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龙应台教子格言

龙应台 教育儿子的一段话

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

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

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

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

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目送龙应台阅读题答案

上小学的第一天,目送孩子进教室。

十六岁,他去美国,送他到机场。

二十一岁,他上大学了,目送他上公交车。

(1)“闪入”说明速度之快,儿子不愿和母亲亲热。

(2)“瞥”更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要求微乎其微。

(1)儿子时时刻刻牵动着母亲的心。

(2)儿子的世界向母亲关闭着。

龙应台 什么 读后感

一、写读的要诀1、重视“读“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础.不认真读,就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举例来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鲁国的国王得到一只海鸟.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当做是神鸟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神鸟” 的爱护和尊重,他吩咐把鸟供养在殿堂里,把宫廷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鸟呢,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功夫,这只鸟就活活地饿死了.看了这个故事,怎样写一篇心得笔记呢?你如果在鲁王不懂得养鸟的技术,鸟应该如何养的问题上大发议论,即使写得再详尽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根本上把这个故事理解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难免要失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去联想、去议论,才能把感想写得深刻、动人.怎么读呢?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首先必须熟悉下列情况:(1)写作时间.(2)写的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地、人、事、物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3)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对照、比较.为“感”做好准备.2、“感”要专一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它虽然短小,但仔细体会,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②实践出真知,水是深是浅,要亲自去试一试,“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③老马教子有方,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爱,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讽刺,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写深刻.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你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写感想,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二、读后感的写作1、写作方法: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2、写作顺序:在结构上,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把主要内容分散写,夹叙夹议.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3、写作技巧:(1)读后感的题目.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你想醒目一点,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2)“感”的内容.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否则就会闹笑话,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文不对题,完全不符要求,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中国到外国,从自己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让我们举例来说:例1、《凡卡》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睡在过道里,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计们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他没有衣服和鞋穿,没有亲人,没有快乐.他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但这只是梦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简评】看了这篇读后感同学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文章写得太空洞了.读后感,重在写读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文的介绍,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课文中的内容,至于看到这些现象联系实际,与自己进行对照比较则一点没谈.尽管开头结尾都分别高呼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却见不到下文,给人以风大雨点小的感觉.例2、《凡卡》读后感我一口气读完了《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为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骂.凡卡太可怜了,他才九岁,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儿童,却受着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伙计们想方设法捉弄他.谁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断地增加营养身体才会长得结实,才会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点儿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没有.到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床,而是睡在过道里.这还不算,每当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摇那个摇篮,如果睡着了,还会挨老板的打.凡卡总是回想在乡下的那一段日子,虽然清苦,但身边有爷爷、有小伙伴,而现在谁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请求爷爷接他回去.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出凡卡遥望故乡向苍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如今,我们也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可和凡卡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教育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全面提高素质还给我们建立了计算机房、阅览室、语音教室、自然实验室等,每天我们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技能.父母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天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多幸福呀!读过《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儿童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不是生长在同一社会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统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终日花天酒地而穷人却度日如年穷困潦倒.我们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们儿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国家还为我们少年儿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人们常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们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让更多的儿童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评析】同前一篇读后感相比,此文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凡卡一一进行对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优越,深知自己犹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这篇读书笔记反映出小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而激发了努力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愿望,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充实、深刻.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适合中学生看的散文集有哪些

散文家念人的散文“海”的三部曲《海风轻轻》、《海浪柔柔》、《海南风情》以及《那夜风轻轻》,收集了念人

求一篇以 别为我担心 为题的作文 400~500字左右 要求写的事别太假

妈妈,别为我担心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世上所有的妈妈,都是那么的爱孩子,自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所有的爱,便都凝聚在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变成了常事。

父母们总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紧紧地抓住孩子,不让孩子走错一步,可能这是出于爱吧

