:《邦斯舅舅》政治上采取诚实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政治上采取欺骗态度,是软弱的表现。

〔苏〕列宁:《短论》成功型个性的人不仅不欺骗他人,而且对自己也很诚实。

〔美〕马克斯威尔?马尔兹:《你的潜能》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中〕孟轲:《孟子?离娄上》一个人的老实最容易使人上要在这个世界上求生存,光做一个诚实的人是不够的。

〔法〕大仲马:《基度山伯爵》有些人相信诚实总是上策。

其实这是迷信;有时候假装诚实要比真正的诚实强好几倍。

〔美〕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

〔中〕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故意神秘,是要不得的;故意坦白,也大可不必。

〔中〕叶紫:《叶紫文集》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男人对男人要诚实,男人对女人要忠实。

〔英〕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真诚是跟聪明与美貌一样少有的天赋,而硬要所有的人真诚也是一种不公平。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德〕莱辛:《莱辛寓言》

萧伯纳说:要结婚的就去结婚吧,要单身的就去单身吧,反正最后你们都会后悔的。

我就想知道:萧伯纳结

可能是离婚了又觉得婚姻也不错,一个人也很寂寞,我查一下

萧伯纳做的最有名气的五本书是什么

华伦夫职业《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取材于现实生活。

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遭受了皮肉生涯之后,经营有道,发展成为欧洲多个大妓院的老板。

为了不让女儿薇薇重蹈覆辙,她以嫖资供女儿接受高等教育。

当薇薇最终了解到母亲的苦难经历后,她谅解了母亲的过去,但还是在经济上和母亲决裂,决心依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

本剧描述了主人公人生哲学的形成和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这个曾饱受苦难的原本正直的女人,目睹无数从事诚实劳动的妇女濒于死亡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对正直而遭受苦难是否值得产生了怀疑。

她的职业虽然卑鄙下贱,但却给她带来了财富和体面,因而她从不想放弃这种职业。

她认为除了罪恶的行当外,没有别的什么可干,她要靠它发财,她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从中取利。

剧作者以主人公的尖锐台词透视出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正关系的内幕。

苹果车《苹果车》(1929年)是作者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剧名出自英国一句成语“打翻苹果车”,意思是挫败别人的诡计或阴谋。

这是一部作者称之为“政治狂想曲”的政治闹剧。

执政的工党首相卜罗塔斯与国王马格纳斯相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

卜罗塔斯和内阁大臣们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未经同意,国王不得发表讲话或授意报刊写文章,否则内阁便宣布解散。

国王则声称退位,并要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被选进国会,将组织一个政党,而那时他的刚继位的儿子很可能叫他组织内阁。

首相意识到即使眼下取得权力,将来也会败在国王手下,于是被迫宣布取消最后通牒,一切恢复如旧。

这个剧本旨在说明,统治集团内部各党派之间既争权夺利又妥协勾结,无非是要从国家的财富中为自己夺取更大的份额。

因而无论是马格纳斯或卜罗塔斯当政,国家的实质都不会改变,因为他们也不过是被财阀操纵的傀儡而已。

剧本明确指出,国家的实际政权掌握在垄断联合企业有限公司的手中。

康蒂妲《康蒂妲》(1895年)是《快意的戏剧集》中最有诗意且艺术上较为完美的作品。

作者运用讽刺艺术深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特点,并把其纳入社会关系的范围之内。

该剧以恋爱为题材。

幸运的牧师莫瑞尔是个“基督教社会主义者”和善于运用巧妙的辞令去迷惑听众的演说家。

然而他的安宁生活突然发生了危机,遭受到具有浪漫主义空想和敏锐洞察力的诗人马本克的猛烈攻击。

马本克爱上了牧师的妻子康蒂妲,并且揭露了他的空谈毫无意义,康蒂妲也同意诗人的见解,认为丈夫作为“基督教社会主义者”的虚伪之处,在于非但不能用那些空谈去改变世界面貌,而且只能在星期天为那些靠剥削赚钱的人的无聊消愁解闷。

在激烈的争论中,神经过敏的马本克与稳健自满的莫瑞尔都暴露了各自的弱点。

马本克不现实地沉浸于诗一般的梦中,并且因看不起平淡无奇的生活被莫瑞尔所讥笑。

而莫瑞尔则被马本克斥为虚假与伪善,并且开始怀疑康蒂妲的忠实。

其结果是善发箴言与教训的演说家发出了绝望的哭声,而懦弱善感的青年却获得了力量。

康蒂妲满怀温存体贴的母性态度站在弱者一边,却还要和被她无情地责备过的、暴露出种种弱点的人共同生活下去。

匹克梅梁《匹克梅梁》(1912年)是剧作家的一部最著名的喜剧作品。

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创作并上演了二十八个剧本,虽然在戏剧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却没有在观众中广为流行。

直到这部喜剧上演,并被拍成电影、上了广播,他才真正作为喜剧大师赢得了观众的普遍接受与欢迎。

“匹克梅梁”即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个少女像,并且爱恋上了这个雕像,爱神受到感动,便给了雕像以生命,使他们二人结为夫妇。

