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小故事100字
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
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与平常一样,华歆丢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关于交友的名人故事
1.【交友典故】之杵交杵臼之交《后汉书.吴佑。
原文:“时公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
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
”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
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
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麼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
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
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
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
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
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
2.【交友典故】之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3.【交友典故】之莫逆之交出自《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原文记述:“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kāo,屁股),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
”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4.【交友典故】之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
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
好像泰山一样高大。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
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
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
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5.【交友典故】之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6.【交友典故】之胶漆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胶和漆,是两种最具黏性的东西,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
故把志趣相投、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为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
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
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
”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
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
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
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
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7.【交友典故】之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意思是守信用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
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
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
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
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
”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
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8.【交友典故】之舍命之交“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又名“角哀伯桃”,来自于“羊左”的典故。
出自《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莫不缔恩狎,结绸缪,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唐代李善注:“《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说的是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9.【交友典故】之管鲍之交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
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
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
当时齐国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
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
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君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
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君位。
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
后来,小白当上了齐侯,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君,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
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上卿,帮助他治理国家。
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上卿的能力。
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
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
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
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上卿。
”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上卿
”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
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
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
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
您一定要任用他。
”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上卿,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10.【交友典故】之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
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
古人的交友故事30字到40字
俞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琴艺高超,但却无人能懂,直到遇到子期,一个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便成知音,子期离世,伯牙绝弦
论语帮忙选经典的50句,庄子和孟子共30句(带翻译)
论语 字数超了 我把前面的13条删了 反正够50条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
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摘孔子(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
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孔子《论语》(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摘孔子《论语》(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
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
。
。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
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
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
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孔子语录:诵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
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
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
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
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
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庄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13.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孟子(1)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爱情。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一篇感人的文章的读后感
苦难与孤独造就了————祭奠逝世20周年今天,是个平凡的不能再。
然而,对于路迷和平迷却有特殊的意义。
20年前的今天,一位伟大而沉默的作家悄然离开了。
什么,什么都是狗屁。
之前,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读过他的书
但,不必多说,很多人都已熟识。
初读路遥是在初二暑假,每天看到夜深人静,却舍不得释卷,第二日醒来,习惯性地从枕头边捧起来继续。
也是那种状态—。
同大家一样,最先是,后来便是关于他的一切。
自那时起,他走进我的世界,一直未曾离开。
感谢路遥,这些年,给我巨大的精神支柱,真的谢谢。
路遥的文字,让我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震撼
敬爱他,不仅是他的文字,也为他严谨务实的写作态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耿耿于名利,真正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屈指可数。
而路遥,实在是难能可贵。
谁可以想象,放着舒服日子不过,一个人背着行囊穿梭于荒凉的陕北,没日没夜,饥寒交迫,只为静心写作。
在县城,他可以像其他作家一样,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看报,写作,但他没有,他宁愿一个人孤独的旅行,下煤矿,啃窝窝头。
在这个喧嚣而悬浮的世界,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
要做到这些,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作家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要抱有真诚的态度。
否则,任何花言巧语和花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
请相信,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读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
无病的呻吟骗不来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糕。
是的,艺术劳动,这项从事虚构的工作,其实最容不得虚情假义。
我们赞美,我们诅咒,全然应出自我们内心的真诚。
真诚
这就是说,我们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这样我们所说出的一切,才能引起无数心灵的共鸣。
天才都是孤独的。
何况路遥还不是天才,或者说他只是位准天才。
但他却要从事天才才能够从事的神圣事业——文学,这便注定了他更其孤独。
正像他自己告诉给文学青年的一句话,要从事文学创作,必须对自己凶狠一点。
他所说的凶狠,便是要放弃诸多诱惑。
休息、打牌、搓麻、交友、交际、甚至饮食男女食色性等等。
目不旁顾,一门心思看字儿,写字儿,想国事,想人生,回忆过去,憧憬未来。
上一辈作家也说过类似的话:如今有文化的人很多,聪明的人也不少,但这些人却写不出来,为什么,不能放弃。
我以为,不能放弃,便是不能抵抗各种诱惑。
路遥短暂的一生都是实施一种目标——成就文学,于是他也践诺自己的话,对他自己也更其凶狠。
这样,他便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中。
创作者的路遥是孤独的。
上帝选择了一批最聪明的人,让他们从事叫做文学的神圣事业,而吝惜的却只给了他们最原始、最笨拙、最需要付出心智和精力的生产方式,而且用十分挑剔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创造性劳作,于是文学创作最终成了愚人的事业。
这段话最后的结论是做的,是过来人,有资格发表结论性概括,路遥既崇拜俄罗斯及大家的作品,也崇拜身边的上辈作家等一批作家,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从事起了只有愚人才肯从事的工作。
他有句名言:文学创作者对自己更应该凶狠一些。
这便是路遥版的愚人事业,注定了创作中的他是孤独的。
孤独是一种文学从业者的人生状态,特别是敢于向自己做凶狠挑战的人.孤独的时候,精神不会是一片空白,它依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情绪上的大欢乐和悲痛往往都在孤单中昌盛,孤独中思维可以不依照逻辑进行,孤独更多地产生人生的诗情,激昂的和伤痛的诗情,孤单可以使人的思想向更脘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做更透彻认识和检讨。
当然,孤独常常叫人感到的忧伤。
而这忧伤有时又是很美丽的。
我喜欢孤独。
但我也惧怕孤独,路遥对孤独的理解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悲苦的一生,清贫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他的写作与他的一生紧紧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种精神与文字交织的交响曲,让人感动,催人奋进。
我喜欢路遥先生,不只是他的文学造诣,更是他魅力的精神与人格。
他一生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的精神比他的文字更感人,更让人奋进。
而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悲与苦中。
路遥先生走了,在他还没有想离开世界的时候,路遥先生走了,在他用尽生命拼搏过的时候,路遥先生走了,在他最辉煌的时候。
多少的欣慰带着遗憾,多少的希望带着无奈,多少的期盼带着辛酸,他走了,走得那样不舍与悄然,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假如他的生活能好点,假如他的生命能长点,假如… …没有假如,他走了,就如一盏灯,一颗星,一幕月,永远的升上了天空。
突然想起柳青先生有个中篇小说《咬透铁》,铁谁能咬透
路遥先生就是这种要咬透铁的人。