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喜欢的东西用名言或诗句咋么说
我个人认为,浪漫是人特有的一种感受,是不可能特意被制造的,真心去爱一个人,不要去乱想不正当的事,一次毫无别意的纯真的牵手,一次纯真的KISS都是可以去给她浪漫的感觉,没事的时候,牵着她的手到处走走,陪她多讲讲真新话,让她觉得你是真心喜欢她的.不要老把喜欢,爱挂在嘴边,这样只会让她觉得虚假,用实际行动去打动她才是上上之策.这些建议只给那些真心的人,如果只是想玩玩的,还是别了吧,这样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她
表达喜欢一样东西(人或事物)的成语有哪些?
我想,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包括“捧着睾丸过河的领导人”(李敖厦大演讲语),谁都不想一天绷着个脸,这样连自己看久了都会变得哀愁。
但我们现在的社会显然有趣的东西实在太少,影视作品都被有计划地修正为讴歌的马屁,看得人起三层鸡皮,综艺节目一贯的浅薄(因为不能深刻)。
浅薄还算对你客气的了,那几个相亲节目简直能把你恶心死。
不过幸好我从小就不爱看电视,除了《动物世界》。
赵忠祥的解说在国内算是绝顶的一流,声音也好听。
此外还有解说《国宝档案》那位叫什么宏的主持,声线也是迷死人。
以前倒也爱看纪连海讲的《百家讲堂》。
前期的百家讲坛作的还不错,刘心武易中天等请上去,这些人都有真才实料,所以讲得精彩。
纪连海则以幽默取胜,讲得像相声一样搞笑。
后来换了拔人,没啥看头了,冗长乏味,还不如我自己啃死书。
至于相声小品,本来是幽默的东西,但非得加入点宏扬真善美的内涵,搞得不伦不类。
再说到书本杂志,号称当代中国文坛第一人的余秋雨,除了早期的诸如《文化苦旅》等比较值得一读,其他都是臭狗屎。
还弄了个假捐书的闹剧出来,被网友恶搞,和周正龙一起,弄出来两个网络新成词,“秋雨捐书”、“正龙拍虎”,写十本《文化苦旅》都洗不清这污名。
在中国还活着的作家里,除了李敖、王朔,其他人我只不全面地看过点李锐、余华、莫言、贾平凹的小说了,还有些杂七杂八写书的,提都懒得提,还不如看我自己写的过瘾。
贾平凹的小说也有个别出彩的地方,但总体上风格还是中国文人一贯的沉闷,看起来很无趣。
散文就更难看了。
我有点想不明白,中国的文人总喜欢强调自己淡薄的一面,在作品中无处不在地强加入这一点,看得人一点都不振奋。
我喜欢有趣的东西和文字,充满想像力的,喜欢看我想不到的见解和创意。
如果我都能想到,那我必然对别人的没有兴趣。
就如我有一根鸡巴,我必然对别人的鸡巴没有兴趣。
除非我是个基佬。
中国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文字,《酉阳杂俎》《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儒林外史》等等,里面记的有些小故事就很有趣味,还有些志怪小说,高僧传列仙传封神榜等等,也有精妙得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
《诗经》里也有很多生动之处,比如《国风·郑风·褰裳》里的: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意思是说:你要是想我,就提起裤子跨过溱河来找我。
你要是不想我,你以为就没有别人想我了吗。
你小子别那么嚣张。
李敖解释得更精彩一点,他认为“且”在古代是表示男性生殖器的,所以“狂童之狂也且”他的解释是“小子你狂什么狂啊,你个傻屌。
”这样的文字就相当有趣和痛快。
《楚辞》也是有趣的,屈原的想象力绝非一般文人可比。
只是这些文字我们现在都难以理解,多数要看注释才明白,真他妈的可悲。
“独尊儒术”后的中国文学明显乏味很多,因为自董仲舒把孔孟摆上神台后文学就是只属于少部分人消遣的玩意了。
做为消遣,题材又有限,被玩了这么年,都玩成精了。
所以中国的诗词,放眼世界都是一绝。
那精炼的遣词,严整的对仗,优美的韵律,丰富的内涵,非绞尽脑汁地推敲不能达此境界。
特别是青词,我靠,再给我两个脑子我也想不出来半句那鬼玩意。
但诗词固然优美,作为文学,固然赏心悦目,但问题是不能总来这些啊,龙肉吃多了都得恶心。
你们文人爱如此消遣,但我可不这样想,我喜欢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罗素说参差多态的人生才是美的。
老是看一样东西,会审美疲劳。
这道理就像你对着一个女人,哪怕她再漂亮性感,对几十年你也会勃不起来。
更别说中国文学几千年如一的风格。
但中国文人为什么却都玩得不亦乐乎呢
因为在那个思想独尊的家天下时代,学而优是为了仕,仕之后除了忠君再无所事事,于是作诗填词以博清名。
