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怎样写
大事记虽然不属于国关公文的文种,但却是机关、、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用文。
一、大事记的概念和作用大事记是机关单位及其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用来记录日常重要工作或活动和各方面大事、要事的一种记事性的应用文,又是回顾并记载机关历史梗概的参阅性文书。
它具有简史的作用:大事记可以反映记载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要活动的情况,为人们提供轮廓性的历史材料,还可为科研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另外可作为凭证和依据:大事记既可作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回顾、总结工作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反映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发展。
二、大事记的种类和大事记录的范围1.大事的种类大事记常见种类主要有区域性的大事记(如某省、市、县等)、专题性的大事记、传记性的大事记、机关工作大事记、月份大事记、年度大事记、历史大事记、综合历史大事记、专业历史大事记等。
2.大事记录的范围大事记,就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大事”的记录。
那么,什么是大事呢?所谓大事,对一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来说,并不特定指属大事件才予记录,而只能与这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比较而言。
因而,凡能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活动的全貌,对查证历史有作用和作为材料有保存价值的事项,都应该归入大事记的范围。
大事记录的具体范围包括:本地区主要党、政机构设置、撤销或合并,主要领导人任免、调动,本机关所属干部的重要奖励、处分、离休、退休、逝世等;行政区划和地名的变更;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本地区各种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以及其它主要会议;重要领导工作活动和主要工作成就等。
三、怎样写大事记写好大事记,需要明确以下3个问题:1.大事记的结构形式大事记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标题。
一般由机关名称及内容加“大事记”构成。
有的直接在机关名称后加“大事记”构成。
如,××大学2005年大事记。
{2}开头。
时限较长的大事记,一般都有一个“前言”,用来说明编写目的、意义、体例、时限等有关问题。
{3}正文。
按年、月、日或春、夏、秋、冬四季来安排次序。
{4}结尾。
为使大事记具有完整性,时限较长的大事记,通常都写一个“后记”,说明材料的真实性和使用、处理等有关需要说明的情况。
2.大事记的写作要求大事记写作的要求有以下三点:{1}要记录完整、全面。
应坚持不间断地记录,不要断断续续记录。
大事记的内容应记全,不要漏记。
{2}要客观记实。
应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实事求是,切忌捕风捉影,信手杜撰。
要知道,记今天的大事,实质是在记明天的历史,大事记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质就是尊重历史。
{3}要有选择、精记。
材料要有所选择,做到既不能漏掉大事、要事,又不能将日常事务性质的工作活动记入大事记。
3.写好大事记的注意事项为写好“大事记”,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好“三关”。
编写每一条大事时,都要把好政治、事实、文字三关,使大事“存真、求实、立准、立好”。
{2}应及时编写。
及时,指的是要写在事情发生的当天。
如果能在事情发生的当天就随时记载下来,这就能够保证“大事记”的齐全,而且可将一些情节及时记清楚,从而提高“大事记”的质量。
为做到及时编写,则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
从便于工作出发,此项工作可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或由机关秘书负责,无秘书的机关由文书人员负责也是可以的。
因为这些同志都比较了解机关的全面活动情况。
如系补编以往的“大事记”,则应由机关档案室的同志负责为好。
{3}格式要统一,层次要清晰。
“大事记”的格式,一般以年编号,年下分月,同一年内各月前的年份省略;月下分日,同一月内各日前的月份亦省略;日下记当日所发生的大事,同一日发生几件大事时可平列记载,也可编上顺序号。
{4}文字要简练,多用概括性的语言。
大事记要提纲挈领,不能冗长,不受短、中、长条字数限制。
详略得当与否的标准应该是,读者清楚、明白,且没有多余的字、句。
{5}年终要统筹整理、归档。
整理,既包括文字的整理,也包括对某些条款的删节。
整理后打印存档时既要有一份存入同年的案卷,又要有几份续编入以往的“大事记”,并可同时分发各有关同志掌握和利用。
大事----凡涉及本单位全面性的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事件,对工作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等等,都应列为大事,反之则可作为小事。
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参考材料。
它系统扼要地记载一定事件的历史发展事实,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主要用途:1、可以向利用者提供了解某一问题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
2、可以帮助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本单位工作活动和发展的历史情况,便于总结、研究工作时参考。
3、对历史研究人员研究历史、编修方志提供重要参考材料。
4、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内容:主要由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组成。
1、大事时间,一般要求记记载准确的日期,并按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便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
力求对每件大事都写明某年、某月、某日,特别重大事件须写确切的时、分秒。
一时搞不清的留待查补充。
2、大事记述,是大事记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选择反映事物的本质的事件,并照顾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通过许多重大事件的记述,展示历史发展的概貌和规律。
选择和确定大事,要考虑如下三方面因素:一是要立足于本地区或本系统、本机关、本企业,突出本身活动;二是要根据本系统或本机关、本企业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活动选择大事和要事。