可是,孩子们总爱挣脱爸爸妈妈的手,自己创造

唔……安德烈才14岁,妈妈龙应台就已经离开他身边,去台北就职。

当他卸任回到儿子身边时,那已经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了

母子俩疏远了,母亲走近儿子,儿子退后;母亲想与儿子聊天,儿子不肯。

母亲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你去哪里了

那个曾经拥抱过,亲吻过,头发带着点汗味的小男孩,去哪里了

而儿子却认为母亲到现在都没有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了,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后来,母子俩开始通信,在三年的通信中,母亲龙应台“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个18岁的人”,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现在也已经12岁了,正值青春叛逆期,妈妈似乎也有些不适应,还是喜欢为我挑选该穿的衣服,为我设计新的卧室,卫生间……似乎适应了之前,我依赖她时候她所做的一切事情

可我却变得有些固执,不愿听话,甚至特立独行。

妈妈似乎也略有焦虑,希望我还是像幼儿园那时候的小宝贝,听话,可爱,乖巧。

常在我耳边念叨起我小时候是多么乖,现在是多么固执。

我总是厌烦似的避开,说:“噢,我现在不是小孩子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听过一句话:“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

”妈妈,你为何那么担心我呢

担心我伤到了自己吗

担心我失败吗

失败不要紧,“失败乃成功之母

”妈妈您放开手吧,我不再是那只小小鸟,可能我以后会长成一只强壮的猎鹰,去捕捉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食物

可能我的翅膀现在还是那么柔弱,但是经历风吹雨打会让它强壮起来的

妈妈,请相信我

让我飞吧,让我自己去探索外面更大的世界吧

也许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读完龙应台与他儿子安德烈的这些信,让我看到了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的良苦用心和教子的智慧,也读懂了作为母亲的心愿、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子的成长过程。

也许,他的成长与成熟正是我将来人生的一种印证。

人生就是一场比赛,赛谁的意志力强,赛谁的本事大,赛谁的号召力强

我们不能脱离别人,但也不能依赖别人,要靠自己,要自强,自立

有没有修身养性的书,可以使人心静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

有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灵丹妙药。

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

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

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

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

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

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

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

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

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

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

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

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

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

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

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

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

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

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

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

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

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

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

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

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

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

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

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

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

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

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

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

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

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

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

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

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

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

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

因该达到什么目标

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

”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

第一,强健的体魄。

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

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

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

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

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

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

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

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

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第五,语文学习,要引导孩子要多看高层次的课外书,提高鉴赏水平和扩展知识面。

这比考试多得几分重要得多。

例如,就近现代而言,如果孩子通读了金庸的小说,对其他武侠小说多半就不会感兴趣了,如果读了梁启超、胡适、龙应台、朱学勤、秦晖,以及李敖、柏扬、余秋雨的部分作品,对其他那些平庸的作品就不会感兴趣了,对那些大众电视剧特别是胡说八道的帝王剧也不会有兴趣了,而会对更高层次的真学问产生兴趣。

第六,英语学习,要引导孩子重视英语运用能力、尽快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不要重视考试成绩。

例如,现在哈里波特非常流行,很多孩子非常有兴趣,高层次的家长可以引导这种兴趣来帮助孩子学习英文版的哈里波特,可以从电影开始,孩子的英语能力肯定可以突飞猛进。

英语的词汇量要大大增加,阅读面要大大扩大,阅读速度要尽量提高,听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口语要大胆说练。

中学英语教材倒可以不必过分重视。

第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至少不要讨厌它。

国内的教学方式,虽然使许多中国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很强,却不能促进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建立对数学运用的自信,也不知道怎样运用数学,不明白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将来问题多多,许多人都是白学。

第八,历史科,有时间的时候都要重视课外高层次的广泛阅读,不要重视成绩。

兴趣最重要。

第九,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至于留学方面的问题,你的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以后再讨论。

初中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做好孩子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六种方法:一、思想引导法。

初中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

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

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

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二、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

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

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

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

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

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三、形象感召法。

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四、谈心疏导法。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

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

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五、奖惩激励法。

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运用奖励、批评手段,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为辅。

如:孩子考试成绩突出,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家长可口头表扬,还可以向亲友通报,扩大赞扬范围,也可以优先购买学习用品、日用品,还可以逛公园、打游戏机(家用)、看电影等。