剧作家借用这个名字和典故以表示剧中语音学家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关系。

息金斯对语音学有着精湛的研究,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在菜市场卖花的穷姑娘伊莉莎有语言天赋,于是将她带回家中,调教并打扮成一个华丽、高贵而端庄的公爵夫人,让她在大使夫妇举行的晚宴和游园活动中大出风头而没有露出破绽来。

然而,息金斯是个独身主义者,不可能与她结婚,而伊莉莎既成不了真正的公爵夫人,又不能再回菜市场卖花,遂被置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本剧的意义,除了其喜剧效果外,还在于它表现了剧作者的语言天才。

萧伯纳是一位对英语语音有着特殊研究的剧作家,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口音来表现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思想性格。

在本剧中,他把鲜为人知的语音学知识及其重要性介绍给了广大观众。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年)以辛辣的语调抨击了野心勃勃的英国佬对被压迫的爱尔兰所实施的皮鞭与甜饼干的伪善政策。

这个剧本是作者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写的戏剧中较突出的一部。

主人公——野心勃勃的英国人博饶本的注意力聚集在他所必须极力予以保护的邻岛上。

他认为英国人对芬兰和马其顿都负有责任,但是对爱尔兰的责任是首要的。

他以帝国主义托拉斯代理人的身份来到爱尔兰,掌握了农场主的地契,勾引了当地有财产继承权的女子,钻进了议会,并策划使这个地区的经济彻底破产。

博饶本的合伙股东杜依尔是英国化的爱尔兰人,他所关心的是他的商业利益——它高于国家和他的同胞的利益。

他运用种种诡计迫使小农场主破产以扩大自己的生意。

曾当过牧师的克于指责正是英国掠夺者博饶本和杜依尔之流使爱尔兰这块神圣的土地变成耻辱的地方、变成卖国贼之岛。

克于梦想着有一个合乎人情的世界,但他看不见实现这个幻想的道路。

该剧结构紧密,扣人心弦,诙谐的场景与动人的忧郁场面相互交替。

圣女贞德《圣女贞德》(1923年)是萧伯纳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

《圣女贞德》贞德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青年女爱国者,笃信宗教,对王子查尔斯十分忠诚。

她领导农民群众击退英军对奥尔良的围攻。

但在贡比涅战争中,被勃艮第人所俘。

她被卖给英国占领军后,交付教会法庭审判,诬为女巫,在卢昂广场处以火刑。

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一个被尊为圣人的传奇人物,众多著名作家都以贞德为主人公进行过创作。

萧伯纳在阅读了所有关于描写贞德的著作之后,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他着重突出了贞德的个人意志,赋予这个人物以现实意义。

但他在强调个人意志时,也说明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并且进而认为,人类害怕他们的圣贤和英雄,因此必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圣女贞德》是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作品,它对宗教信仰、妇女问题、社会形态乃至影响历史发展及个人命运的政治因素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发人深省的讨论。

贞德这个身着男装、不谈恋爱的新女性形象也为英国舞台增添了一个成功的现实主义人物。

巴巴拉少校《巴巴拉少校》(1905年)的剧情是表现军火商安德谢夫和他的女儿巴巴拉之间的冲突。

安德谢夫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商人,此人寡廉鲜耻,贪得无厌。

利润是他的宗教信仰,买进卖出是他的庸俗哲学。

他向交战双方供应军火,在血腥的战争中依靠剥削工人获得了大量利润。

他以5千镑捐款收买救世军,预防他所惧怕的革命。

巴巴拉是慈善机构——救世军的少校,她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她原想做“灵魂救主”,专心致志地从事宗教和慈善活动,后来发现救世军是靠军火大王——她的父亲和威士忌酒大王鲍吉尔的施舍存在的,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干净的地方,也没有干净的钱,她的幻想破灭了,与救世军断绝了关系。

然而最终她又在父亲和鲍吉尔面前屈服了,她说弃绝鲍吉尔和安德谢夫,就等于弃绝生活。

她的情人——诗人柯森斯过去抨击军火大王,现也彻底妥协了,他成为安德谢夫的伙伴和其“死亡工厂”的继承人,和巴巴拉一起搬到安德谢夫的工人材去居住。

作者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又指望用和平方法能改良资本主义社会。

绝望情绪加强了他创作上的批评倾向,但幻想与谬误却使这种批评不够尖锐。

卢梭什么什么时代的人

是什么人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但是卢梭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怀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对他不忠和记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啬。

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

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卢梭的祖父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

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

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

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

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

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

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

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

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

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

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

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

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编辑本段1、独立谋生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

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

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

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

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

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会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

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

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

由于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

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

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

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

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

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

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

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

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

崇尚自然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

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最后,她做了他的情妇和养母。

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

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

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

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

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

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著作中。

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

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

涉足音乐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

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

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

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

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

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著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

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

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

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

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

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著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

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

萧伯纳简介

:爱尔兰所获奖项: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

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不愉快戏剧集》、《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愉快的戏剧集》、《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难以预料》、《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魔鬼的门徒》、《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人与超人》、《芭芭拉少校》、《伤心之家》、《圣女贞德》、《苹果车》、《真相毕露》、《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等

华伦夫人的职业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