避免事无巨细的罗列材料,同时防止片断摘取和割裂材料,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三是要凸现本地区或本系统、本企业的特点,突出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重大事件和要事。
三、大事记的选事范围:1、本机关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2、本机关机构(包括内部机构)变化情况;3、本机关隶属关系变化和职能变化情况;4、机关领导人的任免、奖惩及其重要活动;6、本机关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的重大活动、完成的重大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7、本机关参加上级机关和其他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情况;8、上级机关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表彰、批评、检查指导工作的情况;9、本机关向下级派出调查组、工作组及检查指导的情况;10、本机关所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情和事故;11、本机关重要的外事、外贸活动;12、本机关所属范围内知名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活动情况;13、宣传媒体关于本机关情况的报道;14、其他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
四、编写要求:1、要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通常“一条一事”(每条大事涉及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名、数字、发展过程、因果关系),观点正确,用简炼的文字表达出来。
2、每年移交文件时,机关各单位、部门须将上年的大事记经分管领导审核后,加盖单位公章后一式二份随文件移交。
浅谈如何写好企业大事记
1 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表达作者广大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总写岳阳楼大观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 衔远山,吞长江 5第二段中前人之述矣照应上文那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试怎样叙述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手段交代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寓情于景 交代了作者渴望报国的情怀 侧面表达作者的感情 7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 做记的缘由 ,然后又是入景,触景生情,用一句————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自然呢引出下文,所写景不同,情亦不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形成鲜明对照 最后否定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鲜明观点 10作者不对景色进行具体描述的原因是————作者主要抒情 11不同景生出了不同情 这两种是怎样的人 平凡的人 高尚的人 1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有什么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作者用两段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其用意是什么 烘托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与————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对比 15或以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古仁人,迁客骚人 可能有不对的
写出2005-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记,和历史意义
1 1.鉴渡: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邀请后6次东渡,历尽千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
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
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
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经过两次西征,疆域辽阔,东西方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十分频繁。
许多西方商人往来其间,有的还受到元王朝的礼遇,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马可·波罗的父、叔都是商人,1275年马可·波罗随父、叔到达上都,受到了忽必烈的款待。
此后,马可·波罗就留在朝廷做事。
在此期间,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
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
《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新罗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都有往来。
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陆海两路往来。
“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的送出使新罗使节的诗句,表明中国人民对出使新罗的重视。
新罗王不断派遣使臣带着珍贵礼物来到长安,唐朝也经常给新罗以名贵答赠。
开元年间,一次就曾赠给新罗精美丝织品300段(唐制,凡赐杂彩十段,通常包括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缦四匹)。
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
837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至216人。
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
从821年至唐末,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科举考试考取“宾贡”(意为外籍进士)的共58人。
崔致远12岁来到唐朝,18岁中进士,29岁返新罗。
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20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
它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说明在当时它已受到重视。
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我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