对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较差时,要严厉批评,该处罚的一定处罚。

使孩子始终都有一种学习压力,切实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好一个样”的现象,创造好学上进的光荣风尚。

六、生活调节法。

身强力壮,精神饱满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条件。

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

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活动,调节孩子生活。

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

有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灵丹妙药。

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家庭、一个孩子,不一定就有效。

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则。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

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

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

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

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

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当然,许多父母本身教育程度不高,但子女也同样好学上进,这类家庭往往父母言传身教、为人正直、勤奋,有良好的道德,使子女明白好好学习是自己的准则。

好学上进,本身是一种追求。

有调查显示,子女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四大类家庭,第一类是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那些农民暴发户;第二类是高官子女;第三是父母冲突不断或离异家庭;第四大类家庭,父母本人都不错,可是工作太忙,只忙工作,没有抽时间关心子女教育。

西方人有句谚语,造就一个暴发户只需要一天,造就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

中国人的谚语,富不过三代。

现在全中国人的理想都是“暴富”。

经济富裕本身是好事,但缺失了文化追求与道德准绳的富裕环境,很容易使青少年迷失,失去上进的动力。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

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

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当子女与学校与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子女,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子女。

要替子女设身处地着想,要学会倾听子女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子女的错,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子女分析,如果不完全是子女的错,更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交流,找出解决的方法。

如果确实不是子女的错,而是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方面的问题,家长就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分担子女的压力,而不是与老师一起对子女施加压力。

儿童少年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家庭和家长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最后堡垒。

简单地说,家长要学习在学校的压力下保护子女,学会维护子女的权利,不能够事事都与学校站在同一个立场。

许多反面的悲剧例子,导致学生走向极端行为的,许多都是因为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跟着老师训子女。

第三个原则是,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

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

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

父母的那些说教也听了10多年了,听烦了。

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子女,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

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

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第四个原则是,对子女多鼓励,少批评,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多一点宽容。

少年儿童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随着子女的成长,给子女越来越大的自主空间,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要学会这一点。

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子女、管制子女、设计子女。

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

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地是靠子女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子女以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子女自主的空间。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

父母亲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分的恋子情结恋女情结,是子女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家长应该明白,子女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如果子女对家长非常服从,但他/她自己不快乐,那么家长还是失败的。

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家长的选择而非子女自己的选择。

而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恰如金庸小说里所说:“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学生少年又有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家长有责任创造条件使子女健康成长,而不是使子女完全成为实现家长愿望和要求的机器。

第六个原则是,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子女尽了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还要学会为子女减压。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

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

西方人说,压跨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好了还要再好,一次考试就要达到什么名次,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可能把孩子逼上危险的方向。

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子女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子女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七个原则,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是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一个问题,对子女成长和教育的重视绝对必要,对具体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

但千万不要把孩子本身当作一个可以设计的对象。

孩子是人,是生命,而不是工程师手中的一块材料。

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之上,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为老师制造教学业绩的努力,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

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迪生,没有人能够设计出爱因斯坦。

人最重要的素质: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

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在说了一些大原则以后,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上应该怎样有所侧重

因该达到什么目标

也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内容和目标的落实

”说起来许多还是老话。

第一,强健的体魄。

这是一切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家长要注意培养子女的体育爱好,有了体育爱好,孩子就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也就比较顺当地促进与保障了体魄强健。

体育爱好一般要从单项技能型运动着手。

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运动健将,但在一项技能型运动中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并不困难。

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有优势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训练,孩子在某项运动中超过了平均水平,与他人竞技胜多负少,他/她自然比较容易发展出兴趣和习惯。

第二,心理健康、个性豁达开朗。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习就认真、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学习,玩就全身心地玩。

学习做事要培养效率和条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

第四,只要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有自觉性,就要尽量引导孩子看轻分数、看轻名次。

这是学到真本领的关键,可惜许多教育局长、校长和家长不懂。

牛顿、达尔文、爱迪生、李敖、金庸、三毛、柏杨乃至王朔、韩寒等等,都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龙应台教子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