辛弃疾就有这样的诗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邻种树书。
说到底,都是不得志后无聊催的。
写字的人无聊,看字的人自然更无聊。
如果又不幸碰上个心理畸形的皇帝,加上一帮善于捕风捉影的爪牙,整个文字狱啥的,更不敢写了,连故作清高写写田园诗都危险,否则就真的是别人养子盼识字,我被识字误一生了。
可惜中国从来不缺少这种整人的手法,文字狱自嬴政焚书坑儒开始,每朝每代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包括现在。
据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后40回手稿并没有遗失,只是前80回都已经够让当局不爽的了,倘若还把后40回放出来,恐怕得要了老曹那条老命。
在政治面前,文学艺术真的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
张艺谋在广州宣传《金陵十三钗》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说过:“中国的艺术家,在创作上是没有绝对自由的。
”个中原因,你们都懂,我也怕跨省,所以我也不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出不了有趣的东西。
戴着枷锁跳舞,你能说这是有趣的吗。
除非你是个受虐狂,要别人鞭打和凌辱你你才能感到快乐。
不过,好象我们从来也不缺少这样的受虐狂。
真是全民族的虚弱。
奴性根深蒂固了。
胡适说过:争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
哈哈,他自己却跑到台湾去了。
其实跑了还好,否则就得像毛主席对罗稷南说鲁迅那样:要么闭嘴,要么坐牢。
或者像巴金郭沫若等,把文人的气节统统扔进粪坑里,当个政府的枪手。
因为如果你不把气节扔进粪坑,别人就会把粪灌进你嘴里。
要不就把自己的生命扔入水里,比如老舍。
好象说了很多题外话,现在回到主题。
。
其实,我也不是太懂,但我希望有趣,我希望自己有趣,也希望看到全世界有趣。
这样我就不必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不用对着镜子扮鬼脸逗自己一笑。
我走在街上看着来往的人群,心里总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人普遍无精打彩,除非有个性感的大美女,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作为一个男人,显然我希望满街都是大美女,而且最好是都不穿衣服。
但显然女人们希望的是满街都是大帅哥,而且最好鸡巴都又大又长。
人生有四重境界,我想是这样的:一是正常的,二是适合的,三是有趣的,四是痛快的。
痛快的人生是随心所欲的人生,这明显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所以有趣的基本上已经算人生的最高追求。
可悲的是,我目前还在为“正常的”人生苦苦挣扎。
所以,我也很无趣。
散文一段
给个评价
非常感谢
如果真的要我说的话,这篇文章还不具备散文应有的特点,散文是形散神不散的,重要的中心主旨在这篇文章里有些混乱。
散文的过程应该是有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也就是从一种现象或者事物,延伸,焕发到其他的内容,始终不脱离要表达的中心。
虽然散文的形式杂乱,很多中类型都可以称为散文,但是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是不变的。
作者能知道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吗
文章是否体现了,或者,是许多东西生硬的串联在一起的,这些都要注意。
关于普洱茶的优美的句子,急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那杯中的自然灵物,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和信息。
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约上三五知己,泡上一壶好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此。
,让我们静下心来,放下烦恼,放下苦愁,一起来品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